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福欣
(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辽宁丹东 118001)
丹东的自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宜栗树生长,使丹东成为辽宁省板栗的主产区。但是丹东地区部分栗园管理粗放,栗农的管理意识淡薄,只进行简单的修剪、打药等,缺乏配套管理,导致产量和品质都不高,价格低,甚至销售困难。一些新建栗园,建园前缺乏调研,盲目发展,出现树体受冻、品种杂、产量低而不稳、个头大小不一、病虫果多等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修剪是保证板栗丰产、稳产较为关键的管理技术。针对丹东的气候特点,结合栗树的生长结果习性,经过近几年的试验对比,对修剪方法进行了改良。新的修剪方法既能提高板栗产量,又能使树体矮化,操作简单,方便采收、修剪和打药等作业,且栗农愿意接受。
板栗树体过高,树冠过大,不但消耗过多养分、影响产量,而且栗农在采收、修剪和打药等管理上难度较大。所以控制树高、防止树冠过早郁闭、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非常有必要。控制树高可以与改换良种一起进行,一步到位。即根据栗树分枝情况,全部分枝在80 cm 处截去,根据枝干粗度确定嫁接接穗数量,3~5 cm 的嫁接一二个接穗,6~9 cm 的嫁接三四个接穗,10 cm 以上的嫁接五六个接穗。最终将树高控制在3 m 左右。
一是在开心形树形的基础上,保留当年生枝令其结果。抹掉过多的萌芽,疏除细弱枝,保留足够数量的当年生壮枝,将其培养成粗壮的结果枝,并使结果枝分布均匀。冬季修剪要注意及时更新衰老枝组,每年对结果后的枝条进行更新,剪留3~4 cm,下剪的位置选在芽饱满且朝向恰当。
留枝量过多易造成郁闭,影响通风透光,每平方米投影面积结果多,单果重相对较低。丹东地区日本栗品种较多,留枝量以6 个/m为宜,雌花形成较好,株产可达5 kg。幼树每平方米树冠投影宜留10 个结果母枝,原因是幼树枝条较少,通风透光较好,可以多留。
大部分人认为栗园的管理主要是修剪,其实修剪只是其中一部分,除了修剪之外,还有很多重要方面。(1)品种选择。栗农面对繁多的板栗品种,不能盲目跟风,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品种抗寒性等选择适宜本地的板栗品种,淘汰低产品种或进行品种改良。丹东地区8月易受台风影响,正好是板栗果实生长期,应及时查看落果情况,尽量栽培抗风、落果少的品种。(2)花期喷施500 mg/L 稀土溶液,促进花粉萌发,提高坐果率。(3)土壤施硼砂20 g/m,促进授粉受精,降低板栗空苞率,增加板栗产量。(4)每年7月中旬需合理疏果,减少树体营养消耗,避免产生大小年现象,还能使栗果大小均匀,提高果实质量,价格也相对高一些。(5)采收后及时喷施稀土1 200 倍+1.7%尿素+植宝素4 300 倍液,促进树体营养积累,为第2年的生长结果奠定基础。
我市板栗面积较大,但经济效益提高有限,只能在提高板栗产量和品质上下功夫。如果能在保证板栗正常生长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发展林下经济,才能增加土地附加值。板栗林下空间较为宽敞,比较适合发展林下经济,林上林下兼顾,能有效提高林地的综合效益。
目前,丹东板栗林下栽植玉竹技术已趋于成熟。这种立体化栽培模式,林上林下兼管,二者相辅相成。板栗正常修剪,使林下作物得到更多的光照,保证其生长;对板栗施肥就是对玉竹施肥;玉竹形成顶端优势后就不用对板栗进行除草作业,减少除草用工;板栗成熟时玉竹地上部分基本干枯成熟,完全不影响板栗的采收。以此类推,板栗林下还可以发展中药材黄精和食用菌类。
丹东地区主要生产丹东栗和日本栗,具有坚果大、产量高、适合加工等优点。目前丹东板栗大部分被食品加工企业收购,加工出口到日本。然而出口主要是栗肉,日商对其品质要求较高,剔除部分不达标的栗果,再加上加工环节人工费用较高,使得企业的利润大大降低,加工的企业随之减少。为调动加工企业的积极性,企业、科研院所、栗农三方应积极合作,科研院所研发并推广品质、产量较好的板栗品种,栗农嫁接新品种并科学管理栗园,企业与栗农签订收购协议,使得栗农和企业利润都相应提高,为板栗产业的发展注入动力。
目前,我国板栗深加工产品种类少,人们对板栗营养价值认识不足,把板栗当做一个小零食,没有足够重视。政府应把丹东板栗这一特产加大宣传,旅游景点、特产店等增加一些精品包装的板栗或其加工品,通过宣传让人们把板栗和丹东联系起来,做成像草莓、‘艳红’桃一样的地理标志性物种。从板栗产业的产前产中看,果农的管理意识,特别是科学管理意识还不够强。从政府层面,应加强科技知识普及,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定期组织专家开展板栗栽培技术培训班,提高栗农的技术素质,为丹东板栗产业的发展培养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