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甘琛
7月11日,《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2)》(简称“报告”)在沪发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再次排名前三,与新加坡和伦敦的差距继续收窄。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过去的一年有何新的突破?除了上海外,排名前十的城市有何变化?上海如何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升级版?与会专家进行了解读分析。
“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由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波罗的海交易所推出,自2014年首次发布以来,至今已连续发布9年,在业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已成为评价全球航运中心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得到了世界港航机构的高度认可,被称为全球港航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据悉,今年项目组根据行业最新趋势适当调整了指数的指标体系,最新一期指数包含3 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并首次发布全球20 大国际航运中心榜单,力求全面反映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
指数显示,2022年国际航运中心城市排名前十依次是新加坡、伦敦、上海、香港、迪拜、鹿特丹、汉堡、纽约—新泽西、雅典—比雷埃夫斯、宁波舟山。前10 中,中国占有三席,前20 名中,中国占6 名,显示了中国在国际航运中的重要地位。
记者对比了去年的指数,发现今年的整体排名变化幅度较小,前10 中,仅纽约—新泽西排名上升,雅典—比雷埃夫斯排名下降;前20 中,哥本哈根、墨尔本上升,洛杉矶排名下降。
对于排名格局趋稳,专家分析称,一方面是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的航运资源集聚与配置能力已逐步沉淀,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性格局;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大批港口码头的建设项目进展较慢。
上海自2020年首次跻身前三名以来,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趋稳固。2022年,上海得分为82.79,较前两名差距为12.09和0.25,较2021年的15.02和0.38继续收窄。
仅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就取得多项重大突破。硬实力方面,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实现“十二连冠”、全球最大型24000TEU 集装箱船顺利出坞。在“硬实力”指标一马当先的同时,物流业务带动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汇集申城,吸引了涵盖航运经纪、海事法律、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信息咨询、航运文化、航运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产业链各环节落户,进一步提高了上海航运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以航运经纪为例,2021年上海航运经纪公司数量超过迪拜,跃居第四名,对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日益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统揽中国造船领军船厂的中国船舶集团落户上海,与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上海港、中国最大的远洋航运企业中远海运集团一起,在上海形成航运市场从制造、运营到信息、服务的全要素集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排名前列的班轮公司、船级社、邮轮企业、船舶管理机构以及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等知名国际航运组织纷纷在沪设立总部、分支机构或项目实体,这其中包括全球十大船舶管理机构中的6家、国际船级社协会正式成员中的10 家、全球排名前百位班轮公司中的39 家。特别是北外滩所在的虹口区,目前已集聚了4700 多家航运企业,平均每平方公里落户197 家航运企业。
上海市副市长张为表示,在我国航海事业发展的壮阔征程中,上海以独特优势作出了积极贡献。守卫海上通道,就是守卫全球贸易稳定、畅通运转的命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作为全球航运网络最稳定的增长极,赢得了国际认可。
今年航海日活动的主题是“引领航海绿色低碳智能新趋势”,减排、绿色治理、数字化成为航运业关注的焦点。报告也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港航加速数字化成为大势所趋,全球供应链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航运是全球航运业发展的方向,中国航运业的新探索已走在前列。报告认为,从无人重卡、智慧港口到无纸化放货,上海一直是探索港航业数字化转型的先驱。在洋山港,上汽的无人重型卡车在复杂的作业环境中与港口地区的其他智能化设备“完美协作”;在临港,上港集团联合华为首次将F5G 技术应用在港口超远程控制作业场景。去年,中远海运等发起成立的全球航运业务网络联盟上线首个应用产品“无纸化放货”,将进口货物办理完成单证手续的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个小时。
国际航运业作为占全球排放总量3%左右的产业板块,要达到《巴黎协定》中规定的目标,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报告建议,港航业应当积极拥抱数字化,吸纳更多的人才与技术,探索行业的未来业态,“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是上海不断提高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任于福林说:“上海已经形成智慧绿色协同高效的海港物流体系。长江沿线集装箱江海联运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口岸通关各环节基本实现无纸化;岸电、LNG 集卡、油电混合动力等清洁能源设施在港口推广应用。”
据悉,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海积极推进低碳港航发展,通过加强船舶与港口清洁替代能源的发展和应用来降低全产业链碳排放。2022年1月28日,上海港通过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和洛杉矶港宣布共同倡议建立“绿色航运走廊”,以实现上海港和洛杉矶港之间以最清洁、低碳的方式实现港到港货物运输,这是全球首个绿色航运走廊计划。
“坐三望二”,绿色低碳智能或将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再进一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