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丹崖
秋日的庄子祠,黄叶如雨,萧萧而下。燕子在檐下敛着足,气温有一些凉了,尤其是早间,落了些露水,已经到了“白露打枣、秋分卸梨”的季节。这样的早间,天地之间是有清气的,呼吸吐纳之间格外清爽,似喝了一杯清茶。
现如今,很多人倡导慢生活,其实,庄子才是慢生活的鼻祖。他的著作中有太多关于“慢”和“静”的内容。慢下来,自然就有安静。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的确,水在安静的时候是可以照见胡须和眉毛的,水静,更能像镜子一样照见万物,或者说,万物皆入其胸怀。
我在庄子祠安静地坐着,闭着眼睛,听秋声。落叶在空中一片片画着弧线飘落,簌簌地,嚓嚓地,刺啦刺啦—叶子不同,落地的声响也不同。有蚂蚁在叶子上疾走,静下心来,蚂蚁的脚步声也是听得见的。
我在庄子祠的院落里,听一听秋天的声场。树叶落在我的肩头,飘来秋桂的清香,万物入我胸怀,我仿佛只剩一枚躯壳,用来接纳秋天安排的一切,感知万物在秋天的况味。庄子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这样的“坐忘”,让人觉得世界的秒针被拨慢了,甚至静止了,我们在这样的慢镜头里,游走如一条秋天的鱼。
秋天,用安静的方式,给自己营造了一座高妙的心斋。庄子借孔子之口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秋风过耳,亦走心,风入心,风也不是风了,而是化作一股气息,一张一翕之间,感受万物在季节中推进的节奏。这节奏,无疑是缓慢而沉稳的,令人看了就被这样美妙的心斋磁场吸纳进去,变成它的追随者。
朝阳初升,有一缕秋光照在我的额头上。秋高气爽,空气中的杂质似乎也少了很多。秋天过滤了夏日的燥热。在凉爽舒适的环境中,人类往往更容易醒悟很多道理。这又让人想起庄子的“朝彻”。庄子说:“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庄子期望用发呆、坐忘的方式,把自己的心情格式化,“复归于婴儿”,自然而然地淡化、遗忘一些老旧的事物,接纳、更替一些新生的事物,这就是“朝彻”。
沏一杯茶,正欲饮,一枚银杏叶落在了杯盏之中。银杏叶自由无拘地漫游于这个世界。这样的不追随、不迎合,自然而然,岂不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