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磊
“在爱的记忆消失前,请记住我。”今年的9月21日是第29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消息,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最主要的类型,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有1000万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研究显示,阿尔茨海默病已经成为潜伏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危险“杀手”,带给家庭和社会沉重的经济负担。
“阿尔茨海默病在明确诊断后,带给患者和家庭的往往不是希望,可能更多是一种纠结和无奈。”近日,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解恒革表示,对抗阿尔茨海默病是一场旷日持久战,虽然“胜利的号角可能最终不会吹响”,但知己知彼,提早预防和干预,进一步推动把记忆体检纳入健康体检的进程等,才能在这场拉锯战中掌握更多主动权,将“沉默杀手”的危害降到最低。
9月10日,温情电影《妈妈!》正式献映,这部感人的催泪亲情片,获得了不错的票房。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场刊对这部电影打出本届入围影片最高分,实现了在口碑和商业成绩上的不俗表现。
电影讲述了一位85岁母亲照顾65岁患阿尔茨海默病女儿的故事,在本该安享晚年生活的年纪里,她们的命运因为这场疾病改变了,一幕幕颇具真实感的场景令无数观众动容。84岁的吴彦姝凭借该片斩获“天坛奖”最佳女主角,也是因为这部电影的热映,掀起了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度关注。
解恒革指出,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而言,明确诊断仅仅是一个开始,漫长的疾病管理过程才是真正的考验,从这个角度考虑,诊断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开始。
“事实上,它并不像高血压、糖尿病这类慢性病,在医生诊断明确后,患者会在医生指导下知道该吃哪些药,并且有明显的控制效果。当阿尔茨海默病被明确诊断以后,带给患者和家庭的往往不是希望,可能更多是一种纠结和无奈。今后该怎么办?诊断以后的工作更加复杂、有难度,这对没有经历过的家庭而言是难以理解的,这也意味着,诊断后的支持措施非常重要。”解恒革表示。
阿尔茨海默病——其特征是发病隐匿易被忽视,至今没有特效药,且至今病因不明,进展至后期将剥夺一个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伴随人格改变、情绪失控等精神症状,需要专人24小时照护,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500万痴呆患者,其中1000万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阿尔茨海默症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疾病负担的重新评估》中指出,预计到2030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经济负担将达到17万亿元人民币。
无特效药、病人需要长期的专业照护,毫无疑问,无论从经济还是精力角度来说,这场对抗阿尔茨海默病的旷日持久战,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实实在在的考验,而在这场战争中,“胜利的号角可能最终不会吹响”。
由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联合撰写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知晓与需求现状调查报告》近日发布,该份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相较于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知晓率,居民的主动就诊率非常低(仅一成多)。
调查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学历、居住地区、身份的调查对象主动就诊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农村居民和低学历居民主动就诊率尤其低。
据解恒革介绍,大部分患者首要就诊原因是出现记忆减退、爱忘事、糊涂、不认识熟悉的人等现象,绝大部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是在各种症状出现后就诊,主动就诊意识薄弱,这导致及早筛查和控制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专家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识别率非常低,而记忆门诊在这个领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科学的诊断,制定科学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需要大量的专家培训,需要有更多的医疗力量投入。
“还有一点是全程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当一部分患者表示从未去医院参加复诊,但阿尔茨海默病全程支持管理的关键就是定期随访与复诊。”解恒革认为,阿尔茨海默病从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全程管理就像打一场持久战。
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研报告——《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诊疗现状调研报告》显示,坚持服药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比例相对较低,服用3年以上的患者比例不到三成。这些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阿尔茨海默病整体预防、控制效果不佳的现象出现。
早在2020年,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指出要开展患者评估筛查和预防干预服务,并提出试点地区到2022年的工作目标,即包括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社区(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率达80%。
专家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视和投入,不仅仅是医院或者某一个家庭的问题,从国家政策,到财政、民政、社会机构等各方面都应该积极参与各尽其职,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做到主动提前干预。
解恒革坦言,如果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症状,医院会有具体专业的筛查工具和手段,但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筛查不应盲目进行,遴选高危人群精准筛查会有更好的效果,比如考虑患者的年龄、脑健康状态、危险因素等。
解恒革
“如果对筛查工具和筛查人群不加选择,会投入很大精力、人力和财力,但疾病检出效率并不明显,整体阳性检出率偏低。比较好的方法是结合患者特征,比如有家族史,有过癫痫、外伤、脑血管病、三高等疾病因素,尤其是这些危险因素叠加时,建议这类人群去医院及早接受正规筛查。”解恒革表示。
医生同时建议,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包括各种能刺激大脑运转的活动,例如适度打麻将、下棋打牌、读书看报等,都有证据能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健走、慢跑、骑车、爬山、跳舞、打太极拳等,可强化与认知能力相关的脑神经线路的联结,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陪伴和关爱也是一剂良药。”解恒革最后提示,家属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照护是漫长的,充满了挑战性,但也充满了亲情和智慧,家人的关爱和照护本身就是一剂良药,构建老人满意的丰富生活、让环境变得友好同样是应该被亲人支持的一种干预措施。
专家问答
阿尔茨海默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解恒革:阿尔茨海默病有多个早期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语言能力衰退、失去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力、思维判断能力下降、情绪和行为发生改变、退出社交活动、做不好熟悉的工作、把握做事进度有困难、丢三落四找不回东西、出现异常行为等。如果老人有以上情况,一定要有所警觉,尽快到医院做相关检查。
老人出现相关症状,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解恒革:早期若发现老年人出现相关阿尔茨海默病迹象,家人都应当及时陪同到医院的老年病科、神经内科、精神科、中医脑病科或记忆门诊等就诊。
患者和家属去医院就诊过程中该注意哪些问题?
解恒革: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家属,我想提醒他们在就诊过程中注意几点。一是目前各大医院的检查结果互认,一定要带齐相关检查资料,包括以往医生的诊断结果,这对于主治医生的判断非常有意义;第二,患者难以表述清楚过去看病的用药等情况,可以提前整理好药物包装盒等,医生一看就会了解,避免耽误时间;第三,医生往往会当场询问老年人相关问题,如果老年人有听力、视力障碍,要提前配镜、戴好助听器,方便医患沟通;还有,看完病以后一定要存放好当天的资料等,以备下次看病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