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充闾
古树
徐凝
古树欹斜临古道,
枝不生花腹生草。
行人不见树少时,
树见行人几番老。
诗人表述时间的流逝,忌讳直来直去,而是借助周边的事物、景色来加以衬托、渲染,比如“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这就是诗;反之,若是说“春天到秋天,过得也太快了”,那就成了叙事文,甚至是大白话了。当然,即便是写文章,也应该像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所说的:“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头从事事物物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找证据。”
《世说新语》 记载:“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面对“生意尽矣”的婆娑老树,由物及人,蓦然兴起岁月无情、英雄迟暮之感,从而怆然泪下者,正不知凡几也。
徐凝此诗,同样是做老树的文章。从诗人描述的形态可知,这棵树可真是“盖有年矣”。你看它,倾欹歪斜在古道旁边,枝叶枯干,了无生气,粗大的树干已经刳空,里面竟然生长着杂草。诗人说过了老树,接下来又说老人,“树见行人几番老”。可是,他却避开“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熟路,不袭故常,另辟蹊径,走了一条全新的、未经人道的新路。
诗中在描述过老树形态之后,便拈出两句耐人寻味、颇富哲思的话语:再老的树也有初生、年少之时,只是过往行人没有见到,或者没有注意到;可是,历尽沧桑的古树立在那里,却年复一年地看见人去人来,人少人老,人在人无。“几番老”,既指一个人由少壮而老迈,又指一代一代的人,轮番出生,轮番老去。
古道两旁长着形形色色的古树,这并非什么特异新奇的事物,许多人都曾遇见过,而且是反复多次。但是,能够平中见奇,发人所未发,从中挖掘出诗性智慧、人生感慨,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徐凝以敏锐的眼光、独特的视角,发现了个中奥蕴。通过个体的行人与积年的古树之间时序上的反差,感悟到并能以极简练的文字表达出其中深刻的哲理:时间永恒而人生易老,哀吾生之须臾,羡宇宙之无穷。而从另一个角度,作为物的古树与代代相传的整体的人,则“物与我皆无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