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区域活动中幼儿求助行为的回应策略

2022-11-10 13:32刘征安徽省安庆市六一幼儿园
家教世界 2022年12期
关键词:浩浩建构区域

◆ 刘征 安徽省安庆市六一幼儿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了家长、教师对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引导思想。中班幼儿相对于小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行为、思想意识,相较于大班幼儿来说,其心理依赖程度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形成也处于一个过渡阶段。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段、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分析,在区域活动中观察幼儿的求助缘由和他们惯用的求助手段,从而进一步分析教师对幼儿求助行为的认知,有助于引导幼儿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提升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

一、教师对区域活动中幼儿求助行为的回应现状分析

(一)幼儿求助区域

幼儿在各个区域发生的求助行为各不相同,结合教学经验和学术文献分析发现,目前幼儿求助行为发生的主要区域在:建构区、美工区、阅读角、益智区、娃娃家这几大区域中。

(二)幼儿求助原因

通过梳理文献得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发生求助行为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幼儿阶段的小孩,其年纪小、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与辨识尚处于待引导的阶段,缺乏独立的思维能力,无法对所有的学习技能全面掌握;第二,幼儿园和家庭氛围不同,没有父母和长辈的专宠,幼儿与人相处、沟通都未形成良好的习惯,易引发矛盾;第三,各班级的幼儿对幼儿园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各不相同,需要一定的时间做好心理调节并适应新环境。

二、教师对区域活动中幼儿求助行为的回应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回应策略模式化,最常使用包办代替的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在区域游戏中教师应成为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游戏进展的支持者,以及游戏过程的参与者。而对于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需要,老师很难从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一些老师为了更快解决幼儿的困难,不耽误后续的安排,会直接上手帮助幼儿解决或是只采用一种回应策略。教师的替代只能解决当下问题,对于幼儿来说什么也没有学会,下次碰到相同的问题,依旧要寻求老师的帮助,替代性策略不仅削弱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加重了老师之后的工作负担。

(二)教师的回应策略受自身与外界影响

一些教师受学历水平的影响,对于回应策略的研究认识不够,常采用笼统敷衍和否定批评这类消极的回应策略,学历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理念。学历较高的老师对于回应策略的选择会灵活变换,而学历水平较低的老师大多对于幼儿的求助不关心、不重视,用敷衍或是利用自己老师的身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幼儿的身上。

例如:家长会就要到了,老师让小朋友在美工区制作一份写着自己名字的座位牌,老师做一步,孩子就模仿着做一步,可是航航在学的时候低头玩自己的手,对于座位牌制作的学习他一点都不懂,他拿着纸找到老师求助,老师说:“我做的时候你不学,现在不会,怪谁?自己想办法。”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面对幼儿没跟着老师的引导走,老师并未做出良好的应对措施,而是当幼儿求助的时候,变相地回应幼儿是自己的原因,自己想办法。不正确的回应策略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三)较少使用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回应策略

一些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求助很少用到深化引导的策略,笼统简单的回应比较常见,如幼儿遇到困难向老师求助,老师直接动手帮幼儿解决问题,并没有认识到幼儿求助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很多时候幼儿对于事物没有什么判断力,常常依据老师的想法来判断对错。

例如:在科学角进行区域活动时,小朋友要带上记录本,豪豪的记录本找不到了,就去问老师,老师看到豪豪后就说:“你不要玩了,一天到晚找不到本子,我没有说过玩科学角的时候本子要放在哪吗?你有按照我说的做吗?”豪豪站在原地,却并未想起老师曾说过的话。最后老师直接走开,对同学说你别管他!豪豪老师没有采取有效的办法来增强幼儿自信心,解决幼儿的求助行为,反而采用冷漠、不屑的态度,使得幼儿心理上缺乏关怀,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会给幼儿心理产生创伤。

三、教师对区域活动中幼儿求助行为的回应优化策略

(一)尊重幼儿的求助行为,引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

幼儿的求助行为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不论是合理的求助行为还是不合理的求助行为,都需要老师用心、正确地引导。幼儿求助行为发生时,老师应当有尊重幼儿求助行为的态度,然后以小见大,帮助幼儿明白求助行为的可行性。

例如:建构区在比赛“谁搭得高”游戏,浩浩每次搭到一半就倒了,于是他跑去求助老师,老师看到之后立马在浩浩建筑旁又搭了一个高楼并说:“你发现你的建筑有什么问题了吗?”浩浩说:“下面不稳,所以老是晃。”老师问:“你仔细看看这个高楼与你建的高楼有什么地方不同?”浩浩观察了一下,立即说道:“哦,我的高楼下面太窄了,上面太宽了。”发现了问题后,浩浩在老师的引导下成功地搭建起了高楼。老师抓住建筑物倒塌的教育契机,帮幼儿梳理建构思路,这样的回应方法比较适合在建构区、美工区等需要动手能力的区域,用动作讲解更加直观、形象,也更好接受。

(二)拒绝类似回应,加强综合运用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发起的求助行为具备反复、琐碎的特点。老师的回应策略针对性强,主要是指教师依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性格特点和平时的求助的原因,就可因地制宜地、有针对性地调整回应策略来解决问题。如,采用示范讲解的办法,引导幼儿先对自己树立信心,然后给其他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发幼儿的自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成就感。

例如:轩轩在建构区玩耍时总爱拿玩具敲击同伴们的脑袋或身体,老师和同伴们多次劝说及教育无果。其他幼儿模仿这种行为,然后轩轩自己找来老师告状,那此时的教师对求助行为的解决方式,就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推理法来让其表述这种行为正确与否,会给其他幼儿带来怎样的影响。有效地应用深化引导策略,教师从旁辅助,主要依靠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幼儿认识到行为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改进,从而达到解决求助行为目的。

(三)正确区分幼儿求助行为,选择对应的回应对策

幼儿求助行为发生后,一方面需要教师有积极回应的态度,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处理。幼儿发生求助行为,一方面是自身确实无法解决,另一方面是由于心理依赖程度较高,遇事没有自主解决的意识。

例如:在美工区中,小朋友们正在用各式各样的彩纸制作糖果,老师发现乐乐并没有动手,就上前问道:“乐乐,你包的糖果呢?”乐乐见到老师来了,便拿着彩纸求助老师帮忙做一个。这时教师的回应,就尤为重要。教师如果采取直接帮助乐乐做完手工,那么乐乐下次遇到的时候依然会向老师求助;当老师引导乐乐自己动手一步步去做,从旁指导,手工做完后给予表扬,就能使乐乐产生自信心,然后再引导其进行小组合作,运用连锁效应去激发更多的幼儿具备自我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

幼儿教师在幼儿求助行为发生后,应当正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态度、方式、方法。对于简单粗暴的解决办法应当实时改进。同时,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知识,积极拓展自己的教育、教学技巧,以此在有效降低幼儿求助行为发生的同时,也合理地引导幼儿独立面对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浩浩建构区域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大学生暑期耕田挣2万元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区域发展篇
小蚂蚁
不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