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量子力学的晦涩、难啃使得其成了游离于人们认知边界的一种前沿科学,熟悉又陌生,懵懂且好奇。前不久,随着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揭晓,“量子纠缠”一词爆火,围绕这一量子力学领域重要理论展开的解读一时间纷至沓来。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职业习惯使然,也对“量子纠缠”现象进行了初浅的了解,莫名觉得这一科学理论背后影射的道理同样适用于编辑行业和从事这一行业的编辑群体,这里假以借喻,与众共勉。
从量子力学建立初期“量子纠缠”存在的现象被预测到爱因斯坦的“鬼魅超距说”,再到如今贝尔不等式实验取得突破、“量子纠缠”现象被证实存在并终获诺奖,这一曲折的科学探索过程本身便是一种科研理念、科学思维的实例印证。通过“否定之否定”的“纠缠式”辩证与钻研,在宏观世界里探寻微观,并借助微观视角不断逼近真理、开辟新路。编辑工作如是,同样需要这样一种在“纠缠”中不断求索的思维理念和科学精神,作为整体编辑工作的行动导向,指引细微琐碎的工作日常,摒弃涣散无章的工作头绪,突破按部就班的工作程式,发现可供挖掘的发展空间。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阿兰·阿斯佩、约翰·克劳泽、安东·塞林格三位科学家关于光子纠缠的实验已持续40余年,他们用数十年的努力反复探索并论证了“量子纠缠”及其微妙现象的原理所在,即两个或多个粒子即便远隔万水千山,也会以共享状态“纠缠”在一起,彼此始终保持着一种默契的关系,这一突破进一步加速了量子信息科学在技术领域的推广应用。推及编辑工作者,终日面对文山书海,在卷帙浩繁的资料堆里耕耘攀爬,为别人做嫁衣,如何做个好裁缝、巧工匠,除了数十年如一日的时间沉淀和耐心坚守,还需要慧眼和敏锐的洞察力,使其能够在纷繁的文字讯息里看见曙光、嗅到气息、发现隐没其中的“纠缠态”,进而挖掘新视角、策划新选题,用匠心、巧思和科学探索的劲头,激发出静默散置却隐秘“纠缠”的文字彼此间的“心灵感应”,为书稿报刊捋出新意,为读者呈现不一样的文字大餐和阅读体验,也为纸媒出版开辟新的运营空间和营销市场。
当下适逢二十大胜利闭幕,推进各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路线方针、目标举措正陆续出台并逐步落实,创新科技领域、建设科技强国的重任始终在肩。《科学之友》全体编辑将守则担当、不负众望,用“纠缠式”思维,勤于发现“纠缠态”,勇于突破传统桎梏,在新时代的文字沃土上不断推陈出新、接续奋斗,以卓越的成绩迎接新的赶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