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玺凡
名片
湖南省桑植县五道水镇芭茅溪小学,与湖北省鹤峰县太坪乡接壤,其前身是1937年賀龙族弟贺文慈创办的红军小学,现有学生150 人,其中留守儿童132 人,是一所典型的湘鄂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近年来,该校荣获“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桑植县“2021 年度学校管理综合评价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故事
“妹伢,你看前面那座山,是不是跟你家门口的山蛮像,所以住在这里也跟在家是一样的。”原本止不住抽泣的莫一茜,回身钻进生活老师陈霞的臂弯里,伴着午后暖阳安然入睡……
这样的场景,时常在桑植县芭茅溪小学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发生。
近年来,受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教学成本高、师资水平低、教学质量难以保障等因素影响,芭茅溪乡(现并入五道水镇)所辖片区各偏远村小相继撤并,低龄留守儿童不得不集中前往较远的芭茅溪小学就读。山大人稀,山路崎岖危险,孩子们的求学路少则几公里,多则30 公里,且多由爷爷奶奶接送,学生难家长愁。
如何让这群孩子享有优质教育,无忧度过童年?
长久以来,芭茅溪小学仅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实行寄宿管理。从2004 年起,该校创办托管服务,对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二年级以下儿童代行监管,免去在外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并于2017 年挂牌成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桑植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典型的山区县,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耕好低龄留守儿童学校托管这块“试验田”,是全社会的期盼。
2017 年以来,桑植县委、县政府先后投入300 余万元,为该校新建一栋两层砖房,供托管中心独立使用,学生宿舍、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亲情聊天室等场地一应俱全,环境温馨怡人。
10 月27 日一早,记者来到该校托管中心。“女孩子排好队,梳头发咯。”二楼走廊上,陈霞正给娃娃们整理头发,晨曦由远及近照来,勾勒出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庞。
托管中心现有14 名留守儿童,陈霞是学校创办托管服务以来的第四任生活老师,2021 年4 月到岗,虽非在编教师,但性情温和、能歌善舞、沟通顺畅等业务能力均具备。
3 岁就在托管中心住校的莫一茜,睡前总哭喊着要妈妈,陈霞总是抱着她轻哄着,等孩子安睡了才把她放回床上,一年多来都是如此。
时至秋冬,陈霞怕孩子们难起夜,易尿床,就定下4个闹铃,定时抱小孩去厕所。
……
除了照料起居之外,陈霞还根据学校制定的课程标准,训练学生穿衣、叠被、刷牙和整理内务等日常生活技能,并协助老师开展阅读、学民歌、跳土家摆手舞等文体活动。
陪伴无言,温润成长。“老师不仅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还能辅导孩子学习,我的压力减轻很多。一个学期800 元,花得值!”10 月28 日周五,在校门口等着接儿子回家过周末的黄大海,乐呵呵地与校长向妮交流着。黄大海家离校较远,早年丧妻,加之老人卧病在床,扛起生活重担便耗尽了他的精力,他不得不将哺育儿子黄峻健康成长的重担交给了学校托管中心。3 岁至今,5 年光景,黄峻茁壮成长。看着活泼开朗、喜爱跳舞的儿子,黄大海这位淳朴的大山汉子,黝黑的脸上扬起了欣慰的笑容。
“你看那个开心打篮球的聂斌(化名)。”向妮指向球场,“刚来时,情绪敏感,时常大哭。一年后,他成绩进步很大,还爱上了打球,长辈也直夸他懂礼貌。”
五年级学生向俊美,读幼儿园时便住校托管。如今,身边的弟弟妹妹哭鼻子时,她总会耐心安慰,陪伴左右。“小时候我总被别人关心,现在长大了,也要去关心别人。”
尽管年龄尚小,但托管中心传递友爱、抱团取暖的群体生活,让留守孩童们如滴水汇聚,顺着澧水北源,生生不息向前流淌。
“留守儿童在小小年纪离家融入集体生活,享受优质教育,度过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童年,是不易的,也是我们办好托管中心的不竭动力。”向妮介绍道,该校低龄留守儿童学校托管的成功实践,在2021年张家界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上得到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