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贤发 高翔莲
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央苏区时期,为加强革命根据地建设、巩固苏维埃政权,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宣传工作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革命宣传工作,为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舆论基础。全面总结中央苏区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经验,对于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中央苏区时期,党中央、苏维埃政府和红军都成立了宣传部门,江西、福建等地方党委、各县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宣传机构,苏区还成立了俱乐部、列宁室等群众性宣传文化组织。红军各机关、连部、营部等均组建了宣传队。在党的领导下,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党政军群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宣传工作合力,共同组织开展党的宣传工作。这一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需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共产党员、红军战士、农民群众以及“白区”士兵开展革命宣传工作,为争取群众、鼓舞士气、瓦解敌人提供了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中央苏区时期,党的宣传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宣传“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党”,围绕党的性质和宗旨,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点宣传党的理想信念及奋斗目标;二是宣传“苏维埃政府是什么样的政府”,围绕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宣传苏维埃的政纲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政策;三是宣传“红军是什么样的红军”,围绕红军的使命、任务、职责,宣传开展游击战争、扩大红军运动、动员群众支援前线等,使群众了解红军是工农的军队、是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工农武装。这些内容均得到多形式、多载体、多方面的呈现,宣传了革命道理,传播了革命正能量。
中央苏区时期,党的宣传工作实践取得了良好实效。一是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央苏区开创初期,由于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认识不清,民众对于红军的到来往往因为害怕、恐惧避而远之。针对这一情况,党特别注重做好群众宣传工作,积极宣传党、苏维埃政权和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通过对群众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广大苏区群众逐步了解、接受、拥护党的政治主张,革命热情得到激发,同时也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二是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这一时期,党、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的宣传口号、宣讲队伍遍布大街小巷、乡间田野,广泛地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通过兴办列宁学校、开展扫除文盲运动、移风易俗、颁布婚姻条例等,进一步提高了苏区群众的政治觉悟,增强了群众积极投身根据地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壮大了红军队伍和扩大了政治影响。通过对群众开展“红军是工农的子弟兵”“工农子弟都来当红军”的宣传,并开展声势浩大的“扩红”运动,众多苏区青年踊跃参加革命,纷纷加入红军队伍。同时,通过向敌军宣传党的政治主张、革命目的和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分化、瓦解了敌军阵营,一批国民党士兵哗变起义、转投红军。这些宣传举措的实施,扩大了红军在群众中的影响,促进了红军的发展和壮大,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中央苏区时期,战火纷飞、硝烟弥漫,面对敌军的封锁、围剿,党的宣传工作是在极其艰苦、极其险要的战争条件下进行的。党、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的各级干部群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坚持把宣传工作与革命战争相结合,把宣传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积累了宝贵的宣传工作经验。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央苏区时期,党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自己政治主张的宣传。一方面,通过印制出版《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和读物,唤醒了苏区军民的共产主义觉悟,使其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另一方面,加大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并与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如宣传党的土地改革政策,与人民群众反剥削压迫、得土地翻身解放等群众利益结合起来,调动群众革命热情。在宣传“共产党十大政纲”的同时,揭露“国民党十大罪状”;宣传“红军是工农的军队”的同时,揭露“白军是豪绅的军队”,形成鲜明有力的对比,增强了宣传效果。在革命战争与根据地建设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完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这一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的一大特色。
坚持宣传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党的中心任务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在中央苏区,各级党组织、苏维埃政府和红军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把根据地建设成了革命战略基地。这一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紧紧围绕这些中心工作而进行。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过去边界各县的党,太没有注意宣传工作,妄以为只要几支枪就可以打出一个天下,不知道共产党是要在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这一表述阐明了宣传工作与中心工作二者的密切关系,为中央苏区党的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
坚持宣传内容与宣传形式相结合。宣传、动员广大苏区群众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是中央苏区党的宣传工作的根本目的。这一时期党的宣传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关心群众生活入手,讲究灵活的方式方法,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内容上,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土地革命的意义、扩红支前、反贪污浪费、法制宣传等,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贴近百姓生活。形式上,文字宣传、口头宣传、文艺宣传等多种方式并存,报刊、书籍、标语、歌谣、戏剧、歌舞等样式繁多。这种形式与内容高度融合的宣传,使宣传更加生活化、活动化、群众化,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为加强中央苏区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央苏区时期党的宣传工作,不仅对苏区革命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今天,宣传思想工作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央苏区党的宣传工作经验跨越时空,仍然为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
启示一:宣传工作要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央苏区时期,党的宣传工作坚持从无产阶级利益出发,以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把政治宣传作为贯彻中央苏区宣传工作的一条主线。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及形式阐释好、宣讲好、传播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另一方面,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根本原则,守住主战场、管好主阵地,让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社会思潮,武装人民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启示二:宣传工作要围绕中心工作走群众路线。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同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各项具体工作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一方面,要实现全员全程全覆盖。要坚持群众化、实际化、通俗化的宣传文风,紧贴群众关心关注的、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做到群众在哪里,宣传就要到哪里。要坚持线上线下、室内室外相结合,让党的主旋律、正能量像空气一样融入中国大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另一方面,要做到见人见事见真情。要加强调查研究,以小见大,坚持群众视角、基层视角,从小切口、小事件入手,用简单明了、浅显易懂的语言来反映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此同时,要坚持人民立场,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决同一切历史虚无主义、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党的领导的言行作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生态。
启示三:宣传工作要创新话语形式和传播手段。内容与形式、方法的有机有效结合,是中央苏区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的一大特点。从内容看,涵盖党政军群方方面面。从形式看,从张贴布告、刷写标语口号、散发传单,到编辑歌谣、出版报刊图书,各种形式应有尽有。从方法看,分对象、分阶段、分步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不仅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还要结合当前宣传环境多变、宣传内容多元、宣传载体多样的特点,创新话语形式和传播手段,通过形象化、通俗化、分众化的传播方式,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一方面,要创新话语形式,在“怎么讲”上做文章。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讲好中国故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有情节、有人物、有细节、有温度的故事传播好,使人民群众易于接受。要用大众化的语言,讲清楚党和政府做了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让广大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听了信。另一方面,要创新传播手段,在“怎么传”上下功夫。要适应当前社会信息传播特点,创新传播手段和呈现形式,在尊重事实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以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广泛传播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如运用短视频、动漫、H5等形式多样的传播载体,进行立体式、全方位、系统化呈现,从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