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护理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冠心病负面情绪的价值

2022-11-11 02:17吴淑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年24期
关键词:肺病系统化阻塞性

吴淑华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 莆田351100)

慢性阻塞性肺病为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可单一存在,亦可合并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出现,近年随着饮食结构变化及生活模式的调整,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冠心病发生率持续升高,二者合并可相互作用,导致治疗难度增加[1]。研究发现[2],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冠心病具有病程长、病情重、可反复发作等特点,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仅可降低治疗依从性,亦可影响整体预后效果,鉴于此,在治疗同时展开护理干预有重要作用。常规护理以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为主,对患者心理状态关注度不高,而系统化护理的实施以满足患者治疗、康复需求为主,在整体护理中以患者为中心,尽可能地满足其各项需求,为准确评估其护理价值,本文遴选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冠心病患者70 例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的70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均自2020 年8 月至2021 年10 月入本院进行治疗,按“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 例。

纳入标准:(1)年龄≥20 岁者;(2)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者[3];(3)精神及心理状态正常者;(4)存在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者[4];(5)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6)依从性较高者[4]。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者;(2)精神及心理疾病者;(3)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4)临床资料丢失者;(5)合并严重感染者;(6)沟通障碍者;(7)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遵医嘱给予其吸氧、吸痰、抗感染等药物治疗,并密切监测其病情变化,同时指导其掌握康复期间生活及饮食注意事项,一旦发现其病情或生命体征异常需及时上报医师处理。

1.2.2 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

(1)健康教育的实施必须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理解程度及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不同的宣教方案,采用通俗易懂语言为患者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冠心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案、自我管理重要性等,同时指导其在生活中自我监测,同时一旦发现心绞痛症状需详细记录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等,以便后期评估病情从而调整治疗方案。

(2)用药指导中需遵医嘱开展抗感染治疗,并指导患者正确咳痰、排痰,同时根据药敏试验遵医嘱用药,并指导患者定时、定量用药,药物尽量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旨在提升整体疗效,同时指导患者戒烟戒酒、合理饮食,避免影响治疗效果。

(3)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治疗中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此治疗及护理中需加强呼吸道护理,针对痰液黏稠可通过叩背排痰、排痰机辅助排痰等方式促进痰液排出,并指导其正确咳嗽;针对痰液黏稠无法咳出者可通过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并指导其餐前、餐后定时漱口,并指导其多饮水,达到促进痰液分泌物排出的目的。

(4)吸氧护理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吸痰治疗中根据患者肺功能及病情有效调节氧流量,为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掌握其病情变化,在护理中需密切观察其基础体征变化,确保其血氧浓度在90%以上;在患者吸氧过程中通过增加巡视次数、减少仪器设备等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5)饮食指导中首先需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针对营养状态正常者指导其保持正常清淡饮食,并合理控制热量的摄入;营养缺乏者需加强营养干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饮食以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同时每日适量摄入新鲜蔬菜及水果,并进行适量运动,达到增加机体代谢的目的。

(6)心理护理的实施则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为主,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加之病程长、疾病反复发作、疼痛等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可加强心理疏导,并指导其就现在症状与入院时对比,达到提高其治疗信心的目的,从而积极配合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参考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临界值53 分、50 分,得分越高心理状态越差[5];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FEV1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涉及数据以SPSS23.0 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若显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可见:观察组年龄、病程、性别、学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表2 可见:观察组SDS、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35 35 SDS 评分31.82±2.42 42.82±3.11 16.514 0.000 SAS 评分32.64±2.14 43.82±3.16 17.331 0.000

2.3 两组肺功能比较

表3 可见:观察组FVC、FEV1、FVC/FEV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肺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肺功能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35 35 FVC(L)2.42±0.51 1.76±0.31 6.542 0.000 FEV1(L)1.73±0.42 1.26±0.31 5.326 0.000 FVC/FEV1(%)69.25±5.51 60.11±5.02 7.254 0.000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冠心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为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减少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患者需住院进行治疗,但长期住院不仅可增加患者经济及心理压力,亦可改变其原有的生活习惯,导致其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加之该病多见于老年人群,此类人群对疾病认知不足,且缺乏自我保健意识,为提高病情控制效果需在住院治疗同时展开全面护理干预[6-9]。

结果显示,观察组SDS、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FVC、FEV1、FVC/FEV1高于对照组,表明系统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病情中有常规护理无法比拟优势。分析原因是系统化护理干预在实施过程中重视患者实际需求及状态评估,首先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评估其实际认知程度可选择不同方案、内容进行宣教,旨在确保后续治疗顺利实施。药物作为目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冠心病的首选方案,一旦用药不规范或患者依从性不佳均可影响预后效果,因此在护理中加强用药指导工作,确保患者可积极配合进行治疗;此外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冠心病属于慢性疾病之一,在系统化护理实施逐渐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治疗、康复等知识有一定认知,在改善其自身行为习惯的同时,减少其他因素对病情及预后效果的影响[10、11]。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肺功能,值得借鉴及参考。

猜你喜欢
肺病系统化阻塞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的效果临床观察
系统化心理护理在生长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陪产家属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呼吸操训练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观察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恢复影响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研究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护理效果探讨
老肺病你该怎么办
巴金人物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