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地,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外敌入侵、国难当头时,英雄辈出的辽宁人民以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担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谱写出经世不朽的赞歌。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出生于“三燕古都”朝阳市的赵尚志和“辽东首府”辽阳市的李兆麟,是辽宁这片热土上涌现出的抗日英雄的杰出代表。这两个熠熠生辉的名字,早已成为辽宁人民抗日斗争中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在中国抵御外敌入侵的伟大历程中光耀千秋。
“黑水白山,被凶残日寇强占,我中华无辜男儿,备受摧残。血染山河尸遍野,贫困流离怨载天。想故国庄园无复见,泪潸然。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看拼斗疆场,军威赫显。冰天雪地矢壮志,霜夜凄雨勇倍添。待光复东北凯旋日,慰轩辕。”这首充满壮志豪情又彰显文学功底的《满江红·黑水白山》是抗日英雄赵尚志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期间创作的,表现出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赵尚志,辽宁朝阳人。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曾先后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等职。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赵尚志指挥抗联将士与日伪军周旋于雪原林海,驰骋在松江两岸,指挥了著名的木炮打宾州、阻敌冰趟子等战斗,创造了东北战争史上的奇迹。仅1936 年赵尚志任第三军军长后半年多时间里,就率部与敌作战百余次,歼敌千余人,被称为“北国雄狮”。
赵尚志文武双全,曾担任《东北红星壁报》主笔,并以“向之”笔名撰写了《关于东北抗日游击队过去与现状的略述》等文章。他曾率部开辟了汤原、木兰、巴彦、铁力等十余县抗日游击根据地。在根据地建立了小型兵工厂、被服厂、仓库和军医院,还建立了政治军事干部学校,他任校长。
赵尚志一生革命生涯极其坎坷,曾三次身陷囹圄,两次被错误开除党籍。然而,无论身处何种逆境,他始终坚持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从未丧失抗日决心,从未动摇革命意志,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率部在白山黑水间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讨伐”“围剿”,赵尚志率部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穿越茫茫林海,远征松嫩平原,风餐露宿,浴血奋战,打得敌人闻风丧胆。日本侵略者曾发出“小小满洲国,大大赵尚志”的无奈感叹。
日本侵略者恨赵尚志入骨,登报悬赏1 万元通缉捕杀赵尚志,并叫嚣谁抓住赵尚志,“一两骨头一两金,一两肉一两银”。1942年2 月,在敌人连续“围剿”之下,赵尚志终因寡不敌众,受伤被俘。敌人如获至宝,妄图从赵尚志这个北满抗联的“大人物”身上弄到我党、我军的重要情报。然而,凶残狡猾的敌人失算了,他们可以靠诡计诱捕一个坚贞的共产党员,却无法用重伤和酷刑使其开口。赵尚志在受伤被俘后仅8 小时,便英勇就义,时年34岁。残忍的敌人用钢锯将其头颅割下运往长春请功,将其尸身沉入松花江的冰窟窿里。
毛泽东赞誉赵尚志等抗联将领是“有名的义勇军领袖”,其“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迟浩田称“赵尚志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威震中外的抗日民族将领,深受人民爱戴和敬仰的传奇民族英雄”。
“朔风怒号,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这首《露营之歌》是抗日名将李兆麟与抗联将士陈雷、于天放等套用古曲“落花调”共同填词完成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曾经极大鼓舞了抗联将士的斗志,影响广泛。抗战胜利后,在东北地区广为流传。
李兆麟,原名李超兰,化名张寿篯,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县(今灯塔市)人,中共党员,东北抗联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著名抗日民族英雄。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李兆麟便根据党组织的指示,从北平回家乡辽阳组织了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以小堡为中心,在辽阳和沈阳、本溪之间的广大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斗争。多次战斗的胜利,使第二十四路义勇军声名鹊起,成为辽阳一带极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抗日队伍。在领导义勇军开展抗日斗争的同时,李兆麟还广泛发动群众,建立了“反帝大同盟”“农民大同盟”“穷人会”“妇女会”“少年先锋队”等群众性抗日组织,使其配合、支援义勇军斗争。
从1934 年起,李兆麟先后任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他曾与赵尚志共同指挥打宾州、克五常堡,与李延禄部配合袭击洼洪、攻占林口、激战老钱柜等战斗,创建了松花江下游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 年5 月,李兆麟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率部开展松嫩平原游击战,攻克讷河、克山、肇源等县城。
李兆麟十分善于抓部队的政治工作,经常结合实际给战士讲形势任务,鼓励大家坚持抗战,克服困难,争取早日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他没有官架子,对大家循循善诱,热心帮助,和蔼可亲。
李兆麟注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提出建立新的军事据点,改善游击战术,掌握有利时机,争取克敌制胜。他总是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做到谋略在前,周密部署。他强调部队必须与群众同心协力,要求每到一地,都应对群众开展宣传工作。第三路军以骑兵为主,往往采取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的游击战术,突击、伏击、袭击、阻击、截击、追击敌人,具有很大杀伤力。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第三路军的平原游击战争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
1940 年以后,抗联部队遭受严重挫折,李兆麟率领部队入境苏联,组织整训部队,继续坚持战斗,曾任东北抗联教导旅政治副旅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兆麟任滨江省副省长、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曾积极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1946 年3 月9日,李兆麟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36 岁。
抗联英雄赵尚志和李兆麟都是辽宁人民的优秀儿女,是东北抗联将士的杰出代表。2009 年,赵尚志和李兆麟入选“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光辉业绩和伟大精神必将永远鼓舞辽宁人民沿着英雄的足迹不断奋勇登攀,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