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创作中的结构形态及其表意探析
——以舞蹈《活着1937》为例

2022-11-12 17:39:29路芳慧
戏剧之家 2022年9期
关键词:编导内涵舞蹈

路芳慧

(银川能源学院 宁夏 银川 750100)

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舞蹈以独特的表演风格深受世人喜爱,样式多样,内容丰富,而且具有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尤其是其中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鼓舞人心。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能力越来越强,对于艺术的欣赏也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每个人都有多个审美需求,不再是单一的爱好,而全球化背景下的舞蹈艺术更是百花争艳,不同程度上为现代人带来了独特的美感。在这种情况下,舞蹈学习者必须与时俱进,注重舞蹈创作结构形态的创新,注意“表意优先”的基本创作理念。鉴于此,本文以舞蹈《活着1937》为例,进一步研究舞蹈创作中的结构形态及其表意,期望最大限度地提升现代舞蹈专业人员的创意水平,推动中国舞蹈艺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舞蹈编导的创作思想

(一)时代精神的把握

作为一门艺术,舞蹈以优美的肢体动作传递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能够激起观众的想象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人们感受生活的美好。纵观不同时期的舞蹈作品,都有着与当时社会发展情景相似的特征,这就表明舞蹈艺术活动都要体现一定的时代元素,才能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站在舞蹈编导的角度,其创作思想自然要把握时代精神,只有创作理念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集中表达最切合实际的思想内涵,不断展示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生活习俗、喜怒哀乐等精神风貌,才能让观众充分感受到舞蹈形象存在的价值。进一步讲,在时代精神的指引下,舞蹈编导的创作方向就不会偏离正轨,每一个创作环节都渗透了时代元素,且这些时代元素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也是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事情。一旦时代精神流露于舞蹈形象之中,舞蹈表演活动也会充满生机,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增强舞台艺术表现力。

(二)舞蹈形态的体现

舞蹈表演活动要突出“动感美”,这也是舞蹈形态的集中体现。所以,在舞蹈编导创作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舞蹈形态的优化,这也是舞蹈编导必须重视的一个创作思想。大家都知道,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大的舞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舞蹈创作的主要源泉,离开了生活,舞蹈也不复存在,舞蹈编导的创作思想时刻都要再现真实的生活。从这方面来讲,舞蹈的形态美与人们的生活美是相互作用的,不可分离,只有舞蹈的“动作感”始终表达着生活的实际,提炼出富有动态化的生活场景,才能符合观众的舞蹈鉴赏意愿,引起人们对于舞蹈形态美的共鸣。舞蹈形态的表现,需要编导从舞蹈创作内容的特点出发,严格地审视整个舞蹈作品所要反映的生活视角,并采用舞蹈化的基本动态来创造性地表现生活,才有助于创作出崭新的舞蹈形象。

(三)独特风格的贯彻

一般来说,舞蹈创作的表现内容丰富,创作空间也相当自由,这一切为其艺术表演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可以拓宽舞蹈编导的创作视野。不过,艺术作品毕竟要为社会大众服务,必须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才能吸引观众的好奇心,进而对舞蹈作品产生好感。所以,舞蹈编导的另一个创作思想就是要贯彻独特的表演风格,体现出鲜明的舞蹈艺术色彩。作为编导,掌握着整个舞蹈作品的风格方向,其创作思想必须严谨,不可有半点差错,否则就会导致舞蹈表演出现空洞的情形。为此,对于一位成功的舞蹈编导而言,必须深入理解、发掘和搜寻创作思想,大胆地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使所创作出来的舞蹈具有独创性,与众不同,这样的舞蹈创作更能体现个性化。唯有如此,舞蹈作品才能成为公众喜爱的艺术,其舞台表演也会取得可喜的效果。

二、舞蹈结构及其表意模式概述

对于舞蹈创作则言,其结构的合理与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创作用员注重舞蹈结构的构建,最大限度地传达出作品的深层意蕴,进而引发观众的共鸣。一般来说,时间结构形态是舞蹈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这一切往往取决于舞蹈作品创作的题材内容,以“单一时空”较为常见,又包括“现实时空”和“心理时空”。不管是哪种时空结构,均是将“碎片事件”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次序连接”,以此作为情节发展的轴线,从而形成了一种在顺叙、倒叙、插叙的时间次序中的“时间性结构”。如今,全球化趋势日益突出,多元化成了时代发展的鲜明特征,尤其是艺术领域更是百花齐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这一切背后也出现了多种人文思潮,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变得多样化,以至于当今舞剧的表意内容也变得复杂化,创作人员开始清楚地明白“单一时空”式的舞蹈结构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必须拓新舞蹈结构形态,逐步满足舞蹈作品深层表意需求,也使得舞剧对时空形式的多维思考和多元实践格局形成。实际上,与“单一时空”结构相比,“复合时空”结构形态更能满足现代舞蹈作品的深层表意需求。不管怎么样,“时”与“空”都是融为一体的,这种属性不会发生变化,只是二者将时空隐匿于结构形态的建构中,这也直接表明现代舞蹈结构及其表意模式所展现出的多样化,同时也是时代内涵日渐繁广、复杂的必然结果。

三、新时期舞蹈结构在表意上的创新要求

(一)传承并创新民族舞蹈元素

不同历史时期的舞蹈所要反映的精神内涵不一样,但是民族舞蹈元素不可丢。如今,多元舞蹈文化盛行,西方主义思潮也趁机渗入中国,以致于中华民族的舞蹈风格逐渐消退,更甚者已经消失,这样下去舞蹈将较难与公众产生共鸣,也失去应有的价值。为了更好地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新时期的舞蹈结构需要在表意上进行创新,突出其传承功能,重点要传承并创新民族舞蹈元素。只有民族的舞蹈文化才具有生命力,也能让本国人民感受到舞蹈艺术所带来的美好生活,体会到生活的来之不易,而创新后的民族舞蹈元素更能在表意上体现“社会美”“文化美”和“民族美”。唯有如此,现代舞蹈结构才能趋于科学化,成为彰显新时代下“生活美”“人民美”的重要载体。

(二)展现新时代下的审美情趣

任何艺术的演出成果都离不开年轻一代的推动力,可以说年轻的舞蹈创作团队最能引领新时期舞蹈结构在表意上的创新性。对于中国传统舞蹈而言,大多体现着所处历史阶段人们的审美情趣,有些已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这就要求舞蹈结构及其表意在原有舞蹈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尽可能地展现新时代下的审美情趣。当然,充分体现新时代的审美情趣,应当从年轻舞蹈创作队伍的打造入手,只有年轻的舞蹈人员才具有活力,其思维和审美都代表着当下社会的主流。所以说,在新时期,有效地创新舞蹈结构形态,打造时代所赋予的深刻内涵,要求更多的年轻舞蹈创作者转变思想观念,吸取先进的舞蹈艺术知识,不断地将舞蹈结构在表意上的美感体现出来,注重新时代的“美”,以便让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更加美好。

(三)追求正确的舞蹈表意方向

与以往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较为复杂,主要是因为网络的发达带来了全球化的影响,部分人错误地以为西方文化优越,忽视了东方文化的价值。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舞蹈创作人员必须注重本民族舞蹈价值的体现,尽可能地追求正确的舞蹈表意方向。当然,为了促进舞蹈结构在表意上的创新,舞蹈创作人员的任务尤为艰巨,需要以敏锐的眼光洞察社会现象,精准地把握社会审美需求。一旦对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有所了解,创作人员就会思考自己的舞蹈作品结构是否合理,能否表现出最佳的内涵。同时,在创新过程中,必然会有部分舞蹈创作者在观念上误入歧途,价值观模糊,找不到舞蹈作品表意的方向,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指导,帮助创作人员更好地安排舞蹈结构形态,及时纠正舞蹈的表意方向。

四、舞蹈《活着1937》的结构形态及其表意分析

(一)情感复合式的结构,倾注复杂情感内涵

在舞蹈《活着1937》中,一个重要的结构形态就是情感复合式,该结构倾注了复杂的情感内涵,表意功能极其到位。对于“情感复合式”的结构而言,它主要是将“舞蹈形态”与“情感行为”进行融合,然后再表达出编导注入个人的复杂情感内涵。具体地讲,《活着1937》群舞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被迫害女性群体,塑造了不同角色和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日本人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案件所带来的血腥暴行,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在舞蹈的角色中,涉及到“女学生”“村妇”“小女孩”“舞女”“婴儿”等,有的在黑暗中活着,有的在挣扎中死去,有的在抗争中存活,最终用生命拯救了母子二人,各种人物相互交织,情感十分复杂,精神内涵震撼人心。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活着1937》主要是以历史事实为题材,现实题材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通过将虚实结合的手法,让观众从情感复合式的舞蹈结构中体会复杂的情感内涵,并引发公众的想象,令人回味无穷。

(二)设计舞蹈形态动作,展现人物情绪变化

动作是一部舞蹈剧得以成功表演的关键,尤其是不同的动作形态可以展现出不同人物的情绪变化,有助于表演出个性化的艺术。所以说,舞蹈编导需要注重舞蹈创作中的情感结构设计,确保舞蹈形态动作充满个性,增强艺术表现力。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红色题材舞蹈,《活着1937》展现的是活生生的革命历史,将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民族精神用肢体动作呈现出来,提示了人性的“真”“善”“美”。《活着1937》中有23 名舞蹈演员,整齐地站在整个舞台上,营造出了十分悲壮的场面,编导强化了动作的编排及场景,再现了南京大屠杀中女性所受的迫害,但是她们没有屈服,而是在抗争中有尊严地死去,或者迎来光明。由此可见,情感是编导设计出一定的舞蹈形态动作所表达的情绪,人物情绪的变化使得舞蹈表现更加真实、更加有力。

(三)综合表现式的结构,增强舞蹈情感表达

关于舞蹈《活着1937》的结构形态及其表意,还体现在综合表现式的舞蹈结构,极大地增强了舞蹈的情感表达效果。在舞蹈《活着1937》中,编导选择的是军旅性现实题材,围绕1937 年南京大屠杀的社会现实,立意新颖,创作形式独特,能够在情感上与全国人民产生共鸣。在整个舞蹈创作过程中,选择一个点进行发展,或者选择多个相互关联的小点串在一起,目的在于表达一个思想主题,在公众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作用。同时,综合表现式的舞蹈创作结构还借助了舞台设计的其他要素,诸如布景、灯光、音效等,共同提升了情感表达的深度,也让舞蹈《活着1937》的舞台效果更加令人满意。可见,《活着1937》的舞蹈创作结构拥有十分丰富的舞蹈技巧,在表意上更是融入了合理的舞蹈语言,烘托了整个舞蹈的情感艺术,以民族精神激起爱国主义情怀,确保整个舞蹈极具艺术感染力。

五、结语

总之,舞蹈艺术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生活,陶冶情操,去除烦恼,尤其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备受关注的时代更应体现出其深层内涵。为了更好地促进舞蹈艺术在当下社会的发展,必须把舞蹈创作工作做好,创新其结构形态,增强其表意功能。在舞蹈《活着1937》中,作者以独特的结构形态,表现出了真实历史的时代缩影,让现代人铭记革命先辈,传承了民族精神,使得该舞蹈在表意上更加突出。进一步讲,在新的历史时期,舞蹈创作必须坚持“表意优先”的理念,不断优化舞蹈结构形态,加强舞蹈作品的感染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历史、热爱当下生活,并以此关注现实。只有舞蹈创作的结构形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其蕴含的深层内涵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和人文面貌,才会成为经典的舞蹈,优秀的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编导内涵舞蹈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冰上舞蹈搭档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38
舞蹈课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挖掘习题的内涵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39:58
我和舞蹈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