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隼掠过你的长空

2022-11-10 13:56叶倾城
读者·原创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远游舅舅子女

文 | 叶倾城

一个学生对我诉说她的苦恼。

某一年过年,舅舅来拜年时,她正准备去上培训班。舅舅笑着说:“成绩好的孩子都是给国家养的,成绩差的才是给自己养的。女孩子,身体好、性格好最重要。”

她一边出门,一边愤愤地想:“我就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那年暑假,学校组织了一次国外游学,这是她第一次出国。坐在飞机上,天高云阔,她动了去国外读书的心。

也许是看出了她的决心,父母很快就答应了她。在正常上课之外,她每天都在外面补习英语,经常晚上10点半才下课,一出门就会遇到在外面等候的爸爸。

其他家长有时候会和他聊几句:“你们同意她出国,不容易。你们是生了二胎吧?”

爸爸说:“就这一个。”

人家更诧异了:“你们不留她呀?”

一直笑眯眯的爸爸稍稍板了下脸:“这是她自己的人生。她觉得开心幸福就好,总不能一直围着我们转吧。”

渐渐地,周围亲戚都知道她要出国读书了。好多人会问长问短:“你们不怕她不回来吗?”每一次,妈妈都会第一时间回答“不怕”。

她很感激,心里却隐隐内疚。她想起了公益广告中灯下苦等的身影和放冷的饭菜。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从小很疼她的外婆被查出患了直肠癌。妈妈毅然辞去外企的高薪工作,找了份离家近的工作,以便照顾外婆;爸爸工作之余承担了所有家务,还要照顾她,瞬间憔悴了很多。

她突然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等父母老了之后,如果她不能陪伴左右,万一哪天他们像外婆一样,自己可能都没办法第一时间赶到医院。

如果她真的定居异地,父母一把年纪还得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语言不通,那样的晚年对于他们来说一定是不幸福的。

我说,等等,为什么剧情不是父母在等,就是父母不适应呢?他们不是文盲,也不是心智未开,也许你走后,他们反倒一下子自由了—不用做饭了,周末可以约朋友一起玩了。又或者他们一生也像你一样,憧憬远方,也幻想着生活在别处。能在其他城市或者其他国家一年小住几个月,度度假,是多么美好的事儿。

冰心远渡重洋留学的时候,要坐两天两夜的火车到上海,等了12天才等到船。船先到日本,再到美国,一走至少半个月。而同样的距离,我们现在只需要花12个小时就能到达。

“父母在,不远游”,那是因为在古代,也许你嫁到另一个村子,就一生一世没有再见家人的机会。到了现代,“远”可以重新定义。

何况“父母在,不远游”后面还有一句“游必有方”。你去求学,将来工作、恋爱、结婚、生子,这就是你的“方”,你的蓝图。

容我再大胆地说一句:父母,不是—也不应该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父母、子女、子女的子女……像奔涌向前的河流。每一代人的终点是下一代人的起点,跨越山川,灌溉沃野,奔腾入海。

我一个朋友说,他当年离开农村到城里工作,他母亲哇哇大哭,觉得以后地没人种了。后来他在城里立足,把父母接过去养老。

他的女儿大学毕业后留在了上海,他老婆不愿意,怕女儿在外地受欺负。后来他老婆病了,女儿把她接过去,在上海治好了。

现在,他的外孙女想留洋—他们全家人异口同声:去。他们愿意放飞儿女如隼般遨游,而且愿意目送儿女的身影渐渐消失于青天。

猜你喜欢
远游舅舅子女
Tomb-sweeping Day
谣言成真
远游
心之厦门 梦想之旅
不用担心
发红包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磕头
坐飞机去远游
明天再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