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滩上蹚 出致富路

2022-11-09 09:21薄华瑞
山东画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滩涂海滩口袋

长长的装螺口袋在海滩上蜿蜒拖行,形成的痕迹,绘成了一幅天然的画作

赶海走滩,抓鱼捕蟹,拾螺采蛤……在东营市黄河入海口的渤海湾海滩,这妙趣横生的生活方式,不仅填充了周边居民的闲暇时光,还为想要以劳动增收的村民开启了一条致富之路。

近几年,随着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黄河口岸畔以贝类、泥螺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得到有效保护。麦收后、秋收前6至10月份的农闲时间里,大批的赶海人来到岸边,成群结队采拾泥螺。他们统一装备、排阵布列,共同捡拾前行,成为东营海滨一道多彩的风景线。

把劳动成果全部装进口袋

拾螺人多为垦利永安、利津陈庄一带的村民,平均年龄在六十岁左右。为了让生活更富足,他们不仅在田地里想办法让庄稼增产增收,还在农闲时节寻求额外的创收路子。于是,村民们操持起自制的捕捞工具,租车来到这渤海湾畔捕捞泥螺。他们随潮落进入海滩捕捞,潮起时顺海沟拖行,一天的辛劳换来日落时分的满载而归。

泥螺喜爱附着在滩涂表层生长,拾螺人用自制的耙子把泥螺耙到网子里,随后熟练地装入口袋。他们每天捕捞约6小时,可收获泥螺50至100斤。捡拾的泥螺在海岸边经过清洗、称重后,以每斤2至3元的价格被出售给收购公司。在当地,泥螺并不是受人喜爱的食材,但到了江浙一带往往身价倍增。作为当地的美食,泥螺曾一度登上央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来自利津县陈庄镇顺兴村的70岁李姓老人在闲聊时曾提到,“赶海4个月的收入,能超过种10亩地的收入”。显然,对于这些农人来说,这是非常实惠、非常诱人的增收机遇。

火红的日子充满希望

身着连体雨裤,拾螺人每天在泥里负重行走十几公里

跟踪拍摄这群辛勤的拾螺人始自2016年,在6年的时间里,我同他们一样,研究潮汐变化,让生活与海洋同步。常常是早晨4点前出发,自驾百余公里。当我赶在落潮前抵达海滩时,他们早已投入劳动之中良久。

吃的是凉干粮,喝的是凉开水

螺满筐

他们起早贪黑,风雨无阻,是典型的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辛劳之余,他们吃着凉干粮、喝着凉开水,坐卧在海岸等潮落。他们穿着连体雨裤每天在泥里负重行走十几公里,在拾泥螺过程中还会遇到暗河、淤泥,锋利的蛤蜊皮也是无处不在的风险,所以时时处处都要万分小心。

等潮落

清点收获

拾螺人因捡拾速度快慢不一,在滩涂上形成曲折的队形。他们多彩的服装、头巾以及长长的装螺口袋在海滩上拖行而形成的优美线条,无不深深吸引着我,但更能感动我并促使我拍摄多年的,是拾螺人身上彰显的劳动之美、勤劳之美。劳动中的他们有说有笑,聊不完的家常事,道不完的邻里情。

劳动之美

正如他们自己所说:苦点累点不算啥,更何况自食其力,心情好,不觉累。他们躬身于这黄河之滨,捡拾的是财富与生计,是不远处家园里红红火火的日子。滩涂上火红火红的美丽身影,描画的是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期许。

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劳动,回家!

猜你喜欢
滩涂海滩口袋
多彩海滩
霞浦滩涂
海滩芭蕾
上岸的鱼
浪漫口袋
滩涂上的丹顶鹤
海滩上的字
滩涂评估方法适用性研究
会喝酒的大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