致敬!战斗在第二战线上的人们

2022-11-12 07:32杨桂林
时代报告 2022年9期
关键词:职工

■ 杨桂林

第一章 百里煤海里有一群塑造温情、美丽的人

“您好,这里是准能宾馆,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吗?”

“您好,请您往这边走!”

这是准能宾馆前厅迎宾的女服务员。一色淡妆,行走得当不缓不急,衣角垂直裤裙无褶皱,总是面含微笑接待着每一位客人。

如果在盛夏,前厅客座的女服务员,已经笑盈盈地为你备好不热不凉刚好45°C的凉白开。

这是一群用德和文化塑造的有标准、有温度、有质量、服务标准化、质量精美化的女人。她们没有华丽的外衣,也没有时尚前卫的妆粉,只是用心、用情、用爱去塑造接待服务工作的温情与美丽。

在座无虚席的准能报告厅,一场平淡而出奇的工装秀让观众们掌声不断!人们也许不会想到:这些走秀的女子竟然是宾馆里的卫生清扫员。有位清洁工为了走出清洁工的风采,常常利用吃饭、睡觉时间练习走步,一遍不行,两遍,三遍……轮到她和姐妹们上场的时候,她脸上冒出了冷汗,脚步也不由得悄悄地发抖!是啊!一个手握扫把的清洁工哪见过这样的阵势?于是暗暗给自己鼓劲儿,终于迎来了“哗”的一片掌声。对她们来说,通过这次走秀,找回了她们的自尊与信心。

打造标准化服务品牌 ▲

谈到准能宾馆这些微妙的变化,宾馆经理、党支部书记李小红会滔滔不绝地说起塑造温情与美丽的总设计师——行政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副经理李秀。在她看来:创建“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社会效应,一流服务体系”必须要倡导“以德为美,以和为贵”的德和文化,弘扬“四德四和”理念,推动德和文化与管理实践深度融合,创新实施以德润心、以和化人、以文治企的管理路径。只有实现了以文化引领促发展、以文化视野强内涵、以文化育人聚合力,才能自上而下地形成“有标准、有质量、有温度”的后勤服务品牌效应。

在职工们的眼里,李秀是一个有胆、有识、有工作能力,性格刚强,做事雷厉风行,对人爱憎分明,说话声音轻柔,一口纯正流利普通话的“女汉子”。

她在行政管理中心分管的工作几乎都是服务性的工作。在她看来:服务工作做好也是一种生产力。于是以有温度、有质量、有标准、执行力强、服务标准化、质量精美化的国家接待规格,用心打造一支过硬的后勤服务队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涵养企业精神;用服务中的细节,讲好“以德为美,以和为贵”的德和文化和彰显“你能、我能、大家能,准能!”的企业文化内涵更加深厚的故事。在繁忙的工作中,她抽时间一次次下基层、入宾馆,到会务组现场,组织服务人员从迎宾到开窗通风,从物品的摆放、保洁、引领到颁奖等每个细节都要严格演练考核。如何将党务工作与后勤服务有机融合?她反复调查研究,构建出党委领头、支部跟进、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创新服务模式。行政管理中心的服务工作大多数由女职工担任。她们中有的家里有吃奶的孩子,有的还需要照顾老人,面对繁忙的工作她们却毫无怨言,都异口同声地说:“跟着信得过的李书记干,心里特爽!”

李小红是用心打造宾馆过硬服务队伍的带头人。她所在的准能宾馆是准能集团的窗口,每天迎来送往的客人规格高、规格低的都有。所以,从宾馆卫生员到前台迎宾员,从客房服务员到后厨大师傅,这些工作人员的举止行为直接影响到准能集团的对外形象。李小红初来乍到面对这群普遍文化不高的兄弟姊妹时,她确实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但细细想来:这些人虽然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但个个都是朴实、勤劳、内在闪烁着光亮的好姊妹、好弟兄。于是,她暗暗下决心一定将这支队伍带出国家接待标准。在上级的支持下,她带着宾馆的几大员到过人民大会堂接待处学习,也南下广州白天鹅国际大宾馆用心观摩过人家在接待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回来后就将自己的想法与领导做了详细的汇报。领导这些天也正琢磨着这件事。于是两个女人带着宾馆里的几大员久久为功地苦练起“内功”。这些看上去平平凡凡谁都会做的小事,做好、做出一流的标准可就不那么简单。

你见过宾馆里的后厨师傅们把一颗普普通通的白菜雕刻成一朵花吗?

你见过宾馆里的服务员在会议室将水杯摆放成一条线没有毫厘之差吗?

你见过宾馆里的前厅迎宾员不卑不亢恰到好处地微笑吗?

这些可都是台前几秒钟台后十年功啊!宾馆里女同志多,单位的事、家里的事,事事缠身。李小红克服爱人长期在外地驻村扶贫,孩子无人照顾的种种困难,为营造一个美的环境忙碌着。

前厅领班孙春蕾是一个爱美的女孩子。她在前台迎宾的这个舞台上带领着姐妹们用心贴近每一位客人。她们听到客人咳嗽一声就把银耳雪梨汤送去,见到客人腰不舒服就送去靠垫,她们用这种方式传递着温情与美丽。

每天早上7点,宾馆里客房部经理和她的团队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在确认房间客人不在的情况下,进房间清理卫生是她们工作的常态。这时客人们会经常看到一位40多岁的女员工不停地忙碌着,她就是现任的客房部主管。面对每天重复着单一、机械的工作,她和她的团队不敢有半点懈怠,生怕在某个细节上出现差错!她们每天要收拾几十个房间,重复几十遍同样的流程,从客房到卫生间,从毛巾到床单,从马桶到漱口杯,有时这些器皿用嘴呵气才能擦干净。当问起李小红是如何带好队伍的,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经理是个热心肠,同事们谁家有事、有困难,都要主动帮忙,职工住院做手术她跑前跑后,有的职工在外就医,单位里的事都由她来打理。”这样的领导你能不服吗?

后厨的赵银山、刘永峰师傅都有20多年的后厨经验。满口准格尔旗土话,爽朗的笑声流露出朴实憨厚的性格。他俩的刀工、面点在本地堪称一流!平时为了让客人们吃得舒服,在不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反复琢磨,在饭菜的色味品种上下功夫。这样让一些看似普通的饭菜有了荤素搭配,营养膳食的温情与性格。他们每次遇到重大接待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也从不抱怨。还有后厨的面点师于水英,她年底就要退休了,但她还像之前一样不停地带着笔记本,外出揣摩其他宾馆饭店做面点的精要,回来后再反复试验将面点做出准能的特点。

在准能宾馆还能听到这样的三问:“如果来宾对自己的客房不满意,要求退房怎么办?”“如果发现来宾的贵重物品落在客房了,怎么处理?”“如果来宾对饭菜不满意,怎么办?”也许正是这犀利的三问锤炼出准能宾馆的品质和服务质量。

招待所设有职工餐厅、甜品屋和西餐厅。招待所经理刘阳是个性格开朗、做事有板有眼的女同志。她负责的招待所服务面广、对象复杂。在职工餐厅就餐的大多数是中心区职工及家属。刘阳和后厨的师傅们有针对性分类配餐,先后开发出三高人群营养餐、搭配儿童餐等600余道创新菜品供不同人群选择。在餐桌的摆放上都经过缜密的设计:矿区青年职工恋爱宴就要在餐桌上摆放一支鲜艳的红玫瑰,如果是家庭聚会餐桌上就摆放百合花,如果是接待来宾餐桌上要摆放草原风情的创意折巾。

后勤餐饮服务标准化 ▲

段春波是公务车队的一名司机。他出车前都会检查设备安全,为服务对象准备好热水、纸巾、眼镜布、晕车药。有一年,家里打来电话说奶奶病重想见他一面。当时正赶上车队工作忙,直到奶奶去世也没有看上老人家一眼。在行政管理中心的公务车队因为忙回不了家几乎是每名司机的常态。

段雪娜是行政管理中心会议组组长,看上去只有30岁左右的年纪。一身职业装显得特别飒。她和19位年龄相仿的姐妹负责准能集团27个会议室、5个接待室。同时还承担A、B、C座办公楼会议、保洁、引领、颁奖工作。平均每月接待300多人次,年接待3000多次,6万多人次。面对繁重的接待任务,段雪娜和她的同伴们个个都是铆足了劲儿做到最好。根据行政管理中心对她们的要求,根据会议内容选择穿什么服饰、物品定制摆放、会前布置用直尺测量,位置精确到厘米,会中在门口立岗守候、会务服务时服务员要右手拿杯柄,杯子距矿泉水距离为1.5厘米,距会议桌底边缘37厘米,杯柄向右倾斜45°。纸巾两角对折,成标准三角形,距桌底边缘52.5厘米。要让与会人员横看、竖看、斜看成一条直线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女孩子要做到一丝不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事务部的黄慧也是行政管理中心下设服务单位的主管。她所在的单位主要负责A、B、C、D座办公楼卫生保洁、会议服务、电梯运行、四楼餐厅的餐饮等服务项目。保洁员的工作主要观察与会者的生活习惯,平时水杯喜欢放置在哪里、烟灰缸等喜欢置放在哪里,这样与会者就可以心情欢悦地完成与会的各项任务了。

段雪娜说:“女孩子们为了练习走路的平衡度头顶一杯水反复走上万次才能达到标准。”是的,面对千万次勤学苦练,面对成千上万双观众的眼睛,这些女孩子终于完成了华丽转身,用肢体语言展示了女性之美。大家对她们评价是:她们用辛劳和汗水服务别人,她们用热情和执着升华自己,她们用责任和担当顶起后勤服务的“半边天”。

生产服务中心餐厅食品安全主管张金如,在人们眼里可是一个做事钉是钉铆是铆的角色。他组织成立的验收小组主要负责食材的入口关,从食品采购、入库、查验,到清洗制作烹饪,再到售卖,以及环境卫生、炊具、餐具消毒等各个关口,每道工序都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相关要求。同时,他走市场、学经验、查资料、做实验,带着大伙千方百计增加食堂饭菜花色品种,迎合职工就餐喜好,新增凉菜、热菜品种10多样,仅馒头品种就有豆包、花卷、粗粮卷、油馍等,一个窗口仅馒头一月就能卖出2万余个。考虑到在生产服务中心餐厅就餐的一线职工来自全国各地口味不同,他们还开发出上百个品种的东西南北餐。后厨有一个很帅的大师傅,他是食堂菜品创新工作室的主管。至今同事们还常讲起他当年在菜品创新打擂台上的情景。在一次打擂台上,他当着众多资深评委的面,端出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菜品,摆在考评台上口述创意的过程,虽然由于有些紧张他表述得结结巴巴,但一个笑容可掬的评委拿起筷子拈起菜品只在舌尖上稍稍品味,就立刻竖起了大拇指。要知道这道比武打擂的菜,他整整准备了两个月呵!

这些奋斗在后勤战线上的人为了做好一线矿工们的生活保障,每天早上6点多就开始工作了。为了让职工吃上热乎的饭菜,他们备菜、炒菜、打包、送餐……有时睡在车上,饿了就吃方便面。因为在他们心中,一羹一饭、一盘米饭、一个馒头、一碗热粥都包含着一种情和爱。第四职工食堂的蒸车由于故障突然停电,使得蒸车里的米饭还有一些夹生,眼看就到职工们下班吃饭的时间,这可急坏了食堂里的师傅们。于是师傅们当机立断,迅速将夹生饭送到第六车间重新蒸煮,把煮熟的米饭打给窗口的职工们吃。师傅们看着下班的职工们兴致勃勃地吃着饭由衷地笑了。

生产服务中心负责管理7个职工食堂,两个矿区7000多职工的就餐和5个洗衣房、3个职工浴池的工作。为了让工作在一线的职工吃得香、洗得爽、穿得干干净净,生产服务中心根据煤矿工人上下班的时间要求,餐厅、洗衣房、浴池24小时服务,遇到工人工作忙就送餐到坑下。为了让满身污迹的矿工们洗个热水澡,浴池的杨师傅从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他抹布、墩布、扫帚不离手,擦擦这,抹抹那,检查墙面有无污迹,地面上有无杂物,更衣箱、长条椅有无尘土,水温是否适宜……前来洗澡的工人们觉得他十分可爱就逗他说:“别忙乎了,再忙,也是一个浴池工。”杨师傅笑呵呵地说:“可别小瞧咱这浴池工,咱可是矿里好几千号人的总司令啊!能让‘黑哥们’下班洗个热水澡,心里踏实!”

生产服务中心还负责部分生活区的供水管道维修。他们负责的管道大都是使用时间长、腐蚀严重、破损变形、抢修难点多的老旧管道。徐国祥是一名老维修工。有年寒冬,有一段管道破裂,大量喷冒的水严重影响职工们的正常生活。徐国祥闻讯后立即带着抢修队员跳进半腿深冰冷的井底,开始揭水泥板、清理铁锈、切开管口等一系列作业。面对冰水灌满长筒水鞋,污泥溅得满身,又冷又饿的环境没有退缩。

在生产服务中心工作的人们,是丈夫、是儿子、是母亲、是妻子、也是女儿。他们的工作平凡得像路边不起眼的沙粒。然而,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用辛勤的汗水,为一线矿工们创造了生活之美,也让准能的职工们切身体味到幸福之美!

“守住了青山,又做强了矿山!”这是绿化队队长包全民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初次见到包全民,只觉他面部的皮肤有些粗糙。这也许是常年风吹日晒的缘故吧!

这天清晨,与矿区复垦工作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绿化工王三宝急匆匆地给正在吃饭的包全民打电话说:“山上一些树苗被风刮倒了。”包全民心里一紧,连忙放下碗筷,跨上三轮摩托急匆匆就往山里赶。提起王三宝,准能的职工至今依稀还记得: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就带着一帮职工和妇女开始复垦种树了。那年,鼻梁坚挺、嘴唇棱角分明的王三宝抱起一捆树苗迎着呼天扑来的沙尘暴踉踉跄跄地在这岩沙坡上种下第一排树。第二天早上他傻眼了:树苗全被大风连根拔起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这时他隐隐约约听到从山坳里传来一阵凄凉沙哑的歌声:“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留下我一望无际唱着歌,还有身边这条黄河。”也许是当时风沙太大后边的歌词他渐渐听不清了。

这些天,他们种一次树就被风沙拔走一次,终于把这个从不服输的汉子彻底激怒了!他挥舞着铁锹大声呼喊着:“老天爷!你有能耐我种一万遍你拔走一万遍!”

抢修供水管道 ▲

面对这群咬定种树不放松的汉子,老天也确实显得无奈了。绿化队的职工们顶风沙、战酷暑,硬是在这岩沙坡上种下了第一片绿。在这往后的岁月里,矿区的坑地平整好一片他们就绿化一片。遇到坚硬的岩石坡他们就用镐凿、用镢刨,推车运土,拉水浇树,夜以续日,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块干馍,汗水浸透了衣服。这样年复一年硬是用双脚丈量完了矿区所有排土场的土地。起初他们种下的小树苗经不起风沙干旱,没几天大部分干枯了。这一次次的失败并不能摧毁他们征服这片荒漠的钢铁意志。于是他们又开始重新调整种植思路:下榆林,走延安,外出学习人家治理荒坡植树造林的经验。这样一干就是20多年。如今,百里煤海的沟壑间、山梁上,到处都是绿得闪光、绿得流油、绿得迷人,笔直的落叶松、伟岸的云杉、苍翠的樟子松和高高的新疆杨、风光旖旎的绿草地。雨后湿漉漉的山林间,你会看到出没在草林里的野兔、野鸡、獾子、狐狸、猞猁等20多种动物。在波光粼粼的人工湖畔又是另一番情趣,白天鹅等20多种水鸟拨波畅游,湖畔兰花、山楂花、芍药花、八瓣梅等竞相绽放。在矿山的最高处建立了党员教育实践基地,基地内由矿工们用废旧钢材制作的各种雕塑格外醒目,党史馆、廉政馆等各种专题场馆更是吸引着旅游者的眼球,开启了准能生态文化旅游的新纪元。准能人从根本上实现了从“复垦地披绿”到“生活区增绿”和“心中的青山长绿”的百年梦想!

环视复垦区满目绿色,蓦然发现,在准能人血液中流淌着一种特殊的基因,正是这些喷张、鲜活的基因,浸润着骨子里的坚韧与坚持,久久为功,锲而不舍!支撑着它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这里,你看到的每种一棵树,都是准能人挑战大自然的檄文;每治一片复垦区,都是准能人让黑色变绿的誓言!记得当年绿化队长包全民初来乍到时,有一次他走进了一弯沙窝,突然听到对面的塔塔上传来一阵女人凄凉、委婉的山曲儿:煤尘尘刮来漫天天黑,大白天点灯好恓惶……这歌声听得包全民两行热泪从黝黑的面颊滑过。他用手背拭去泪水,默默地念叨着,黄土高原,掩埋了多少人世沧桑;无尽的沙尘暴,耗尽了多少人的生存绝望。狠狠地啐了一口满嘴的沙粒发出了“不破楼兰誓不回”的誓言。还有一次,他和绿化队员们在黑色的土地上看着一棵棵刚栽下的树苗在一阵春雨过后瘦削的枝条洒脱伸展,一簇簇黄花热烈绽放,心里不禁感慨万分!这些小树苗热爱大地,不惧黑色中的荒凉,即使是被风蚀、沙堵,只要是扎下根须,只要是依偎着大地,绽放的生命就永远不会凋零。不正是这种精神演绎了准能人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故事吗?!如今一生献给复垦区绿化事业的王三宝老人头发白了,皱纹生了,复垦区不断延伸的绿色,成了他永不褪色的韶华,也成了鼓舞一代又一代准能人绿色梦想的一面旗帜。

在人们记忆中,新任绿化队长包全民和他的绿化队员也是准能百里煤海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个蒙古族汉子带着绿化队员们从王三宝老一辈绿化人手中接过接力棒,用比老一辈绿化人更科学的方式规划着准能矿区的明天。在他看来,矿区的复垦不仅仅局限于种树、护树、管树,是要以更长远的战略目光、更科学的布局规划准能矿区的明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几乎跑遍了矿山7个排土场,仔细实地勘察,查阅当地有关地理、气候与植物生长的历史资料。先后撰写了《排土场地适应种植植物种类》,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共同完成了《排土场土质与植被恢复情况》的研究,完成3300多公顷的矿区治理,植被盖度由原始地表的25%提高到80%以上,内有植被种属26个科属百余种。昔日千沟万壑的“鸡爪子”山,如今变成了碧波荡漾的万亩良田。远远望去,青青的草坡上2000多只牛正在悠闲地散步吃草,3000多亩小杂粮正蓬勃生长着,还有千亩果园、日光温室、万亩牧草地、观光蒙古包被如波似浪般草原拥簇着。在准能人看来,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这种生命共同体是由多重元素组成的,有花、有树、有水、有鸟雀啁啾鸣叫的绿色传奇!同时也是准能人心目中的精神高地。

第二章 默默的守护也是一种有高度的情怀

如果你被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包围在一个狭小的河边,每天过着单调、重复的日子你愿意吗?

如果时光让一群美丽、活泼的姑娘在孤独中渐渐失去昨日的容颜,你又有何感想呢?

守护——简单而沉重!

这里不是茫茫海岛中一面宣示主权的五星红旗,也不是冰山雪原国门上闪亮的国徽,更不是解放军战士牵着警犬巡视的边关哨所。这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守护者。他们中有的人也许一生在平凡的岗位中渐渐老去,但在他们身后树起的是一座座无名的丰碑!

在黄河穿过晋陕蒙大峡谷右岸的公用事业公司小沙湾水厂,有这样一群采水守护者。他们年复一年地过着风过微澜、潋水之滨简单而又单调的日子。

他们如同沉淀在黄土高原上普普通通的沙粒,在沧桑的岁月中磨砺着青春与年华。

她叫厉英辉,是公用事业公司小沙湾水厂的仓库保管员。她和所有守护在这里的女职工一样,每天远离几十里温馨的家,抬头仰望着高深莫测的黄河大峡谷,聆听着川流不息的黄河涛声,肩负起准能集团百里煤海的供水重任,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酷暑还是严寒从不叫苦也不抱怨。她掌管着的水厂仓库里5大类物资、1000多项材料,件件都分类存放、明确标识,码放得整齐有序。在她管库的工作期间连颗螺丝钉的差错也没有发生过。当人们问起她的感受时,她扬了扬被风吹散了的头发笑着说:“默默的守护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信仰!”

王洁梅是公用事业公司副总工程师、安监站站长。面对“三供一业”入户维修改造实施带来的安全风险,面对人员分流与机构重组所导致的人心浮动、安全管理难度之大的问题,她一次次下现场,入班组,听意见;一回回勤宣传,组演练,查隐患;一年年深学习,建思路,抓整改。仅2018年就组织开展各类安全检查40余次,查出各类隐患和问题265项、应急演练12次620人参与;组织实施进行各类培训共30余次,参与培训员工达1600余人次;她参与修订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考核制度》,制定了覆盖领导班子、所有厂队、部门、班组及全体员工的共207项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标准。

李奕瑄是一名“80后”,公用事业公司供热总站的普通化验员,她每周一都会用3个多小时的时间从南坪、陈家沟门、唐公塔,再到关地塔4处水源地提取水样回来做全面的水质检测,为中心区的居民吃上安全用水,每天默默地重复着一件事。人们问起她在这种单调、乏味中消磨青春年华,想过选择这项工作后悔过没有,她莞尔一笑回答说:“其实,一个人哪怕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能够做好就满足了。”

在黑岱沟工业广场上,人们给我讲述了管道工杨亮的故事。刚好这位管道工走到了我们面前,只见他一手提着一把沉重的管钳,一手不停地接电话。

生产服务中心职工食堂蔬菜储备间 ▲

杨亮所在的管道工班组仅有46人,却管理着黑岱沟工业广场60多万平方米的供暖、212千米输水管线维保工作。所以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接求助电话都是常态。2018年寒冬,选煤厂三系统4201供暖管道断裂跑水,严重影响整条皮带正常运行。这时管道断裂跑水流进附近的供暖阀门井室内,检修人员无法进入阀门井室内关闭阀门。杨亮看到此情景顾不得多想,一跃身跳进冰冷的水井底,嘴里含着手电筒迅速将控制阀门关闭,保证了工人们在短时间内排除故障使工作正常运转。2021年寒冬的一天,气温骤然降到零下20多度。降到冰点的温度给供暖管网带来很大压力。谁知祸不单行,选煤厂院内供暖主管道上的伸缩器腐蚀严重漏水。杨亮闻讯后立即组织人员抢修。人们操作控制阀门的手指被冻僵了,大家谁也不吭声叫苦,只是用嘴呵呵手指,不停地切割、泄水、更换焊接,连续在井底工作了6个小时,直到晚上10点供暖管网恢复正常运行。他刚刚缓了口气,老伴儿那边来电话说:“家里有事能回来一趟吗?”还没等杨亮回话,却又传来对面楼房住户暖气不暖的消息,杨亮顾不得回答老伴,立即组织维修人员对住户的暖气管道闸门进行逐一排气直到正常。这时已经是深夜12点多了。人们收拾行装准备回家吃饭,一会儿杨亮的手机又响了。来电话的人心急火燎地告诉他:“选煤厂2109和2105皮带走廊管网发生冻裂事故,已经影响到煤场的正常生产了。”在管道维修人的心目中事故就是险情。于是他们又火速到抢修现场开始抢修、焊接等工作。这次抢修连班干了4个昼夜,等到皮带走廊管网抢修好了,他们已经倒在煤灰地上呼呼睡着了。2022年春天,黄河水管道突然断裂,为了不影响一线生产,杨亮又带领班组成员昼夜加班抢修,确保在最短时间将断裂的管道恢复正常。

“暖心”食堂吃出幸福感!在职工第六食堂大厅门口挂着一条醒目的防疫条幅: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勤消毒,少聚集、勤通风。监控墙上的电视屏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在为每顿饭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售饭窗口张贴了固定菜式搭配的套餐种类和价格。前来用餐的人员一律要佩戴口罩、经过值班人员测量体温后才能进餐厅。

刚从一线回来就餐的职工们排队、刷卡、打饭……边吃着舒心餐边啧啧称赞。窗口前一共摆放着色、香、味美的菜品18种,主食馒头、米饭、油饼、花卷等基本上是精粮、粗食搭配,是后厨经过精心研制的“暖心”系列餐。每天10时许,厨师长已经带领餐厨人员忙碌起来,连水池都标识着“一冲二洗三清”的操作流程,从洗菜到切菜到烹饪,在一尘不染的操作间进行加工、切配、烹饪、装配、打包……只见厨师长挥舞着手中的锅铲,不一会儿,菜汤出锅等候人们就餐。凡是到过这里就餐的人都会说:“进了职工第六食堂,如同进了心灵驿站。大家一起吃饭一起聊聊,一起放松一下情绪。”

管理员张军兴致勃勃地告诉大家:“这些菜品的食材如甜玉米、豆角、黄瓜、西红柿、芹菜都是从复垦地里长出来的。进入蔬菜收获期,日产量能达到3000斤左右。每餐少收职工1元左右,矿区里的7000多名职工都能享受到这份来自复垦地的回报。”

说完,张军又招呼着食堂工作人员将饭菜装入保温桶、放进保温箱,无论早餐、午餐、晚餐都将送到坑下采煤工作层。这是他们多少年的工作常态。

“要想留住职工的心,先要抓住职工的胃,不但要让职工吃饱,还要吃好!”这是生产服务中心党委对食堂工作的要求。7000多张嘴众口难调,食堂内每一位不同岗位的职工从采购菜品到清洗,从菜品设计到成型,从切菜到烹饪等20多道工序,都要经过不断与就餐职工沟通、问卷调查等,然后以科学、营养、美味的原则精心核算。他们根据就餐人的意见增设特色窗口,菜品包括各类特色单炒、盖饭类、面类、卤味(豆制品、肉类)、特色小菜等共计20余种在窗口不断滚动更新。由于就餐选择增多,调剂了职工的就餐口味,受到了就餐职工的普遍好评。职工第六食堂的师傅们把爱融入舌尖儿上:默默地守护,默默地爱!

在这里总能有热腾腾的美食等待你,总会有人热情地招呼你,总会有人心满意足地离开;还有来来往往的人们诉说着这里的真情、暖心故事。在准能采访的日子里,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和这里一样,总会有一缕温暖如约而至,这使我想起准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善周在《正说德和》一书里有一段话写得非常精彩:“爱是一种伟大的存在,它可以延伸出伟大的力量,让人们拥有前行的勇气,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让人们开心乐观地面对人生苦难。”

人们说:“物资供应中心是供应准能煤海庞大运转血液循环的巨大心脏。”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走进物资供应中心巨大的仓库。这里储存着生产建设所需的物资,库存物资8万余种,平均存储量约13.22亿元,年平均采购金额49.54亿元。一句话:如果采购、仓储、供应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要影响生产。

所以,在物资供应中心工作的人们肩上都扛着一分沉甸甸的责任。

2018年2月4日,吊斗铲在作业过程中,右上主绷绳三脚架侧严重断丝,对黑岱沟露天煤矿正常生产以及春节期间煤炭供应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必须要4根主绷绳和2根大臂起降绳才能恢复生产。物资供应中心得到消息后,一边组织采购队伍一边协调物资集团联系。当时物资供应中心已与中标单位云南迈宁诺德矿业有限公司签订供货合同,但预计到6月底才能到货,无法解决燃眉之急。物资供应中心相关人员立即对国内知名钢丝绳制造商进行咨询,了解到只有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具备生产条件,马上联系并在春节期间先后两次配合国内厂家专业技术人员到生产现场测量复核吊斗铲绷绳相关数据。经多方协调盯控,3月9日,2根起降大臂专用钢丝绳到达使用现场;3月19日,4根吊斗铲主绷绳到达使用现场;终使生产没有受到重大损失。类似这样救急的故事,物资供应中心工作的人都能讲几段。

准能集团进口主采设备约占设备总值的82%。因进口设备备件价格昂贵、供货周期长,为保证生产所需,需提前大量采购备件作为储备,导致储备资金占用较大。准能集团为实现降本增效,突破进口备件的技术瓶颈,减少“卡脖子”事件发生,从1995年便开始了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工作。目前,共计国产化开发备件3935项,其中2000项已开发成功、1935项正在国产化试用。通过多年来国产化工作的开展,在备件采购成本、储备资金占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7年至2021年近5年进口备件年均采购约77263万元,国产化备件年均采购约17549万元,占年均露天设备备件采购额的22.71%,近五年国产化备件采购累计节约成本约8亿元。

为了保证疫情期间准能集团生产少受影响,采购部副经理贺平看到疫情新闻报道后,凭着多年物资采购经验做出敏锐判断,当即联系口罩、消毒液、测温仪等供应商,组织防疫物资采购储存,保证了准能在岗职工基本防护物资。各供应站负责物资的出入库、保管、保养、盘点、核算工作,并配合采购部完成到货物资的验收工作。仓库管理人员始终坚持“想生产所想、急生产所急、供生产所需”的服务理念和24小时供货制度,推行“用心、暖心、精心”大服务理念,实行配送制服务,创建采购业务流程查询二维码,开展仓储服务满意度调查,加强对各供应站的劳动纪律、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进行考核,服务满意率逐年提升,切实增强了员工的服务意识,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真正发挥了物资供应中心心脏输血功能的作用。

第三章 战场岂止是炮火与硝烟,还有诗和远方!

这是一群用青春和岁月守护着准能方圆百里数亿矿产与近万名职工宁静与安详的守护神……现有510名安保人员,负责81个执勤岗点保安工作,现有116名消防人员,这是一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以坚强的执行力和战斗力,锻造了“立得住、提得起、叫得响”的矿区“特种部队”。

在应急保障中心的训练场上,我见到了中等身材、眼睛炯炯有神的张万明经理(兼人武部长)。这是一个50多岁的中年人。从他干练、敏捷、表达利落的行头猜测肯定曾经是一位职业军人。谁知我问他时他却噗嗤一声笑了。

听人说,张万明每天总是最早出现在训练场。面对复杂的救护知识,他认真学习矿山救护技能,沉下心来,反复琢磨,冷静应对。他多次勘察现场,打破常规思路,决心要把这支没穿军装的队伍带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特种部队”!

张万明说:“应急保障中心主要负责准能集团生产作业区的安全保卫、消防、救护抢险救援、社会治安及民兵预备役等工作。”提到“消防”二字,人们的眼前总是浮现出被大火烧得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的矿山各种设施。在浓烟和火光里尖叫的红色消防车,消防队员们奔跑忙碌的身影。是的,应急保障中心曾出动似这样的火警354起,出警4347人次挽回经济损失数亿元。矸电公司在试运行期间不幸电缆着火,眼看近2000万元电缆线将化为灰烬,应急保障中心的消防队闻讯后立刻启动紧急救援预案,经过6个小时与“火神”的搏斗后,一张张汗水与灰尘交织的脸庞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应急救援大队正在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

“一滴水可以映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细节可以看出人的灵魂。”这是张万明经理的口头禅。他在消防队员演练休息期间,讲了许多有关消防队员的故事。消防队有个不肯透露姓名的小伙子,他退伍后面对复杂的救护知识从头学起。为了苦练内功适应实战的要求,每天清晨他最早出现在训练场,坚持早晚5公里负重跑,体能操法常常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对于消防队员来说消防车是消防队员手中的武器,每次执行任务回来他们都要精心维护,对车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地维护和保养,哪怕一点点小毛病,都要搁在心上,决不放过一切细小末节的安全隐患,非得修好才踏实。曾经有过这样一位退役的消防员,他驾驶的消防车安全行驶了2年,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从未出过细微差错,在一次次灭火救援中磨砺成长,用岁月书写着消防人的忠诚,用温暖开启消防人的梦想。

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在准能集团看到这样一群新闻人,他们肩扛摄像机、端起照相机,无论冬夏寒暑第一时间进入“战斗”出现场,用微信、电视、报纸、网站、抖音向准能的家属与职工播报疫情讯息。

这些被誉为职工报春鸟的新闻人抗疫背后的故事更令人感动。陶一飞就是为这群新闻人负责后勤和出行保障工作的。大年刚过他就忙碌起来了。为采访人员发放口罩、宣传防疫知识、在办公区消毒、接送采访记者、给居家人员买菜送水,这些繁杂的琐事他做得如此有序。那天正好是他女儿陶古斯25周岁的生日。此时,女儿远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和他从事同样的工作,负责小区进出口的登记和体温监测。在微信朋友圈里,他看到了女儿在居民门口拍的题为“帐篷里的生日”的照片,默默地给女儿发了一条祝福短信,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张坤是新闻中心年纪最小的,人称“95后”。大年初六他接到采访任务,立即像一个奉命出征的战士扛起摄像机出现在现场。他用多角度的镜头、影画的方式,将准能集团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工作部署安排、防控方案、疫情监测、组织安全生产等内容,迅速传达给职工、家属、单位。其他一起并肩深入到一线的记者也捕捉到一大批贴近实际、感人肺腑、鼓舞斗志的新闻线索和人民关注的热点,第一时间制作成电视新闻、人物专题等节目宣传播放,极大地鼓舞了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在这群深入到抗疫一线的记者群体中还有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这就是新闻中心的女记者、女编辑们。电视新闻部的杨楠,疫情第一时间深入生产一线面对面地采写新闻人物,一直工作到晚上,顾不上回家,又继续到社区采访抗疫一线的工作者和志愿者,写下了感人肺腑的记者手记。

网络新闻部女记者中有一半居家隔离。在新闻采访任务重、报道又必须及时的情况下,在岗的几位女记者毫不犹豫地扛起了网络新闻部的所有活儿。相机、手机轮番上阵,所有的采访工作、编辑有序进行!由她们编发、制作的有关疫情的微信报道准确地传递到几万名职工、家属、子女的手机微信上。

一条条来自第一现场,感人肺腑、鼓舞斗志的新闻报道、信息及时鼓舞着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也调动起全民抗疫的热情,激励不少干部、职工、家属自愿地加入抗击疫情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参与到单位和社区的疫情排查、隔离人员生活物资配送、室内外消毒、车辆和人员信息登记、卡点值守、体温检测、物资搬运、义务剪发、义务献血等服务中。

在准能中心区的大街小巷总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他们穿着橙色的工作服背着簸箕、拿着大扫帚,每天凌晨4点50分头顶着星星,晚上9点踏着月光,不停地清扫不停地清运。一年365天,天天如此。

准能集团职工生活区 ▲

他们是环卫队的工人们,负责中心区主干道的吸尘、清扫、保洁、洒水、清理垃圾等项工作。

在疫情期间,宽阔的柏油路上行人和车辆寥寥无几。加之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气温骤降,三九严寒零下1度,零下4度,零下11度……持续、持续、再持续;冰凌叠加、叠加、再叠加……一直降到零下15度。冷清的月色下,一群穿着橙色服装的环卫工,有的在捡拾绿化带里的垃圾,有的在清扫路面,有的在清理积雪……同时,疫情肆虐,他们还承担起了街道、垃圾点、公园、广场健身设施的消毒工作,以及在公园、广场、单位和小区等公共场所和人员聚集点布置废弃口罩收集点,及时收集、销毁废弃口罩等。他们踩着寒彻骨髓的冰天雪地从晚上7点一直干到夜里12点。每天清晨5点又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几乎达到了连轴转。冒着严寒,环卫工人们挥镐挖掉硬邦邦的冰雪层,搬掉一个又一个冰雪堆,不停地清理,不停地搬运。采访中一位市民告诉我说:“我们宅在家中,怕受到疫情传染而不敢露面。环卫工们却忙着打扫着公厕、公园、广场,消毒、清洗、再消毒;开着清扫车,分拣着各类垃圾,收集着各家各户的废弃物、冲洗着街道!他们是一群最可爱的人!”

在准能集团采访的日子里,我关注到这些环卫队工人的艰苦劳动。在准能宾馆门前的那条繁华大街上,我看到,每天5点半,有位穿着橙色工作服的中年妇女已经和她的同事们穿梭在大街小巷,扫烟头、拾垃圾、用大扫把一丝不苟地认真清扫着每一个角落。在微微的晨曦中看到她散落尘土的头顶上掺夹着缕缕白发。

在宾馆的另一侧负责清扫的是另一位老大爷。满脸皱纹饱含坚毅,炯炯有神的眼睛透射出认真。他清扫的方法有些特别,先慢扫一遍,然后再仔细搜索一遍。遇到漏扫的树叶、烟头、碎纸片等残留物用铁夹夹进挎袋里。

负责学校门口清扫的则是一位乌黑的头发下面有一对细细的弯眉、高高鼻梁的年轻妇女。她一边将到校学生们散落到地下的食品包装纸拾掇进垃圾袋,一边不停地呼喊着:“小朋友,请你把垃圾扔到垃圾箱中。”其实她还是这个学校的义务卫生宣传员。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她没少流委屈的眼泪。正在这时迎面走来一个穿得时髦的年轻妇女一甩手将小孩吃剩的一块蛋糕扔到地上。女清扫工有些发火,严厉地对那位年轻妈妈说:“请你把垃圾扔到垃圾箱中。”那位年轻妈妈却不屑一顾地重复着说:“一个扫地婆,一个扫地婆!”这位不服输倔强的女清扫工反问道:“扫地婆怎么了?扫地婆怎么了?”说着说着眼泪刷地流了下来。在家长们的众目睽睽下那位年轻妈妈红着脸把垃圾放进垃圾箱里。这件事深深震动了她!她认识到提高全民美化城市的卫生意识是多么重要,她也深感自己作为义务卫生宣传员职责的光荣和骄傲!

在准能生活的日子里,我似乎每天都被一种浓浓的温情感动着、包裹着。因为我亲眼目睹了环卫队的工人们每天不停地清扫、不停地清运,车扫一遍,人扫一遍。大多数时间他们中午只能凑合吃上一口,这已成为常态。听介绍说,即便是每年的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他们也不能如常人一样与家人团聚,好好地休息休息。用他们的话说:“用我一身汗水,换城市一角干净。”

几天的采访结束,我将离开这片绿风荡漾、德和润泽的百里煤海,不禁感慨万千!准能人用德和文化让煤海变成绿塬,让黄土高原充满勃勃生机!我在乌金闪闪的煤海中,看到了新准能后勤服务的新品牌,看到了新准能转型焕发出的新光彩,看到了百里煤海的华丽嬗变!环望四周,沸腾的矿区又开始了新的一天。面对满目青山、绿水长流的新矿山,我由衷地合掌祈祷准能的明天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职工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呈贡区总工会:第三届职工艺术节圆满落幕
职工摄影(2)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像关心职工一样关爱务工人员子女
一心守护青年职工安全的“郑安全”
积极创新工作载体 凝聚职工筑梦合力
青年职工的贴心人
像关心职工一样关爱务工人员子女
高职工学结合教改下的体育教师角色转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