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证书:终身学习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2-11-09 06:10王宇
中国教育网络 2022年7期
关键词:学分证书学习者

文/王宇

微证书或微认证(micro-credentials)逐渐成为全球在线教育的一大热点话题。

近年来,微证书或微认证(micro-credentials)逐渐成为全球在线教育的一大热点话题,并在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等领域带来了一些新的探索。

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了题为《讨论的开端:形成微证书的通用定义》(A Conversation Starter: Towards a Common Definition of Microcredentials)的报告,对微证书的定义、提出背景、发展态势等进行了介绍;美国高等教育协会(Educause)发布的《2021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则将微证书列入影响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六项关键技术与实践之一。除此之外,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地区均出台有相应的微证书政策,推动了相关实践的快速发展。

微证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需求。在当下,微证书的提供者主要以高校为主,从这个角度看,微证书的出现也可以被看作是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发展、服务终身学习乃至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有效途径。

目前来看,对于微证书这一概念尚且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总体而言,微证书更像是传统学位证书的“缩小版”,因此在很多时候也被称为微专业、纳米学位等。相比较单门课程来说,微专业的学习会更加系统性,能够代表学习者在某一细分领域的专业能力;微证书具有教学目标和内容更加聚焦、学习时间更短,以及经费成本更低等优势。这也是其作为一种学习产品或学习服务能够更加受到认可的原因。

微证书的发展

微证书的发展和慕课有着紧密联系,很多微证书项目也都是通过慕课平台进行招生注册、教学、考核和证书发放。对慕课平台来说,微证书项目既能够丰富其提供的教育产品类型,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也能够作为其在开放课程基础上的增值服务,促进平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而对于高校等项目设计者和提供者来说,选择慕课平台一方面可以节约其开发专门在线教学平台的成本,同时也可以将慕课平台作为入口吸引更多的社会学习者参与。

如果把微证书理解为对一连串相关主题的课程进行打包并对其学习成果进行认证,那么早在慕课发展之初,各大平台就已经开始尝试开设微证书项目:2013年,edX开设了X系列课程(Xseries);2014年, Coursera发布了专项课程(Specialization),Udacity则发布了纳米学位(Nanodegree)。这些项目均采用了把几门课程聚合在一起的形式,提供与单门课程差异化的学习体验。到了2015年,三家平台开设的微证书项目就已经超过了100个。2017年则被看作是“慕课微证书之年”,在这一年,慕课微证书已经超过500个,主流慕课平台均将慕课微证书放在其首页的明显位置,并将其作为核心业务线进行运营,微证书的类型也更加多样。四年之后,按照ClassCentral的统计,2021年国际慕课平台开设的微证书项目已经达到1670个,当年度新增超过500个。时至今日,Coursera、edX、FutureLearn、Udacity等主流慕课平台均早已建立起“单门课程—微证书—学位证书”的产品体系。

事实上,最初的微证书项目只是单纯的想把相同主题的课程聚合在一起以满足一部分学习者希望系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一需求,如早期的X系列课程(edX)和专项课程(Coursera)都属于此类。而随着慕课平台的发展以及对慕课学习者及其学习的理解逐渐深入,微证书的功能也进一步得到丰富,并呈现出不同的目标侧重。

微证书的分类

一类微证书项目会更加偏重于职业发展。一方面用于作为学习者应聘工作岗位时的能力证明,类似于传统职业证书、学位证书;另一方面也用于在职人员的进修、培训和专业发展,既面向个人,也向企业和机构提供B2B服务。这方面的代表包括Coursera和edX的职业证书项目(Professional Certificates)以及Udacity的纳米学位项目。以Coursera为例,职业证书已经逐渐成为其主要宣传和推广的课程产品,在其首页导航栏中,关于“寻找职业”、“开拓职业生涯”、“获取证书”等标签被放在突出位置,点击后均跳转到职业证书项目,其有关职业证书项目的描述也明确写到“在3~9个月内,掌握进入新职业或帮助您的生涯更上一层楼的技能”,以此突出项目价值、增加项目吸引力。这些项目的开设单位主要是谷歌、IBM等知名企业,行业顶尖企业的参与一方面确保了项目内容的专业度和前沿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习者所取得的证书能够在社会和就业市场上得到认可带来保障。

另一类微证书项目主打的则是帮助学习者取得学业生涯上的进步。这些微证书项目多可以和相关高校开展学分互认和转换,既能够帮助学习者节约在校学习时长或拓展课程选择,也有利于实现学校间乃至于区域间受教育经历的互认以及学习资源、学习机会的共享。一些微证书项目也可以作为相关学位项目的前置学习阶段,通过微证书项目的学习者在申请相应学位项目的后续学习时可享受优先录取、学分转换等政策优惠。以edX开设的微硕士(Micromasters)项目为例,学习者在学习相关专题知识的同时,对于那些成功获得证书的学习者,可以申请与该微硕士项目相对应的正式硕士学位项目,录取后则可以对微硕士项目中学习的课程进行学分转换,其转换的学分和学时量大体上在完整硕士学位项目的20%到40%左右。

对于学习者来说,微硕士项目为其提供了以较低投入学习知名高校研究生课程的机会,同时也帮助自己更好地判断与正式硕士学位项目的匹配度,增加了录取的机会并可以通过学分转换缩短在校学习时间、节省学习成本。而对于开课的高校来说,也是其拓宽影响面、创新研究生招生手段的一种新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微硕士项目也被用于校际之间的学分互认,促进了更大规模的教育共享。以MIT开设的“供应链管理”微硕士项目为例,在全球范围内共有来自于美国、加拿大、冰岛、澳大利亚、印度、德国等国家的二十余所高校认可其学习经历,学习者可凭证书申请上述高校的相关硕士学位项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类微证书仅代表侧重上的不同,但在实际的项目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如一些学校也会认可Coursera的职业证书,并对学习者所获取到的职业证书进行学分认证;而edX的微硕士项目的学习者也并非均是出于学业目的,其项目内容本身也服务于行业企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更新。

微证书的未来探索

微证书还可进一步与资历框架衔接,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之间的融通。欧盟所提出的“通用微证书框架”(Common Microcredential Framework, CMF)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19年4月,欧盟慕课联盟(European 慕课 Consortium, EMC)推出“通用微证书框架”,并将其与现行的“欧洲资历框架”(Europe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EQF)挂钩,后者则是欧盟在成人学习、终身学习、劳动力市场、跨地区交流方面最正式的认证标准。

“通用微证书框架”的出现,为欧盟地区终身学习成果的认证和累积提供了新的途径和保障,有利于推动在线学习经历的标准化认定以及社会范围内对在线学习的认可,并促进人才流动。为了让“通用微证书框架”真正行之有效,欧洲慕课联盟也做出了一系列规定以确保微证书学习与欧洲资历框架中对应资历级别的质量要求严格匹配,如要求微证书项目在学习时间上需满足100~150个学时,并明确标注学习者所习得的技能以及可累积的学分。

从整体趋势来看,通过建立正式的学习认证和成果累积体系以提高微证书的效力进而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终身学习运动当中,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则是达成上述目标的主要手段。但就目前而言,微证书的效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对微证书的认可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受承认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使用的场景远不如传统的学位证书、职业证书。即使是在教育系统内部,对微证书的认证也更多被局限在校一级的学分认证和学分转换政策,类似于欧盟的将微证书纳入整体的资历框架的实践还相对较少。

微证书探索了一种介于单门课程和传统学位项目之间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对我国在线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比较Coursera、edX、Udacity、FutureLearn等国际慕课平台相比,我国的慕课建设在课程数量、覆盖的学科门类、参与高校上拥有绝对优势,但在运营上多以单门课程为主,微证书、在线学位等项目实践相对较少。学堂在线在2017年9月发布了第一个微专业项目,目前,在其平台上还运营着“南开大学信息安全微专业”、“公共管理认证证书项目”、“国家治理高级研修项目”等多个微专业,这些项目由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设计开发并进行认证,可以看做是对微专业的积极探索。但相比较我国庞大的慕课课程基数而言,微专业的数量则少之又少,对微专业的学习成果认证也并不完善。下一步,充分发挥我国慕课课程的大规模优势,对相关课程进行模块化整合,开发出更多样的微专业产品,拓展其在终身学习体系下的应用场景,应该可以成为慕课乃至于在线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微证书项目也并非是几门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整体化设计,确保学生可以通过若干门课程的聚合性学习以达成系统性掌握某一专题或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微证书的本质更倾向于是将传统的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专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进一步模块化,并在此基础上精准施教和开展认证,从而满足终身学习时代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而就目前而言,多数微证书项目在设计上呈现出如下几方面特点:

首先,微证书项目中的课程数量不宜过多,以5~6门课程为主,但课程关联度较高,学习时长基本在一年以下。项目中所有课程多来自于同一所高校,目前较少出现不同高校合作开设微证书项目的现象。考虑到高校间的合作共享愈加受到欢迎,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关于校际间微证书项目的尝试。除高校对自身所开设的网络课程进行整合之外,平台也可充分发挥自身汇聚各高校课程资源的优势,推动校际间微证书合作,从而进一步挖掘课程潜力,实现课程资源与学习服务的模块化。

其次,微证书的出现和发展离不开终身学习的宏观背景,因此在教学设计上也应更加关注到终身学习的实际需要。目前,以能力和岗位需求为导向设计微证书项目是普遍共识,这反映在项目的选题、课程内容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上。比如,在Coursera的微证书项目中,当学习者结束项目所有课程学习后,还需要完成一项额外的综合实践项目(capstone project)才能够获得微证书认证。实践项目是对所有课程中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考察,常常是真实的或高度模拟的岗位或工作项目,因此其也可以用于学习者在求职就业时的工作能力展现。

最后,微证书的开发者往往也会设计和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支持服务和增值服务以体现微证书项目和普通课程的区别,例如,更多来自于行业企业的案例和实践资源,用以加强学习内容与真实世界的关联;一对一的导师服务,包括提供学习建议、学习规划、课程答疑乃至于简历指导、实习机会推荐、岗位推荐;符合高校学分转换的课程内容和配套的认证机制等。各慕课平台也开发出不同的微证书类型以满足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如edX中提供的微证书就包括有:面向学位项目的微硕士证书、微学士证书;面向行业企业和工作岗位的职业认证证书;面向专题知识和兴趣爱好的X系列证书等。实际上,这也能够帮助在线教学平台丰富业务模型,实现平台在商业上的可持续。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微证书探索了一种介于单门课程和传统学位项目之间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低投入、高效率、模块化、灵活性等特点也反映了终身学习时代对知识产品和教育服务模式的新需求。

尽管微证书已经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和在线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但就实践来说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的关键在于微证书的质量和效力问题以及微证书的认证和流通问题。这一方面要求建立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微证书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另一方面也要引入区块链等新技术为其高效的运行建立基础。

猜你喜欢
学分证书学习者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收录证书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学分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