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香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近年来,随着贵州地区的经济不断发展,使得贵州地区与新时代的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断加深,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州人民原有的较为封闭的生活环境,也对贵州少数民族音乐造成了冲击。贵州少数民族音乐尤其是彝族情歌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宝藏。如果贵州彝族情歌在这个全球化语境下消失,那对整个民族文化的完整性都是巨大的打击。
贵州彝族人一般居住在高山或半坡,那里鲜花盛开,环境优美,青年男女俊美活泼且能歌善舞。彝族男女老少没有不会唱歌跳舞的,他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一草一木创作歌曲,其中情歌的创作更是瑰丽多彩。在古代,贵州彝族人民向往真挚纯洁的爱情,青年男女们有着坚定的自主意识、满腔的生活热情,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生活。受到环境和人们思想才华的影响,彝族情歌作为传统民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开始在整个贵州彝族地区传播开来。
1.选择心上人的标准
贵州彝族的青年男女即使是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也有着自己对爱情的追求,有着自己选择心上人的标准。他们选择心上人主要考虑的是对方的德行品质,如勤劳善良的品质、容貌端庄、身体健康、心灵手巧等,不会过多考虑对方的家庭条件和经济条件。所以,不少彝族情歌的内容反映的心上人标准基本如此。如不看重家庭条件的歌词:“找哥要找有情哥,别嫌家贫房屋破,只要夫妻恩爱深,缺少吃穿心也乐”。很多彝族青年对待爱情是只看重内心不在乎表面的。因此,在贵州彝族地区很少有夫妻离婚的,他们的追求就是生活的美满幸福。
2.表示对爱情的忠贞
贵州彝族人民在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比较现代的恋爱婚姻观。即使是那个以包办婚姻为主,将自由恋爱视为大逆不道的年代,彝族青年也会用自己的情歌向世人展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比如在《生不丢来死不丢》中唱道“只要郎心和妹意,钢刀架在脖子上,哪管打雷又刮风”,展现了一个坚贞不屈的彝族青年的形象。
3.表达相思之情
近现代的中国经历了一个黑暗的时期,由于天灾人祸,无情硝烟的剥削压榨,迫使许多彝族的壮年劳动力不得不逃荒、远走他乡,被抓去征兵等,在那个时期,表达离别的相思之情的情歌就特别多。
贵州彝族的情歌是充满生活烟火的诗歌,整个贵州彝族情歌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彝族文明孕育发源的发展史,贵州彝族情歌在彝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孕育、发芽、开花,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歌曲常以彝族人民的生活历史为题材,歌者透过情歌深情表达自己渴望自由、追求幸福的个人需求,表达出了无比积极向上的伟大精神。
1.比喻形象
贵州彝族情歌中使用的表达形象非常真切,让你在形象的比喻中感受唱歌人真挚的感情。比如在“千年藤子万年树,藤子缠树缠到老”这句歌词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夫妻二人白头偕老的决心,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2.主观与抒情紧密结合
贵州彝族情歌基本都是将主观性与抒情性结合在一起的,每一首情歌都是创作者对自己生活世界的主观抒发。彝族情歌是不受字数、韵律限制的,创作自由,可以写的内容多种多样,没有限制,这使得其格调多变,表达的感情浓烈且自我。
3.客观形象与抒情紧密结合
彝族情歌的抒情性也与客观现实进行了紧密的结合。许多青年男女在创作歌词时会用具体的客观形象进行比拟,并且与自己的生活、当地风俗和外界环境紧密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现代社会给年轻人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压力,导致他们的内心变得越来越浮躁,人们很难再像以前那样精心创作自己的情歌和欣赏以前那些经典的彝族情歌。彝族地区的许多年轻人都选择走出山区读书或者工作,传统的彝族情歌面临着断代和失传的困境。流行音乐充斥着大街小巷,人们耳朵里听的,嘴巴里唱的都是那些商业娱乐性强的流行口水歌,对传统的情歌早就失去了兴趣,彝族情歌正在慢慢被遗忘和丢弃。相关部门对彝族情歌的传承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对这种古老的民歌形式还没有展开系统的保护和开发。
彝族情歌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彝族情歌凭借着其口口相传的形式将远古时代的民族历史传诵至今,它在彝族地区起到的历史记载作用甚至比文字都重要。当我们在欣赏彝族情歌时,不光能够感受音乐独特的野性魅力,还能感受到先民们的历史变迁。对贵州彝族情歌的传承与发展能够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能够保护彝族音乐的发展和彝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对于整个民族都有很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彝族情歌中蕴含着大量的生活元素和人文元素,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情歌是彝族人民在劳动、生活、恋爱结婚中创作出来的,表达了当时人民的真情实感,反映了当时的民族政治文化面貌。彝族情歌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不单只是一首简单的歌曲,它和彝族人民的生活生生相息,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着人民的正确思想观念,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彝族情歌也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这种音乐形式一旦失传,就会导致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的没落。
彝族音乐创作体现了生活的真实性。贵州彝族情歌来源于生活,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形成的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段,通过群众广泛的即兴创作及口头传唱而逐步的发展起来,与劳动人民的生活环境、地理位置、民族习俗等都密不可分,即使流传到外地也会由于当地的语言、欣赏风格、民族色彩等的不同在传唱过程中逐步加以改变,直至适应当地演唱,所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位置必然会产生这个地区的民歌特色。彝族情歌代表着人们内心对幸福的渴望,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爱情的忠贞,展现的是人性中的真善美。这体现了彝族人民追求美好,向往自由的民族精神。
贵州彝族情歌发源于古代,流传至今,是整个民族的人民历经千年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它早就可以代表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了。彝族情歌里有着丰富的内涵,体现了彝族的社会历史变迁,是这个区域的地理风貌、人文思想的产物,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要想对贵州彝族情歌进行良好地继承和传承,就必须加大对贵州彝族地区的原始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因为彝族情歌是诞生和发展在这个有着民族特色的生态环境中的,它的创作内容和创作环境都与这个原始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在对彝族情歌进行保护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彝族的文化环境,尤其是情歌比较多的少数民族村落。很多村落的消失对情歌的保护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致使许多原始的情歌资料都无法找到,面对即将消失的村落要立即展开抢救式保护。
贵州彝族情歌是传统音乐中的艺术珍品,有着比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以和当地旅游经济协同发展。为了进一步保护彝族情歌这种音乐形式,可以在当地的旅游景点规划里建设民俗文化村或者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园、彝族情歌博物馆等将彝族情歌文化放在一个专门的空间里,供游客欣赏,让外面的游客充分感受到彝族情歌这种独特的能展现彝族文化和生活习俗的艺术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彝族文化与自然的全面结合,不仅能够为当地的旅游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也有利于贵州彝族情歌的传承和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面提高。
贵州彝族情歌的传承与发展虽然受到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冲击,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彝族情歌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具有其不可磨灭的特性,有着与现代音乐截然不同的魅力。要想传承和保护彝族情歌,除了要发挥其优势,还要加强彝族情歌与现代音乐的有机融合。可以将直击心灵的彝族情歌与快节奏的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将能够代表时代精神和流行元素的现代音乐融入到彝族情歌中,增加彝族情歌的传唱度和流行度,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喜爱彝族情歌。实践证明,很多经过改编的少数民族情歌一经发表,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新旧融合发展对任何传统的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贵州彝族情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与它有关的很多历史文献资料都没有得到妥善的保管和管理。因此地方政府可以投入资金建立彝族情歌档案馆,积极收集、整理、保存贵州地区有关彝族情歌的史料、乐谱等。除了已经整理好的相关音乐文献资料,还要重视搜集民间流传的有关彝族民歌的传说和故事。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将彝族情歌文化转化成容易保存的文本资料,还可以对有关彝族情歌的音乐志进行撰写,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彝族情歌体系,便于档案馆管理和保存。
加快贵州彝族地区人民的专业音乐教育,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很多少数民族音乐的失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地的专业音乐教育不够完善。彝族情歌要想传承和发展下去,就必须借助教育手段,将彝族情歌的学习融入学校音乐课堂。通过专业化的音乐学习,让彝族情歌能够在本地区传承下去,并通过本地区人民的努力,把彝族情歌文化带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
由于彝族情歌这种音乐形式长期处于边缘位置,而现代媒体的宣传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到这种独特的情歌文化,可以有效地防止这种少数民族文化的消失。近年来,也有不少彝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作品开始走上大众舞台,被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喜爱和追捧,相信彝族情歌也能在现代大舞台上发光发亮。
综上所述,贵州彝族情歌是少数民族民歌形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音乐艺术中独具特色的种类之一,它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孕育而成,凝聚着彝族人民的智慧、思想、情感,是历代族人荟萃的智慧结晶,不仅有迷人的风情特色,也给人们留下了对历史的记载和传承。希望通过对贵州彝族情歌的研究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彝族音乐文化的深刻内涵。此外对贵州彝族情歌进行研究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少数民族民歌不仅是我国传统音乐的基础,更是我们进行创作汲取养料的动力源泉,除了利用其本身独特的文化魅力,还要与现代优秀音乐文化相结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贵州彝族情歌的文化生态环境遭到冲击,大量的年轻人外出务工离开家乡,传承人群老龄化甚至断层化,在非遗保护的大文化背景下,贵州彝族情歌的传承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着诸多困境。因此,在非遗保护的背景下,探讨贵州彝族情歌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是一件极为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彝族情歌文化的保护,争取投入更多的资金在彝族情歌的传承和发展上。彝族情歌文化的流失和没落已经是一个事实,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调整彝族情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模式。音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既然无法避免融合,那就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贵州彝族情歌的传承与发展在未来需要不断的突破目前发展的困局,让其能在现代文明发展中弘扬民族自身的文化和文明,对于彝族情歌而言,全球化的不同语境大背景下,各种文化对其的冲击都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为贵州彝族情歌的发展作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