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玲玲(福建省永春县特殊教育学校)
★“正能量”是给人希望的动力和情感。叶圣陶以稻草人为主人公,以奇妙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梦幻有趣的诗意般的童话世界。下面,同学们跟我一起,看作者是如何通过文本展现儿童的正能量,使儿童有怜悯心,心存善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了解社会现实,对世界充满希望。
稻草人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他比憨厚的牛勤快,比顽皮的狗乖巧,他的耐心无可比拟,他一直安安静静地守护田地,用手中的扇子驱赶嬉戏的鸟雀,不吃饭也不睡觉,一刻也不停歇地看守着田地,每天都在执行单调乏味的任务,但是他从未抱怨,就像守卫边疆的军人一样毫无怨言。炎炎夏日,稻草人用顽强的意志战胜酷暑;漫漫寒冬,他又用坚定的信念驱散寒冷。稻草人跟军人一样,是守卫“领土”的坚毅战士,是令人安心的默默奉献的好朋友。
在发现稻子的致命“仇敌”——小蛾落在稻叶上时,稻草人立刻摇动手中的扇子,而小蛾丝毫不把他的“警告”放在眼里,还停在稻叶上稳稳歇息。稻草人想到以后田里的那些“光杆司令”,不由得心如刀绞。小蛾终于飞走了,但它留下了祸根,稻草人像一位细心的侦察兵,他仔细观察小蛾停留了许久的那片稻叶,果然发现了小蛾下的子,惊恐不已的稻草人立刻采取措施,因为不能发出洪亮的喊叫声,于是他利用扇子反复摇动,想提醒主人。
而年老、眼睛浑浊的老太太粗略地检查了一下田地里的情况,以为一切都顺利的她转身就往家的方向走,稻草人看到主人远去的背影变得越发急切,摆动扇子的频率更快了。直到老太太消失在了他的视野中,他才明白他的警告是无效的。稻草人很想长出能自由活动的身体,可以直接消灭那些害虫,又想将口信告诉风,让风给老太太捎个信,使主人及时解救稻子。
稻草人有着自己的使命,周而复始不停歇,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毫不偷懒,他一心维护田地的安宁,对于稻田的仇敌也是尽力驱赶,对于自己年迈可怜的主人十分忠诚,恪尽职守、尽责尽心。想起老太太接连遭遇丧夫、丧子之痛,哭红的双眼,难以还清的丧葬费,时常孤单落寞的背影,想到因闹水灾而淹烂或发芽的稻子,看到老太太满脸的泪水、模糊的双眼、密密麻麻的皱纹,稻草人心痛不已。因为小蛾在一片稻叶上下的子变成了啃食稻叶的可恶肉虫,本来浓绿的稻子都变成了“光杆司令”,想到主人早出晚归,每日勤勤恳恳,最终换来的是这样的结局,稻草人不由得为主人叹息、哭泣。
还有,稻草人看到在寒冷深夜中捕鱼不得不把病孩子置于一边的渔妇时,看到咳嗽喊渴的病恹恹的孩子时,“他恨不得自己去作柴,给孩子煮茶喝;恨不得自己去作被褥,给孩子一些温暖;又恨不得夺下小肉虫的赃物,给渔妇煮粥吃”。这样一种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不已。面对将死鲫鱼的苦苦哀求,稻草人心酸不已,非常想长出脚,伸出双臂来帮助被困于木桶中的鲫鱼,使它重获自由。稻草人的心理活动极为丰富,当听到悲伤女人的哀鸣,从她断断续续的话语中了解到她那鲜为人知的不幸往事,又得知她要被家里人卖掉,想在河边寻死时,稻草人急切地想上前阻止,可他半步也动弹不得,只能摇起扇子想叫醒沉睡的渔妇,以此来阻止寻死的可怜女人,“呼叫”未果后,又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天
怜悯之心,人皆有之。心存善念,向善而行。稻草人虽然没有一颗人心,但是它有一颗“仁爱善良之心”,看到那些可怜的人或事物,出于本能会有一些善意之举。在面对与自己无关的可怜的人或事物时,很多人都是冷漠地看着,秉持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以一种“避之不及”的态度迅速远离。但稻草人不一样,他有着超于常人的强大共情能力和一颗怜悯之心,比如在想到主人——老太太可能会获得好收成时,他十分开心;赶快亮起来,让早起忙碌的农民看到她;希望鸟儿能借助它那轻盈的翅膀,飞去通风报信;希望风能再猛烈些,吹散她那可怖的跳河念想。
面对不曾相识的陌生人,稻草人的共情能力丝毫没有减弱,他的怜悯之情贯穿整个故事,体现在他面对不同人物的不同悲惨遭遇时袒露的真心、表达出的善意。很多时候,成年人的世界大致分为关系亲密的人和关系疏远的人。但是稻草人对于人们一视同仁,他就像个单纯的孩子,他的世界简单纯粹,在稻草人的意识中,这个世界由两部分人构成:需要帮助的人和不需要帮助的人。正因如此,才能引起与儿童的共鸣,人性本善,儿童就像稻草人一样,不像成年人那么心思缜密、瞻前顾后,也不会花大量的时间权衡利弊,只会在本能推动下,趋向善良并无限靠拢。儿童有一颗热忱真诚的心,单纯美好的童话世界虽然不可避免地上演着各种悲剧,但是不容置疑的是,人间真情、温情暖意从未缺席。虽然稻草人无法活动身体,无法拯救这些不幸的人,但是他的怜悯之心和浓浓的善意如同暖流注入儿童心间,有利于帮助儿童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心怀怜悯,向善而行。
诚然,再美好的世界也会伴随着不幸与悲剧,再光鲜的地方也总会有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稻草人有一颗想要帮助他人的善心,他尽力而为,但是无法突破自身的限制,身体移动不了,呼喊声发不出来。稻草人那真诚纯粹的双眼看到了许多可怜可叹的人和事,他看遍世间疾苦,看到一个又一个无法帮助的不幸陌生人时,一如既往地选择摆动扇子或者默默祈祷,明知与自己无关,也无法帮助到他们,还是坚持着,通过自己的方式企图为他人“拉响警报”,或者宁愿将自己的身躯献出,牺牲自己也想让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获得温暖,吃上饱饭。
叶圣陶笔下的稻草人最后倒在了田地中间,不是因为自然灾害将他吹倒,也不是有人故意伤害他将他伐断。稻草人无力拯救身边受苦受难的人,也无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在内疚与无力双重作用的推动下,他只能与悲剧交织在一起,永远沉眠下去。
《稻草人》作为一篇童话色彩浓厚的儿童读物,却有着作者叶圣陶有意掺杂进去的现实主义元素,有一种淡淡的忧伤飘向读者心间。叶圣陶的童话启迪儿童,使他们留意身边事物,留心周围不幸的人。他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故事情节引领孩子们走进成人世界,了解现实生活中成人的悲哀。在稻草人的世界里,这些接踵而至的不幸折射出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读《稻草人》这篇童话,有利于儿童在童话的世界中自由探索,有利于启迪儿童心智,使他们了解现实,深刻体会成人世界的不易。
叶圣陶将苦难融入诗意般的童话中,并非一味破坏儿童对于现实的美好幻想,而是想通过有趣的故事来培养儿童的正能量,使他们将来做好本职工作,恪尽职守、尽责尽心、心怀怜悯、向善而行;使他们的心智得到启迪,即使在看清世间万象后,仍不气馁,对未来依旧充满希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