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万花 李秀红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 潍坊 262600)
门诊检验被视为患者就医的首要环节,如何缩短检验时间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要想实现门诊检验时间的缩短,就必须进行实验室技术的革新,尤其是做到医院管理质量的提升。标本周转时间(TAT)在医院检验中属于重要的指标,其决定着实验室的服务质量,必须进行深入分析。一般来说,如果TAT数据较长,就极有可能引发患者的不满,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为此,本文以878例门诊常规生化标本为对象,其均来自于2020年1月5日-25日,借助实验室信息系统(LIS)进行数据的收集,比较周一至周五患者数据的差异。统计门诊常规生化标本周转时间(TAT)数据,掌握影响因素,总结针对性改进方案,为后续门诊生化检验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详细如下。
本文以878例门诊常规生化标本为对象,其均来自于2020年1月5日-25日,借助实验室信息系统(LIS)进行数据的收集。患者血液的采集均使用一次性真空干燥管,排除不合格的标准,例如凝血、脂血等。检测项目:常规数据为肝功能(门诊)、肾功能(门诊)、葡萄糖,同时包括心肌酶谱、肌酶谱,还可以增加电解质、血脂(门诊)、胰腺炎指标等。检测仪器:贝克曼DXC800生化分析仪,贝克曼ACCESS2化学发光仪。
1.2.1 研究方法
1.2.1 门诊检验流程
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根据需要开具电子医嘱→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开展静脉采血→实验室检验人员对样品标号→将标本进行LIS登记→根据需要对样品进行保温处理(35℃温箱放置15min)→借助离心机对样品处理(3500r/min离心10min)→检测并上传数据→双审核后发布结果。
1.2.2 TAT的定义及统计
从定义角度来看,TAT代表的是医生获得检验报告的时间,这个时间从医生申请检验开始计算,数据的检验过程较为复杂,参照美国病理协会Q-Probes程序。由于设备功能不足,本研究只能分析样品在实验室的时间,被称之为总TAT,详细的内容是实验室人员接收样品开始,到发布结果为止。其中TAT1指的是采集样品到实验室接收的时间;TAT2指的是样品登记到完成检测,并上传的时间;TAT3指的是结果审核到发布的时间。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参照文献[9]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
对878例门诊常规生化标本开展数据分析,分为多个时间点,即TAT1、TAT2、TAT3,详细见表1。
表1 门诊常规生化标本TAT统计(min)
对878例门诊常规生化标本进行一周时间的数据分析,可知周一和周二的时间较长,显著高于其他的时间段,最大值达到了239.1min,详细见表2。
表2 门诊生化标本一周内TAT比较
医院门诊任务繁重,其不仅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还需要引导患者开展治疗和保健工作,是改善患者治疗水平的有效途径。医院的医疗水平可用患者满意度来体现,只有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才能获得人们的认可,进而增加经济效益。在门诊检验过程中,必须考虑患者的满意度因素,尽可能强化实验室检验质量,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如此一来,患者的就诊费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无需长时间的等待。本文中,借助实验室信息系统(LIS)进行数据的收集,比较周一至周五患者数据的差异,制定有效的门诊检验流程,提高满意度。
从宏观角度来说,制约医院长远发展的因素较多,而最为重要的是标本周转时间。正是由于门诊检验过程有着诸多的细节问题,才引发了标本质量不合格,造成时间的浪费。(1)标本溶血。据不完全统计,标本溶血因素在标本因不合格总量中占据着较高的比例,达到了52.44%。一旦出现患者溶血,其样品将无法使用,对应的检测数据偏离显著。总结溶血原因是:采血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导致反复穿刺;样本运输过程出现了长时间、大幅度的颠簸;血液采集完成后进行了剧烈的颠倒等。为此,必须强化采血人员的专业技能,尤其是牢记采血注意事项,最大化避免溶血的发生。(2)标本凝固。标本凝固在采血过程中较为常见,所占的比例达到了9.21%。总结凝固的原因是:血液采集时间过程,未进行有效的保护;采集完成的血液受到了污染;血液未能与抗凝剂完全的混合等。(3)标本容器错误。由于容器出现问题而导致不合格现象同样较为常见,所占的比例是8.46%。如果样本容器出现错误,不仅会带来了采血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会提高采样的失败率,所以,样品的采集过程需要对容器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确保其合理性。为了确保样品采集的有效性,不同类型的样品可实施差异化的手段,即血液采集需要医护人员完成,尿液等采集可由患者独立完成。总结样本容器错误的原因是:实习护士经验不足,尤其是对采集容器不了解,再加上采集过程的粗心,导致采集信息的错误;对于需要患者独立采集的样品来说,医护人员需要引导患者进行样品采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对医学属于较为了解,如果患者对特定术语存在误解,就会造成容器的使用错误,也就导致样品采集失败。为此,医护人员不仅要解决专业技能的不足,还需要学会如何与患者无障碍交流,尽可能细化的讲解容器使用方法,使其具备独立采样的能力,如此一来,就可以避免意外的发生。
本文研究发现,不同时间段内的周转时间数据有着显著的差异,而跨度最大的是TAT2,数据为6.6-191.9min;另外,TAT1和TAT3的时间数据也有着一定的跨度,但能够实现有效的缓解,可开展针对性的革新策略。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的样品检验在白天完成,时间段为08.00-18.00,夜间样品检验的数量仅为白天的1/4,但是不合格的数量却占总数的40.55%,也就是说,夜间00:00~08:00 有着较高的样品检验错误率,这与实验室人员高强度的工作性质离不开。为此,实验室检验人员需要适当调整工作时间,增加夜班人员的数量,缩短夜间工作的时长。除此之外,夜间工作人员需要遵循着“以老带新”的原则,向年轻医护人员讲解基本的样品检验方法,提高其检验技术。影响TAT的因素并不局限在以上内容,样品的运输过程、分析过程以及审核过程同样重要,在具体的检验中,还需要注意多个内容,详细如下:
(1)环境:门诊生化室位置不合理,常位于一楼,尤其与急诊室紧挨着,每天都有海量的人员走动,形成了大量的噪音和污染。正是人员流动性强,使得门诊生化室温度难以控制,工作环境动荡不安。为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调整门诊生化室的位置,确保其温度和湿度的适宜,安排专人进行卫生的处理,为样品的检验创造稳定的环境。样品的检验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尤其是做到仪器的定期保养,做好试剂的管理工作,为检验工作的有序进行创造条件。
(2)设备:生化检测仪是当前样品检验的必备仪器,由于仪器数量有限,再加上繁重的检验任务,使得仪器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在周一和周二这个特殊的时间,如果任由仪器不断的工作,就有可能造成设备故障,进而引发安全问题。鉴于此,样品检验人员需要做好仪器的维护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优化仪器使用规范,对检验人员实施有效的技能培训,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仪器的维护工作;其次,安排合理的仪器使用制度,根据需要制定仪器使用表,对于周一和周二的样品可安排在其余时间检验,缓解仪器的工作压力;最后,成立专门的样品配送团队,开展绿色通道,其目的是缩短样品运输时间,最快完成样品的检验任务,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此时仪器的等待时间也会随之缩短,避免“空车”。
(3)工作模式:样品检验人员的工作内容不仅仅是样品检测,还包括着相关设备的维护,所以需要对检验人员的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在检验工作开始前,检验人员需要对试剂进行更换,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检验过程中,需要适当给予设备缓冲时间,而不是不停的运行,如果样品数量较多可考虑其余时间检验;检验完成后,积累检验经验,不断强化自身专业技能,提高样品检验的质量和效率。
(4)人员素质:样品检验人员直接与仪器接触,可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随着科技的发展,医院实施了智能化技术,能够独立进行检验报告的打印,但是审核过程还需要人力参与。如果检验人员和审核人员存在专业能力的不足,就会引发安全问题,造成患者检验结果的不精确,约束后续医疗工作的开展。为此,必须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培训,掌握基本的仪器使用规范,懂得仪器的维护,提高检验数据的精确度。
综上所述,TAT对检验服务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TAT信息的采集过程存在诸多的问题,缺乏合理的检验流程,导致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为此,需要实施优化方案,强化实验室的检测质量,尤其是做到患者满意度的改善。未来,样品检验技术还将完善,向着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值得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