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建武
近几年,老年大学火了,招生爆满,“广场舞”热度不减。从我们身边,能感受到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早晨、傍晚的广场,人头攒动,到处都能听到节奏感强、轻松欢快的广场舞音乐。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欢呼着、跳跃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很多舞蹈爱好者义务教小朋友们跳舞,孩子们快乐舞蹈的模样,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我市老年大学设置了文学、书法、美术、电子琴、二胡、葫芦丝、民族舞、太极拳等课程,经常性组织书画展、文学创作交流座谈、演讲、朗诵、歌舞表演、模特展演等文化活动。老年大学组建的“夕阳美艺术模特队”带领我市广大老年朋友追求真善美,弘扬正能量,不仅在乡村、社区、工厂、社会福利机构等地进行展演,还曾走出阳泉,赴北京参加感动中国2020第二届综艺盛典暨华艺杯电视大赛并斩获金奖,这支团队曾被评为全省“优秀老干部文艺团队”,他们用行动诠释了艺术点亮生活、最美不过夕阳红。有关部门组织广场舞大赛、农民工歌手大赛、农民书法展、乡土文化人才技艺展示、民间手工艺作品展、非遗文化展演、文化产业博览会等活动,面向社会开展各种艺术门类公益培训等,为群众文化生活搭建平台,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文化生活质量。
今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暖场环节,国家体育场“鸟巢”里上演广场舞,男女老少伴随着欢快动感的歌曲,跳跃着、舞蹈着。广场舞,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了,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综合国力提升了,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提升了。同时,人民对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质量、品位、风格都有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倡导健康文化风尚,摒弃畸形审美倾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充盈人民的精神生活,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就要紧跟时代发展、精准把握人民需求,推动群众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把对人民的热爱转化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再上新台阶。根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作出重要指示,勉励文艺工作者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60多年来,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扎根基层,把对人民真挚深沉的感情融入文艺表演中,为人民群众送去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深受广大牧民欢迎。这也说明了群众文化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切实认识到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渴望和期待,把人民作为表现的主体,才能坚持正确方向。
二是完善群众急需的文化基础设施。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各地公共文化场地建设逐步完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各个区域的公共文化场地建设仍然存在不平衡的现象,经济基础较好的区域,公共文化场地建设较为完备,经济基础较弱的区域,公共文化场地建设较为滞后。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及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有关场地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只有积极推进完善各级公共文化场地,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场地,夯实群众文化活动的硬件基础。
三要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水平。文化是幸福指数的重要参数,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群众文化活动也需要科学组织、科学策划、科学实施。群众文化生活开展要满足人民意愿,发挥各地文化特色,展示各地文化魅力。每年,各级相关部门都会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围绕人民期盼,组织策划高水准、高层次的群众文化活动。如春节元宵节期间,我市会组织开展观花灯、放河灯、耍社火、舞狮子、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舞龙灯、转黄河阵、舞迓鼓等群众文化活动,这不仅是群众文化活动方式的传承,更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延续。基层一线是大舞台,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评委。近年来,我市举办了三届农民书法展,三区两县农民书法爱好者广泛参与,评选出了“农民书法家”,搭建了农民文化展示的舞台,加强了群众文化交流,也提升了广大农民书法爱好者的艺术修养,深受群众欢迎。有组织地常态化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重心下移,才能推动更多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遍地开花。
四是培养壮大基层文艺人才队伍。文艺人才是我们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第一要素。每年组织开展基层文化文艺人才学习培训,文艺特色村(社区)评选命名等,为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质量奠定了人才基础。我市音乐、舞蹈、戏剧、民间文艺等艺术门类的艺术家会经常走进基层进行公益培训,以点带面,带动周围人民群众提升文艺修养,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三晋巧姐、盂县非遗剪纸传承人谢变良是盂县东会里村剪纸工作的带头人,在寒暑假期间对村内以及周边村学生进行剪纸培训。她积极鼓励广大村民拿起剪刀,剪出精彩人生,剪出幸福快乐小康生活。乡里支持谢变良为代表的剪纸产业做大做强,成立了盂县晋仙创意文化有限公司,形成了剪纸培训——剪纸创作——剪纸加工——文艺产品市场的剪纸文化产业链条,不仅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更加丰富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充分说明了文艺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壮大基层文艺人才队伍非常重要。
五是提高文艺作品产品质量。随着我国文化消费逐年增长,文化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显著提高。这就要求要同时提升高雅的文艺作品和喜闻乐见的通俗文艺作品水平和质量,逐步形成雅俗共存的健康文艺生态,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要结合基层实际,充分考虑普通人群的消费能力,让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文艺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六是运用互联网带“活”群众文化。现在进入自媒体时代,我们要主动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努力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提升群众文化服务水平。同时,要正确运用各种网络平台,切实发挥网络平台正向引领作用,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群众文化生活的先进组织方式,运用良好的网络师资力量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运用互联网,推送我市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探索带“活”群众文化活动的新途径,努力开创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局面,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人逢盛世豪情壮。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群众文化生活在新时代绽放光彩,让人人都有出彩机会、让人人感受城市温暖、让人人都以阳泉为荣,这是我市广大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和使命。我们将不负春光、奋力前行,用心用情用力全面推动群众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我想这也是我们的初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