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科技园如何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中发挥作用

2022-11-11 08:48:55吴清薛海峰陈凯
科技风 2022年30期
关键词:科技园双创大学

吴清 薛海峰 陈凯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5

一、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要求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鲜明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下文简称“双创”),随后国家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系列文件,自此“双创”在中国逐步发展,成为热潮。“双创”实施以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科技创新成为新时代的使命,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双创”升级版,将“双创”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动。

新时代“双创”升级的新要求给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方向,要求培养一批富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高水平、创新型、创业型、复合型人才。

二、大学科技园建设基本情况

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技进步、网络兴起,知识经济应运而生并取得高速发展,对传统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应对变化,各大高校迅速做出反应。1983年起,以东南大学、东北大学等为首的一批高校开始探索大学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之路,并建立大学科技园。1988年,东北大学正式建立我国第一个大学科技园——东北大学科技园,这标志着我国大学科技园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在各大高校积极探索发展大学科技园的同时,国家也颁发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支持和推动大学科技园的“生根、发芽、生长”。如:1999年12月,《关于组织开发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的通知》,鼓励部分高校开展大学科技园的试点发展;2006年11月,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申请条件和相关管理办理进行详细说明;2010年10月,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指导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要以“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为指导方针,明确大学科技园的评价原则和细化评估标准。这一系列的政策文件给大学科技园的兴起、建立与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和法律依据。

随着“双创”升级,大学科技园作为新时代的动力引擎,它的效能发挥至关重要。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其“产学研融通创新、科技型创业企业孵化、科技服务集成供给、开放合作生态”战略功能,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文件,为促进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操作性建议和落地的方案,如:2019年3月,科技部、教育部《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4月,科技部、教育部发布《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

截至2021年末,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共同认定通过了115家大学科技园,历经近40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大学科技园实现了数量从无到有、模式从单一到多元、规模从小到大的历史蜕变,大学科技园已然成为引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活水,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园地。进入新时代,大学科技园需进一步发挥创新创业的领军作用,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推动“双创”升级发展的新引擎,实现“双创”人才培养、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和开放协同发展。

三、大学科技园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契合

从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来看,大学科技园依托大学而建,大学的基本职能是教书育人,从这一点来说,大学科技园自产生以来,就有培养人才的光荣使命。随着大学科技园的不断发展,其已经形成了以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高素质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重要功能。在新时代新要求下,大学科技园更需要发挥其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促进科技型创新创业、科技服务集成供给、构建开放发展格局的战略性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创新创业人才的努力拼搏。简而言之,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要求其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核心任务之一。

从大学科技园的平台条件来看,大学科技园具有企业孵化、人才培养、科研设备、科学数据等服务资源、社会资源、政府资源的平台优势,它可以完美展示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生根发芽到茁壮成长的全过程,可以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试验的场所和平台;另外,大学科技园作为创新策源地,分别连接着企业界和学术界,企业可以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实践经验,学校可以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理论体系,两者共同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帮助,助力其实现创业梦想。

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素来看,创新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是创新创业人才必备要素,而这些要素的获得与发展依赖于大学教育。大学教育不仅可以给创新创业者教授专业而系统的创新创业知识,还可以给他们提供机会和平台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为其提供创新创业模拟平台,以锻炼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而模拟平台的最佳场所便是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里面有专业的企业导师,也有创新教师,可以很好地给予学生指导,帮助他们成长,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增长他们的创业知识,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

大学科技园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共生关系,一方面大学科技园的功能之一便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另一方面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依托于大学科技园的平台资源,他们彼此相互促进、相互成就。

四、新时代如何发挥大学科技园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中的作用

(一)大学科技园应该创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改变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国内外学界一致认为,美国硅谷的产生和发展得益于斯坦福大学的校园文化——企业家精神和包容失败。因此,大学科技园应该创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在大学校园里播种一颗创新创业文化的种子。

为了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大学科技园应该引入开拓进取的企业家精神,营造鼓励、尊重和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和老师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比如创新创业大赛、创业项目路演等,让学生和老师在文化实践中提升勇于探索的创新创业意识、敢闯敢干的奉献意识、包容开放的合作意识,提高未来创业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大学应该培育包容失败的文化,创新创业工作是一件复杂的具有高难度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获得成功的道路上会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是必不可少的,大学应该包容这些失败,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与此同时,大学科技园应与大学互动,为老师和学生争取更宽松的创新创业政策支持。目前,绝大多数大学老师将时间、精力花费在教学科研工作方面,很少主动开展创业活动。尽管近年来国家颁布了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教师开展兼职或创业行为,但创新创业工作与教师的职务未能挂钩,未能解决教师核心关切,政策带动作用成效并不明显。为了进一步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大学应考虑将教师的创业质量和规模等与职务挂钩,提升教师的参与热情和意愿。对于学生而言,鼓励实行弹性学制,无论创业成功与否,在规定的时限内,学生可以重新回到校园继续完成学业,不要因为创新创业影响其学位获取和学业认证。

(二)大学科技园应该配套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大学科技园应该与大学积极互动,探讨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为对创新创业有兴趣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比如教材、教师等;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资源,提供园区企业创业实习机会,组织一些地方性的创业类活动等。其次,大学科技园应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1)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素质教育、通识教育进行有效结合,给学生播下创新创业的种子;(2)与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打造“学院教育—模拟创业—实战训练—大学生创业园”的大学生创业链;(3)开展创新创业演练,演练可通过线上或线下两种方式开展,线上演练的优势在于周期短、成本低,缺点在于虚拟性与实际情况难免有出入,而线下演练的优势在于真实性,是实实在在的微创业,缺点在于周期长、成本高,大学科技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演练机会。最后,创新人才培养服务模式也必不可少,正如中国矿业大学,开创新地提出众创服务“333工程”模式,基本建成了“创业苗圃(模拟创业园)——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园)——加速器(创业园产业转化区)”三个层次的孵化链条,推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在推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过程中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依托于华中科技大学,构建了“华中科技大学创新创业辅修专业”,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相融合。专业培养周期为一年半,分成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程、实践训练三个模块,总计26学分。同时配有双班主任制度,以“课程学习+项目实践”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创业过程中,通过辅修专业的形式给予学生认定。

(三)大学科技园应该提供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和平台

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大学科技园拥有丰富的高端人才资源、强大的科技研发条件、可观的技术成果储备。同时,作为连接高校、企业、政府以及国际资源的纽带,大学科技园是最有条件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开放式、平台化的服务。

1.提供金融投资服务链条

针对孵化初期企业,大学科技园可以为其提供创新创业扶持基金,帮助其度过初创期的经济危机;针对中小微企业,大学科技园可以借助政府力量,与银行商谈创业贷款事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贷款;针对稳定发展型企业,可以引进股权交易或借助社会金融力量,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帮助创业企业解除经济的后顾之忧,让企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自身的生产运营中。

2.打造开放合作的创新创业生态

大学科技园应该着眼于大学和社会资源,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和创新要素,打通平台服务体系。大学科技园应充分利用周边大学和自身所在位置优势,构筑“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业孵化链条,打造协同互动、环境友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在这里,创新创业人才可以进行资源互通共享,可以进行经验介绍分享,可以进行企业之间的友好合作,从而最高效地实现创业梦想。

3.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是大学科技园的核心功能之一。大学科技园应建立专门的成果技术转移机构,负责服务科技成果转移和技术转移;要善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园区数字化建设,实现园区信息互通和成果共享,提升企业技术需求与学校科研成果的匹配度,提升孵化服务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结语

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双创”全面升级,这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科技园作为新时代的引擎,是引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最佳场所。大学科技园回归到人才培养角度,是大学科技园的光荣使命,也是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新时代大学科技园可以在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创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创新创业资源平台的服务方面等发挥作用,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可以极大地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猜你喜欢
科技园双创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现代装饰(2021年1期)2021-03-29 07:08:04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28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42
大学求学的遗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戏剧之家(2017年1期)2017-02-05 15: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