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约记者/丁雅雯
近期,越来越多的地方启动餐饮、文旅消费券发放工作。记者走访多个商圈发现,客流量明显提升,城市“烟火气”浓郁。专家指出,消费券具有杠杆效应,对于拉动短期消费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随着一系列促消费和助企纾困措施的出台和落地,服务业将继续保持恢复向好态势。
“我们手机都上了闹铃,一到上午10点钟准时抢消费券。抢到券后,中午几个同事相约着去周围的餐厅吃饭。”在银行工作的王女士说,北京市发放消费券以来,她外出就餐的频率明显提高。
记者在北京蓝色港湾、南锣鼓巷、大悦城等商圈走访时发现,不少消费者主动打开美团、建行生活等App,领取餐饮消费券后进店消费。
7月18日开始,北京陆续发放总额1亿元的餐饮消费券。多个商圈交易额持续增长,街头巷尾烟火气更浓。美团数据显示 ,7月18日至8月1日,北京南锣鼓巷商圈、前门商圈环比交易额分别增长29.1%和23.8%。相比去年同期,拥有百年历史的王府井商圈交易额同比上涨64%,而互联网人最常去的知春路商圈,交易额同比增长35.7%。
记者梳理发现,北京、上海、杭州、福州,以及云南、贵州等地均启动了消费券发放工作,推动餐饮、文化旅游等领域消费不断回暖。美团数据显示,自7月中旬云南发放文旅消费券以来,截至目前,云南省景区门票订单环比增幅超100%,西双版纳、德宏等地的住宿订单量同比大幅增长。
据贵州一家酒店总经理吴清为介绍,该酒店近几天都满房。“7月26日以来,有四五十笔订单都用了消费券,有的客人为了凑更大的折扣,也会连订几天。”
途牛国内商务部负责人吕一石说,今年4月下旬至7月,途牛与海南省旅文厅联合开展的综合营销推广活动,以途牛官网、抖音直播间为主要渠道,陆续发放了80万元文旅消费券。消费者热情高涨,活动期内消费券全部核销,并带动了文旅消费金额超过500万。
记者梳理发现,文化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是消费券集中投放领域。专家指出,消费券具有杠杆效应,能够带动短期消费的快速回升。随着一系列促消费和助企纾困措施的出台和落地,服务业将继续保持恢复向好态势。
国泰君安在报告中指出,消费券具有乘数效应,对短期消费有明显拉动作用。政府发放消费券,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短期消费,恢复消费信心;另一方面,通过对商家的间接补贴,增加商家短期收入,缓解经济低迷时期商家的经营压力,对2022年消费市场将带来较大的边际改善。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指出,一般情况下,消费券的杠杆效应为3倍至5倍。针对餐饮领域发放消费券,降低老百姓购买必需品的成本,能够快速拉动短期消费,达到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线下堂食,消费券能够让那些局限在线下堂食的餐饮门店获得更多顾客,有利于这些餐饮门店营业额的回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指出,餐饮业受疫情冲击较为明显,但也较具修复弹性。在暑期居民外出就餐活动增加的背景下,各地政府通过加大餐饮消费券发放力度、出台相关补贴等举措促餐饮业恢复发展,餐饮消费恢复态势较为明显,线上线下均实现增长。
盘和林认为,消费券可以拉动短期消费。长期来看,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变量。建议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削峰填谷”提高低收入者可支配收入。
左图:武汉市江汉路上购物消费的人流
右图:深圳通过美团、京东等平台陆续发放5亿元消费券,涉及购物、餐饮、文体旅游、数字人民币红包等方面
疫情带来居民生活、消费方式的改变。数字化、定制化成为餐饮、酒店、旅游等服务行业的转型发展方向。
一位餐饮企业负责人说,疫情改变了人们的聚餐方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外卖点餐,而大型聚餐活动越来越少。“我们以前一直走‘大店’经营模式,单店面积基本都在1000平米以上,并且,店里主要以8~10人的包间为主。疫情后,我们的包间基本上处于空置状态。我们认为,‘大店’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合目前的市场,我们未来会将主要精力放在线上。”
途牛旅游网副总裁齐春光指出,越来越多的游客会倾向选择短途游、自驾游、自由行、定制游。“这部分客户对度假酒店的要求越来越高。下一步,我们将以酒店为核心,打包资源。打造‘酒店+美食’‘酒店+门票’等‘酒店+X’旅游产品,形成酒店预订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也是途牛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重点。”齐春光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指出,越来越的文旅企业、酒店向“主题型”转型。“如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和NINES推理馆共同开发沉浸式酒店剧本杀产品,四川成都都江堰青山城、崇州街子古镇、平乐古镇推出了‘古镇+酒店+剧本杀’沉浸式剧本杀套餐。”
陈丽芬认为,生活服务业整体呈现恢复发展态势,但是仍会有小幅波动,尤其是近期国内局部地区疫情有所反弹,暑期结束后,居民外出旅行等活动也将会所减少,这些将对服务业恢复发展带来挑战。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房租、税收减免等服务业纾困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防控对服务消费的影响,创造可预期、比较确定的、接近正常的经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