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袁辉|文
易致恒安全咨询(苏州)有限责任公司首席咨询顾问姚永芳
设备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备“安全先进”的设备设施并保障其处于“安全状态”是企业确保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但在实践中,部分企业存在不配备“安全先进”的设备设施或者配备了却未保障其处于“安全状态”等问题。
对此,本刊针对企业应如何做好设备安全管理相关问题,采访了易致恒安全咨询(苏州)有限责任公司首席咨询顾问姚永芳,其曾在杜邦、壳牌、BHP 博思格及海德鲁等多家企业从事HSE 管理工作,具有20 多年世界500 强企业内HSE管理工作经验。
记者:您认为,企业做好设备安全管理,对于企业整体安全生产工作具有哪些积极意义?
姚永芳: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企业做好设备安全管理,确保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建设并维护好,对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企业确保设备运行保持安全可控状态,能够从源头上预防杜绝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在实践中,因为设备故障造成物料泄漏,进而导致火灾爆炸、电气火灾或触电、物体坍塌等人员伤亡事故并不罕见。
第二,企业做好设备安全管理,可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频繁停机,从而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和相关员工的情绪。实践中,在计件制或业绩指标压力情况下,往往会有员工冒险违规操作或修理,甚至因此导致伤亡事故。
第三,企业做好设备安全管理,能减少设备意外故障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提升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推倒重建”的浪费。
总之,企业做好设备安全管理虽然需要各方面的初始投入,但对于企业整体安全生产工作至关重要,利大于弊。因此,企业必须摒弃“设备坏了才修”的观念,重视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记者:您刚才提到,企业做好设备安全管理对于企业整体安全生产工作至关重要。那您认为,企业在开展设备安全管理时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姚永芳:首先,基于风险控制的角度,我认为应根据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重点关注以下4 方面:一是在新设备投入使用之前,设备的设计选型、施工安装很重要,企业应重点关注认真对待,保证质量。二是重点关注新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设备变更后投入使用前的安全审核,即开车前的安全 审 核(PSSR,Pre-Start Safety Review)。这目前一般是化工企业在用,但安全管理好的企业,一般都会用这个流程,根据行业不同,审核内容不同。三是关注设备因各种需要进行变更,包括微小变更时的风险控制,零部件材质、型号、管径尺寸等。四是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作业程序和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以及执行力。
其次,从设备种类的角度,企业应重点关注以下3 个方面:一是关注过程安全关键设备的管理,识别并制定关键设备清单,进行重点管控。例如,压力容器和储罐、管道系统和阀门、安全阀和排空阀、紧急停车系统、控制装置、警报装置和联锁装置等。二是除以上关键设备外,还应关注企业内的各类特种设备,尤其不要忽略对特种设备关键附件的日常管理,包括吊索吊具等的系统化管理。三是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各类电气设备、储存危化品或危险物质的储罐设备进行系统性管理。
最后,由于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很多,因此企业应注意明确责任,避免出现管理盲点。同时,为突出重点,对于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建议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按设备的安全及重要程度进行分级管理,对不同的设备给与不同级别的关注,但一定不能不做。
记者:据您了解,目前企业在开展设备安全管理时,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姚永芳:第一,实践中,有的企业只在新设备采购安装初期进行一次性管理,甚至仅购买“顶级品牌”设备,但不重视设备日常管理的资源投入。这就使得企业在设备“红利期”期风险较低,事故很少,但在“红利期”结束后,事故风险就会剧增,特别是化工企业尤为明显。比如,笔者曾看到有外资企业,虽然都是按最高标准配置设备,但生产现场中,除了不锈钢的工艺设备区域,其他区域设备锈蚀或被撞等问题严重,甚至有大管道因支架腐蚀导致脱落,用绳子绑着;有的搅拌罐底泵,从来不检查和保养,直接用到发生泄漏。而且,根据我的实践经历,这种情况还并不是个案,类似情况还很多,比如有的企业花高价投入消防设施建设,却缺乏系统管理,导致相关设施多次损坏,最终“瘫痪”不能正常使用。这显然不仅不能确保安全,而且还大量浪费了企业资源。
第二,也有企业只关注设备正常使用阶段的管理,忽略在设备选择设计阶段的风险评估,设备变更阶段的风险控制、设备闲置备用阶段的正常管理以及报废淘汰阶段的风险评估及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需要重视这些阶段的原因很明显,根据设备不同,其每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安全风险导致事故,这里就不过多赘述。
第三,部分企业设备管理存在明显盲区,容易导致事故发生。比如,一些企业未建立完善的设备检维修系统,导致有些区域,特别是办公室以及长期闲置区域的电气设备无人管,常年使用却缺乏保养,很容易导致相关事故的发生。
记者:您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又应如何避免、解决?
姚永芳:具体原因各个企业往往各不相同,但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管理层安全意识不够强,存在侥幸心理,没有给予设备安全足够的重视,这才使得很多设备管理问题尽管很明显,却持续了很多年。
对此,企业管理层应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方面的学习,同时结合案例找痛点,通过案例和风险分析,学习借鉴优秀企业的做法,建立正确的企业安全价值观。另外,还应通过建设企业安全文化,让全员参与设备安全管理。
记者:请您从实践角度,对于企业如何做好设备安全管理,介绍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良好经验。
姚永芳:第一,企业应制定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积极的安全管理文化,推动全员参与,并督促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执行,及可持续运行。
第二,企业应基于工艺风险评估和岗位风险评估,健全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机制,根据过程安全风险评估的各类措施,建立设备清单,识别关键安全设备并建立设备清单。
第三,企业应建立设备安全标准,使设备安全功能“书面化”“可视化”,并督促落实。
第四,企业应确保设备安全管理责任到人,确保设备安全管理每项工作有人负责。如,建立负责人制度,确保每台设备有责任人,并有跟踪管理。
第五,企业应建立设备的安全装置和功能的日常维护和检查制度,确保安全功能有效。设备安全检查,通常包括3 方面:一是设备部门的专业检查和检测;二是针对专业设备设施,由第三方权威机构开展的定期检测检查;三是使用部门一线人员在使用前开展的检查,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持续巡视检查等。
记者:为了确保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位,您认为,企业还应做好哪些配套工作?
姚永芳:第一,建立安全文化。根据安全管理成功的企业管理经验,想要“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位”,就必须进行基于工艺风险控制的设备安全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化管理,确保各项制度管理责任明确,甚至落实到每个岗位。这就离不开在企业范围内建立安全文化,有领导带头用心管理,展示安全领导力,通过行动建立并促进企业安全价值观推动落实设备安全管理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落实。
第二,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工具。企业应通过建立和整个公司生产管理结合起来的安全管理信息化软件系统,例如,与生产流程、采购、财务管理有机整合的变更风险控制系统;设备问题的维修报修及跟踪系统;便捷的隐患汇报及管理系统;全员参与的安全观察、检查计划,汇报及跟踪系统等,以使安全隐患得到全方位及时的汇报整改跟踪。
第三,企业应建立收集及更新国家有关设备安全法规标准的渠道及合规化评估系统,应结合法规要求建立企业或单位的设备安全标准并及时更新,努力使其与企业日常生产管理科学有机地整合,推动有效落实。
第四,企业内各部门应加强沟通和配合。例如,设备管理维护部门应培训和指导一线操作人员规范操作,生产操作人员则应协助设备维护部门巡视检查力所能及的问题并通过便捷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反馈。
记者:目前,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及VR、AR 等相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项工作之中,您认为,企业又应如何利用好这些现代化科技更好地开展设备安全管理?
姚永芳:第一,企业可利用大数据,收集设备的温度、压力、震动值,泄漏气体浓度值等信息,监控设备运行状况,确保每个安全节点都能在监控中,制定预警系统,及时提醒并跟踪。
第二,企业可利用设备维修大数据,分析设备维修预警,制定预防性维修保养周期,自动提醒甚至打印预防性维护工作指令。
第三,企业可利用智能设备,针对员工的不安全错误动作,做到实时提醒、干预和通知等功能。例如,在个人防护装备上增加智能化功能。
记者:对于如何更好地促进企业做好设备安全管理,从企业整体、基层单位、一线人员,或政府监管等方面,您还有何意见或建议?
姚永芳: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来看,应尽早理解并在日常管理中实践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三管三必须”理念。企业管理者除了知晓了解外,应真正确保包括设备安全管理在内的各项安全管理做到“ 谁主管,谁负责”,以使相关人员有效参与设备安全管理。
从基层单位的角度来看,应严格执行集团要求,并通过建立安全文化以使众人行,同时完善并执行好基层设备操作程序及管理制度,做好日常监督管理。
从一线员工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全员参与机制,在加强相关知识及规定培训的同时,鼓励或指导一线人员参与设备安全管理,提出安全改善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员工资源进行设备安全管理。
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来看,建议更多侧重于“有制度不落实”或者“制度执行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同时,建议政府监管人员在检查和指导企业时,能够进一步引导企业管理者多学习了解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管理思路以及安全检查方法,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包括设备安全管理在内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进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更好地落实。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