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莲,刘政东,周 鹏,文登鸿
(贵州省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贵州 六盘水 553000)
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一种流行性病害,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发病严重时可致马铃薯绝收。六盘水市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广,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普遍,生产上主要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随着化学药剂在生产种植中的广泛应用,供生产选用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较多,但农户对科学选药、轮换用药意识不足,长期单一选用某种药剂导致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增加、防效降低,使用时达不到防治效果。选用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申嗪霉素悬浮剂、25%嘧菌酯悬浮剂、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0.3%丁子香酚悬浮剂6 种杀菌剂开展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田间试验,并对防治后的马铃薯测产,分析施用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筛选出适宜六盘水地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杀菌剂提供参考。
试验地在六盘水市水城区玉舍镇前进村,海拔1 940 m。试验地面积1 334 m2,土壤类型为黄壤,肥力中等。常年种植马铃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较为严重。马铃薯播种时间为2021年3月2日,种植前施用复合肥,株距30 cm,垄间距60 cm。
供试品种:费乌瑞它,为高感马铃薯晚疫病品种。供试药剂为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美国杜邦公司生产)、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意大利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1%申嗪霉素悬浮剂(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嘧菌酯悬浮剂(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四川润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0.3%丁子香酚悬浮剂(河南保定亚达化工生产)。
试验共设7 个处理,其中以清水喷施30 kg/667m2为对照(表1)。各处理重复3次,共计21 小区,小区面积30 m2,小区间随机区组排列。
表1 各处理施药剂量
按照CARAH 模型气象预报,确定曲线峰值达5~7 分时的时间,并从分值达5 分后每间隔2 d 对观测圃的植株进行中心病株调查及记录,在下一轮染病时喷施药剂,每次施治疗性杀菌剂前开展调查[1],每次施药后7 d调查病情指数。病情指数调查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各小区定5 点,各定点10 株,共调查50株,记载发病株数和植株病情级别,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统计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病情分级标准和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参照《马铃薯晚疫病监测技术规范》(DB52/T 568-2009)执行[2]。马铃薯晚疫病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0%;7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1%~50%;9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计算公式为: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100]/调查总叶数×9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
式中,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3月29日马铃薯开始出苗,5月15日田间发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按推荐施药剂量施药4次,施药时间分别为5月15日、5月28日、5月30日、6月3日。配制各药液时,按照施药剂量对水30 kg,采用黔霖背负式多功能电动喷雾器。另外,记录各小区的产量,获得各处理产量,按照市场收购价1.6元/kg,计算各处理的马铃薯产值。
运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3]对不同处理的防效进行显著性分析。运用DPS 9.50进行病情统计分析。
由表2 可知,处理3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表现最好,防效为59.5%~79.7%,第4次药后防效达79.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处理1,防效为50.5%~73.4%,第4次药后防效达73.4%;处理5 在每次施药后防治效果均表现良好,防效为68.3%~69.8%;其余处理防治效果均表现较差,其中处理2、处理4、处理6 防效分别为35.3%~45.4%、6.9%~32.5%、4.7%~50.4%。
表2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6 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防治效果,不同杀菌剂防治效果不同,同一杀菌剂每次施药后的防治效果也有所不同。处理3、处理1、处理5的防治效果较其余处理好,且随着施药次数增加,防治效果呈上升趋势。但在生产中并非施药次数越多,对生产种植越宜,需合理使用杀菌剂,增强防治效果。
由表3 可知,处理3 产量最高,为1 804.90 kg/667m2,较CK 增产29.68%,增值为653.75元/667m2;其次是处理1,产量为1 788.00 kg/667m2,较CK 增产28.47%,增值为625.92元/667m2;第三是处理5,产量为1 703.96 kg/667m2,较CK 增产22.43%,增值为493.74元/667m2;第四是处理2,产量为1 542.77 kg/667m2,较CK 增产10.85%,增值为225.81元/667m2;处理4和处理6较CK增产较低,分别为3.08%和3.37%,增值分别为59.47元/667m2、57.44元/667m2。
表3 不同药剂处理马铃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不同,防治效果越好,晚疫病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越小。防效较好的处理3、处理1、处理5,其产量均明显高于其余处理。
在用药过程中,结合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CARAH模型),收集环境中湿度、温度数据,科学预测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时期,发布防治最佳时间,精准用药,能最大程度发挥药剂作用。试验中,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为59.5%~79.7%,其在第4次药物防治后,防效达最高,为79.7%,显著高于其他药剂防效,该药剂防治后的马铃薯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29.68%,增值为653.75元/667m2;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为50.5%~73.4%,产量为1 788.00 kg/667m2,较对照增产28.47%,增值为625.92元/667m2;第三是25%嘧菌酯悬浮剂,在每次施药后防治效果均表现良好,防效为68.3%~69.8%,产量为1 703.96 kg/667m2,较对照增产22.43%,增值为493.74元/667m2;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申嗪霉素悬浮剂、0.3%丁子香酚悬浮剂3种杀菌剂防治效果较差,防效为4.70%~50.40%,较对照增产3.08%~10.85%,增值为57.44~225.81元/667m2。表明,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不同。
结果表明,试验推荐剂量下,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25%嘧菌酯悬浮剂均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59.5%~79.7%、50.5%~73.4%、68.3%~69.8%;产量分别为1 804.90 kg/667m2、1 788.00 kg/667m2、1 703.96 kg/667m2,较对照分别增产29.68%、28.47%、22.43%,增值分别为653.75元/667m2、625.92元/667m2、493.74元/667m2。在六盘水地区马铃薯种植地推广应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25%嘧菌酯悬浮剂,能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