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辉,吴义强 Liu Guanghui & Wu Yiqiang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对高校发出了“双一流”建设动员令,为高校办学治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如何把党的建设贯穿在学科建设全过程,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如何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学科支部建设?如何以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1]精神为楷模进行科学家精神传承教育?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课程思政各项任务?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学科建设引领师生奋发图强的思政育人模式,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业工程学科包含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家具设计工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森林工程与装备5个学科方向,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一代代学科骨干敢为人先,薪火相传,实现了最高人才层次——院士零的突破。学科坚持把党建与学科建设同布置同考核,建立了学科业绩与资源分配相匹配的办学效益评估制度,着力解决双碳战略下乡村振兴问题。激发研究生爱国情怀,把青春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形成了“多箭齐发,五度并用”[2]的党领导学科建设新模式,保障了双一流建设朝着健康轨道稳步推进。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细化分解主体责任、任务、制度清单,不断完善压力传导责任体系,加强媒体和公众号审核。学科配合学校管好思想文化阵地,专题研究学术活动开展、机构设置、学术社团管理等事宜,对各类合作科研项目全程指导把关,对各类学术报告实施三级审批管理。
学科成立了两级党管人才领导小组,组建了10个不同方向的老中轻人才梯队。学院班子成员联系学科团队,对凝练的5个学科方向进行长期培育,确定学科方向,选好学术带头人,对学科决策规划、资金预算等工作进行全面监督[3]。
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合理安排教职工理论学习和中心组学习。实施“十百千”师生党建良性互动的“双马工程”,坚持三级中心组制度,一级为党委中心组(十人);二级为师生骨干中心组(百人);三级为班级马列中心组(千人)[4]。采取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的方式,“不忘初心”强阵地,引领师生共奋进。
优化支部设置,树牢支部建立在学科上理念,把科学家精神融入“三会一课”,注重支部书记选拔培养使用,实施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程,尝试在重大项目、创新团队、科研平台中设立支部,开展支部书记双述双评活动,并在工作量待遇等方面向其倾斜。近年学科获全国样板支部3个。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统筹学科定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学科管理。遵循“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在培养创新人才、高素质教师队伍、自主创新、社会服务方面进行改革,学科获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人才项目近30项,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5个,高水平科研项目15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00余篇。传承建党精神打造师生党建良性互动品牌,有2项成果入选省三全育人典型示范案例。广泛调动各方力量,加强统战工作,营造共事合作良好氛围。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女作用,有1人获省五一奖章,1人获全国女科学家称号,凝聚起学科发展的磅礴力量。同时拓展国际交流领域,聘请6名外籍专家担任学科顾问。
学科支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一流党建助推质量攻坚为动力,以“七个有力”为重点,以一流学科建设为落脚点,实施“一二三四五”战略,激发学科内生力,全面提高学科水平,形成了“最后一公里”工作的学科支部建设模式。
围绕党建创优目标,实施师生党建良性互动的“双马”工程,即教工党员马克思主义者提升工程和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者培育工程,带领师生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弘扬建党精神,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5]。
一是建强学科支部,培养优秀党员队伍,形成战斗堡垒。二是构建学科师生紧密联系机制,建立师生党员联合团队10个,联系本科生、研究生班级20个,共600名学生。
构筑“学院-学科支部-班级”三级联动,带动实施“对标争先”计划,共培育出2个校内样板支部、8个师生党员标兵、2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一是“一校三心”支部建设模式的突破,即努力把支部建设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校;努力把支部建设成为“三全育人”的推动中心、培训中心、研究中心。二是实现学科党建成为育人载体的突破。三是实现学科顶尖人才新突破。四是实现高水平学科党建研究成果的突破。
一是打造党全面领导学科建设的工作体系。从组织构架、队伍组成、学习交流、服务保障、政治评价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加强党支部“五化”建设,使党组织覆盖到学生群体、学科建设各领域,力求到点到位,不留盲区。
二是打造全面提升党建质量的工作体系。党建质量的提升关乎事业成败,共同打造育人品牌,突破思想政治工作关键指标是提高党建成效的根本,近年发表党建论文25篇,4项成果入选全国及省“三全育人”典型示范案例,获省部级以上党建课题8项。
三是打造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深入的工作体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把“听党话、跟党走”作为学科建设的根本遵循,把走在前列示范引领作为实践要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四是打造优化师德师风的工作体系。强化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设立“研讨交流日”、设置教学优秀奖、引导德才兼备教授担任研究生班主任。
五是打造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工作体系。学科按支部设置三级中心组,实施三层级谈话制,根据层级和问题确定谈话等级和时间,小问题班级谈、比较大的问题辅导员及时谈、大问题汇报上级立即谈,确保学科师生随时得到组织温暖。
学科秉从“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把它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学习优秀校友“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致力乡村振兴,这种科学家精神教育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立德树人落地生效。经5代人接续奋斗,无数人默默奉献,终获院士零的突破,学科实力大大增强。
通过“产、学、研”相互支撑与融合,实现“教知识”与“育品德”的同频共振[6]。20世纪90年代初,学校根据专业特点,选派有科技推广能力的林业专家担任科技副县长,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反过来又为教学科研寻找出路,使办学更符合实际。按照人才成长规律,从刚留校的老师中选拔出代表,到基层蹲点两年,播下服务人民、奉献林业的种子,经过30年奋斗,他们攻克了许多木材领域难关,有些成为了院士,有些成为了中青年专家。这些活生生的典型事迹正是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鲜活教材。
学校设立了已故3位科学家雕像并附有事迹介绍。每逢新生入校,必上一堂学习前辈精神教育课,由导师带领研究生向前辈献花悼念,传承科学家精神,其中包括木材专业奠基人刘松龄教授,人造板领跑者郑睿贤教授。天长日久,科学家的精神丰碑牢牢屹立在大家心中,时刻感化着师生向科学家看齐,涌现了一大批以院士为代表的国家级人才20余人,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校歌《科技栋梁之歌》切合科学精神,每逢重大活动导师们与大家一起齐唱,慷慨激昂的科技栋梁之歌,唱进了每一位师生的心田,点燃了每一位师生的激情。校训“求是求新,树木树人”也与科学家精神相吻合,在学科重要场所都有校训明示,潜移默化中激发着木材人为乡村振兴担当作为。
为学习弘扬院士精神,学院党委将科学家精神融入主题党日活动,特别加强了黄大年、卢永根、张桂梅精神教育,采取平行教育法营造浓厚党建氛围,即以习近平科技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系统教育做到阵地不丢,组织不散,主题不换,轮训不断;以宣传先进典型为主要内容的日常教育做到长流水,不断线,两者平行推进。如林业工程学科黄克赢教授身残志坚,为林业事业奉献终身的感人事迹,纳入主题党日内容,使党建与业务有机结合,收到了良好效果。
学科将党史学习教育与院史中的科学家精神相结合,编写了木材团队40年接续奋斗故事,让大家感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含义,增强了践行科学家精神的行动自觉。
学科设立了木材标本展厅和学科成就展板,其中展示了5代人搜集的木材标本3000多种,各类获奖20多项,其中包括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身临其境感受木材科学家们为攀登科学高峰,探究木材奥秘所付出的努力。近年共接待中小学生500人次,专家领导来访3000人次。
近年来一场以“三全育人”为抓手的思政革命正在全国高校蓬勃展开[7],课程思政作为“三全育人”的核心内容,将其融入课堂有利于形成育人同向同行的磅礴力量,取得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加强以共识聚合力,以行动促自觉,以组合拳见实效的课程育人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长效化问题。
挖掘学科课程思政元素,将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有机融合,使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调效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我国14亿人有80%以上居住在农村,“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而优秀“三农”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8]。林业工程课程思政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农林高校书记校长回信精神为指南,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加强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感渗透,厚植学生学林、知林、爱林情怀[9],培养其成为林业事业接班人。
一是融入行动,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做到人人承担思政责,堂堂讲出思政味。二是协调行动,与导师、班主任、辅导员、思政课老师保持联系,实现同向同行。三是攻坚行动,学科把课程思政列为年度攻坚任务,组织课程思政培训5次,发表教改论文15篇,观摩教学10次,组织比赛3次,1人获国家级课程思政精品课程。
实施1+3组合拳制度,采取“一规范二检查三评判”举措,规范课前、课中、课后行为。按照“关键在思政,核心在课程,重心在学科,收益在学生”的思路加强课程监管,加强课程教案实施和科研实际运用情况检查。三评判为导师自我、学科院系、学生评判,评出金课与水课。开展育人元素大挖掘,育人成效大展示,育人典型大宣传活动。学生评课1000人次,评出金课25门,成果展示6次,宣传典型25人。
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10]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践行好作风引领新风尚,培育栋梁之材。以责任、督促、奖惩为内容的师德师风建设模式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源头活水。
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责任人,按照教书与育人、身教与言教、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学术规范与学术自由的要求,制定了导师师德师风行为规范,在政治方向、品德修养、学术诚信和治学作风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在学生思想引导、管理监督、就业指导、评优评奖、心理疏导上提供精准服务,确保学生得到及时“浇水施肥”[11]。
为研究生发放管理手册、成长规划、业绩审核、谈心谈话本。学科成立研究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实施研究生教育管理督导卡制度,推行导师业绩积分管理,便于动态掌握各类情况[9]。
将学科导师积分情况及时通报个人,排名前二十的表彰奖励,后十名提醒谈话,造成不良影响的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报请学校依纪依规给予处分直至取消导师资格。近年来学科师生未发生一起学术不端事件,连年获得全国林业十佳毕业生和湖南省百佳研究生党员。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国家级奖励20项,就业率95%以上,评选优秀导师30余人,到基层就业达60%以上。
实践证明强有力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做实了就会产生生产力,做细了就会产生凝聚力,做强了就会产生战斗力。近年来,从第五轮学科评估开始把党建与思想政治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来衡量学科建设水平,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不但关乎人才培养质量,还决定着学科发展高度。攀登高峰酬壮志,挑战艰难永向前,林业工程学科经近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培养了大批社会所需的专门人才,学科实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院士获得零的突破后,学科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面对新征程新使命,我们要保持“赶考”的清醒与坚定,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雄心壮志继续朝着双一流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书写学科建设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