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春天,品味美食

2022-11-11 10:55陈美兰
核桃源 2022年3期

陈美兰

青豆米汤圆

春天万物生长,催生出了多少春季食材。季节总是在不经意间变幻着,当你才看到豆麦青青的田园美景,微风轻拂,淡淡的清香飘过你的心海,为那蚕豆花开无声而感动时,洁白朴素的花朵便孕育出了果实——青蚕豆。

青蚕豆的吃法很多,而青豆米却有许多妙用吃法,碧绿的青豆米,与其它食材相搭配,凸显出生活的美味清欢。青豆米小糕,巍山名特小吃,远近闻名,甜而不腻,粘而松软,寓意美好,深受本地人的喜爱,倍受游客的青睐。青豆米粑粑,白绿相间,香甜软糯,让人垂涎。青豆米腌菜汤,开胃爽口,偶尔还有人家把青豆米煮麦蓝腌菜奉上宴席。彝族人还会把青豆米与鸡杂作为配菜爆炒,掌握好火候,香气扑鼻,青豆米炒鸡杂,也是一道色香味美的佳肴。这些小吃,都是巍山本地人喜闻乐见、品尝过的美食。但还有一种散落在民间,春天里的美味小吃——青豆米汤圆,很少露面大众场合,赢得人们的倾心。

早春二月,青蚕豆渐渐上市。到菜场买菜,箩筐里、地摊上带着露水的碧绿豆包,看上一眼就让人喜爱,买上三两斤,带回家剥成青豆米,就可以煮青豆米汤圆了。

青豆米汤圆,春天里白绿相间的雅致青花瓷。煮青豆米汤圆,主要食材是糯米面、青豆米、腊香肠、草果面、葱花等。首先,剥好适量的青豆米,糯米面加适量的水,和成稀湿软硬恰好的面团,把腊香肠切成薄片备用;然后,锅里加入适当的水,当水烧开时,放入香肠片、青豆米煮涨,加上适当的盐和草果面,接着就用左手拿着搓得粗细差不多的面条,用右手快速揪出一个个不规则的小汤圆,或是在手心里搓成圆形小汤圆,轻放锅里,待把和好的面全部揪完,稍煮一会,当小汤圆全部漂在上面,起锅后放上葱花,一锅色香味俱全的青豆米汤圆就煮好了。汤里漂着白色的汤圆、绿色的豆米和葱花、泛红色的香肠,用勺子舀到碗里,看见就会有食欲。这样的食材搭配,无论是食色还是味道,均让人看了嘴馋想吃。糯米面营养丰富,青豆米性寒,而腊香肠是热性,草果面香而健胃,寒凉搭配中和,有利于养生。吃的时候,还可以配上腌菜、皮萝卜、腌豆腐、豆豉等咸菜,慢慢品味,舌尖上滚动着春天的味道,春天的无限美好憧憬,或许还滚动着你春天里遥遥无期的心事,春的向往,春的惆怅。

青豆米汤圆,彩色多味小吃,鲜活灵动,它还拥有一个诗意美名。因其在制作时,揪出来的不规则小汤圆似一颗颗白色小石子,而绿绿的一颗颗青豆米又似一只只水里游动的绿色小青蛙,为此,在巍山,平常老百姓就把这一美味小吃戏称为“青蛙背玉石”。细想这美名,我被老百姓的智慧而叹服。极富诗意韵味的小吃名,来自民众,使得清淡、朴素、便捷的小吃,有了最形象生动的生活化诗意语言,富有了散淡闲适的文化气息;一种小吃,让普众简单的生活平添乐趣,细嚼慢咽,品味出的是质朴的人生况味、饮食人生的美好记忆。

时光深处,儿时记忆难忘。当敲击键盘写青豆米汤圆时,我的舌尖上油然溢满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味蕾里渗透着妈妈的浓情爱意,家的祥和温馨,满怀的乡愁。时光深邃,记忆美好,我曾记得春天里,二三月天,青豆米汤圆是农村吃饷饭常做的食物。天气渐热的时候,我们拎着提篮到豆田里采摘青蚕豆,看那一丘丘豆田,亲密无间,走进豆田里,青蚕豆缀满枝,看着一个个绿豆包就让我们欢心,一枝上采摘几个饱壮的,不多一会就摘满一提篮。满载而归,兴高采烈回家,把青蚕豆剥成青豆米,等着母亲做农活回来后,就给我们煮青豆米汤圆,一家人围坐桌边,吃得开心,聊得快乐,家的热闹欢愉场景,温暖如初。这是舌尖上的美味,难以淡忘的家的美好记忆,更是置身南诏故地,难以忘却的舌尖上的乡愁,农耕文明时代一种饮食文化的传承。但在过去生活贫困,物资紧缺时,想吃青豆米煮汤圆,有时候也会是一种奢望。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我无法得知到如今,还有多少家庭煮青豆米汤圆,守望传承着春天里这一设计独到的美味小吃,固守着“饮食人生”的乐趣和真正意义。

记忆深处,外婆也曾给我们做过这一美食。小时候,父母都忙,没人照看我们时,就把我们送到贝忙外婆家。外婆家出了大门左拐就是自留田,春天青蚕豆成熟了,我们和外婆一起去摘豆子,回家后就给我们做青豆米汤圆,至今我仍然还记得外婆煮汤圆的样子,念想那些有外婆在的日子,怀念那些本真纯朴的乡村生活。

小时候,母亲为我们煮青豆米汤圆,现在母亲老了,我要亲手做给父母吃。我选择了一个周日,备好相关食材,回娘家亲自煮了青豆米汤圆,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着青豆米汤圆,父母仿佛变小了一般,母亲边吃边说着过去吃青豆米汤圆的往事。以前生活寡苦,有时你们想吃而没有糯米面,或是没有香肠,那个时候真是对不起你们姊妹几个了,那时做活辛苦,我一次要吃四大碗,如今了,日子越来越好过,就怕不想吃,什么都买得到,你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父母品尝着我亲手煮的青豆米汤圆,不经意又勾起了他们浅浅淡淡的人生记忆,既品味着他们曾经的苦难生命历程,亦品味美好的晚年幸福新生活。我也宛如回到了童年,回到了花季少年时代,品味人生过往的乐趣。这一天,因了青豆米汤圆,一大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其乐融融,日子过得温润如玉,惬意欢心。

青豆米汤圆,通常多数人家都煮成咸味,也有人家做成甜味。制作甜味的青豆米汤圆,食材更为简单,只需糯米面、青豆米和糖三种即可,制作过程与做咸味的类似,但糖的选择很重要,采用白糖,那青豆米汤圆呈现出白绿相间的食色,真正能够凸显“青蛙背玉石”的美食意蕴。如若加红糖,那食色就些许不纯净,但红糖的香味和青豆米的清香氤氲在一起,当品尝甜味青豆米汤圆时,香甜充斥味蕾。舌尖遇上甜食青豆米汤圆,再苦再累的人生,烦恼全抛,品味到的唯有甜味,人生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此刻却唯有甜味沁入心脾,让你身心释然。

当巍山小吃节如期而至,原本宁静清幽的古城热闹喧嚣起来时,课堂上,我与孩子们闲话节日文化,聊巍山名特小吃,禁不住问孩子们:“你们吃过青豆米汤圆吗?”我估计,很少有人说吃过,但出乎我的意料,有好多同学都说吃过了。接着问他们味道如何?一个个笑意盈盈地说好吃爽口。请一个同学分享如何做,她竟然能头头是道地说出制作工序,掌声在教室里响起,对此,我深感高兴欣慰。“青蛙背玉石”,春天里的美味小吃,巍山特有一味,还在人们的手里传承着春天的美食,舌尖上依然还滚动着青豆米汤圆,味蕾上依然还残留着一代代世家饮食味道。

前些年,古城沸腾,食客从四面八方涌来。闲逛小吃街,我走在拥挤的人群里,不经意间,青豆米汤圆进入我的视线,那摊子旁等着几个食客。我原以为这一小吃没上街,想不到今年也赶上在小吃节亮相,初次到场,便赢得人们的喜爱。民以食为天,我深信青豆米汤圆将会以诗意美名“青蛙背玉石”,经典美味永流传。

棠梨花粑粑

我正在厨房做饭,手机响了,去接时一看,是母亲来电。电话里,母亲的声音从古城南传来,母亲对我说:“我做了棠梨花粑粑,你回来吃嘛。”倏然,我听到了春天母亲发出的品味巍山美食的邀请涵。

想着又可吃到棠梨花粑粑,一时暗自欢喜。我做的饭即将熟,于是问母亲饭后要到哪散步,母亲告诉我,要到南诏胡同,我便请她带上棠梨花粑粑,我去遇她,拿回家细细品味。

傍晚,我穿过古街到了南诏胡同。母女静坐在休闲椅子上,说着关乎美食棠梨花粑粑的往事,母亲笑靥如花,眉梢挂满喜乐。这是春天里母亲与儿女的相约,她不辞辛苦,年年都要为我们做棠梨花粑粑,这无疑是我们的口福,感恩母亲,感谢生活。我和母亲聊着巍山人的吃花事,说着小吃节,惬意开心,依依惜别,回到家急忙品尝了一个棠梨花粑粑,倍感软糯清香,回味绵长。

棠梨花粑粑,巍山一味独特传统美食,抹不去的乡愁情结。但凡巍山人,大多都会做棠梨花粑粑,而手工制作的工序并非简单。准备食材,首先要去采摘或是直接在菜场买好棠梨花骨朵,拣去花把及叶子,漂洗干净后,用水煮涨一会捞出来,浸泡在水里两天左右,每天换一次水,把苦涩味浸泡出后,待到第三天即可做粑粑。先把棠梨花的水份捏干些,然后切细,与剁碎的三线腊肉炒,待稍冷和拢糯米面,用力揉均匀,面与花干湿恰好。最后,把大小适度的面团在手心里搓圆,再捏成厚薄适宜的粑粑,轻放在炼熟的香油锅里煎,先用微火慢煎,火候差不多时就翻一下,两面翻煎至黄,这样色香味俱全的棠梨花粑粑就做好了。煎棠梨花粑粑,用油有讲究,采用纯净的菜籽油最佳,这样的油煎出来的棠梨花粑粑,色泽泛黄,味道更醇香。如若用油多,油炸棠梨花粑粑,深受年轻人青睐,品味起来皮稣香脆,口感香糯,粑粑的芯糯软清香。

品味棠梨花粑粑,需要静心等待。从准备食材棠梨花到吃到美味粑粑,得静候两三天,把花骨朵里的涩味浸泡散淡,煎粑粑的过程也是急不得,只能慢慢翻煎,否则粑粑就皮熟心不熟。配料唯有采用三线腊肉,色香味才最佳。做棠梨花粑粑,已然成了期待美食的心路过程,比其它一些美食多了期许等候,而任何一种美食,我以为都需要用心用情花时间投入制作,做出的食物才会融入时光的味道,吃起来入口入心,养胃养人。

棠梨花粑粑是巍山人巧妙吃花的美味小吃。棠梨花来自山野,性微寒清寡,却有着淡淡的花香,山野气息,与香糯的米面、腊肉搭配,寒热中和,利于养生,品尝这一面食口舌总是香糯萦绕。棠梨花粑粑,质朴平常,春天里的清馨美食,巍山人难忘的春天记忆,舌尖上永远抹不去的美味乡愁。

岁月时光里,母亲与儿女的相约很多很多,唯有这个舌尖上的约会,年年让我温暖如初。小时候,看妈妈做棠梨花粑粑,在妈妈的指导下,我也学会了;长大后,自己独立做给家人吃;成家后,亲手做给儿女吃。而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工作的忙碌,无形间让我们缺失了一些生活的本真,缺少了生活的乐趣,懈怠渐渐爬上心头。故此,理解儿女的母亲,每年小吃节前后都会精心为我们做棠梨花粑粑,坚守世家生活情趣,把日子过得清欢有味,做好后就会打电话让我们回去吃。多年前,她还不辞辛苦地送到拱辰楼下等我去拿。遇上双休日,我们也会围着母亲,一起做棠梨花粑粑,共享生活乐趣。当咬一口母亲做的棠梨花粑粑时,清香可口,粘而松软,唇齿生香,温暖入心。小时候,父母忙碌,把我们送到外婆家。春天里,外婆也会给我们做棠梨花粑粑吃。棠梨花粑粑的味道,是外婆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是母亲用爱揉和出来的春天味道,融入了浓浓的亲情,是味蕾上永恒在春天里的花事延续,是一个家的难忘记忆。棠梨花粑粑,寄寓着几代人的饮食情怀,烟火清欢。

记忆里,有一年母亲做棠梨花粑粑那天,恰好我们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我就带了几个让大家品尝,老师们都说好吃香糯爽口,夸母亲能干。而几年前巍山小吃节期间,我回家和母亲一起做棠梨花粑粑,刚做完接到宾川友人来电,说他们来巍山参加小吃节展销小吃,邀约我陪他们一起去逛街,于是我急忙带上棠梨花粑粑就去见他们,请他们品尝,几个宾川友人第一次吃棠梨花粑粑,一个个赞口不绝,说色香味美,香糯口感好,赞扬巍山人做吃食有创新,做得新颖精致有特色。

巍山古城生活,原本就有滋有味,春天里来美食香,举不胜举,春天是古城人吃花的季节,这样的生活意趣也渗透到了文华书院,成为我们校园生活的美好记忆之一。我的人生,有幸与文华书院结缘,25年的职场生涯均在文华书院里度过。曾记得那些年,在古色古香的文华中学,合同工大姨妈是个热心肠人,每到棠梨花上市,她会买一些来,有糯米面的老师带面去,有腊肉的带点到学校,没课没事的老师去帮忙,大家的事大家做,在学校的食堂里做棠梨花粑粑。那时,40 多个教职工,团结协作,相处和谐,如同一个温暖大家庭,大家一起做、共同吃。这样的生活趣事,现在想起来让我感受颇多,让我们懂得了在繁忙工作的同时,如何把忙碌的工作变得有情趣有诗意,工作、生活两不误。棠梨花粑粑,不言而喻,成了一座小城的记忆,一所学校的记忆,一群师者教学之余的一种难忘生活记忆,更是一代代人传承弘扬巍山小吃文化的记忆。

还记得几年前,应刘绍良老师邀约,到他的梨园赏梨花,我们设计了一个活动:做棠梨花粑粑。我提前3 天买好棠梨花,亲自主持从买食材到炒、和面、煎制全程。那个春天,在梨园幸会名作家张乃光老师,在我和面时,意想不到张老师洗洗手亲自来帮忙,与我一同和面,还有一群女文友一起做粑粑。这样的实践活动,把传承美食与文学采风有机结合起来,富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这一天,我们品尝到的棠梨花粑粑,融入了文人情怀,品味出了文学的味道,品味出了山野味。

庚子年,疫情突袭而来,响应国家号召,居家抗疫。当宅家1 个多月后的3月下旬,好同事琼妹邀约去采摘棠梨花,我很担心,还不敢出门。她一再说,呆在家里这么长时间,山上空气新鲜,就算出去透透气,我终究抵挡不住答应了她。我们做好防护,戴上口罩,一个朋友开车送我们到去巍宝山的半路上,我们在大路的东面山上采摘棠梨花。琼妹对这片山比较熟悉,上山一会,我们就邂逅了一棵棵棠梨花树,洁白的棠梨花盛开,微风吹过,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草木清香,沁入心脾,我们吮吸着山野气息和花的芳香,心旷神怡,如同被放飞的快乐小鸟,曾被禁锢的身心自由自在,快乐地在花草树木间穿行。棠梨花树上有刺,我们小心翼翼采摘,但手还是被刺戳了一下,刺痛钻心,这让我切身感受到了采摘棠梨花的不容易。我们边采摘边说着抗疫的心情,唠叨着家常,感受到寒冬后春的温暖。差不多一个多小时,我们各自采了一小袋带回家,拣好后,煮涨捞出锅,浸泡在盆里。两天后,我做了棠梨花粑粑送回家,父母吃着不约而同都夸好吃。这是我亲自从采摘棠梨花到做粑粑全过程的一次,又因为是在特殊时期,品味棠梨花粑粑尤为好吃有味,口舌鲜香。

春暖花开时,小吃节如期而至。在小吃天堂巍山,你可呼朋唤友,一起来寻根南诏,品味巍山。闲逛古城,买一个棠梨花粑粑尝尝,在那里面,山野的清新气息便入口而来,满嘴里漫溢开春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