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双声话语,悟“楼记”篇性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2022-11-11 03:39林欣汲安庆
中学语文 2022年29期
关键词:滕子京岳阳楼记岳阳楼

林欣 汲安庆

【教学目标】

一、了解“记”的文体特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与表现主旨。

二、体味文章中的双声话语:显性话语是劝慰滕子京,为其心灵疗伤;隐性话语是对自己的灵魂下达绝对律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重点)

三、会通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难点)

【课前准备】

观看并收听《经典咏流传》第三季央视四子所传唱的《岳阳楼记》,结合课下注释熟背全文。

【教学方法】

还原比较、矛盾分析、情境任务驱动、多维会通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交流:同学们,坐落于长江边狮子山巅的阅江楼,作为我们江南的四大名楼之一,大家之前肯定都去过或听过。如果让你写一篇《阅江楼记》,你会怎么写呢?

学情预判:学生可能会从阅江楼的位置、外形、景色、游玩感受等方面描写。

启悟:那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怎样记楼的呢?

默读思考。

二、梳理文脉,厘清思路

(一)记楼

1.分享:写了岳阳楼的地点,重修岳阳楼的时间和背景,滕子京做太守的政绩,滕子京向求作《岳阳楼记》。

2.点睛: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可议论、抒情。范仲淹《岳阳楼记》也写了楼的位置、规模、样貌(板书“记楼”)。不同的是他还写了建楼者的境况和业绩,这是古代楼记、亭记的共同特点。那么范仲淹与我们的楼记、古代其他作者的楼记,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

3.默读思考。

(二)记景

1.分享:除了记楼,范仲淹还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洞庭湖的阴晴景象(板书“记景”),迁客骚人的不同心情。

2.朗读: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边读边想象。

3.激疑:我们也会写登楼所望,目之所及的景色,可是范仲淹的写景与我们的写景有何不同呢?

4.默读思考。

(三)记人

1.分享:除了写景,还写了迁客骚人的悲、乐之情(板书“记人”)。我们写景,通常是抒发自我的情感,范仲淹写景,表现的是迁客骚人的情感。(板书“迁客骚人”)

2.质疑:仅仅是表现迁客骚人的情感吗?

3.朗读: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上述问题。

4.交流:还写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襟怀。两相对比,范仲淹是否定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态度的。(板书“古仁人”)

5.激疑:既然范仲淹不赞成迁客骚人的情感态度,为何还要将它写出来呢?如果将第三、四自然段中阴晴景色的描写与迁客骚人登临时的情感表现句全部删去,直接表明古仁人的情感态度,可以吗?PPT 出示删减后的文章: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明确:不能删:①使“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没有了着落;②反衬的效果,不够突出。原文以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产生不同的感情为铺垫,更能够衬托出古仁人忘怀得失的博大、高远的救世情怀。

6.翻转:只是为了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襟怀吗?结合材料一,思考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意在何为?PPT 出示材料一:

【材料一】据《岳州府志》记载,嘱托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滕子京因被人诬告挪用公款正贬官岳州。当时的滕子京悲愤愁苦,牢骚满腹,打算岳阳楼竣工之后,凭栏痛哭以泄其愤。

明确:范仲淹意在劝勉滕子京不要像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为外在环境的优劣,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而应像古仁人学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朗读:有感情齐读,读出范仲淹的用意。

8.掘进:既然是劝勉滕子京,为何不在开头就直接劝勉,而放到了最后?阅读材料二并思考:如果你是范仲淹,会以怎样的方式怎样规劝好友?PPT 出示材料二:

【材料二】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 (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明确:借楼记写作,顺势而化,一石双鸟。用文章的形式委婉劝慰,更能发挥心灵疗伤的目的。(板书“记滕子京”)

9.小结:原来作者是借写楼记之机,先夸赞老友的功绩来记楼;再通过记景另辟蹊径,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记迁客骚人,在此基础上以小见大、层层递进,过渡到记古仁人,从而将其劝慰之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托出以记滕子京。

三、知人论世,生命融合

1.翻转:仔细品读第5 自然段,结合材料三,思考:《岳阳楼记》仅仅是劝慰、安抚滕子京吗?PPT 出示材料三:

【材料三】此文写于作者“庆历新政”的政治理想破灭后,不断遭受得势朝官攻击谗害,从朝廷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先后改降六任地方官,先任河东陕西宣抚使,后迁为陕西安抚使知邠州(今陕西彬县)、又改知邓州(今河南邓州市),此文即作者任邓州知州时所作。

明确:范仲淹和滕子京同是天涯沦落人,滕子京被贬谪岳州期间,范仲淹被贬邓州,实际上他自己的内心也十分悲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仅是对老友的规劝,也是对自己的灵魂下达绝对律令。(板书“记自己”)

2.品味:范仲淹自勉的话语是直接呈现的吗?

明确:不是。需要结合背景资料,揣摩文章内容才能发现回荡在文本中的潜在话语,即隐性话语,而与此相对应的自然便是显性话语,即对滕子京劝慰的话语,从而揭示出双声话语的秘妙。

3.比较:同样面对被贬谪的人生困境,将《岳阳楼记》与柳宗元《小石潭记》相比,二者的胸怀有什么不同?

明确:《小石潭记》虽然表达了柳宗元对于小石潭的喜爱之情,但整体上流露出幽深冷寂、孤凄悲凉之感,景虽美但“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流露出被贬后的失意、孤凄。柳宗元属于“迁客骚人”。范仲淹虽也被贬,但仍心怀国家,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关心国家、进退都忧心百姓,无悲凉失意之感,体现出对国家、民族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

4.拓展:范仲淹为何能够拥有如此远大的政治理想与广阔的胸襟呢?阅读材料四,结合其人生经历,谈谈对你的启示。PPT 出示材料四:

【材料四】①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

②范仲淹26岁登进士科后因敢于直言,屡遭贬斥,不被重用;52 岁时,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54 岁时,提出改革措施触怒守旧派;55 岁时又继续遭贬,流转任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明确:范仲淹成才过程充满艰辛,深刻地诠释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他终生都在践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会通:同学们,当你们遇到了挫折、被生活折磨得伤痕累累时,你是怎么自处的?你还会有心力去激励他人、散发人性的光芒去照耀他人吗?(学生讨论、分享,感受范仲淹胸怀天下苍生、忘怀个人得失的政治抱负。有感情齐读最后一段。)

6.点染:结合下则材料思考,既然范仲淹没去过岳阳楼,他的记文为什么也能写得如此传神,气象万千?PPT 出示材料五:

【材料五】庆历六年,岳阳楼修复工程告竣,滕子京致信范仲淹,并附《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在欣赏画中的洞庭楼景之后,为重修后的岳阳楼作记。

明确:①写楼记、亭记,也可适当想象;②写楼、写景、写迁客骚人、写古仁人是表,安慰滕子京,向自我灵魂下达绝对律令才是真;③洞庭湖浩浩汤汤,气象万千的壮阔景象也是范仲淹精神气象的表现。被命运所伤,谁的内心不会有一种阴雨绵绵的感受呢?但是,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大胸襟与政治抱负,充分汲取古仁人的精神力量,不断地笃定自我、充实自我、强大自我,进而跳出自我得失、琐碎忧乐的小圈子,进入了忧国忧民的大境界,为那个时代还有后世无数深陷挫折的人确立了一个崇高而光明的精神坐标。

7.朗读:有感情地再次齐读最后一段,感受范仲淹的襟怀、抱负。

四、课堂小结,学以致用

通过对《岳阳楼记》文脉的梳理,我们厘清了范仲淹的写作思路及其蕴含其中的良苦用心,感受到了范仲淹那令人动容的圣贤之心,文字就是他圣贤之心的确证。虽然遭遇很多挫折,心里依旧装着天下苍生,忘怀个人得失,这种坚强、伟大的人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五、布置作业

结合《岳阳楼记》的行文思路和写作手法,尝试写作一篇《阅江楼记》(其他楼亦可),字数不少于600,文白不限。

【板书设计】

猜你喜欢
滕子京岳阳楼记岳阳楼
孙高华
滕子京替人追债重修岳阳楼
拥有一种“超能力”
诗“画”岳阳楼
滕子京“欠条”建成岳阳楼
观五朝岳阳楼
基于语料库的《岳阳楼记》英译本译者风格分析
“欺世盗名”岳阳楼
《岳阳楼记》三美
范仲淹《岳阳楼记》对清代越南使节岳阳楼诗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