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郭艳
编者按: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挑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18 年的报告认为,必须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1.5°C 内才能避免极端危害,必须在21 世纪中叶全球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2022 年3 月,IPCC 发布的《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报告再次强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风险日益增长,全球气候行动的机会窗口正在关闭。目前,全球已有60 个国家承诺到2050年,甚至更早实现零碳排放。
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虐和愈加凸显的气候变化风险令越来越多的国家更深入思考和实践可持续发展,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因素纳入投资与发展原则,已逐渐深入人心。很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ESG 的有关政策,尤其在欧洲和美国,ESG 已经成为主流的投资及经营策略。随着我国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态文明的理念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ESG 也在中国开始出现并发展,将ESG 概念引入建筑装饰业,旨在反映建筑企业在非财务数据层面的整体信用质量,帮助企业识别潜在风险,调整发展战略,助力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人类、气候、社会息息相关(来源:《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01)
ESG 是英文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的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ESG 概念在2004 年的联合国全球契约计划中首次提出 ,是一系列衡量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
企业在环境和社会方面的表现会通过直接方式(如原材料、劳工成本等)或间接方式(如员工、投资方、监管机构或社会团体等公司利益相关方)影响到公司利润,对企业在短期甚至长期内的整体利益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不同于传统的财务、业务绩效评价,ESG 关注点在企业的环境、社会、治理绩效,会对企业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进行评估。其核心是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在商业价值和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
投资者通过考察企业ESG 绩效、评估其投资行为和企业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可以甄别出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对ESG 统一的定义,但各机构、组织界定的共同点均是关注企业在环境、社会、治理领域的绩效,内涵基本一致,差异仅仅在于各领域内的分类和具体指标有所不同。
ESG 评级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环境方面:生物多样性、碳排放、环境政策、气候变迁相关风险、能源使用或消费、废物污染及回收相关管理政策、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使用和管理政策等。社会责任方面:社群、性别及性别平等政策、客户关系、多元化议题、健康安全、人力资本管理、人权相关议题和产品责任等。公司治理方面:会计责任、公司治理、贪污受贿政策、反不公平竞争、风险管理、股东权利和道德行为准则等。
与传统财务指标不同,ESG 是一种新兴的企业评价方式,它将从环境、社会绩效以及公司治理的角度去考量企业应对风险、长期发展的能力。ESG 理念是一种更先进、更合理、更具有大局观和全面性的公司治理思路。企业 ESG 表现良好,才能稳健、持续地创造长期价值,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表1 ESG 的覆盖体系(来源:网络)
ESG 的概念源自20 世纪60 年代的伦理投资及随后的企业责任投资发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 1992 年里约热内卢的地球峰会上成立了金融倡议,希望金融机构能把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纳入决策过程,发挥金融投资的力量促进可持续发展。2004 年,联合国全球契约倡议首次提出了ESG 概念。2006 年在金融倡议的支持下,联合国原秘书长安南牵头发起成立了联合国责任投资倡议,发布了《责任投资原则(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PRI)》,将责任投资定义为“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和积极所有权的投资策略和实践”,推动了ESG 投资的普及。由此,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成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ESG 投资成为重要的投资策略。
目前,全球责任投资管理资产规模不断扩张。已有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ESG 信息披露的要求,以鼓励型披露为主,部分交易所强制披露 ESG 信息。迄今为止,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已与60 多个国家4 000 多家签署方建立了合作关系。从地区分布看,欧美责任投资规模明显领先,其中,欧洲与UN PRI 签约的机构数最多(2 427 家);北美可持续投资规模最大(17.1 万亿美元)。
对于投资机构,投资ESG 项目除了可以规避气候与社会性风险可能造成的财务损失外,还能建立起重视社会责任的公众形象。对于践行ESG 理念的企业,短期内会增加投入成本(如成立相关部门、完善披露标准和监测信息等),但良好的ESG 表现能够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扩大和吸引投资,最终的收益将超过前期的投入成本。在投资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的积极推广下,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逐步构建起ESG 的相关原则和框架,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ESG 投资体系。
表2 中国ESG 相关政策发展历史
表3 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
相对发达国家,中国ESG 理念起步较晚,政策法规尚不完善。随着ESG 理念在全球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内监管部门对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愈加重视。但目前中国的ESG 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行业组织的引导或一些研究机构及媒体的宣传,企业方面仍缺乏对ESG 的认知。而我国近年来发布的ESG 相关政策法规主要集中在环境方面,对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规定相对缺乏。
在双碳宏观政策影响下,中国ESG 整体发展与实践驶入快车道。国内开始关注ESG 时先将焦点放在了环保、绿色方面,最初颁布的政策均与环境相关。2008 年上交所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后,市场开始逐步关注上市公司规模增长以外的环境与社会责任因素。随后,港交所、银监会陆续发布相应指导文件,2015 年港交所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 报告,同时将部分指标分阶段提升至“不遵守就解释”,使得上市公司开始有意识主动披露ESG 相关信息。2016 年至今,三大证券交易所、证监会、银监会不断推出对已有政策指引进行修订并补充新的政策,国际权威ESG 评级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A 股上市公司,国内投资者对于ESG 投资理念的关注程度也进一步提升,ESG 政策发展逐步迈进深化阶段。
中国的ESG 评价系统正在建立健全的过程中,监管者、投资者和决策者都正在积极探索提高企业可持续绩效标准的路径。
一是国家将建立ESG 信息披露与评级的标准。目前我国的 ESG 理念较为宽泛,市场缺乏统一标准。据报道,中国企业ESG 评价与信息披露团体标准制定工作正式启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民政部发布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国标委联〔2019〕1 号)要求,开展标准起草工作组组建、标准文本起草、征求意见、标准审查、报批等工作,该标准预计于 2022 年年内发布。
二是ESG 合规将成为关注热点。企业需要了解并知悉ESG 的立法趋势,识别立法变化给企业及商业模式带来的风险和机会,更需要了解监管机构、投资人对ESG信息披露的规则与偏好,这都需要ESG 合规服务机构提供系统化的服务。预计 ESG投资标准化程度将持续提升。参考欧美等国际主流ESG 投资市场的发展路径,有望促进ESG 指数产品的发展,这将成为推动ESG 投资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已经认识到了不仅要通过财务指标,而且要通过ESG 框架来评估企业绩效的重要性和价值。一些企业已经抓住了这个商业和战略机遇,在ESG 认证评估和披露领域奠定了先发优势,并成为市场领导者。超过25%的内地上市公司发布了ESG或社会责任报告(CSR)。这一趋势也波及到了我国的建筑装饰领域。然而,企业在改善ESG 报告的过程中,常遇到ESG 专业人才短缺、业务部门和供应链缺乏ESG 知识等问题,这就意味着我国从上到下要更加深入认识ESG,相关的行业组织或服务机构要加大力度进行宣传与普及,企业主动引入ESG 理念,有意识提升ESG 的各项信息与人才储备。
建筑装饰产业是我国主要能耗产业,绿色建筑是2030 年碳达峰和2060 年碳中和愿景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建筑业节能减排任务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建筑运行总能耗约为10 亿吨标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2%,未来建筑仍然是最具节能减排潜力的主要能耗部门。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7 部门在2020 年7 月联合发文提出:到2022 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60%,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取得积极成效的建筑绿色化发展目标。尽管建筑业耗能巨大,但同时也是节能减排中最具优势的“潜力股”。我国的绿色建筑行业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将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截至2022 年上半年,中国新建绿色建筑占比已超90%。装配式建筑是当前国家重点支持的绿色建筑项目之一。若采用装配式作为建筑工业化的形式,可实现现场作业无粉尘、噪声、污水污染,减少施工能耗约20%、节水约80%、节能70%、节材20%、节时70%、节地20%。2016 年国务院出台《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10 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面积比例达到30%”,由此可见,大力发展装配式等绿色建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发展重点。
当前,欧洲的绿色建筑综合发展状况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而绿色建筑增长最快的区域是在亚洲,我们国家首当其冲。资料显示,近五年间(2021 ~2025),亚洲区域从事绿色建筑的企业将从目前的26%增至73%。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已认识到绿色建筑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逐渐完善。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改委相继印发的绿色金融标准均将绿色建筑建设及相关行业纳入绿色产业项目。
建筑装饰企业建立ESG 评价有助于促进绿色建筑增长。将ESG 理念纳入公司治理和文化,将有助于企业促进绿色建筑存量的增长,推动整个行业更好实现绿色转型。ESG 能够提高建筑装饰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和发展后劲,创造价值共享,为企业带来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双赢。在面临外部风险时,基于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企业将有能力抵御外部风险,获得更多机遇与机会,提高企业绩效,从而推动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将ESG 引入建筑装饰企业,能反映建筑企业在非财务数据方面的整体信用质量,提升企业识别潜在风险能力,优化发展战略,助力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据招商证券数据显示,2021 年建筑行业155 家公司中仅32 家公司(大部分为央企)出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SR),ESG 的评价信息暂无数据披露。引入ESG 可从体系端建立建筑绿色信用指标和信息披露机制,从资金端通过ESG 理念引导资金支持建筑绿色化项目,弥补建筑绿色化投融资缺口。
对建筑装饰企业而言,企业主体的ESG表现将是可持续投资关注的核心问题,尤其是非财务方面的信用品质。环境层面,涉及的关键议题包括设定碳减排目标、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建立绿色供应链、推动绿色建筑业务等。社会层面,建筑装饰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益关乎到几乎所有利益相关方,包括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政府等。公司治理层面,ESG 标准与董事会、目标设立、业务和管理政策制定、风险管理等相关议题相关。
完善的ESG 信息披露将会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建筑装饰业。投资者可以通过了解企业的ESG 绩效,评估其投资行为和企业(投资对象)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由于ESG评价能够帮助投资者筛选出相对绿色的企业主体,因此ESG 投资的覆盖范围可包含整个行业,这对开展绿色建筑或已经开展绿色转型的企业意味着能够获得更多融资机会,产生更多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吸引更多投资者的青睐。随着ESG 在我国逐步深入发展,ESG 评价数据将更广泛的被资管机构和投资者所应用,这也将给行业的绿色转型吸引来更多资金投入与发展机会。
建立ESG 理念还能够为建筑装饰企业带来良好的品牌形象,将企业价值传递给股东、客户、员工等利益方,有助于企业维护股东信心、客户关系、公司价值观以及供应链关系,提高企业与利益各方的信任度。ESG 表现好的企业通常会更注重自身在建筑绿色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和增长。建筑绿色化是环境表现的重要体现,而关注自身ESG 发展的企业未来也会因此投入更多资本到绿色建筑领域,以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建筑业恰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时期,建筑装饰行业抓住当下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以引入ESG 理念为契机,投身全球合规竞争与绿色发展的洪流中,推动疫情后的经济“绿色复苏”,共建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提升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合力。
表4 现行绿色金融标准中绿色建筑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