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毕生献给雪域高原

2022-11-09 05:46作者
湘潮(上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昌都指战员拉萨

作者|魏 驰

西藏的和平解放既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伟大胜利。西藏的和平解放和事业发展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这其中就有湖湘儿女冲锋在前的身影。来自湖南常德的开国少将王其梅就把毕生都献给了这片雪域高原。

历尽艰辛解放西藏

新中国成立后,为捍卫国家主权,完成统一祖国的伟业,巩固祖国西南边防,毛泽东主席作出了“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的战略决策。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副政委的王其梅与十八军指战员于1950年初进军西藏。1950年3月14日,十八军组建了以王其梅为政委、军参谋长李觉为司令员的前进指挥部(简称“前指”)。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王其梅与战友们一道克服高原缺氧的强烈反应,冒着随时都有可能与敌人遭遇的危险(当时川西一带匪患猖獗),具体细致地收集藏区社会发展、宗教寺庙、土司头人及藏族的风俗习惯等情况,对收集的大量第一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在王其梅的主持下,前指和政研室先后编写出《西藏各阶层对我进军态度之分析》《对各种政策具体意见》《进军西藏应该注意和准备的事项》《进军守则》等,这些材料为中央和中共中央西南局制定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为部队胜利完成进军西藏的任务做了重要准备。

在进军西藏的过程中,王其梅两次担负先遣任务,并组织指挥(李觉司令员这时调回军部,前指司令员兼政委由王其梅一人担任)进藏部队取得了首战昌都战役的胜利,彻底摧毁了敌对分子试图以武力对抗中央和平解放西藏方针的幻想,为西藏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

1951年,王其梅带领先遣支队向拉萨进军。从昌都到拉萨全程1100多公里,要翻越横断山脉,跨过怒江、澜沧江等湍急的河流,所经之地,人烟稀少,空气稀薄,冰天雪地,道路崎岖。这对来自内地的十八军指战员的体能和意志是极大的挑战,许多指战员患上了严重的高原疾病。对于身患心脏病、关节炎、高血压等的王其梅来说,行军异常艰难,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在因受国民党反动派酷刑留下的腿疾发作时,他就用双手抓起裤腿,左右交替往上提,一步一步向前挪,其所遭受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经过艰苦的长途跋涉,在没有一个人掉队的情况下,部队于9月6日胜利到达拉萨河畔。9月9日,先遣支队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受到了拉萨各界群众的热情欢迎,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古城拉萨上空迎风飘扬,这是我军到达拉萨的第一支部队。王其梅不辱使命,率领部队胜利地完成了中共中央西南局和十八军交给他们的与西藏同胞“见好面”的任务。

恪尽职守建设西藏

王其梅曾不无自豪地说:“在我们的祖国,我有3个故乡,一是生我养我的湖南老家;二是坚持武装斗争、三进三出13年的河南;三是工作了17年,与我后半生的事业紧密相连的人民的新西藏。”1952年,王其梅的第一个儿子在拉萨出生,他给孩子取名“建西”,表明了建设新西藏的决心和愿望。

1952年1月,西藏军区成立,张国华任司令员,谭冠三任政委,王其梅任副政委。为了解决部队运输补给和加速西藏发展建设,中央决定尽快修通康藏公路。同年12月,王其梅奉命兼任西藏军区后方部队政委,挑起了修筑康藏公路的重任。在“十冬腊,学狗爬”的高原最难走的隆冬时节,王其梅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跋山涉水,沿着进军西藏时的道路,从拉萨赶到了设在昌都的后方司令部。

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修筑公路,极为艰难,自然条件恶劣,施工条件极差,工具非常简陋,有些地段只能系上安全带悬空作业,筑路大军住的是潮湿的帐篷,补给不足时只能喝稀饭,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王其梅坚决贯彻毛泽东主席“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的指示,他经常深入海拔几千米高的工地,对施工进行周密细致的组织和领导,与广大指战员、民工一起战斗,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以极其负责的态度予以解决。他从施工前线回家后,曾对他的爱人说:“看见战士那么累,还坚持苦干,我就想掉眼泪,我们当领导的必须解决施工中的各种困难,为他们施工提供较好的条件。”

1954年12月25日,祖国西南边疆的大动脉——康藏公路全线贯通,提前胜利通车,解决了进藏部队依靠牦牛运输的极度艰难的困境,改变了西藏千百年来运输物资靠人背马驮的状况。

为党分忧扎根西藏

从入藏伊始,王其梅就立下誓言:“长期建藏,边疆为家,死后也要埋骨西藏。”

1959年初,王其梅回北京住院治疗。此时,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公然撕毁《十七条协议》,悍然发动全面武装叛乱。王其梅得知消息后,病还没有痊愈,就立刻回到昌都,任工委第一书记、昌都军管会主任兼三〇一部队指挥所政委,负责昌都地区的平叛工作。他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军事打击、政治争取、发动群众相结合的平叛方针政策,领导昌都地区军民坚决打击叛匪武装,结束了昌都因叛乱而造成的混乱局面,取得了重大胜利。

在平叛的日子里,王其梅以顽强的毅力,忍受疾病的折磨,忘我地工作,两次昏倒在办公室,抢救过来后又继续工作。为了缓解他的病痛,医生只好经常给他扎梅花针,以至于他的脊背两边布满了针痕,身边的工作人员目睹这种情况,无不为之感动。后来,中央又征求他的意见,再次准备调他到北京工作,但王其梅认为自己对西藏的情况熟悉,个人的身体事小,建设西藏事大,应当继续留在西藏工作。他对爱人王先梅说:“你看北京好还是西藏好?我看还是北京好。但我们是共产党员,应该到艰苦的地方去。”在他身上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大爱无疆、心系祖国、顾全大局、热爱边疆、扎根西藏的崇高品质,为西藏地区的指战员和工作人员树立了榜样。

1967年,王其梅身陷历史问题冤案,周恩来总理将他接到北京加以保护。此时,王其梅疾病缠身,病情一天天加重,连上厕所都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念念不忘西藏的工作,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总结思考西藏工作的经验教训,思考西藏未来的建设。他对妻子说:“我给中央写报告时,手痛得已经握不住笔,笔掉下来,我拾起来再写,我病好了还要写。”他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政治上的委屈和病痛的折磨,艰难地写出了凝结他心血的《对西藏工作的经验教训》和《对今后西藏建设的意见》。

1967年8月15日,王其梅在北京逝世,终年53岁。临终前,他向党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请求党把我的骨灰送回西藏”。

猜你喜欢
昌都指战员拉萨
西藏“Z 世代”的拉萨记忆与憧憬
浅析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安全防控
指战员作战安全认知力和行动力训练方法
浅谈救援指战员心理素质培养的思考
为“蓝朋友”身上增添“文艺范”
拉萨土豪
Comments o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by Younghee Sheen
去拉萨不能错过的五件事
昌都三江流域的新风景
一个新型的昌都正在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