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娟 颜玉沁(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民族舞蹈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因其独有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其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项瑰宝。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族的民族舞蹈流传千年,沉淀出了不同时代的时代精神,并且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民族舞的设计和编排逐渐出现了变化和创新,吸引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然而近年来,我国民族舞蹈的发展遭遇了停滞,多数舞蹈缺乏创新性,同时也缺乏内在意蕴,使得人民大众又逐渐冷淡下来,并难以耐心欣赏。
为了保护我国的民族舞蹈文化,同时促进民族舞蹈事业的繁盛发展,我们需要从理性角度出发,探索民族舞蹈的编排方法和创新设计,使得民族舞蹈重新焕发生机,为此本文着重探讨民族舞蹈的编排方法和创新,给出了值得参考的建议。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不同时代发展过程中多次出现民族融合和聚居的情况,因此民族舞蹈在这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不断地变化,可以说民族舞蹈是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所创造和积累下来的。民族舞蹈的复杂性源于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和互相渗透,这导致了其艺术思想和审美观念在不同人民的眼中有着差异性,因此在过去不同民族的舞蹈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并且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其他民族文化的表达。现代是多元文化发展的阶段,人们更加喜欢多元化的表达方式,这与民族舞蹈的复杂性有着趋同的效果,因此在编舞技法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地考虑到舞蹈多元化的设计方式,增加创新的编排,进一步迎合大众的审美。
民族舞蹈呈现出现代化气息是目前舞蹈编排的关键,新颖的动作特点、优美的技法展现,能够让观众很快陷入其独特的魅力之中,因此不同的编舞技法应该与整体舞蹈的表达方式和审美原则相融合,丰富整段舞蹈的内容,展现出足够的现代化气息,让观众不再将民族舞蹈看作是老事物,从而用新鲜的欣赏眼光来体会这段独特的视听感受。
民族舞蹈发展到现在已经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舞蹈形式,本文以不同人数的舞蹈形式作为划分,讨论其各自的编排方法。
独舞是最常见的民族舞蹈,主要表达的是舞者的情绪变化,舞者会在整个舞蹈的过程中加入自身的情绪发展,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和舞蹈表演,引起观众的共鸣,让观众体会到舞者的情感和思想内容。在舞蹈编排方面,独舞强调了三个内容:一是舞姿,独舞的关键就是舞者的姿态问题,整个表演过程中,因为只有自己一个人,所以观众的注意力会着重观察舞者的四肢、腰部、面部等部位,因此舞者需要首先保证稳定的肢体动作,继而展现与舞蹈风格相关的面部表情,才能让观众不出戏;二是节奏,舞者的舞蹈节奏需要跟随音乐的旋律,不同时段的节律需要有着明确的区分,让观众懂得此时的表演情绪变化;三是动力,动力展示的则是舞者的表演力度,活跃、哀伤、害羞、亢奋,无论是哪种情绪,都可以通过舞者自身的动作力度展示得淋漓尽致。一个合格的舞者需要将以上三个独舞内容合理搭配到一起,而不是简单表演几个舞蹈动作来拼凑,将舞姿、节奏和动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形成独舞的独有韵律,才能让观众得到共鸣,使得整个舞蹈展现出一种心灵上的独特韵味。
双人舞也是常见的表演形式,主要展现给观众美好深刻的印象,双人舞的舞者们会通过情节的变化,在动作上展现出不同特点的碰撞,因此着重于舞蹈中的动力,在动作和力度上面有着很深入的研究。在舞蹈编排方面,双人舞的编排步骤一般如下:首先思考整段舞蹈中的撞击环节,因为撞击是双人舞的表演突破口,比起独舞的姿态来说,观众会更加期待双人碰撞出的火花,为了让表演者领会双人舞的基本动作,一般会加入透视动作轨迹法作为撞击的编排;接着考虑音乐的表现特点,音乐是表达舞蹈内心情感的一项有力工具,舞者们需要根据选定的音乐,在合适的旋律展开撞击,撞击前需要有一些助跑作为铺垫,在即将撞击的刹那二人自然停止,这其中的动作力度需要不断打磨和修正,才能让整个表演看起来游刃有余;最后要选择撞击动作的艺术特点,中国民间舞蹈中,总是以圆、曲、拧、倾等艺术特点为主,体现出很强的审美属性。
合格的双人舞要重视撞击环节的力度、速度和感触,要将整个撞击的动作展示得非常自然,无论是腿部发力点、手部支点还是其他肢体的形态,都要给观众展示出美的观感,在撞击的一刹那,让观众难以忘怀。
三人舞与前两者均不同,前两者体现的是情绪和动作变化,三人舞则体现的是矛盾与统一的对立,其动作编排更为复杂,但是表演效果却会更加突出,观众得到的视觉效果也会更好。三人舞更加重视的是走位的变化,在舞蹈编排方面,可以使用如下方法展现出位置的变换:第一个是流动穿梭法,这个编排方法需要时刻注意让三个人不能接触,每人都要编排出3 个八拍,在做自己的舞蹈动作的过程中,进行流动穿插走位,三人时刻保持单双分离,并不断变换双人,让整个表演的构图显得异常优美;第二个是延长变换法,这个编排方法将三人拆分成两个人和一个人,两组表面上独立,各自游离表演,但是在表演的主题上却要有着一致性,两组分别选择各自的空间,在舞蹈动作上设计出二者时不时地交流感,让观众既感到新奇,又能够体会到表演的流畅性;第三个是接触磨合法,这个编排方法将三人分到各自独立的空间中,每个舞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空间中做着不规则的舞蹈运动,这个方法是最难表演的,因为每个舞者要时刻注意不过分突出自己的特点,更加强调三人团体的协调性,要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现出默契的交流感,在观众的视角来看,这种表演方法一旦成功,带给自己的内心震撼则无法用言语表达。
群舞是最为独特的舞蹈,在编排过程中也与上述三个表演形式不同,群舞要考虑到舞蹈的主题、舞种、曲子、人数等,以这种编排顺序,可以将群舞分成不同的编排阶段:首先是定主题和定舞种,不同的主题和舞种需要的舞者人数也不同,一些抒发情感类的可以选择人数较少的团体,一些展示美感的则需要选择人数较多的团体;其次是定曲子和舞曲分段,一场完美的舞蹈演出需要的曲子可能不止一首,编排舞蹈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每首曲子的前奏、间段、高潮和收尾,了解曲子的节奏;然后是舞蹈动作编排,群舞的舞蹈动作更加考验走位和队形,结合曲子、节奏、表演环节,舞蹈队形变换要根据当时的人员走位情况,展示出流畅的队形变换,不能刻意转换,否则观众容易出戏;最后是集中练习和错误纠正,群舞的集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要提前观察队形是否合适,如果表现效果不好要及时纠正。
群舞可以表达的也非常多,比如情绪、意境、美感等,大体可以分为抒情性舞蹈和情节性舞蹈两大类:前者主要以群体的队形、动作、姿态为主,观众可以一览全局,来体会舞蹈抒发的感情;后者主要以穿插表演为主,可以根据情节的变化,穿插独舞、双人舞或者三人舞,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作对比,增强舞蹈的美感和叙事性。
民族舞蹈是历史文化的积累与沉淀,是中华传统文化凝练的精华,但是在新时代历史发展背景下,民族舞蹈与人们生活之间的意识层面距离不断被拉大,民族舞蹈的编排设计急需进行创新探索,以适应新时期大众的审美变化。但是,民族舞蹈创新编排方法并不能够一味地迎合时代的前沿要素,舞蹈艺术者必须在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遵循相应的创新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不丢失民族舞蹈灵魂的基础上,实现民族舞蹈的创新发展。
民族舞蹈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经过数千年生活和生产沉淀所形成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虽然传统舞蹈的动作特点以及内容价值观与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舞蹈艺术者在进行编排创新的过程中不能够完全摒弃所谓的“过时”,那正是民族舞蹈的精华所在,舞蹈艺术者要秉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传统艺术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文化元素,提升民族舞蹈的受众参与性,而不是革命性颠覆,民族舞蹈的灵魂必须保留。
民族舞蹈具有极强的民族属性,是区域民族经过经年累月的生活与生产积累和沉淀所形成,切实印证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至理名言,因此,舞蹈艺术者在进行民族舞蹈的创新编排设计时必须秉承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努力将现代艺术表现形式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挖掘出对民族舞蹈主题、内容或者形式上的创意元素,基于生活实践来提升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才具备传播和传承属性。
在民族舞蹈创新编排方法的过程中,文化传承和传播是本质目的,创新是一种形式手段,旨在通过更加贴合现代审美观点的方式来进行民族舞蹈的编排设计。因此,舞蹈艺术者在进行编排创新的过程中,舞蹈内容和舞蹈动作上要基于本土性创作,舞蹈元素和表现形式上要基于创新性探索,秉承本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进而更好地实现民族舞蹈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
为了让民族舞蹈更加现代化和多元化,获得更多的活力和生机,我们需要把握创新的本质,为民族舞蹈的创新编排寻求合适的策略,因此本段从挖掘民族舞蹈的民族精神深层内涵入手,探寻其多元化发展思路,在舞蹈的动律特点、个性化风格,以及民族服饰的融合等方面提出合适的建议。
探寻历史可以从中找到民族舞蹈的记忆,能够领悟到不同历史时代中人民的人生态度、人生目标、对世界的感知和对未来的向往,民族舞蹈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民族精神,在编排方面作合理的改编。将民族的自身历史经历融入舞蹈中,可以让观众了解到这个民族曾经的文化情趣意识;将民族文化的风格表现到舞蹈中,也可以给观众展现这个民族的价值观。
总而言之,未来民族舞蹈的编排创新中必不可少的需要加入民族精神特色,才能体现出创作本身的特色和舞蹈真实的感动。
作为一种舞蹈的艺术形式,民族舞蹈的多元化发展潜力是无穷的,单一地吸取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无法达到多元化民族舞蹈素材的积累程度,因此想要更加丰富地展现出民族情感,吸收外部其他文化精华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
创作者要懂得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民族文化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舞蹈编排水平,将自身的感悟、情感、审美,以及其他文化的精髓和艺术技巧等都投入到所编排的舞蹈当中,才能够充分提升舞蹈的表现力,才能够完成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
舞蹈的动律特点是民族舞蹈最直观的一个展示内容,每个民族舞蹈都有其独特的动律,抓住动律也就能找到舞蹈创作编排的原点。比如朝鲜舞最独特的动律是顿、抻、伸,通过手臂的摆动带动自身的呼吸节奏,来反映出舞蹈情绪的变化,通过一顿、再到动作幅度稍大的抻、最后到极尽展示的伸,给观众展示出一种十分柔和的视觉效果。
可以见得,合理运用民族舞蹈的动律特点,能够清晰地给民族附上一个形象化的标签,将整个舞蹈作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民族舞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其民族的个性化风格,如同上文所提的朝鲜舞的三个代表动律,展示在舞蹈的编排中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由此可知,个性化风格就是每一个民族舞蹈的时代特点,但是创作者和表演者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在本民族的舞蹈风格基础上,探索更加个性化的内容,将整个舞蹈编排得既能展示出原有的民族风格,又能将时代化的内容充分展现,为民族舞蹈带来升级后的视听盛宴。
民族服饰是每个民族在自己的节日中所穿戴的特有服装,这些服饰都有着其鲜明的民族特点,具体表现在款式、风格、颜色、造型、装饰等,一些民族服饰也会在舞蹈的时候穿戴,渐渐演化改进成了特有的民族舞蹈服饰。排除掉那些不合时宜的设计,筛选后的民族舞蹈服饰能够具备舞蹈化、符号化、审美化的艺术特征。
重视民族舞蹈服饰的艺术特征,就是指重视舞蹈化、符号化和审美化。舞蹈化能够从多层次、多视角展现出表演者的精神世界,为了充分发挥四肢、腰部、手部和面部的特点,民族舞蹈服饰会根据不同的舞蹈设计不同的韵味,比如衣袖放大放宽、裤口放宽、眼部周围粘贴艳丽饰品等,都能够营造出奇妙无比的视觉效果;符号化能够让舞蹈保留最突出的民族特色元素,民族舞蹈服饰中的特有符号能够让观众很快地进到表演者构建的舞蹈世界中,体会到强烈的共鸣,比如代表藏族的藏袍、代表藏族少女的巴珠头饰等,都能够为舞蹈带来浓郁的生活气息;审美化能够让民族舞蹈服饰具备更加赏心悦目的视觉冲击力,对舞蹈服饰做审美化改造,需要注重不同时代的审美理念,这种改造也需要融合舞蹈化和符号化,才能够在现代表演中脱颖而出,让观众难以忘怀,尤其是群舞中的审美化改造,呈现出的视觉盛宴能够放大观众的感知,进而更加注意体会整个舞蹈的编排细节。
为了将民族舞蹈的舞者形象塑造得更加生动,让舞蹈编排的动作更加的自然,完成舞蹈动作与舞蹈服饰的融合尤为关键。舞蹈服饰依附于人体,合理的服饰设计能够强化舞者的肢体造型、动作灵活度和艺术自由性。对肢体造型来说,无纽扣的宽袖上衣可以极大地展示舞者的手臂,方便其舞蹈过程中形象地展示不同的情调,比如优雅、多情或神秘;对动作灵活度来说,长裙和围裙可以让观众的视线更加聚集到舞者的腿部,方便其灵活跳动双腿,展示细碎的舞步或旋转的身体;对艺术自由性来说,一些情节性群舞所需要的舞蹈服饰不止一件,在表演某一段情节时,为了让观众更加容易了解故事内涵,舞者需要及时改变服饰和装饰,这样的视觉变幻比肢体动作和表情变换要更加形象具体,也可以在另一方面减轻舞蹈编排的设计难度。由此可见,完成民族舞蹈与舞蹈服饰的融合对舞蹈编排的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民族舞蹈是一个专业性质非常强的艺术形式,合理运用编排方法、持续培养创新思维,才能让民族舞蹈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创作者和表演者要能够保证民族舞蹈自身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精神艺术追求,并予以多元化改编,增加现代的审美意识,才能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舞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