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供应链背景下深度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2022-11-09 14:34吕梦楠
中国市场 2022年28期
关键词:供应链校企深度

郭 泉,石 栓,吕梦楠 ,高 鹏

(1.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2.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0)

1 引言

人才供应链理论是将供应链管理理念引入人才管理中,通过建构人才内、外部供应链系统为高速发展的企业提供准时化、无缝对接的人才储备。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企业建设人才外部供应链的战略伙伴之一,怎样在当今社会发展背景下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发展,保持校企的同步性、进一步地塑造校企合作共同体,需要思考、研究、实践。

2 人才供应链

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是指通过分析公司的人员供给和需要的基本流程,并集合人力资源管理中各个关键节点的各机构,通过协调人员资源进行规范管理、灵活管控,以完成人才供应链一体化综合运营的管理流程,其最终目标是做到企业对管理团队人力资源的动态依托。

打个比方,将高校比作“生产者”——一个生产、制造“人才”产品的加工型企业,生产出来的“人才”(受教育者)就好比企业制造的“产品”。因此,以各高校为核心,由“家庭、中小学、高校、各个用人单位、社会”组成的一条产品制造供应链就称为“人才供应链”。

人才供应链中包含3种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所谓“信息流”是指各类信息在人才供应链各个流程节点上的交流互动,是双向给予的。用人单位以社会的需求决定其对人才的需求,进而将信息输送至高校,高校根据用人单位反映的信息决定人才的教学培养模式以及方式,最终将培养信息反馈到学生家庭,家庭顺势根据信息选择最优的孩子教育模式。

“人才供应链”中的“物流”,指的是人才“产品”在“人才供应链”各个节点上的顺序流动。比如父母将孩子从家庭送至小学,小学读至中学,中学之后送至大学,然后输送至用人单位,最后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创造价值,从而产生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人才供应链”中的“物流”是单向的。

“人才供应链”中的“资金流”不像普通的产品供应链上的资金流动,其具有滞后性或者间接性。所谓滞后性,由于我国的教育政策为在中小学阶段提供“九年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在孩子学习的九年中父母作为家庭不需向学校支付教育学习费用,在高校学习阶段,用人单位也不需要向高校支付人才培养费用,只有当人才按照培养顺序自然流动至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开始向人才支付劳动报酬时,“人才供应链”中的“资金流”才得以运作,具有相对的时间滞后性,流动方向也是单向的。

3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指的是由高校和企业双方所形成的一个在人才教育与培养等方面的长期合作模式。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了企业全方位参与的技能培养模式体系,将在更大领域内、更深层次地培养出行业和市场亟须的各种技术型人才。校企双方将相互支持、交叉渗透、双向影响、互利互补、资源互惠、收益共享,高校将与企业共同培育高素质的管理技能人才,对于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3.1 校企合作基本模式

目前的校企合作主要有顶岗实习、校中厂、订单式培养三种模式。“顶岗实习”就是所谓的“2+1”学生培训方法,两年时间学生在校园里面进行系统的培训,另外一年的时间学员在公司进行社会实践,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生产实践等综合能力。“订单式人才培养”,首先是由中小企业向高校发出自己的招聘人才要求,即“人才定做模式”,当高校接受了中小企业的要求以后,按照企业的具体需求组织开班,进行教学。进而学校为企业在人才供给方面更加精准,将人才更加准确地输送至企业等用人单位中。“校中厂”是指企业把公司的主要生产制造场所引入校园当中,以训练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并增加职业的竞争性,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为企业的发展量身定做培养人才。

3.2 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双方相互支持、相互渗透、双向影响、互利互补、资源互用、利润分享,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对于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3.2.1 校企合作有利于技能人才的培养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技能本领。及时掌握职业需求,制订职业发展计划;进行企业学习,提高工作经历和从业能力。

3.2.2 校企合作有利于职业院校的发展

职业院校利用校企合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建立起了更加紧密的联系,一是能够更加直观地掌握企业的实际需要,及时按照需要调整学科设置、课程和教学方法,切实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范围。二是通过建设实习基地,能够更进一步地训练学员的动手实验能力。

3.2.3 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模式大大减少了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成本,同时企业与高校进行资源共享,提高了运营效率,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3.2.4 校企合作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持续的发展,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要量愈来愈大。校企合作,高校不断向企业输送一批又一批合格的技能人才,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以学校为核心,政府为其提供主导保障,学校将信息反馈给政府;企业与学校采取一定的互动机制进行校企之间的互动,使得人才在此环节上自然流动;学校牵头进行校企合作,与该行业按照互惠机制进行指导协调。

3.3 传统校企合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众多的职业院校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该传统模式出现了部分问题,如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单一、学生培养时效性不佳、合作缺少深度与可扩充性等。

4 校企深度融合发展

就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所出现的问题,创新校企合作,在原有的模式基础上拓展深度与宽度,开展校企深度融合。

4.1 校企深度融合含义

在“人才供应链”中,不单单有高职院校和企业,政府、行业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若要实现校企间的深度融合,需要供应链中的各个部分精准定位,根据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共塑校企合作共同体。

所谓校企深度融合,指的是在“供应链”中担任人才“生产者”的高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校企双方在合作开始前,共同制定所需人才培养标准与方案,设置所需的课程标准,融合贯穿人才培养教学全过程。

校企深度融合,对于“人才供应链”中的“生产者”——高校来说,既能提高人才培养品质,提升专业人才的就业率,又能增强高校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人才供应链”中的“需求者”——企业来说,不仅大大减少了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成本,而且企业与高校共享资源,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4.2 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校企深度融合的对比分析

(1)校企深度融合与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相比,广度更广,可扩展性更强。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中,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单一,主要为“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校中厂”三种基本模式,学生培养时效性不佳,人才资源流失严重,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学生就业积极性。

(2)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校企深度融合相比,缺乏深度。在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处在“人才供应链”的核心位置,以学校自身为主体,带头企业开展人才培养模式,企业的人员在学校中担任临时教师,讲授企业实践知识,而学校里的教师在企业中作为实践调研人员,校企双方缺少沟通,双方互动率低。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学主体多元化,促动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人才双向自由流动。在开始合作前,校企双方在各自的立场上,商定建立合作协议,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以共育人才、共同受益为合作原则,着力打造校企合作共同体,推动人才资源在最大范围内自然流动,助力经济社会的发展。

5 以人才供应链为背景,进行校企深度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怎样推动校企合作进行更深层次融合,始终是阻碍中国职业教育领域发展的一个大难题。2019年,我国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校企合作做出了新的发展部署。

现如今,互联网时代发展,国家的社会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人才资源,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学基地首当其责,在人才供应链的背景下,进行校企深度融合的改革。

5.1 企业标准与教学标准深度融合

先进的生产教学技术、标准决定了人才培养是否符合人才市场所需标准。在人才供应链中高校和企业(用人单位)都担任着“知识输出者”的身份,不同的是,高校向学生提供理论知识,而企业给予学生的是应用或实践知识。在校企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应该重新整合企业标准,将其作为校企合作的教学标准,有利于人才进入企业后的高适配性,使得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节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成本。企业标准与教学标准相融合,保证学生培养、实习的一致性,加快学生成长成才进程,有效解决了传统校企合作中“学生学习时效性差”的问题,促进了校企深度融合发展,提高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率。

5.2 校企双方师资流动,深度融合

在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中的人员与高校中的相关教师联系较少,缺少交流,缺乏互动性,导致高校与企业之间信息流通受阻,进而不能根据学生学习或实践的具体情况对学生培养方案设计及时进行修改。校企双方应该鼓励师资进行合理流动,高校中的教师到企业中去调研,去实际走访,了解学生在企业中学习的具体情况,促进职业、专业相融合,助推职业教育发展。高校教师通过深入企业中学习专业知识,通过自身实践与企业的专家 、领导沟通交流校企合作的模式、革新办学理念、探讨专业教学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生教学内容与形式方法。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学习,了解企业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努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使得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生产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校企合作中的师资流动是双向性的,讲究的是“请进来和走出去”。不单单局限于高校教师进企业,也包含企业专家进入学校、进入课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速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学习。

5.3 企业文化与高校文化深度融合

校企文化相融合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企业文化与高校文化深度融合,高校应主抓校企双方共同精神文化发展。以高校自身的办学理念与教学特色为基础,立足于学生实践,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行移植,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校企精神文化。在吸收企业文化的同时,以加强学校建设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推动校企文化深度融合,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校企文化,增强学生对校企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更好地融入企业当中。

5.4 管理制度深度融合

推动校企深度融合,要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双方应尽责任。健全校企合作制度,校企合作机制的重点应突破三个领域——合同定原则、计划定内容、项目定责任,以实现企业合作的经常化、规范化。校企深度融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是“双主体”的育人方式。校企双方当中的高校教师、企业专家、在读学生均是双重身份,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联合育人,使得学生培养成才方案连贯性。合作伊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生管理制度以及学生考核制度。既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也注重学生的综合实际能力培养,共促“人才供应链”中的高校、企业、人才三部分发展!

6 结语

文章认为校企在人才供应链的背景下深度融合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传统的校企合作仅是校企深度合作的一种初始形态,将其与校企深度融合进行比较分析。就传统校企合作出现的问题,对校企深度融合策略进行研究,提出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发展主要有“四种融合”——“企业标准与教学标准相融合”“校企双方师资相流动”“企业文化与高校文化相融合”“管理制度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供应链校企深度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深度观察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