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凤娥
(冠县人民医院/磁共振室 山东 聊城 252500)
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是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多发性脑梗死是超过一个颅内主要动脉供血及非连续性的新发梗死灶,是死亡率极高的一种脑梗死类型[1]。有文献报道,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一个月后生活无法自理或死亡率约为25%~49%,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这类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力低下的情况,这也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尽早诊断与治疗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病死率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主要依靠头颅CT检查或者是磁共振检查,为了比较这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对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
将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共计171个缺血病灶,患者平均时间就诊时间3~75小时,平均(26.10±3.01)小时,发病时间在24小时以内的有35例,发病时间24~72小时的有28例,发病时间72小时以上的有17例。80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61~76岁,平均(69.05±3.76)岁。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多发性脑梗死;(2)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3)意识清醒,可配合完成各项检查;(4)无其他脑血管疾病;(5)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2)认知障碍或精神异常;(3)伴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4)临床资料不全者。
所有患者在我院均接受了CT与MRI检查,CT检查方法:受检者检查时取仰卧位,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对患受检者颅底至颅顶进行扫描。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120千伏,管电流300毫安,层厚与层间距均为6毫米,矩阵512×512。先进行薄层扫描,观察缺血病灶位置、大小、数量,再经血管注入水溶性含碘对比剂进行增强扫描,进一步判断缺血病灶情况,前后与层间距调整至1~3毫米,便于更好地显示出垂体[3-4]。扫描后进行图像重建,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独立阅片,给出一致的诊断意见。
MRI检查方法:受检者检查时取仰卧位,使用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检查时将受检者的头部固定,首先进行T1WI序列扫描,重复时间设置为500毫秒,回波时间设置为15毫秒,层厚6毫米,矩阵256×256[5]。T2WI序列扫描重复时间设置为2000毫秒,回波时间设置为90毫秒,层厚6毫米,矩阵256×256。根据扫描状况,决定是否实施增强扫描[6]。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独立阅片,给出一致的诊断意见。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发病时间患者的检出率,比较CT、磁共振检查对不同直径病灶的检出率。CT检查见脑白质,脑皮质等大小不同的扇形或不规则低密度病灶,基底节等区域可见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影为多发性脑梗死;MRI检查见互不接触一个以上血管供应区的病灶,局部高信号缺血病灶。统计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耗时。
将80例患者的各项基本数据与检查数据录入计算机内整理,使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例数表示,采用卡方值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磁共振检查对发病时间小于24小时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磁共振检查对多发性脑梗死的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CT与磁共振检查对不同发病时间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
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171的缺血病灶,其中直径不超过2毫米病灶共计65个,直径在2毫米以上的病灶共计106个。磁共振对直径不超过2毫米病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的检出率(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直径2毫米以上病灶的检出率无明显的差异(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直径病灶的检出率
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磁共振检查耗时约(18.20±3.68)分钟,CT检查耗时约为(10.50±3.58)分钟,磁共振检查耗时要高于CT检查,磁共振与CT检查耗时具有统计学差异(t=13.415,P<0.05)。
多发性脑梗死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国内一般将两个及以上供血系统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梗死视为多发性脑转死。从现有的研究来看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以及长时间的吸烟与酗酒是多发性脑梗死的独立风险因素,主要是因为这些疾病容易使得脑血管壁内膜增厚以及血管壁平滑肌纤维增生,引发管腔狭窄,严重的可形成斑块而斑块破裂,阻塞管腔即可引发多发性脑梗死[7]。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同时大多免疫力低下,所以在疾病以及外界刺激因素影响下会形成多发梗死灶。因为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缺血病灶较多,而且患者大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所以患者的体征大多较为复杂,许多患者会表现为记忆或意识逐渐丧失、四肢迟缓性瘫痪等,许多患者经过救治之后还是容易留下失语等后遗症,预后较单发脑梗死患者而言相对不良,所以需要尽早诊断与治疗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更好改善患者不良预后[8]。
现阶段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常用的为头颅CT与磁共振检查。其中头颅CT是利用脑部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差异明确病灶位置以及大小的一种检查方式[9]。头颅CT检查用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较为便捷,检查过程中患者只需要保持安静就可以顺利的完成检查,而且医生还得根据检查需要进行重复检查,获得清晰的图像数据进行诊断[10]。MRI检查是通过电磁波在人体不同脏器结构产生的不同衰减展现人体内部结构以及不同组织损伤情况的一种检查方式,与CT检查相比具有更高的图像分辨率,而且无电离辐射,所以被用于多种复杂疾病的诊断中[11]。本研究中磁共振检查对发病时间小于24小时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为97.14%,对多发性脑梗死的总检出率为96.25%,均显著高于头颅CT检查的效果,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磁共振检查具有更高的组织分辨率, CT检查可能会受到人体骨质结构的影响,所以会出现漏诊与误诊的情况[12]。从临床上看部分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尤其是早期患者发病时大多有微小的缺血病灶,这种病灶在临床检查中很容易被忽视,从而可能会延误治疗。本研究中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171的缺血病灶,其中直径不超过2毫米病灶共计65个,直径在2毫米以上的病灶共计106个,磁共振对直径不超过2毫米病灶的检出率为93.85%,显著高于CT检查了72.31%,这一结果也说明了磁共振检查对微小缺血病灶诊断的优势。
当然,MRI检查也有一定的缺点,因为磁共振检查需要进行定位与扫描,而且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检查要求设定扫描序列,每一个检查序列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成像,所以检查时间相对较长[13]。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磁共振检查耗时约(18.20±3.68)分钟,CT检查耗时约为(10.50±3.58)分钟,磁共振检查耗时要高于CT检。
综上所述,磁共振检查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效果优于CT检查,尤其是在老年早期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中有明显的优势,但检查耗费的时间相对较长,整体看来磁共振检查能够为医生诊断提供更有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