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而不息,谱写非线性人生

2022-11-10 09:04张若芊
科学中国人 2022年16期
关键词:全民教授英国

张若芊

纵观朱全民的人生,就像是一段非线性旅程。20世纪70年代,他在条件艰苦的东北做过知青、当过工人,因为不甘平庸,在工作岗位上刻苦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在此之后,他又从东北到大洋彼岸的英国,度过了三十余载的求学、科研生涯。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他,作为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工程设计与数学系教授以及国内多所高校的访问教授,还在竭尽全力为中英之间建立科学文化交流的窗口。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在朱全民的信念中,天生就有执着的成分。于他而言,人生不是直线,只能按部就班在固定的路径前行,而是要有理想,有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信心与行动。就像其从事的非线性系统分析和辨识研究一样,虽然简单没有定式,但却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为曲折的人生道路开创一条新的途径。

韶光易逝,莫负芳华。朱全民的求学之路、赤子之情、奉献之功,便是科学家求索报国的缩影,所镌刻的是时代浪潮下一代人的奋斗足迹。

靠奋斗改写命运

在《平凡的世界》中曾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朱全民的人生之路也正是他所生活的时代年轻人与命运抗争的真实写照。

朱全民1955年在辽宁省丹东市出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长大。在他的青少年时期,全国掀起了上山下乡的高潮。就这样,高中毕业的朱全民到了齐齐哈尔郊区农村正式成为一名下乡知青。

时代的浪潮裹挟着每一个青年人的成长。1976年,全国大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整个社会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在这一背景下,朱全民被齐齐哈尔造纸厂招为仪器仪表工人。1977年高考恢复之后,全国科教兴国的氛围愈发浓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走入学校。从小就对知识有着强烈渴望的朱全民,也随即萌生了继续攻读大学的想法。“不把后悔留给晚年,做应该做的事情,对与错都是尝试。”朱全民告诉自己。就这样,在单位的支持下,1980年,已经25岁的朱全民靠勤奋自学,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生。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的3年间,朱全民积极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对知识的热爱愈发浓烈。1983年研究生毕业后,朱全民选择回到齐齐哈尔大学做了3年教师,将自己所学所得回馈于自己成长的地方。至今回想起在齐齐哈尔的那段时光,朱全民内心仍充满着感恩与怀念。1986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渐加快,国家开始公派一批批学者出国进修学习。本着想去国外的世界看一看的朱全民,在而立之年去了英国,这一去就是30余年。

用实力在国外开创局面

辗转求学,经千回万转;海外留学,行千山万水。朱全民的人生之路从来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1986年9月3日,至今朱全民仍记得自己到英国的那一天。在中国大使馆教育处的分配下,他来到了英国排名前十的华威大学攻读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

到国外之后,异国风光让朱全民充满了新鲜感,也让他更坚定了要在这里闯出自己一片天地的决心。然而现实却给了朱全民当头一棒。在国外从事科研工作时,朱全民的收入来源只有有限的博士奖学金,因此根本没有钱购买实验所需的设备。为了更好地支撑自己的研究工作,他不得不过上了节俭的生活,几乎全部支出都投入到与科学研究有关的事情上。虽然那段时间生活过得有些煎熬,但他仍鼓励自己:“生活苦总比心苦好一点。”在这期间,朱全民开始在科研方面寻求新的方法与出路,在导师道斯(J.L.Douce)教授的引导下,他正式投入工程应用领域和算法研究中,特别是在非线性系统的控制与辨识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读博的两年间,朱全民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在领域内发表了3篇《科学引文索引》(SCI)文章。

砥砺探索,终有所得。朱全民博士期间的工作,得到了导师的极大认可。在导师的推荐下,博士毕业后的朱全民成功进入谢菲尔德大学自动控制系从事博士后研究。长期以来,英国的教育更加崇尚于对方法的归纳,而中国的教育更偏向于演绎和推导。虽然中英两国在教育与科研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但也在无形中让朱全民与比林斯教授等领域学者在科研上形成了互补。博士后期间,他就与比林斯教授(S.A.Billings)合作,针对非线性有理系统提出了一套全非线性模型(有理模型)辨识与检验的理念,这一理论体系也被视为领域内的开创性工作。在领域内发表了10篇SCI文章。然而英国的博士后只是附属在专业导师下的助手,自己并没有独立的科研能力,而讲师才是进入英国教育和科研主流体系的第一道门槛,也是朱全民继续从事科研工作的保障。为了能够获得这一职位,让自己站稳脚跟,朱全民开始了漫漫的求职之旅。

然而理想面前迎来的却是现实的一次又一次打击。因为英语口语的问题,朱全民的求职之路屡屡碰壁。在这一现状下,朱全民并没有灰心,而是在自己熟练的英语口语基础上,更加注重学习本地人的说话方式与口语习惯。就这样,历经几个月的寻找,一所位于英国南部小城布莱顿的大学向他发出了邀请,虽然这所学校在英国的排名并不是很高,但是朱全民却十分珍惜这一工作机会。“从此我有了一个支点,在科研工作的发展上有了空间。”朱全民说。

在此后的多年间,朱全民在科研领域不断深耕,又开创性地提出基于U模型的模型独立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使多种成熟有效的线性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可直接用于广泛一类平滑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这一方法被视为领域内的突破性工作。在出色科研成绩加持之下,2004年朱全民成功受聘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担任教授。

为中英交流打开一扇窗

在英国站稳脚跟后,朱全民最先想到的是如何回报祖国。“人生到了下一个阶段,我希望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做一些前人未曾做过的工作。”他说。纵观当时的留学环境,中国学者前往国外交流时仍会受到各种因素限制,在这一背景下,朱全民决心联合多位旅英学者共同创办英国华人自动化协会,为居住在英国的华人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专业人员服务,促进中国和英国以及成员和合作组织技术交流。

作为英国华人自动化协会创始人及前主席,朱全民为中英科学文化交流所做的努力受到了国家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他在1999年受到中国政府邀请在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建国五十周年大庆。至今,朱全民仍记得当时得知这一消息时内心难掩的激动与喜悦。从齐齐哈尔这座小城市走到天安门,这一切经历如梦一般,但却又如此真实。这次的经历对朱全民的人生之路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他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对得起自己在天安门观礼的责任与荣誉。

随着21世纪的来临,国外留学的大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站在中英文化交流的桥头堡上,朱全民也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中英合作以及年轻人的培养上。多年来,他往返于中英之间,曾担任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学校的访问教授,并与江南大学陈晶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张维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少远教授等多位领域内的学者保持着密切合作,为中英之间的学术交流不遗余力。在跨国科研平台与文化交流背景下,他还基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的科研与教学平台,倾心培养了几十名来自中国的硕士、博士。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已届花甲之年的朱全民仍没有退休的计划。他直言,自己还有很多的话要说,很多的事要做。面向未来,他将自己的角色定义为“基层科研教练”,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教育引领,帮助更多年轻人在学术上成长。除此之外,他还将集合几十年研究工作之成果,撰写一本“U-控制”方向的专著,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科研思想编撰成文,供同事借鉴、分享。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之下,朱全民的目光依旧坚定。

猜你喜欢
全民教授英国
全民·爱·阅读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英国的环保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刘排教授简介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