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重要精神纽带,数千年来一直深深植根于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开展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在大学生心中树立起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培养其理性的爱国爱民之情,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代,将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形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强大动力。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网络电视、视频、博客等为主的新媒体被越来越多大学生所接受和喜爱,给爱国主义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新媒体具有容量大、实时性和交互性强的特点,一方面能丰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搭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平台和载体,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也必须加强监管,以防大学生受到错误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为进一步提升新媒体时代“00 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笔者通过在广东省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内发放电子问卷的形式,调研“00 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共回收问卷1165 份,其中有效问卷数为1152,有效率达98.9%(无效问卷为“95 后”大学生填写)。现将“00 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加以笔者自己的思考进行分析。
目前,高校大学生大多为“00 后”,而作为互联网原住民,“00 后”学生同时也是使用网络的主力军。他们善于运用各种各样的网络技术来获取信息,热衷于使用新媒体来表达个人观点,具有个性鲜明和创新意识强等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00 后”大学生的人格发育尚不完善,生理年龄虽已成熟,但思想心智尚不稳定,看待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和引导。
本次调研的1152 份有效问卷中,涵盖来自经管类、人文社科类、理工科类、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其中,男生作答的问卷421 份,占36.6%;女生作答的问卷731 份,占63.4%。问卷问题围绕新媒体特点,从爱国主义教育内涵、途径和形式等方面进行调研。
在“您认为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程度”的回答中,52.45%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27.55%的学生认为“重要”,可见大多数学生都具有爱国主义意识,愿意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2019年建国一百周年、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大多数学生自发为国为党庆生,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抗疫,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发挥出先锋模范和榜样引领作用,使越来越多“00后”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国家认同感,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纷纷递交入党申请书。
在“您目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有?”这一多选题的回答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占71.93%,“新媒体”占65.24%,“相关书籍”占54.68%,“电视节目”占52.1%,“报纸”占39.66%,“父母教育”占1.46%。由此可见,目前“00 后”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多样,涵盖课程教育、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家庭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进一步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化和改革,让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转化为主动接受教育依旧至关重要。
从问卷数据来看,新媒体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程度较高。有86.44%的学生认为“新媒体可以帮助在校大学生及时了解时政新闻”、87.38%的学生认为“新媒体能为大学生引入爱国主义教育素材”、83.35%的学生认为“新媒体平台发布的爱国主义内容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86.01%的学生认为“新媒体为当代大学生表达爱国情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新载体,新媒体的育人功能被大多数“00 后”大学生所认同和接受,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使用新媒体主动学习爱国主义知识的相关问题上,有75.1%的学生表示“会主动在新媒体上浏览爱国主义相关文章”、70.3%的学生“会在新媒体上查阅或下载爱国主义相关图片”、78.54%的学生“会在新媒体上观看爱国主义相关视频”、69.96%的学生“会积极转发新媒体上发布的爱国主义相关内容”,只有57.42%的学生会尝试自己制作并发布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可见,虽然部分学生运用新媒体主动学习爱国主义教育知识的主动性仍有待提高,但仍有不少大学生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积极主动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并从接受者转变为传播者,分享给身边家人、同学、朋友共同学习。
在“在您眼中,‘00 后’大学生是一个怎样的爱国主义群体?”的回答中,虽然有56.82%的学生认为“‘00后’大学生大多数是理性的爱国者”,但仍有20.17%的学生“‘00 后’大学生大多数是不理性的爱国者”,以及16.05%的学生认为“‘00 后’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较薄弱”和6.95%的学生认为“‘00 后’大学生缺乏爱国主义意识”。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倡导知行合一,推动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使人们理性表达爱国情感,反对极端行为。爱国情感应当受到理性的约束,而不是借由爱国的情感做出不理智的违法行为,如网络暴力乃至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等。“00 后”大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容易被一些偏激言论所误导,因此,更应对其进行理性爱国主义教育,使其政治立场正确,理性思辨,不盲从、不冲动。
17.94%的大学生认为“现阶段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程度足够完善”,而46.27%的学生认为“现阶段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程度比较完善,还有较大发展空间”,24.64%的学生认为“现阶段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程度不太完善,教学方法令人不太满意”,8.41%的学生认为“现阶段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程度不太完善,教学内容令人不太满意”,以及2.75%的学生认为“身边爱国教育基本不存在”。在“您认为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哪些不足?”这一多选题的回答中,63.95%的大学生认为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注重理论灌输而缺乏情感共鸣”,52.88%的大学生认为当前爱国主义教育“注重知识学习而缺乏行为指导”,50.21%的大学生认为是“注重教育形式而忽视内在内容”,还有37.68%的大学生认为是“注重抽象结论而缺乏逻辑解读”。由于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仍然是思政课堂,而传统思政课仍以理论灌输法作为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此方法的运用是讲求科学性的,若过程中出现“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等简单、粗暴的形式,脱离生活实际,势必会引起学生的抵抗心理,不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更不利于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除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外,高校在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爱国主义内容创新、爱国主义实践指导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1.新媒体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大量素材
新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的特点,不仅能传播文字、图片等信息,还能传播视频、音频等素材,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00 后”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技术的熟练使用者,善于并乐于从中获取信息和接受知识。正如调查问卷所显示,大部分学生会在新媒体上浏览爱国主义相关文章、图片、视频。当然,并不仅仅是大学生这类受教育群体会学习和使用新媒体上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及辅导员等教育者也能从新媒体技术中获益,调研得知,有78.37%的学生表示教师会利用新媒体(时事评论、观点阐述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精选素材后整合应用的方式,教师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课程进行生动、有趣、科学、合理地融合,能够切实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2.新媒体为爱国主义教育拓宽了传播渠道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思想政治教育课是传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虽然在课程思政改革的影响下,其他专业课程也加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由此可见,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仍然以课堂为主,教育方法也离不开理论灌输法。但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微信、微博、哔哩哔哩、抖音、论坛、贴吧、直播、视频号等平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载体,拓宽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渠道。新媒体环境为信息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条件,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校大学生可第一时间在众多新媒体平台上接收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信息,如疫情期间,新媒体平台紧跟时事热点,传播关于抗疫先锋模范人物和典型事例的信息,激发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能自主接收和学习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新媒体技术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融合,使得“00 后”大学生能积极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过程当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意识,从而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
3.新媒体为爱国主义教育营造了浓厚氛围
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使爱国主义宣传报道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新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融合为一体,传播形式多样、受众范围广泛,能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讲好爱国主义故事,树立爱国主义教育典型,营造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使在校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平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自觉转化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另外,新媒体具有交互性特点,大学生也能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爱国主义教育观点,将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新媒体平台信息良莠不齐,容易出现传播失范现象
虽然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大量素材,但值得重视的是,这也会带来信息复杂、良莠不齐的弊端。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连接网络,任何人都可登录新媒体账户发布和传播信息,一些极端爱国主义分子或暴力分子抓住该特点,通过新媒体平台来大肆散播非理性爱国主义的信息,甚至还有受虚无民族主义思想和西方不良文化所趋使的反动势力,也会在新媒体上发表和引导不当言论。“00后”大学生虽然大多已成年,但尚未踏入社会,心智思想还未成熟,缺乏独立辩证思考能力和信息识别能力,在面对复杂的媒体言论信息时,他们容易被错误舆论所误导,形成偏激、非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更有甚者,会出现崇洋媚外的思想,不利于他们爱国主义情怀的养成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
2.新媒体平台有隐蔽性特点,容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新媒体平台具有即时性的特点,能快速传播实时热点、焦点,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同时,新媒体平台具有隐蔽性,大部分社交媒体都可使用匿名账户发表言论,尽管国家和政府正对网络环境进行严厉的打击和严肃的监管治理,但还是有不少不法分子存在侥幸心理,利用这一特性,为博眼球而故意在新媒体平台上散播虚假信息,歪曲客观事实。而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原住民,常常会在新媒体中分享和参与讨论,有些平时不愿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学生,也倾向于通过匿名账户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意见。但大学生若受到不法分子误导,发布涉及危害民族团结和国家形象的虚假信息,将会受到法规的约束和法律的制裁,不利于个人成才、发展,更不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
在信息量巨大且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加大平台监管力度,优化平台环境,确保信息的正确性,是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举措。首先,宣传及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爱国主义舆论的引导,通过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等诸多平台,弘扬正能量爱国事迹,引导“00后”大学生向正能量靠拢,抵制不良文化带来的影响;其次,教师队伍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理性爱国的思想,教导学生坚持用政治正确、科学合法的言论来传播爱国主义精神,用切身的行动投入到祖国事业中去;还有,网络部门要积极搭建弘扬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新媒体平台,要求用户实名注册和认证,不给那些试图在新媒体平台引导不当舆论的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各大新媒体平台也应当加强自我监管,提高对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的审核门槛,为“00 后”在校大学生创造一个合法、合规、干净的新媒体使用环境。
新媒体技术为丰富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首先,在对学生教授爱国主义教育相关内容知识时,要注重将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新媒体焦点、热点信息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挖掘新媒体平台上的优秀文化成果,如疫情期间的抗疫英雄人物事迹、冬奥会运动员事迹等,将爱国主义理论讲透讲好。其次,要利用好新媒体平台,用音频、短视频、纪录片等提高“00 后”大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理论的热情,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用微课、慕课等平台实现翻转课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参加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教”“学”合一。
首先,要提升师生整合新媒体资源的能力,学会从新媒体平台的众多素材中寻找能与其所讲授理论知识相融合的部分,同时还可运用微博、微信等平台为学生推送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相关内容,与学生在平台上进行互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其次,“00 后”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具有天然的敏锐度,要鼓励其在新媒体平台制作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如拍摄爱国主义教育短片、发表爱国主义教育文章等,使其在实践中真正树立理性爱国主义思想,做爱国主义的坚定弘扬者和实践者,从而转化为精忠报国的实际行动,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