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砥砺,十年跨越。改革创新,持续推进交通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道路交通治理工作发展进步的一条鲜明主线。
更高水平的路畅人平安,是对改革创新的最好褒奖:十年来,在全国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数分别增加1.6亿辆、2.27亿人的背景下,道路交通安全各项指数持续向好,重大以上交通事故起数、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呈下降态势,交通执法和服务更加规范化、便利化、人性化,得到人民群众广泛赞誉。来之不易的成绩,彰显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辩证法,更显改革之效,透射创新之力。
以理念创新启智拓局。尤为突出的一点,就是以安全隐患治理为基本抓手的理念得以全面树立。十年来,无论是治理交通陋习、打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治理农村面包车、危化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还是紧盯大货车驾驶人、快递小哥等重点群体,都体现了对防患于未然的践行。以“人、车、路、企”等隐患治理为牵引,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逐步成型,推动协同共治走深走实。同时,交通需求侧管理也是理念创新的一大亮点。通过调节出行时空分布、优化出行结构、引导出行路径、提高乘载率等科学调配,促进交通出行需求与交通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进一步缓解。此外,更加重视宣传和教化,让安全文明意识深植人心、广聚交通治理合力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助力打造交通安全治理共同体。
以制度创新强本固基。顶层制度设计持续完善和发展,推动道路交通安全融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运用法治思维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体系,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龙头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体系更加健全,特别是将醉酒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纳入刑法打击范围,形成“酒驾之治”范本。从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农村“两站两员”建设到“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上升为长效机制,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交通违法行为通报制度、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等各项制度在各地落地见效,运输企业源头监管、危险道路治理、电动车乱象治理等工作在制度保障下更趋规范。可以说,方方面面的制度创新,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了更有力的护航。
以科技创新转型重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科技,推动道路交通从形态到内涵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此同时,也推动着道路交通治理全面开启一场深刻革命。拥抱科技潮流,顺势主动作为。各地普遍开展智慧交管建设,以数据信息为驱动,系统整合、集成指挥、一体联动,交管信息感知、指挥调度、研判分析、应急处置等业务重塑再造,管控能力和服务能力大幅跃升,实现道路交通管理由被动向主动、由人工向智能的加速转变。正是依托于科技的创新应用,新思维方式和新工作模式正在深深嵌入交管工作各层级各环节,日益成为广大管理执法者的一种自觉,从而在良性循环中向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方向持续前进。
以服务创新便民利民。十年来,人们印象中的出门必须带驾驶本,办理车驾管业务排长队、跑断腿等场景正在远去。瞄准人民需求,交管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推出涉及驾考、车检、补换证、处理交通违法等多批次数十项举措,“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从“一次办”“就近办”到“网上办”“指尖办”,从跨省通办到全国“一证通办”,在许多城市已经做到一部手机全搞定,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办理交管业务更加便利、舒适的新期待。更要看到,改革效能持续释放的背后,是改革者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将麻烦留给自己”的担当,是从单兵突进的“片段式”“条块式”改革向综合、全面的“集成式”改革的升级。为民不设终点站,改革也将一直在路上。
改革创新是时代的音符,也是道路交通治理与时俱进的密码。在可预见的未来,交通要素不断新增和迅猛发展,道路交通将呈现更加智慧、绿色的特征,群众出行需求将更趋多样化、个性化,道路交通安全面临的矛盾和挑战或将更加严峻复杂。但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坚持改革创新,平安交通使命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