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悦城 佛山市禅城区盈浩排水建设管养有限公司
近年来,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迅速,水利工程呈现出结构复杂、建设规模庞大、投资主体多元化、涉及专业众多的趋势,传统管理模式缺乏适用性,在项目管理期间暴露出工程参建单位不易协调、建设单位责任风险系数高、管理工作量大、应急管理能力薄弱等多项问题有待解决。在这一工程背景下,对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优化,是打破现有项目管理瓶颈、推动水利工程迈向全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举措。
PMC模式是由建设单位采取招标方式,从投标单位中选择综合实力最强、满足工程建设需求的项目管理承包商,也可称为PMC承包商,由PMC承包商对水利工程项目全过程实施集成管理,并与建设单位签订总价承包合同。如此,PMC承包商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投资、安全和工期等目标负有责任,建设单位仅需明确提出各方面标准要求,以及在施工建造活动中按预定条件定期向PMC承包商拨付施工款即可,无需直接参与到项目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活动当中,极大减轻了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工作量。目前来看,PMC管理模式多用于建设单位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建设单位资金不足以支撑项目全周期施工建设活动、项目目标设定严格的水利工程,由PMC承包商来弥补建设单位在管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短板。
相比于传统管理模式,PMC管理模式优势主要体现在强化管理能力、统筹管理、规避风险、精简管理机构四方面。其一,在强化管理能力方面,PMC承包商替代建设单位开展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且多数PMC 承包商都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管理能力与丰富管理经验,可以顺利完成所交办各项管理任务,有效应对突发状况。其二,在统筹管理方面,PMC承包商负责组织工程参建单位协同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如质量管理、造价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等,保证设计、施工、采购等阶段管理目标的一致性,以及水利工程建设全周期管理目标的连贯性,基本不会在工程建设期间形成管理盲区或出现交叉管理、无效管理等问题。其三,在规避风险方面,建设单位在与PMC承包商签订的项目管理总承包合同中,对二者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合同中设定的投资、质量等方面建设目标一经签订不得更改,如果最终未达成预期建设目标,建设单位则按照合同约定条件向PMC承包商提出索赔,帮助建设单位规避项目风险,避免承受实质性损失。其四,在精简管理机构方面,传统管理模式要求建设单位设置项目部来全面开展施工管理工作,具有管理复杂、管理成本高的局限性,而在PMC模式中,将由PMC承包商根据实际需求来组建临时管理机构,建设单位仅需派遣少量管理人员参与工作即可。
此外,根据实施效果来看,PMC模式存在建设方与施工承包商无直接关系、缺乏政策法规支持的缺点。例如,从施工控制角度来看,建设单位并未与施工承包商签订工程合同,而是由PMC单位采取公开招标等方式来选择施工承包商,建设单位无法直接向施工承包商下达各项管理指令,而是与PMC单位进行沟通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后,再以项目管理机构名义来下达指令。
PMC模式在转移业主风险、精简管理机构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由于PMC模式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存在管理手段单一、管理经验不足、PMC单位服务内容模糊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简单来讲,则是缺乏一套成熟、完善的PMC管理方案。对此,建设单位需要积极借鉴同类项目案例,遵循实际出发原则,对本工程情况进行分析,在其基础上明确PMC单位服务内容,完善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管控手段。例如,在PMC单位服务内容方面,要求PMC单位根据实际管理需要来组建临时管理机构,挑选项目经理与管理人员,做好施工承包商等工程参建单位招标工作,制定内容详尽、切实可行的管理实施计划,并在施工期间按照建设单位所提要求采取多项管理措施,做到对工程建设活动的全周期管控。在质量管理方面,建设单位负责根据水利工程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对设计标准、施工操作规范、施工技术方案审查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加以明确规定,并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将质量责任层层落实到个人,以及在后续配合PMC单位开展技术交底、试验段施工、工序交接检验、施工现场巡查、工程检测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而在安全生产管控方面,建设单位需要与工程参建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配合PMC单位制定详尽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协同监理单位对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并按照合同约定条件向PMC单位定期调拨专项安全生产费用。
EPC模式属于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一种,建设单位通过招标来选择总承包商,与之签订固定总价合同,在合同中明确标注工程总价、各项建设目标,由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条件来统一开展项目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阶段的施工建设活动,并向承包工程的建设目标负责,目前来看,EPC模式多用于前期准备时间充足、工程现场情况简单的水利工程,如果在现场存在大量地下隐蔽工作等情况下盲目选取EPC模式,将会因总承包商准备不足、投标前无法大范围勘察工程现场情况而形成变量因素,导致水利工程实际管理效果、施工建设情况存在不确定性。
在水利工程中,相比于平行发包等传统项目管理模式,EPC模式有着合同关系简单、设计施工一体化、节省招标时间的优点。其一,合同关系简单优点在于,EPC项目的参建单位数量较少,由总承包商独立完成设计、采购、施工等多项工作,建设单位仅需与总承包商、监理方等少量单位签订工程合同即可,有利于合同组织关系维护、项目协调等方面管理工作的开展。其二,设计施工一体化优点在于,由总承包商统一开展工程设计与现场施工活动,最大程度提高设计、施工阶段的衔接程度,确保设计方案得到有效执行,预防和减少设计变更等问题出现。同时,在施工期间暴露出设计、技术层面问题时,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分析问题成因、落实解决措施,进而为工程质量、进度、造价提供有力保障。其三,在节省招标时间角度来看,建设单位仅需开展招标工作来选择EPC总承包商与监理单位,有充足时间做好招标前后的准备与收尾工作,还可以大幅减轻项目管理负担。
在EPC管理模式下,对于建设单位而言,主要面临着如何正确把控项目管理参与度的难题。如果过度参与到项目管理工作当中,会抢占总承包商话语权,耽误各方面项目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还有可能因建设单位、总承包商双方沟通不畅而出现管理指令冲突、重复管理、无效管理等问题。而在建设单位在项目管理活动中的参与度过低时,将无法限制总承包商的施工建造行为与管理行为,由此引发合同总价失控、形成质量安全隐患、总承包商与分包单位产生纠偏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对此,建设单位可选择采取过程控制模式或事后监督模式。其中,过程控制模式是由建设单位委托监理单位,在工程现场委派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设计、基础施工、水工建筑修建、材料入场检验、工序交接验收等环节进行监督,采取旁站监理等手段,及时发现施工建设活动中的违规行为与问题隐患,将问题反馈至建设单位和总承包商,既可以加强建设单位对水利工程情况的把控能力,同时,也不会干扰项目管理、施工建造活动的正常开展。而事后监督模式强调于降低建设单位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参与度,除特殊情况外,不直接介入项目管理活动当中,在后续竣工验收环节对工程建设质量、各方面建设目标达成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将所发现问题反馈给总承包商整改,如果出现工程交付时间延误等问题,则由总承包商按合同约定条件进行赔偿,以此来弥补建设单位承受的损失。
PPP模式全称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也是包含水利工程在内的多数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常见的一种运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与政府部门合作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双方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共同组建项目公司。在水利工程建设期间,由社会资本提供项目建设资金,政府部门全程参与水利工程施工建造和运营管理活动。相比于早期水利工程采取的自建自管内循环管理模式,PPP项目采取建设法人两阶段管理模式。第一阶段由工程建设单位来履行建设法人职责,做好策划立项等多方面前期准备工作,在条件成熟后采取招标方式来选择社会资本。第二阶段由建设单位与社会资本共同组建项目公司,把项目法人转移至项目公司,以项目公司名义来统筹开展水利工程施工阶段、运营阶段的各项管理工作。
在现代水利工程中,PPP管理模式的实施价值体现在把控项目成本、提高完工效率、改善工程建设质量三方面。其一,在把控项目成本方面,PPP模式有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特点,由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共同提供项目资金,包括建设资金、运营费用、后期水利设施翻新费用等,双方共同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项目成本把控力度得到明显提高。根据英国审计署对PPP模式中的PFI分支模式调查结果显示,78%项目支出在预算范围内,而传统管理模式下仅有27%项目支出在预算范围内。其二,在提高完工效率方面,水利建设公司与所引进社会资本对现有技术、管理、组织方面的资源进行集成利用,协同开展各项管理工作,通过提高工程总体管理能力的方式来追赶工期进度、提高完工效率。根据全球最大管理咨询机构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传统模式项目平均完工进度比计划工期推迟23.5%,PPP项目平均完工进度则略快于计划进度,提前3.4%。其三,在改善工程建设质量方面,传统模式下的施工单位以工程款作为盈利目标,仅需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达标、在约定时间内竣工交付,即可获取足额工程款。而在PPP模式下,项目公司盈利情况与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实际使用寿命相挂钩,工程建设质量越高、使用寿命越长,则项目盈利水平越高。因此,为取得理想效益,项目公司普遍选择从工艺技术改进、管理制度优化、采取多元化管理手段等方面着手,最大程度提高总体管理能力和施工质量管理水平,间接上降低了建设单位管理难度,不会在项目管理期间遇到过多的重难点问题。
在水利工程PPP项目管理期间,建设单位主要遇到设计优化、投资控制两方面的管理难题。首先,建设单位由多方主体组成,由于主体间沟通不畅,部分主体对水利工程设计优化问题持谨慎态度,如果使各方达成一致意见,需要频繁开展内部讨论与商务谈判工作,有着流程繁琐、效率低下的局限性。其次,PPP项目同步开展施工设计、现场施工与施工预算编制工作,无法在工程未完工情况下完成预算编制任务,且无法准确反映工程造价变更情况。对此,建设单位一方面需要建立高效的协作机制,项目公司负责人积极履行法人责任,主导设计优化商讨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并应用BIM、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来建立项目信息平台,在平台上远程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召开视频会议来商讨项目问题。另一方面,提前成立造价控制小组,对水利工程造价进行准确估算,制定内容详尽的资金使用计划,并对工程参建单位的责任加以明确划分。
综上所述,在全新时代背景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不同管理模式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与管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为取得理想项目收益,实现工程建设目标,建设单位必须深入了解各类主流项目管理模式,结合工程情况选择恰当管理模式,并落实上述优化管理措施来克服管理期间遇到的难题阻力,切实满足水利工程管理需要、我国水利事业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