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婧
(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长治 046000)
林格伦创作的《长袜子皮皮》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在现实背景下的“不一般”的女孩的故事。林格伦的作品不像《小王子》《彼得·潘》等童话作品,她没有阐述梦幻的儿童故事,而是让主人公皮皮来到了平凡的生活中,然后以她那“了不起”的能力来改变原本枯燥平淡的世界。皮皮是不受任何约束的充满活力的顽童,她因为觉得学校太无聊而不去上学,会在睡觉时用被子蒙着头,将脚放在枕头上……作者笔下透露出的对皮皮狂野怪诞言行的认同,正体现了成人对儿童的尊重和关爱。
林格伦创作《长袜子皮皮》的契机来自她的女儿,她的女儿在7 岁的时候因为肺炎住院,林格伦守在床边。女儿希望妈妈每天晚上讲一个故事。就这样,一个关于皮皮的鲜活的童话故事便被记录了下来。在女儿十岁那年,林格伦把童话《长袜子皮皮》写了出来,并将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女儿。
林格伦曾将《长袜子皮皮》的稿子寄给了瑞典的一家出版公司,但是没有被录用。1945 年,林格伦对故事进行修改,然后参加了拉米和舍格伦出版公司举办的儿童书籍大赛,获得了一等奖。《长袜子皮皮》一出版便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许多人认为,严厉教育孩子只会让孩子感到压抑,他们希望能给孩子创造更自由更快乐的生活环境。而《长袜子皮皮》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皮皮这个形象突破了传统的儿童文学局限,成为了自由人类的象征。因此,皮皮也成为了孩子心中能够和米老鼠、白雪公主等比肩的经典角色。
就创作内涵来说,林格伦创作《长袜子皮皮》中的皮皮这个角色,完全出自她对每一个孩子的爱,她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幸福、自由、快乐成长。皮皮有着奇怪的名字,独自住在大房子里,有一只小猴子朋友,生活可以自理,能徒手举起重物,还有无数的金币,她从不上学,可以到处嬉戏,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皮皮的行为在成人眼中无疑是怪异出格的,但在其他的孩子眼中,她却成为了令人羡慕崇拜的英雄。为什么这样一个矛盾的角色会成为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实际上,这是因为不同时代的读者都可以和皮皮产生共鸣,每个人都能在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也希望像她一样无拘无束,而这正是林格伦想向大众传达的内涵思想。
皮皮是和传统模范儿童截然不同的另一种顽童形象,在皮皮没出现之前,大家大多喜欢阿妮卡这类乖孩子,觉得她们乖巧可爱,但是皮皮的快乐幽默,却让大家看到了“乖孩子”的局限。例如,因为衣服的蓝布不够,皮皮就用红布条拼在上面,袜子是一只黑色、一只棕色的,鞋比她的脚大了一圈。而相比之下,阿妮卡从不发脾气,并一直穿着熨烫好的布裙。皮皮说话带着儿童的天真,喜欢自夸、吹牛,语言中时常透露着奇思妙想,幽默又风趣。如书中皮皮说:“拿他来做什么?能做的事太多了。我们可以将兔笼子里的兔子放出来,然后把他关进去,喂他吃蒲公英的叶子。不过,如果你们不高兴的话那就让他去吧。我无所谓。”“九年了,我没有什么惩罚表,也过得很好,”皮皮说,“所以我想以后也能很好地过下去”。皮皮的心中没有戒条规矩,她是自由的。而相比之下,杜米和阿妮卡的语言则一般是“我们现在做什么?”“那是什么东西?”“真的捡到什么都可以拿走么?”等。杜米和阿妮卡虽然对许多新事物感到好奇,但却缺乏自己寻找和发现新奇事物的能力,只能循规蹈矩地思考,也没有幽默快乐的精神。书中对两类儿童进行对比描写,皮皮留给读者的是狂野、顽皮、自由的形象,而杜米和阿妮卡则是懂事、规矩、乖巧的形象,人们对杜米和阿妮卡总是赞不绝口。但是,“顽童”皮皮实际上才符合她这个年龄该有的热情、思维活跃、无忧无虑,而杜米和阿米卡则在皮皮的衬托下显得局促、缺乏活力,虽然乖巧,却失去了自由、快乐。林格伦通过这样的人物形象对比,让读者发现,成人喜欢的乖孩子形象并不是儿童本来的状态,成人认为的“快乐”也不是他们喜欢的快乐。可以说,林格伦真正懂得儿童“快乐”的本质,然后用娴熟的文字表达了她希望儿童能快乐成长的关切之心。
从儿童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许多东西都是很可怕的,因此他们往往希望自己能力大无穷。而《长袜子皮皮》中的皮皮正是一个力大无穷的小女孩,“她愿意的话,甚至能够一下举起一匹马”,遇到母牛挡道的时候,皮皮“轻易地将它举起来放在了旁边”。皮皮的力量显然是夸大的、不真实的,但正是这种超人般的力量让她获得了儿童们的崇拜。儿童们都希望能充满力量,不被人欺负,能够无所畏惧。在童话中,皮皮的力量在许多地方都有所体现,如皮皮能够举起她的马,在遇到本特那一群男孩欺负小男孩维勒的时候,她也能挺身而出教训本特等人,让本特等人不敢再欺负人,从而保护维勒。在马戏团的时候,大力士阿道夫“举世无双,从未失败过”,但他却被皮皮高高举起。皮皮在家里进小偷的时候,一边说着“我不开玩笑”,一边一手一个将他们举到了柜子上。等小偷想跳下来的时候,皮皮又甩出一根绳子,飞快地捆住了他们的手脚。皮皮重新将手提箱放回柜子上,然后问小偷会不会跳逍蒂絮舞,在小偷点头说会跳后,便开心地剪开了绳子,让他们陪着自己跳起了逍蒂絮舞,直到小偷都跳不动了为止。另外,皮皮还在鲨鱼口中救了杜米,并要鲨鱼保证不再做坏事才放了它,并且,在霍屯督岛还战胜了强盗,以英勇的姿态保护了孩子们玩抓石子游戏的珍珠。林格伦赋予了皮皮神奇的力量,让她能够无拘无束地惩恶扬善。
《长袜子皮皮》中林格伦给了皮皮一个令人羡慕的动物朋友,那就是小猴子纳尔逊先生。它平时和皮皮形影不离,而且颇受皮皮的尊重。皮皮在认识新朋友后,会将小猴子介绍给新朋友,也会带着小猴子一起捉弄小偷。正如书中皮皮捉弄小偷的情节:门开了,两个流浪汉走进来……“就你一个人在家么?”他们狡猾地问。皮皮说,“哪儿的话,家里还有纳尔逊先生。”两个贼不知道纳尔逊先生是只小猴子,这会儿它正在它那张小床上睡觉,肚子上盖着一张娃娃毛毯。
小猴子经常能给皮皮带来快乐,使她原本一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彩有趣。事实上,不管是皮皮还是其他现实生活中的孩子,都希望拥有一个特别的动物朋友,能够和它一起玩耍、一起笑、一起哭,相伴着一起成长。儿童之所以对动物有着巨大的热情,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随着年龄逐渐增大,希望变成大人,而拥有小动物,便可以将自己代入大人的视角中,然后将小动物想象成自己,从而通过和小动物平等相处来体验和成人的平等关系。另一方面,小动物对人类有一种亲近感,在接触小动物的时候,儿童会从小动物们可爱的外表中获得治愈,并且,儿童在和小动物相处时,他们会从被给予爱的角色转变为给予别人爱的角色。所以,儿童希望和动物做朋友的愿望是一直存在的。林格伦通过《长袜子皮皮》来满足儿童对动物朋友的渴望,从而使皮皮这个形象更贴近现实生活,赢得了孩子们的共鸣。
皮皮的妈妈很早就去世了,她的爸爸也因为被海浪卷走而杳无音讯,家里剩下9 岁的皮皮独自生活。在这种情形下,皮皮将自己的日子过得丰富多彩。皮皮相信她的妈妈在天上看着她,所以她经常对着天空招手,说:“不要担心,我会料理自己的!”“我的妈妈是天使,我的爸爸是黑人国王,确实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这么棒的父母的。”说完皮皮心里特别开心。皮皮学会了自己煎饼、煎蛋,甚至自己叫自己上床睡觉,她第一次叫自己的时候又可气又可爱,如果不听,就再叫一次,如果还是不听,那就自己打自己的屁股。皮皮的言语和行为让人觉得幽默风趣。在整部小说中,皮皮没有亲人在身边,但她却没有烦恼,自由自在且想象力丰富。从故事开始到结尾,皮皮都是独立自由的女孩,这不仅迎合了儿童想要独立的心理,也起到了鼓舞读者的作用,让读者们也能够像皮皮一样克服困难,快乐生活。
总的来说,瑞典作家林格伦的成名作《长袜子皮皮》塑造的皮皮这个人物形象是快乐幽默、充满力量、和动物做朋友以及自由独立的。林格伦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快乐无比的童话世界。皮皮的出现既颠覆了传统的儿童文学观,也为儿童创造了一片新的天地,林格伦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像皮皮一样快乐、自由、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