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型碧道景观规划设计实践
——以深圳宝安下涌碧道为例

2022-11-09 12:57李汉川
四川建筑 2022年5期
关键词:驳岸空间生态

李汉川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00)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理念,广东省委政府于2018年创新性地提出要高标准建设“万里碧道”。深圳市率先“认领”了1 000 km的碧道建设任务,并计划建成一批碧道示范工程[1]。

在此背景下,宝安区启动了下涌碧道建设工程设计项目编制工作。通过碧道建设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要素,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建设生态廊道,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提升人居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深圳市西北部,宝安区沙井街道,下涌西起截流河,东止东兴花园及康民路,全长2.72 km。总建设范围约32.3 ha,其中碧道建设核心区约13 ha,研究范围约300 ha。基地周边以工业区为主,夹杂一些城中村,少量绿地,无特定商业区(图1)。

图1 项目建设范围和周边功能分布情况

通过现场踏勘,总结出基地主要存在“能来不易入,有水难亲水,空间被割裂,生态待修复”等问题。规划主要围绕这些特征和问题,提出针对性地规划设计策略,并制定碧道景观的总体布局和详细节点方案。

2 主要内容

2.1 制定“健康河-人文道-创新带”三大策略

(1)通过自然与安全并重的“强韧性”生态织补,打造韧性健康河。打破下游行洪瓶颈,拆除驳岸违建,形成2.72 km的行洪通道,同时建设生态驳岸,提升防洪强度,保障行洪安全;通过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齐头并进,实现水体全面康复;构建河流生境网络,以生态绿廊、水廊等方式链接周边城市公园绿地,重建生物与人类互动的廊道系统(图2)。

图2 规划策略和五大系统建设内容

(2)创造地域文化特色的“微更新”模式,建设幸福人文道。打通空间断点、激活空间资源,使河岸更开放,针对各类断点和堵点,通过“针灸”式的微更新设计手法进行辟通和连接,例如在岸上缺乏连通的空间区段建设水上栈道和步行桥梁,贯通左右岸和上下游;关注边角余料空间的发掘和利用,提供多层次开放空间,并采用场地整治、景观改造、设施提升、艺术美化等多种方法将空间激活。强化慢行链接、注入公共活动,使河岸更具活力,针对多样化活动的需求特征,以亲水漫步道、运动跑步道、休闲骑行道形成贯穿全线的游憩路径,在垂直下涌河堤岸方向设置更多的慢行廊道,使河岸开放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网络相融合,有效“链接”腹地。聚焦周边文化遗产,彰显文化底蕴,使河岸更具人文性,通过植入创意、展示、演艺等新文化功能,打造河岸“文化时尚秀场”。

(3)谋划基于产城融合为导向的“轻产业”创新发展,构建繁荣创新带。从未来产业与空间结构出发,以共享、复合、生态为核心,让制造厂房走向多元开放,完成新型复合产业花园演替,构建碧水庭间产业园。

2.2 构建“一河三段”的总体空间布局

总体空间结构分为下游田园思乡、中游产城融合和上游活力人居三大段落(图3)。

图3 总体结构规划

下游田园思乡段,紧邻海上田园,生态本底优良,通过构建水生植物带,为鸟、昆虫、鱼类等动物预留栖息地,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针对北岸城中村居住的外来人口,以乡愁为主题,营造闲适氛围,打造城村共生的景观体验空间。

中游产城融合段,构建复合多元的功能体系,导入新型业态,丰富区域游乐内容,为周边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城市公共服务,促进产城互动;推进沿河区域的绿色产业调整和生态园区建设,形成先行示范,辐射周边工业聚集区,助力产业升级,实现产城共融。

上游活力人居段,服务全年龄段人群的使用需求,设计更体现人性化,创造可供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和谐共生的社区交往空间;挖掘人文历史和地方民俗,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文化景观碧道和风光带,展示本土文化底蕴和魅力。

2.3 打造“一台、一桥、一园”三大节点

乡愁舞台(图4),以诗意田园的生态环境为基底,巧妙地结合城中村河岸边多元精彩的生活景象,构建具有乡土气息与归属情怀的空间意象,塑造“小桥、流水、人家”深赋意蕴的特色文化景致,让居民“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图4 乡愁舞台效果图

水城连桥(图5),以现代时尚的外观和自由舒展的形式打破现状的冰冷空间。人行天桥跨径约120 m,桥宽约4 m,主梁采用钢结构箱梁。天桥紧密结合周边城市更新,预留接口,通过立体方式梳理复杂的交通流线。另外,对高架桥墩进行美化亮化,形成独具一格的夜景观。

图5 水城连桥效果图

乐活公园(图6),推崇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在现有的东塘公园和党建公园基础上,对场地及周边进行系统梳理,通过低干预和微改造,拆除现有围墙打造无界公园。同时以“碳中和”城市为导向,引入最前沿治水理念,打造大型净水花园和科普展示平台,建设绿色城市特色示范空间。

图6 乐活公园效果图

2.4 谋划实施河流治理与生态修复重点项目

水体治理方面,通过提升泵站抽排能力、保障行洪顺畅,新建町步,有效蓄水、增氧,增加亲水效果下,同时保障水安全;通过提升补水点水质,增设微生物驯化设施和曝氧喷泉,封堵现状排污口,利用植物打造水下森林,改善水环境;通过两岸种植各类挺水植物更进一步净化补水水源,在丰富生境的同时,也将都市生态圈内的动物吸引至河道内,重构河道生态系统。

驳岸整治方面,针对现状大部分河段驳岸空间狭小,绿化不足,亲水性差的特点,采用开拓现状直立式驳岸空间的方式,以部分区域敞开下河台阶的形式将河岸面向城市敞开;驳岸上下增加绿量,河道靠岸处增加连排的水生植物,下河台阶也以绿化做点缀,使之成为连通河岸生态空间与城市生态系统之间的绿色媒介;在适当位置敞开挡墙,设计成草阶式下河入口以增加绿量及拓展空间;同时选取合适点位,在不影响行洪条件的情况下增设架空挑台,从而实现对现状驳岸全方位的空间优化[2]。

智慧系统方面,沿河岸建设多元立体监测体系、多维信息服务平台、智慧预报调度平台以及支撑保障环境体系,对流域实时数据,进行多源、多尺度的无缝融合,构建信息化服务体系,真正实现流域智慧数字化管理与服务。

3 结束语

通过设计实践,深入探索了碧道建设内涵。设计以现状问题为导向制定三大策略,以周边功能和人群分布特征为导向构建空间布局,以项目落地实施为导向策划3个详细节点,为深圳宝安区碧道建设提供了全新设计样本,也为实现“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的美好愿景提供了方向和路径。

猜你喜欢
驳岸空间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
浅析驳岸类型与修筑要点
探析工程力学和美学在园林景观驳岸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