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黄艳丽,戴向东 Li Ping & Huang Yanli & Dai Xiangdong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已经逐渐进入了“数智”时代[1]。学生的学习认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承担的角色和工作环境等也逐渐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形成了新的教学范式。“数智”时代如何开展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创新,已然成为新的时代命题[2]。
环境设计专业要求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培养具有严于律己意识、掌握系统专业知识,能从事设计研发、承担设计教育,具备自主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为目标,如何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强化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一直是专业教学研究的重点[3]。当前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各专业教育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疫情的突发也成为了我国在线教学发展的重要契机,高校依托各类平台,全面开展在线教学活动。“数智”时代在线教育势必会与线下教育一样成为常态,应用性特征突出的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也应做出相应的创新与调整。本文从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需求,探索一种以构建“多态化”教学内容为主线、以搭建“多样化”课程资源平台为依托、以培养“跨专业”融合师资队伍为助力、以强化学生综合设计能力为目标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图1 环境设计“多样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方案
目前,各高校中环境设计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类型包括专业类实验(工作室、实验室)课程、专业类社会实践、专业类实训、专业类实习以及毕业设计(创作)与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等[4]。其中前三项是在校内主要采用的实践教学类型,专业类实习则是在专业领域相关社会机构的专业岗位上,提高专业技能与素质的培养方式;毕业设计创作则是以学生自主选择实际设计问题或其它研究性命题,经导师审核同意后开展的实践活动。不可否认,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规则化和模式化特点,在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以环境设计专业类社会实践为例,其实施形式通常是各高校根据专业特点,组织较为短期的校外活动,常见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考察美术馆、博物馆,参观设计市场及企业机构;或组织发起社会调查,到一些建筑风格突出、地域特征明显的地区进行乡村写生、基层采风等。时间多为2天至2周不等。由于此类实践场地据学校的距离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有些合作企业甚至在外省,在此过程中大量时间经常被耗费在交通上,学生多为“走马观花”式参观,知识点还未消化就要赶至下一地区或企业,根本无暇顾及环境设计专业社会实践应有的内涵、外延和各种关系的把握,教学深度远远不够。
环境设计专业大部分实践课程均采取基本理论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抓学生课程参与的主动性和完整性;实践过程主要以案例教学为主轴,组织课程的单元内容展开各项专业技能训练。此类型实践教学多依托各高校自身配建的实验室与实训室进行,如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实训室、光与空间实验室等,但实验室与实训室的建设周期较长、投入大、成本较高,且后期升级改造困难;容易出现与市场脱节的情况,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难以接触到最新设计方法或施工工艺等,实践教学空间延续性较差。另外,除高校本身配建的各类型实验室与实训室外,大部分教师在专业实践教学中还会引入社会实际设计项目。但这些设计项目实施周期较难与学校安排的课程进度同步进行,也使得实践教学在时间上延续性不足,学生只能接触到实际项目中的一两个阶段,对于整个项目的设计施工流程缺乏系统的、直观的认知。
众所周知,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融多学科、多领域理论与实践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学科。专业架构以建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学科核心,涉及艺术学、设计学、人文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等多学科相关知识。但目前高校中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虽有整体规划,但实践环节仍然缺少跨专业的深入融合,教学目标多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缺乏“明确连接”,实践训练缺少针对性和系统性,致使该专业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综合素质低下,难以适应企业岗位和行业发展的需求[5]。同时,跨专业融合实践教学缺少专业团队的支持,导致真正深入的实践教学难以进行,存在学生设计协调能力差、方案规划容易与现实脱节、实操项目落地较为困难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的真实需求。
从当前新文科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来看,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多元化、多态化的趋势已日益凸显[6]。其专业主干课程如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涵盖了数字化设计、模型制作、材料工艺等各方面,仅依靠当前校内的线下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庞大的互联网资源带来了更为丰富的选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的加入让课程内容变得更为清晰。学生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更直观地了解环境设计具体实例的变化过程,实现设计从二维平面到三维实体、虚拟概念到现实呈现不同角度的探索[7]。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反复观看教学视频、钻研设计细节,领悟实践教学内涵,实践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线上教学内容的加入,还能精准解决学生线下教学中的知识盲区、设计与施工细节问题;以学生“学”为中心,能力培养为导向,学习过程具有更高的自主性与灵活性,更容易形成先进的环境设计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知识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产业适应能力。这不仅能进一步提高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形成专业实践教学特色,开掘实践教学深度、延展教学内涵,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教学平台对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具有重要作用[8],它既可以进行单一的技能训练,也能针对不同课程开展综合技能训练,一直是各高校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9]。“数智”时代,单一的线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于智能设计的要求,线上“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亟待发展。
当前各大互联网企业对教育的关注的热度只增不减。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西瓜”等开始逐步向教育领域发力,通过“学浪计划”“流量扶持”等利好政策,配合免费授课工具等多项服务,正在将优质专业知识传递给更多人。高校名师及专业人士通过在短视频平台个人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发布设计作品、开展直播与录播、与学生或粉丝互动沟通,拓宽了各高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路径,让“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成为现实。以专注于提供高性能“云计算”服务的杭州群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例,其旗下的“酷家乐”校园事业部专注科技赋能设计教学数字化,利用“学生版”“教育版”两个软件工具版本,结合产品研发、课程开发等多项措施,建立了与各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深度合作,打通了由“教”“学”“考”“评”“管”“展”组成的六位一体“线上教学”链路。上述平台经整合后,为高校、企业和实践教学平台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平台设备满足企业技术的发展要求,平台上聚集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硬件资源、空间资源和经费资源,可拓展高校原有科研平台,成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图1)。
实践教学评价目前有两种主要形式:教师单一评价、师生交互式评价。第一种评价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提交作业、教师直接进行评价,是最为传统的评价方式。第二种评价方式则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讨论式互动,在对作品的互相讨论与评价中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提升的评价方式。这两种形式也是当前各高校主要采用评价方式。但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有其一定的特殊性,要求毕业生步入社会后必须具备过硬的动手能力、扎实的专业技能、突出的创新能力、一定的运营与管理能力。学生所有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以最终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指向。因此,在其实践教学评价环节还应将社会因素纳入参考。
“数智”时代通过短视频、公众号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可以轻松实现学生实践作品的对外发布展示;师生、社会专业人士共同参与点评与评价,既可以让学生进行客观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与学习,社会专业设计人士的加入与点评又能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最终实现反哺高校的实践教学。以毕业设计环节为例,通过开展“毕业设计周”的方式邀请设计大师等参加本科生毕业答辩、毕业展览、学术论坛、校企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让作品走出去、让专家走进来。同时,通过校园官微和公众号发布和展示学生作品,线上展览可以让学校教学成果辐射到社会、企业、行业协会等更大范围;利用平台形成教师、学生、社会的三方互动,进一步促进高校与企业、高校与社会的交流合作。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只有确保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才能引导环境设计专业向着科学、正确的方向发展[10]。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要实现跨专业融合,对教师队伍的要求较高,教师除了精通建筑学、室内外设计、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等专业知识之外,要熟知交叉专业如平面设计、光学、环境学、树木学等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熟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精通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等。显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跨专业”融合离不开多元化的培训[11]。“数智”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则为这些培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如原来耗时费力的校企合作培训、校际合作培训、院系部合作培训、课程间合作培训等,甚至是国际之间的专业培训都能通过互联网搭建线上的学习培训平台轻松实现,与众多知名的国际设计高校建立互访联系机制,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缘、不同高校的教师汇聚在一起,相互学习。“多元化”培训的灵活性也是独一无二的,每位专业教师的学源结构与擅长领域不同,教师们可以从自身情况出发自主选择培训内容与方向,精准促进教师跨学科意识的养成,提高跨学科教学能力。
另外采用多人授课方式也是促进教师队伍“跨专业”融合重要手段,将与环境设计相关的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以及企业资深专业人员合作参与一门专业实践教学的授课;让教师在教学中逐渐加深对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理解,提高专业实践教学能力[1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之一,2019年获批为湖南省一流建设专业;更是在2020年成为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当前,为适应时代发展、全面建设国家一流专业、培养一流环境设计人才,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理念指导下,我校环境设计专业已经逐步开展“数智化”实践教学的探索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1)专业实践内容方面。学校紧扣国家住宅装饰产业发展脉搏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在环境设计的培养方案制定中适时新增了“一体化装修设计与施工”“智能家居设计技术”“定制化设计”等一批新课程模块与专业实践内容,将智能化的实践教学内容引入了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专注打造专业特色与优势,实现了线上线下“双线”联合。
(2)实践平台建设方面。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建设,专业目前拥有国家林业草原绿色家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家居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科普基地、湖南省家具家饰工业设计中心等1个国家级平台、4个省级平台、6个校企共建工作室、2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定制化设计”酷家乐线上课程中心、“中国传统家具数字化陈列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多个线上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在实践过程可直观学习最新设计方法或施工工艺等,实践教学时空延续性得到保障;逐步形成了“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3)实践教学评价方面。毕业设计环节实行“中南林家居设计周”制度、学生展览现场答辩制度;邀请设计大师、企业从业人员、其它高校专业教师等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本科生毕业答辩、毕业展览、学术论坛、校企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实现了师—生—社多方互动,及时反哺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稳步提高,社会及毕业生对专业满意度持续上升。我校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对自身现状的满意程度、对母校的整体满意程度、创业积极性、就业稳定性以及职业发展连续性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专业毕业五年后学生对就业现状满意度达93.5%;校友评价高,对母校的推荐度达89.5%。
(4)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跨专业”融合方面,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如“信息化教学培训班”“CSHIA智能家居系统工程师”“高校青年教师专题网络培训”“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师资研修班”等各类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研讨培训活动,并联合如杭州群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的“科技赋能设计教学变革”暨数字化设计及教学应用高级研修班等多类型活动,为后续规划教学融合及功能模块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鼓励企业从业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参与同一课程的实践教学,截至目前,专业共聘请了校内外20余名行业专家任兼职教师参与环境设计专业主干实践课程的教学(见表1);并选派了12名骨干教师到德洛尼定制家具有限公司、上海琢尚装饰公司、湖南水立方建筑与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湖南建工集团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业实践锻炼,双师型教师达到50%以上,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跨专业”融合建设已经初具规模[13]。
表1 多人参与课程名称及实践学时数统计表
科技赋能教育,无论是从学习者习惯、技术发展,还是政策环境影响等各个方面都在加速推动传统实践教学的变革。可以说,“数智”时代的来临为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环境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突出的专业,如何抓住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契机、进一步融合创新技术深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加快智能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最终达到培养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勇于探索、敢为人先、俯瞰世界的高层次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还需要全体专业教师及社会从业人员的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