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静/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赵 斌/淮安市洪泽区农业农村局
孟祥海/淮阴师范学院 沈贵银/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2020年9月,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获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项目制拓展改革试验任务。由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是关键。为适应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洪泽区积极推进产业支持政策、产业发展方式、要素支撑方式同步转变,为农业从产业扶贫走向产业振兴提供支撑。
洪泽区以特色产业布局为基础,以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以强化利益联结机制为关键,助力精准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形成特色产业布局,夯实产业基础。洪泽区做好特色产业布局顶层设计,逐渐形成了“一高三特”(高端稻米、特种水产养殖、特优康养食材种植和特色生态休闲)产业布局。建成高端稻米基地30万亩,湖区荷藕、芡实绿色水生蔬菜基地10万亩,工厂化食用菌年产能20万吨,连片优势中药材产业基地3万亩,河蟹养殖面积8万余亩,打造蒋坝快活岭、苏旭生态园、劳模农庄、马羊山生态农庄等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30个,形成白马湖、洪泽湖沿线等一批观光农业区,形成了“镇有主导产业、村有生产基地、户有增收项目”的特色农业产业布局。
加强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改善市场环境。一是新建和改善市场基础设施。2007年,洪泽湖水产批发大市场正式投入运行。该市场占地140亩,是集展览、商务洽谈、仓储、冷库、加工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大型水产集散基地。二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2011年洪泽湖水产批发大市场实施“蟹超对接”营销模式,通过“基地产品+物流+终端消费者”,探索和发展了“直通车”销售模式。2014年启动洪泽湖大闸蟹电商交易平台,建成洪泽湖大闸蟹出口备案基地。以批发市场和物流交易平台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市场条件,为产业振兴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有效载体。一方面,多层次支持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洪泽通过政策性金融、土地流转、农业科技培训等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节约经营主体的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全力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区政府牵头组建了由涉湖四县两区相关涉蟹企业、协会、养殖营销大户等组成的中国洪泽湖大闸蟹产业联盟,助力产业富民。
强化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对于独立经营能力较弱的小农户,引导其加入合作社,通过股份合作等形式,让小农户融入二三产业发展。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返乡能人,加强扶持引导服务,帮助其有效开发本地特色资源,推动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对于退捕上岸渔民,对接用工企业搭建就业平台,为转产渔民提供培训、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建成临时养殖安置区,设立面积共22760亩的677个可养网围单元,安置部分特需安置的渔民。通过退捕渔民技术培训和“公司+渔民”模式,带动500余名渔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农业产业扶贫成效基础上,洪泽区不断加快乡村产业提档升级,推动新“三品一标”建设,做优乡村产业“链状经济”;打造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做实乡村产业的“+状经济”;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做强乡村产业“块状经济”,真正跑好了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接力赛。
推动新“三品一标”建设,做优乡村产业“链状经济”。洪泽区狠抓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建设,贯穿产业链条,做优乡村产业“链状经济”。一是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建成优质稻米基地45.5万亩,建成国家级水产良种场1个,建成全国最大的食用菌双孢菇工厂化栽培基地。二是强化品控管理。大力推行减肥减药,推广有机肥使用,规范生产,实现农产品生产绿色化,不断优化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三是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洪泽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包装使用率60%以上,“洪泽湖大闸蟹”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超150亿元。岔河镇、三河镇获批省“味稻小镇”,“苏油大米”“岔东大米”先后获省优质稻米博览会特等奖、金奖。“味泽天下”行业品牌在省内外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四是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按标生产。完善食用菌、稻田虾、稻田鸭等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资料、技术规程、产品等级等制度,推行产地标识管理、产品条码制度,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构建全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建成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个、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31个、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8个。
打造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做实乡村产业的“+状经济”。洪泽区利用自身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等优势,依托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经济,做实乡村产业的“+状经济”。一是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新业态的有力抓手。实施农村电商“111工程”,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专项经费,引导创建10个区级电子商务示范村、10个区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100个区级示范户,形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镇3个、示范村4个,农村电商达到1500户,销售总额近7亿元。100多个名特优农产品进驻京东、天猫、苏宁,在淘宝网建设了洪泽馆,在京东商城设立了洪泽特产馆,积极引进阿里巴巴公司“村淘”项目区级服务站和菜鸟物流。二是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康养产业。以“两湖两线”为重点线路,以渔家风情、河工文化、农耕体验、优势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项目,进一步做大蒋坝镇、老子山镇、西顺河镇等农业休闲康养观光产业,使其成为现代农业新的增长极。三是依托农旅项目发展新型经济。以东沟镇农光耦合项目为契机,建设包含农业产品种植、科教示范、观光旅游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于一体的新型经济。
推动乡村产业集聚,做强乡村产业“块状经济”。一是稳定特色农产品布局,为做强乡村产业夯实基础。稳定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布局,形成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聚。每年新增有机、绿色食品稻米基地3万亩以上,精细化加工、精品化包装与品牌化营销比率年递增12%以上,溢价能力年提升5%以上;水产养殖规模稳定在1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保持在4万吨以上,建成湖区荷藕、芡实绿色水生蔬菜基地10万亩,工厂化食用菌年产能20万吨,优势中药材产业基地3万亩。二是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为做强乡村产业集聚资源要素。创建南部片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大力发展高端稻米、生态循环养殖、健康食用菌产业,强化核心龙头培植及全产业链打造,努力创成产业特色鲜明、现代要素集聚、生产方式绿色、综合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升级西顺河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依托国家级水产良种繁育基地,打造集水产养殖、科研、科普观光、休闲、养生、美食等功能为一体的5A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打造岔河稻米加工产业园,集聚岔东、森浩、国瑞等有机绿色稻米加工企业,配备岔河稻米产业融合发展展示中心、稻米展览馆、新型社会化集聚中心等服务平台,打造集粮食储备、仓储、精深加工、物流配送、农业展示、农业综合服务、农业科研、体验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三是引进培育村集体经济项目,为做强乡村产业打通“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进企村联建工作按序时开展,联建项目数109个,联建覆盖率100%。积极开展“商铺壮村”行动,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工作开展,已落实相关奖励资金415.88万元。
在推动产业扶贫、产业振兴有机衔接的过程中,洪泽区重点在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和要素支撑等方面不断探索,为农业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型提供强力支持。
转变政策支持方式,注重培育生产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洪泽区在实现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积极做好政策外部支持与农业生产内生动力的衔接。一是稳定脱贫政策支持,转变政策支持形式。在稳定脱贫政策的同时,将洪泽脱贫攻坚政策中特殊性、针对性的措施转化为乡村振兴中的普惠性制度。二是扩大政策支持对象,转变政策支持范围。政策支持主体从洪泽贫困户、低收入农户和上岸渔民等,逐步扩大到普通农户、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以及合作社等农民自我服务组织。政策支持范围从种养环节逐渐转变到加工销售、品牌建设等环节,推动短效性、“输血式”的产业扶贫转向长效性、“造血式”的产业振兴。三是稳定资金支撑保障机制,探索资金投入渠道创新。探索政策资金支持从以财政资金支持为主转向财政资金和金融支持并重。财政资金重点做好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科技帮扶等短板。金融支持则通过小额信贷、农业担保、各类保险等向产业振兴项目倾斜,支持产业链条连接和产业体系构建,增强金融支持与洪泽农业产业发展的契合度。
转换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心,在长效和提质上下功夫。一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转变产业发展导向。推进农业高效化、绿色化、集约化、品牌化,促进洪泽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产业化经营能力,提升洪泽农业市场竞争力。二是全面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产业发展动力。注重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市场条件改善,加大产销对接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扶持,注重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洪泽资源优势、产业基础、潜在市场空间等,促进洪泽农业与旅游、电商、休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农业新业态,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四是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确保产业发展活力。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小农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确保产业发展充满活力。
转变要素支撑方式,注重扶智与扶志相融合。产业扶贫阶段主要以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为支撑,而产业振兴阶段,人才和科技才是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与保障。一是就地取“才”和“筑巢引凤”,吸引人才留乡返乡。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激活更多本土人才,让更多高素质劳动者进入现代农业产业;搭平台、提待遇、出政策,进一步鼓励引导更多在外优秀人才带信息、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带成果返回洪泽,引导创办接地气、惠民生的产业项目。二是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为产业振兴提供智力支撑。依托洪泽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加强与淮阴师范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以及科技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为农业产业振兴提供智力支撑。三是持续开展农民培训,提升生产主体的经营能力。完善分级分类的农民培训制度,积极、广泛开展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主体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强化和提升产业振兴主体的经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