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诗

2022-11-08 21:43陈再阳
儿童时代 2022年8期
关键词:诗经成语孔子

文/陈再阳

小读者们,先猜一猜题目中的“诗”指什么?是一般的诗歌,还是另有所指?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诗”特指《诗经》。《诗经》开始叫《诗》或《诗三百》;到汉武帝时,《诗》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一,从此就叫作《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文学的经典,也是文化的经典。

不学诗无以言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古文小词典

①陈亢(gāng):春秋末年陈国人,字子亢,一字子禽,比孔子小四十岁。

②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

③子:你,古代通常对男子的尊称。

④异闻:指不同于其他学生的教学内容。

⑤尝:曾经。

⑥趋:小步快速而行,以示恭敬。

⑦过:经过。

⑧远:不亲近,指对自己的儿子不偏爱,没有特殊的关心和照顾。

古文翻译机

陈亢问伯鱼说:“你在老师那儿听到过与其他学生不同的教导吗?”伯鱼回答说:“没有。他曾经一个人站在庭中,我恭敬地快步走过。他问我:‘学《诗》没有?’我回答:‘没有。’他便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另一天, 他又一个人站在庭中,我又恭敬地快步经过庭院。他问:‘学《礼》没有?’我回答:‘没有。’他说:‘不学《礼》,便不懂得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听到了关于学《诗》的道理,听到了关于学《礼》的道理, 又知道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事。”

成语储蓄罐

“过庭之训”这个成语就源于这一则《论语》,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阅读拓展营

孔子的父亲属于贵族阶级中最底层的士,但到孔子时,家道中落。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也就是在这一年,即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 年),当时鲁国最大的权臣季孙氏宴请所有士一级的贵族,孔子去赴宴,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公元前532 年,孔子的儿子出生,据说鲁国国君鲁昭公送来一条鲤鱼表示祝贺。孔子为表示感念,给他儿子起名孔鲤,字伯鱼。孔子常年不在家,四处讲学,他和儿子的接触不一定比别的学生多。在父子有限的相处时间里,父亲自然要教给儿子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

这一则出自《论语·季氏》篇,讲的是孔子学生陈亢与孔鲤交流,知道了三件事:一是要学好《诗经》,二是要学好《礼》,三是知道了老师光明磊落,对自己的儿子与学生一视同仁。后人总结为孔鲤过庭,把鲤庭看作是教育的场所。我们读书的教室也可以说成是鲤庭。

我们读了这一则,就知道《诗经》的重要性。《诗经》是那时的必读书籍,孔子对自己的儿子要求很少,但却要求读《诗经》和《礼》。

《诗经》的功用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古文小词典

①小子:对学生的称呼,类似后来所说的年轻人、后生。

②何莫:为什么不。

③诗:《诗经》。

④兴:激发感动。

⑤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及盛衰得失。

⑥群:合群。

⑦怨:讽刺。

⑧迩(ěr):近处。

⑨识(zhì):记住。

古文翻译机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读《诗》,可以激发你的情志,可以让你学会观察天地万物及人事的盛衰得失,可以让你懂得如何合群,可以学得讽刺的方法。近可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远可用来侍奉国君。还可从中学习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成语储蓄罐

成语“兴观群怨”就是源于这一则《论语》,指《诗经》的四大功能。

阅读拓展营

无论是做一个文化人,还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诗经》都是古人不可或缺的文化底色,所以孔子除了要求自己的儿子学习《诗经》,在这一则里也对他的学生提出了学习《诗经》的要求,重点论述了《诗经》的功用,指出了学习《诗经》的好处和原因。

孔子用设问的方式对学生提出了学习《诗经》的总要求,接着论述了为什么要好好学习的原因,也就是学了《诗经》有什么作用。

《诗经》可以“兴”。《诗经》的内容根据音乐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选取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题材涉及婚恋、思乡、劳作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富有文学性和抒情性。文学作品讲究以情动人,所以说读《诗经》可以撩动人的情感,拨动人的心弦,激发人的情志。

《诗经》可以“观”。《诗经》内容丰富,可以说无所不包,通过阅读《诗经》,可以观察了解各地民间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决策。

《诗经》可以“群”。意为学了《诗经》,更容易合群,彼此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无论孔门师徒讨论交流,还是身处外交场合,如果都熟悉《诗经》,都能引用《诗经》,也就相互更容易理解。这就像一直阅读《儿童时代》本栏目的小读者,你们聚在一起,比没读过《论语》的,一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容易沟通,彼此的距离也会更近。

《诗经》可以“怨”。怨是讽刺,抒发自己的不满。人不管生活在什么时代,都会遇到困难、挫折,总会多多少少有些负面情绪,这时就需要找个出口释放,不然容易生病。《诗经》中有不少讽刺诗,如《硕鼠》全诗运用形象的比喻,把剥削者比作大老鼠、肥老鼠,揭露当时统治者的贪得无厌和寡恩。

我们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有时还能在作品中找到精神力量。因为孔子的这一段话,“兴观群怨”从此就成了对《诗经》特点最经典的概括,也成了文学史家反复讨论的一个话题。

孔子认为,《诗经》除了具有“兴观群怨”的功能,还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意思是年轻人通过学习《诗经》,可以帮助自己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思想受到熏陶,增进自己的忠孝品质。从近处说,可以促进家庭和睦;从长远看,可以更好地供职朝廷,为国家服务。二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中出现了大量的动植物,动物有鸡、鱼、鹿、狼、兔子、老鼠、猫头鹰等,植物有花草树木,还有人专门把它们整理出来,并画出来,出版成书。小读者们如有兴趣,可以找来读一读,也可以直接到《诗经》中找一找,看看能找到多少动植物。

猜你喜欢
诗经成语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拼成语
猜成语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