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庆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长沙 410006)
物流园区具有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依托物流服务的经济开发功能,是融合运输、仓储、配送、信息、制造等产业的复合型园区。湘南物流园是湘南地区乃至湖南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承担着辐射湘粤赣、连通国内外、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使命。研究湘南物流园的发展策略问题,对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降低社会流通成本、推动湘南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早在20世纪中期西方发达国家就出现了物流园区。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为缓解城市用地紧张、交通拥挤,在城市郊区的交通干道周围划定专门区域,建设物流服务设施,形成了物流园区的雏形,被称为“物流团地”。此后,随着全球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物流需求量猛增,物流园区在不同国家取得飞速发展,在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物流企业聚集效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物流园主要是制定相应的税收、土地、引导资金投入等优惠政策,完善市政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具有政府主导型特征。而德国等欧洲国家则选择了政府统筹规划、地区扶持建设、企业自主经营的模式,与国家交通等基础建设密切衔接,鼓励企业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减少物流成本和企业经营压力。
我国最早的物流园是1998年建设的深圳平湖物流基地,初步形成了具有集约化、专业化和公益化特色的物流园区。目前,各地政府均将物流园区的建设融入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部分地区制定了物流园区的专项规划。总的来看,我国基本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城市群为依托的一大批物流园区,中西部地区的专业化物流园也在蓬勃发展。
随着国内物流园区的兴起与发展,物流园的规划建设成为我国物流业研究的主题之一。王之泰(2002)提出,物流园区是集约了多种物流设施设备,起到了综合、智慧和基础作用的大型物流节点。王佐(2004)认为,物流园区是在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地所形成的物流活动的空间集聚体,是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王军锋等(2001)提出了我国物流园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功能定位,为物流园的规划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郭捷等人(2012)认为,物流园区在服务于物流企业的同时,也对区域经济和城市民生起到了促进作用。宗会明等(2012)探讨了物流园区的不同运营模式,认为政府可以引导物流园区的发展。董鹏(2015)探讨了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与趋势,从政府和园区两个层面提出发展物流园区的措施。
综上所述,国内建设物流园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而国外的成熟模式难以完全适应我国国情。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园区土地规划、园区投资和运营等建设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对于发展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中部物流园区的研究更是少见。
1.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园区坚持特色发展,着力培育引进物流市场主体,推动项目建设,总体实力取得较大提升。2016—2020年,园区技工贸总收入从67.6亿元提高到115.3亿元,年均增长11.3%;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从60.1亿元提高到94.3亿元,年均增长9.4%;实缴税收从1.8亿元提高到3.1亿元,年均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95亿元。进驻了2家5A级、5家4A级、3家3A级大型物流企业及100余家中小型商贸、快递、仓储类物流企业。
2.商贸物流飞速发展
园区拥有仓储物流企业38家、商贸物流企业57家。20家快递公司在园区开展业务,组成快递配送中心,辐射郴州地区和湘粤赣省际区域。建成7家第三方货物配载中心,拥有4家大型商贸物流项目。2016—2020年,货物吞吐量从2 460万吨提高到6 091万吨,年均增长25.4%。
3.招商引资深入推进
园区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引进粤港澳大湾区(郴州)农产品产业集群、湘南科创产业园、海归创业园、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重点项目,促进以商招商,增强物流供应链竞争力。2016—2020年,招商引资总额从21.2亿元提高到33.9亿元,年均增长12.4%;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从17.4亿元提高到31.8亿元,年均增长16.2%;使用外资从5 612万美元提高到7 963万美元,年均增长9.1%。
4.物流体系初步形成
园区充分发挥公路口岸、铁路口岸、郴州市北湖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等口岸叠加优势,实现贸易便利化,打造公海联运、铁海联运、公铁联运、陆空联运全方位立体口岸开放体系。拥有二级公路口岸和铁路口岸,国际快件中心、香港直通车货物配送中心、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等平台,成为名符其实的“无水港”。郴州市“跨境一锁”快速通关系统正式启动,粤港两地牌直通车真正实现“朝发夕返”,为外向型企业降低物流成本30%以上。
1.物流企业竞争力不强
现有物流企业大多是由传统的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转型而来,主要以运输、仓储、装卸业务为主,城市配送、流通加工、物流咨询、物流方案设计、人员培训、代理、物流监管、物流金融等附加值高的物流增值服务不足,技术力量、智能化水平、竞争力普遍不强。集市场、电商、仓储、配送、金融于一体的全物流产业链还未形成。园区物流产业附加值不高,利润和税收贡献偏低。2020年,园区亩均固定资产投资92万元,亩均税收为6.98万元,行业平均利润率在2.3%左右。
2.物流技术水平不高
园区现代化物流技术和装备运用较少,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物流设施标准化、通用性较差。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物流标准化建设工程尚未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相对落后。物流企业普遍缺少中高层次的管理人才,更缺少大量的技术和业务骨干,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公铁水空物流节点发展不平衡,基于多种运输方式的高效联运体系尚待完善;区域间设施衔接、运输组织、通关协作、信息共享等方面均需加强。
3.平台功能发挥不充分
铁路口岸、公路口岸、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等平台功能单一,不具备农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含冻品业务)、进境水果口岸、金融融通等其他功能。没有设立铁路一类口岸,一般贸易货物不能转关到郴州市查验。公路口岸和铁路口岸均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由于物流成本高,很多外贸企业不愿到园区通关。园区与广州市黄浦开通的“五定班列”、与长沙市衔接的湘欧快线受制于铁路通道的高成本、手续烦琐等原因,导致货源较少、难以盈利,均已暂停业务。
1.优先发展生产性物流
一是新材料物流。建设满足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石墨材料、矿物加工物流仓储需求的专业化物流产业基地,开展原材料矿物运输、半成品转运、制成品配送等物流运输服务,搭建涉及新材料、矿物加工生产全流程的跨地区物流运输服务体系,提高与非金属矿物衍生产业的融合度。二是电子信息物流。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引入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提升电子信息物流的服务水平与效率。引导和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的有序转移,建设电子信息物流产业。三是农产品物流。结合郴州市特色果蔬,建设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藏冷冻加工储存设施;开展“产地预冷”工程,加快发展果蔬产品的分级、包装、预冷等商品化处理能力;扩大冷藏运输车辆规模,提升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率。积极发展覆盖生猪生产、储存、运输及销售的冷链设施,建立全程“无断链”肉类冷链物流体系。
2.巩固壮大商贸性物流
一是跨境电商。依托郴州市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开展跨境电商直购业务。依托郴州湘港公司跨境电商查验监管系统和直购运营线上平台“星一汇跨境电商平台”,抓紧建设湖南省高桥跨境电商项目,尽快开展跨境电商的业务。二是批发业物流。依托中国供销郴州市农副产品物流园、湘南综合大市场、郴州市义捷水果批发市场等市场主体,加快大型商品交易市场仓储物流设施的分离,实现商流物流分离,销售配送同步。鼓励传统批发企业应用新技术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由商品批发向供应链管理服务的转变。三是零售业物流。鼓励流通企业发挥线下实体店的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推动连锁便利店、连锁超市、网上商城和折扣店等业态发展。引导中小型零售企业实行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经营,引导大卖场和单体百货店合理布局、优化发展。四是区域分拨及配送。建设由湘南国际物流园、分拨配送中心和社区末端配送三级节点组成的城市配送网络,降低各层级间的分流成本消耗。加快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建立县、乡、村三级分派结构的消费品和农资配送网络体系。五是特色电商。推行“实体经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发展模式,把握电子商务市场的细分特征,依托郴州市产业特点,致力于打造特色电商之都。重点实现以临武鸭、禾花鱼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以宝玉石、有色金属、贵重首饰为代表的工业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发展。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配送模式,形成郴州市特色电子商务品牌。
1.国际物流通道平台
推进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加大班列开行密度,新增班列线路。积极发展“五定班列”,积极开行农产品冷链物流班列,争取开展铁路运邮业务。加强与周边省市建立班列运营合作机制,开展在国内沿线口岸和郴州市之间开展进出口集装箱加挂业务试点,支持出口零担货物属地拼箱、口岸“集拼集运”业务。大力发展铁海联运,组织协调发运木材、粮食、矿产品、水海产品、汽车等回程国际货运班列,建设进口商品分拨中心、进口商品超市、跨境电商进口商品展示展销中心。谋划建设国外铁路集港中心和海外仓,实现双源钟摆式班列。
2.跨境电商综合运营平台
依托中国(郴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政策优势,打造综试区核心功能区。建设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市场推广、通关报检、金融服务、智慧物流、供应链、培训、信用保险、结汇退税、资信评估等服务。引导跨境电商企业对接综合服务平台,形成线上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政策行业信息、企业业绩、第三方证明、海关申报系统服务等职能。履行企业备案、线上申报、线下查验放行等职能。建立跨境电商信息合作与共享体系,为跨境电商信息流、资金流和货物流“三流合一”提供数据技术支撑。
3.国际快件监管平台
加大国际快件查验、跨境电商出口货物查验等设施设备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国际快件、跨境电商服务平台改造、软件、线路升级,提升国际快件中心的服务水平。将香港海关的“多模式联运转运货物便利计划”与广东省内海关的“跨境快速通关”两种通关模式对接,延伸到湖南省(长沙海关郴州快件监管中心、长沙金霞跨境电商监管中心)的快速通关改革,实现湘粤港口岸通关无缝对接,为郴州市进出口企业提供24小时通关的国际物流快速通道,快速融入粤港澳乃至全球物流体系。
4.北湖进口肉类监管平台
升级改造北湖进口肉类监管场所的软件、硬件设施,落实无纸化通关、无纸化报检、审单放行、通关一体化政策,提升通关效率。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深化关检“三互”改革,全面实施“联合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健全进口肉类移动查验信息化系统,通过建立肉类技术规范库,以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缩短单据流转时间,实现即验即放,极大提升湖南省进口肉类产品的通关便利,节约企业转关物流成本。
1.发展多式联运物流
依托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及国省干线公路等物流通道,与广州市黄埔港、深圳市盐田港、珠海市高栏港和上海市洋山港等建立战略合作,开通“五定班列”,发展公铁海多式联运,完善多式联运通道网络。基本建成公铁海联运支撑系统和配套体系,实现集装箱物流和大宗散货物流并重发展,铁路货站集散货物运输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形成货站、综合物流基地、集疏运网络、信息和金融支撑系统“五位一体”的公铁海联运物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运输装备和装卸装备标准化水平,实行铁路带托运输,为客户提供多式联运运营组织一体化解决方案。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统筹多式联运的整个过程,汇集所有物流信息的云平台上的需求信息,通过大数据的实时分析、智能计算,跨界融合形成的“一单制”体系,彻底接通不同运输方式无缝衔接提供可行的技术支持。
2.发展智能仓储
将现有的湘南物流园物流仓储模式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重点发展“5G+物流仓储”模式,升级打造智能仓储管理。以仓储大数据为基础,应用射频识别、货物跟踪、自动分拣、立体仓库、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等物流新技术,提高物流仓储运作管理水平。应用新一代移动通信、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系统和自动收费系统,以及托盘等集装单元化技术,实现物流仓储货物的可追溯、智能配货、智能运输。发展“5G+车联网”模式,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在园区内实现物流运输的无人驾驶、智能挂车,并通过物流车辆、设备的动态实时可视化实现园区运营管理的动态可视化,提高管理水平。
3.推广智慧物流技术
在物流站场、物流中心等节点积极引进货物自动分拣与包装、物流编码、智能电子标签、条码等物流技术。充分发挥企业在提高物流技术水平、物流标准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相关研究机构、高校、合作社、协会等进行产学研合作,参与物流技术与标准化的研究与应用。改进传统货物人工搬运、散装运输方式,引导物流企业使用先进物流设备,运用射频技术、二维码技术、GPS、北斗导航系统等,广泛使用四向托盘、集装箱等自动分拣设备和技术设施,提高货运搬运、装卸效率和配送能力;鼓励企业采用甩挂运输组织方式,推广网络化运输。
4.推广绿色物流
推广新技术新设备,实现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扶持物流企业在城乡配送、邮政快递、电子商务、码头堆场等领域推广应用电动物流车。加强绿色包装和回收物流,以包装标准化推动包装的减量化和循环利用,鼓励使用绿色包装材料、减少快件包装用料,提高包装物的循环利用水平。加快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体系,规划建设可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中心,推动有使用价值废弃物的回收物流发展,提高可再生资源物流管理水平和再生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