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教学融合对策

2022-11-12 22:58
戏剧之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院校

杨 帆

(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32)

音乐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理论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知识认知,但是还需要通过实践来增强学生的综合操控能力。这其中,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将其与音乐理论融合起来,能够为当前的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奠定基础,最主要的是可以为当前的音乐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效途径。那么建立在理论分析以及实践案例解析的基础上,结合二者的融合途径展开分析,不仅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也是进一步强化当前音乐专业改革力度的关键研究课题。

一、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融合的应用价值

(一)增强音乐专业的教学质量

现阶段的音乐教学改革,往往是将音乐理论以及视唱练耳这两个教学内容分成两门单独的课程,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提升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但是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也是提升学生音乐综合能力以及掌控水平的必要保障,那么在落实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融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凭借理论的内涵来操控具体的实践,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音乐演唱技能以及创新技能的掌控力度。

音乐理论包括视唱、练耳、听记、模唱、节奏仿打、乐理知识等知识体系,能否掌握音乐理论,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音乐实践的质量。而视唱练耳是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操控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根本保障。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将音乐理论看作是经济基础,视唱练耳是上层建筑,只有掌握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才可以为具体的操控实践提供依据。因此,在当前的音乐专业教学改革期间,将理论与视唱练耳融合起来,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为音乐专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长期以来,在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音乐理论基础一直受到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并且被作为增强学生智力、创造力以及记忆力的核心理论体系。另外,在进行音乐专业学生注意力、毅力以及分辨力培养的过程中,音乐理论基础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例如中央音乐学院的考级要求中便提出:“声乐和器乐考级必须通过相应的“音基”考级;艺术特长生也要通过音乐理论的考级等要求。”这些要求表明当前音乐专业的学生要想提升自身的音乐综合素养,就必须要坚定理论和技巧,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二者合二为一,打造融合性的学习体系,这样才可以在增强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在后续的个人发展以及工作中,也可以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三)满足音乐领域人才培养需求

高校的音乐教学与我国的音乐行业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在音乐人才培养方面。科学有效的音乐教学体系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理论,并且结合视唱练耳这些基础的音乐技能进行创新,让学生了解技能背后蕴含的相关原理,并结合这些原理进行自我创新。简单来讲,理论体系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基础,而掌握了这些基础,能够为后续的创新提供根本保障。

针对我国的音乐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受到多元文化冲击的影响,我国当前的音乐体系呈现多样性特点:民族传统音乐、戏曲、古风、流行歌曲等多种音乐类型百花齐放。但是受到人们价值观念以及基层文化的影响,部分音乐作品的市场占有量较差,例如传统戏曲被当为国粹,但是整体的市场热度不高。针对这样的现象,必须要确保以高等院校为主的后起之秀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才可以在步入社会之后,提升我国音乐市场的多元化以及现代化特点。而确保音乐理论和视唱练耳进行融合,让学生提前了解音乐发展的相关历程,掌握基础的理论体系,以此作为创新的依据,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融会贯通能力,这对于我国音乐领域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能够强化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校音乐教学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形式重要性不足

音乐作品本身是一种艺术成果,而针对学生进行音乐技能引导以及理论传承,需要把控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要凸显音乐本身的魅力。因此,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理论,同时也可以看到不同音乐理论具象化之后的具体成果。但是部分高校教师认为,音乐教学本身是一种艺术性教学,与学生的未来发展没有直接联系。尤其是在部分不以音乐为主要专业的院校中,教师的统筹规划能力不强,理论教学较为枯燥,而实践教学与理论的融合也不够充分,采取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无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自然导致理论与视唱练耳技能教学之间的融合不够紧密。

(二)教学资源有限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大部分的高校音乐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音乐理论的提炼往往来自于自身经验以及音乐教材,而视唱练耳教学实践的开展往往也依托教材中布置的任务,整体的教学活动按部就班地综合教材中的内容来开展。虽然教材能够提供最客观、最标准的知识,但是整体的内容有限,缺乏灵活性以及变通性。而综合其原因来看,往往在于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师资源不够丰富,缺乏拓展性实践空间,而仅存于教材中的音乐理论,无法支撑学生整体音乐价值观的塑造,这就导致学生的视唱练耳教学缺乏丰富的理论基础,能够进行经验总结的典型案例不多,自然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也会直接影响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之间的融合。

(三)个性化需求不足

针对当前的高校学生来讲,喜欢流行音乐已经成为十分常见的现象,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民间民族音乐以及传统乐曲的了解积极性不足,这也就导致了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尝试,而教师也未能进行积极引导,导致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单一,同时能够给予的资源体系也存在局限性。

产生该种情况的主要因素,不仅与教师的统筹能力有关,和学生的音乐价值观以及艺术审美观也有一定的关联。而从这种现象产生的直接结果来看,学生掌握的音乐理论存在极强局限性,不善于进行自主创新以及拓展学习,将导致视唱练耳技能单一且缺乏创新力度。

三、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教学融合的优化策略

首先,音乐理论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特点是建立在文字文本提炼的基础上,结合音乐教学的具体实践打造的规章制度,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音乐教学的核心骨架。而视唱练耳则是站在音乐实践的角度,综合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构建的活动体系,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灵魂。因此在二者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严格把控二者融合的切入点,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基础,并且落实好技能实践。

(一)强化信息设备的应用

综合当前部分高校的音乐理论基础教学来讲,大多是在抽象理论的层面进行的传输和引导,学生无法透彻地理解文字文本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以及人文思想,因此在实践过程中,理论也无法真正指导学生的视唱练耳训练。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必须认识到,如何将文字文本以及理论基础中的中心思想提炼出来,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将理论的具体内涵展现出来。这其中,当前应用价值较高的信息化设备便具备这样的转换价值。例如,音乐理论往往是由音乐实践进行提炼之后总结出来的核心思想,那么在进行音乐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通过信息化设备进行理论的具象化转型。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听觉以及视觉训练,在互联网上搜集表演片段以及具体的训练录像,让学生更加客观地感受音乐理论在执行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以及细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选择对比教学的方式,选择不同的视频以及不同的切入点,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分析二者存在的差异,这样对于强化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种方式在当前的诸多院校中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应用体系,例如中央民族大学建立在自身学生教学需求的基础上,研发了一套智能音乐学习系统,建立在AI 技术的基础上,打造了AI 视唱练耳教学程序,并且将其纳入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中。从具体的课程内容来讲,结合视唱练耳进行分级,划分成了具体的5 个级别,每一个级别有8 个课时,共计40 个课时。主要的特色在于能够涵盖我国55 个少数民族的民歌体系,借助互联网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的内容和资源。同时,所有的示范音频,都是院校教师以及学生组成的教学小组利用乐器录制的。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便是可以跨越时间和地域限制,促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有对应的实践资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可以提升其综合实践能力。

(二)以生活化音乐元素作为理论验证的载体

音乐本身是一项生活艺术,因此大部分的音乐作品来源于生活实践。那么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理论的过程中,便可以结合生活化的音乐元素来进行融合教学分析,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音乐理论和视唱练耳教学之间的融合力度,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音乐知识面,增强其视野。

例如某院校建立在区域特点的基础上,以民间音乐作为主要的教学元素,收集了大量的民间歌曲以及民间乐器,例如地方戏曲唱腔、山歌等生活化的音乐元素,并且将其与视唱练耳以及乐理课程融合起来。从具体的实践角度来讲,该区域的民间音乐中,纯4 度以及纯5 度音程应用较为普遍,这也是我国整体民歌的音乐体系典型代表。例如,在山西的民间歌曲以及地方戏曲中随处可见大量的纯4度音程。那么院校在进行纯4 度音程教学的过程中,建立在生活化音乐元素的基础上,打造了乐理微课以及视唱练耳微课。选取山西民歌以及山西的民间乐器作为主要的教学素材,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地方音乐特色的同时,将乐理知识融入实践中,让学生结合选取的素材挖掘其中的知识点,然后通过视唱练耳进行理论知识的验证。这种融合式的训练方法不仅能够进一步强化音乐教学的生活化特色,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三)打造特色的校本课程

现代化教学改革的方向,逐步向信息化领域推进,那么在进行音乐乐理与视唱练耳融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无纸化教材体系,并且建立在不同院校音乐专业教学思想和未来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打造校本课程。例如,某高职院校站在职业学校发展需求的角度,以提升高职音乐训练特色为目的,构建了《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相融合之找本》,为了确保校本课程的建设符合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能够进一步提升理论与视唱练耳之间的融合力度,在构建的过程中,选择了民主评议机制,积极邀请院校的教务管理人员、音乐教师、民间音乐艺术家、学生代表以及专业任课教师进行民主商讨,本着适用和实用的原则,打造了无纸化电子教材,并且结合其中的技能点以及知识模块进行适当删减与合并。这为该院校后续的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融合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支撑,确保实践教学有了自己的骨架和灵魂,也能够真正反映院校的特色思想,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音乐教学逐步趋于专业化和艺术性,因此,在落实音乐乐理与视唱练耳融合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无论是院校还是教师,都需要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职能,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以及音乐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有效服务。要精准定位理论与视唱练耳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利用信息化设备以及信息技术打造完善的融合桥梁,建立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地方音乐素材以及生活化音乐资源,确保理论教学有的放矢,视唱练耳训练有理可依。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各专业课程紧密结合,还可以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出发点。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院校
“不等式”基础巩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整式”基础巩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