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蓉
(南京林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电影的功能不仅是娱乐,也是充分表达人类文明形态的艺术形式。”《地久天长》是导演王小帅的“家园三部曲”之一,以两个传统的中国式家庭为载体,对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进行了丝丝入扣的描写。王小帅以其“独特的个人化视角和纪实化叙事形态的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将三十年来两代人的纠葛融进了三个小时之内,通过两个家庭的兴衰际遇、世事浮沉,从而引发大众思考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在新旧秩序交替中的集体记忆与个体创伤。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物质、精神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社会传承与继承,具有延续、多元、整体等特点。”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更加习惯于生存在一种关系网中,建立和维系家庭与各种圈层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且“家族教育重视的是家族的延续和家族精神的传递”。《地久天长》将久违的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转换到了现代背景下中国电影的人伦关系里,将视角着眼于家庭与家庭之间、人伦与人伦之间的纠葛,以一种介入的表现手法,重塑这种传统观念对于中国人的重要影响。“中国式表达”通常将视点聚焦在一个家庭当中,透过家庭来看待整个社会,以此作为窗口来表达当时那段历史、那个时代的悲剧。
刘沈两家是一起上山下乡的知青,也是多年的好友。他们的下一代,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星星和浩浩也成了朋友。家庭之间的情感纽带在两代人的亲密关系中得以延续,并构成了常规的中国传统家庭的交际模式,这样一种非血缘的伦理关系体现了国人之于传统家庭文化的依赖,以及他们心中集体主义思想的根深蒂固。刘家夫妇有了星星之后,再次怀孕,却被计生办主任即好友李海燕强制打胎,这次手术的意外是两家人疏远的前奏。影片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孩子们玩耍时,星星意外溺死,直接原因与浩浩有极大的关联。接连发生的有关孩子的事情在两家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芥蒂与隔阂,虽然明面上并无龃龉,但彼此都明白两家人感情走向了终结,为了保护年幼的浩浩,刘家夫妇决定离开,远走南方生活。
两个家庭的崩坏反映了孩子对于中国式家庭的重要性,传宗接代的观念深深扎根于东方人的家庭观中,甚至超越了族系之间的关系纽带。王小帅在揭示过去历史的悲剧以及悲痛时,也隐含了一些现代人不太关注的传统文化伦理。影片中对于“失孤”的沉重性表现,脱离了简单地让锋芒直指社会或是时代,而是描绘几代人之间关系纽带的无形痛苦,无声的语言触动了大多数人的内心和生活认知,“在整个作品的表达当中,语言的留白部分弱化了直接性信息的灌输传达,这一部分更加注重观众的情感体验和开放式的观影评价。”影片的结尾,两家人经过岁月的洗礼冰释前嫌。刘家抱养的孩子因不甘成为替代品离家出走,又因对家的情感依恋,带着女友回归家庭,让这对半生飘零的老夫妇拥有了一点未来美好生活的曙光。中国传统家庭对于子女的态度相较于家庭伦理情感来说,一对夫妻是依托和管束的对象,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发展下一代,甚至可以说,长辈的存在依附于晚辈的延续。
影片上映后,曾有人表示,电影可以在刘家夫妇给亲生儿子刘星扫墓的情节中戛然而止。这样的处理手段会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思考与想象空间,但却违背了中国人习惯的大团圆式结局。在如此的情境下结束,是人性的残忍。养子在最后恰逢其时的回归,反映了中国人之于传统家庭形式的执念,这是对刘家夫妇的救赎,也是对常态的中国社会的家庭传统悲剧的交代。总之,这部电影展现了传统家庭间人伦关系的复杂,打开国人关于情感补偿这一机制的思绪。导演将这三十年间有关家庭的悲剧铺开在观众面前,使得矛盾、冲突、救赎不断叠加,完美地展现了家庭观念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
《地久天长》这部电影“所处的正是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碰撞”的时候,融合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知青返乡、计划生育、下海经商、下岗等。虽是小人物的生活际遇,但离不开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在整个事件的叙述中将国家的历史与家庭个体的发展进行缝合与拼接,通过单个人的活动去认识这个社会以及背后的国家意识形态。该部影片将刘耀军一家因失独而背井离乡、漂泊半生、毫无建树的生活惨状作为主线,将沈英明一家因赶上下海浪潮从而发迹的故事作为副线。它还表现了历史洪流中的其他个体,如走在时尚前沿却锒铛入狱的新建、出国深造的沈茉莉、不甘成为替身从而出走的周永福、被父母保护了几十年的沈浩等。每个立体的形象都离不开历史的锻造,社会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来源于时代的变迁。
刘耀军,一位质朴又传统的父亲,他的身上有着时代给予的真诚与善良。对于自己的孩子,不管是刘星还是养子周永福,抑或是未出世的孩子,他都全心全意尽到了父亲的责任。在星星身上,刘耀军的教与养尽职尽责,有对孩子的希冀,更有恰当的疼爱;在未出世的孩子身上,刘耀军有对自己无力保护孩子的无奈以及痛苦的挣扎;在养子周永福身上,刘耀军有着父亲的严厉和失孤家庭的执念,但最后也留有一丝温情与期待。对于生命中的两位女性——丽云和茉莉,他经历过矛盾和迷失,但最终还是回归了家庭,选择与妻子相濡以沫。越在重压之下,刘耀军的人物形象越会丰富与完整。家庭给予他重创,茉莉的鲜活好似一束光照进他死气沉沉的生活,可他放弃了茉莉肚子里的孩子。影片的最后,他看到茉莉孩子前小心翼翼试探的眼神,出卖了他的害怕,害怕妻子会再次轻生,可也心存侥幸,这是对孩子的渴望;得知是混血孩子后,他轻松地笑了,一切往事随烟,上一辈的恩怨终究未曾波及到下一代。时代的变换浮沉给了刘耀军数不清的创伤,他一直处在两难的困境中,他的角色也在父亲、丈夫和朋友间不断切换,在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参透更深层次的时代内涵。
李海燕,一位非常有感染力的角色,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强势、古板,让人厌恶。她作为计生办主任不近人情地强押着丽云去堕胎,会嫌弃新建的新潮音乐,也在面对丽云无法再孕后责怪耀军钻空耍滑从而导致丽云怀孕……但同时也有让人心疼与理解的一面,三十年后的李海燕明明生活富足、子孙绕膝,可她却是满头杂发、背影佝偻,历经岁月的沧桑感扑面而来。原来她承受了几十年的愧疚与悔恨,身患癌症,在弥留之际,她决定当面向丽云忏悔告罪,给这荒谬的一生一个交代。李海燕的“形象总体上是共性与个性交织、正面与负面并存的”,她家顺着东风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过上了看似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她最后也葬送在了时代变革给予她的恶果中。
时代的浪潮对每一个个体都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每一个社会中的人其实都在被迫接受着属于自己的命运。从新时代的视角看以刘家夫妇为代表的老一辈人的选择与隐忍,可以知道他们对时代的认知是封闭的,时代给予的苦难,他们更多的是顺从、忍让。“有的人顺从时代,有的人与传统产生了冲突”,以新建、英明、茉莉为代表的一代人却也是开放的,他们乘着时代的浪潮,收获了不小的成就,没有被覆灭在洪流之中。总之,“这部电影中的诸多人物,都很难用单纯的好坏来界定,导演不想表现个性分明的纸上人物,他想塑造鲜血淋漓的现实,而现实往往是残酷无情的。”此中人物无一例外地被困在了时代之中,所以说《地久天长》完美地表现了时代的挑战、冲击与压力,它们不遗余力地碾压着传统与过往,揭示了个人或是集体命运的隐痛,成为人们对于过往历史的反思与悼念。
《地久天长》作为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历史进程的电影,其中不乏东方人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对整个社会的思考,更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对于人性的描绘以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刻画,因为“情感的优劣决定着人们情绪的表达、语言的组织及行为的表现,它影响着人与人之间人际传播能否良好地进行”。
影片中叙事的情感没有大起大落,一直笼罩在无可名状的压抑之中,只是偶尔插入一些亮丽的色彩,带给观众一种悲喜相融的多重审美体验;叙事的手法“打破了单一的时空向度,除了情节、事件的事理逻辑之外,影片中的主观心理逻辑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王小帅将目光放置在小人物身上,去描述大时代下平凡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用纪实的手法突出了个人的生命体验和大众的集体记忆,“引领观众深刻地理解并走进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主导了整部电影的可观性和故事走向,给观众带来与人物视角几近重合的独特的感官与心灵体验。”
时代的浪潮给予平凡人可以做出选择的宏阔背景,不同的角色面临天差地别的命运,做出的选择最终都是适合自身的,在不断的矛盾与救赎之中,形成了与时代、命运的和解。
中国人之于地久天长的理解是永恒不变的,何以才能地久天长,那便只有爱与记忆、家与感情能跨越时间的维度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