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2022-11-08 05:29许晓辉娄永利
文教资料 2022年9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政治

许晓辉 娄永利

(沈阳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才能够满足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和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但毋庸讳言,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因此,高校要坚持政治性、协同性和创新性,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握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金钥匙”。

一、坚持政治性,增强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政治性是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的重要属性,有着方向盘和导航仪的作用。

(一)要不断加强政治保障

党领导全局、协调各方的头雁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保障。一方面,高校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这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障,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还要不断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四个意识”,站稳政治立场。另一方面,高校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话语是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最纯粹的形式,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表达工具,是不断加强政治保障的关键所在。掌握话语权的关键在于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工作,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对各种错误思潮和倾向敢于亮剑,坚决维护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同时也要注重创新话语的表达方式,实现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变,着力建构一种能够提升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二)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基。高校想要筑牢这一根基,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有着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仅是我们党不断发展的理论之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力量之源,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神之魂。“实践也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除此之外,也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培育,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关注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注意要将形象和鲜活的表达方式与生动故事、传统文化、时事热点等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要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

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治性的应有之义。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的情感培育。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典型的党史人物案例、相关主题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坚定理想信念。要充分利用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使学生体悟革命先辈的英勇斗争,进而产生情感共鸣;将红色文化,如一些经典话剧、诗词和电影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不断加强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同,增强爱国情感。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信仰的价值要靠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实践是实现政治信仰的唯一途径。高校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系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结合社会热点难点话题,注重学生的专业特色,抓住教学重难点,激发师生实践的兴趣和创造力。还要注重实践基地的选择,结合学校特色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坚持走出校门,就近选择校外具有代表性和适用性的实践教学场所,充分利用当地的实践教学 资源。

二、把握协同性,发挥各方合力

高校要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工作,就要把握好协同性,注重发挥各要素合力,全方位了解学生实际。

(一)树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协同理念

大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高校要充分发挥课程教育的作用,树立课程协同理念。一方面,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政课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强烈的意识形态性。思政课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高校只有发挥好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才能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入耳、入脑、入心,并“外化于行”。另一方面,要促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涉及教育教学的各领域、各环节。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一个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学院教师主动参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此外,高校还要使教师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使命,增强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意识,充分了解二者的关系,树立协同育人的理念,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建立多方参与的协调育人队伍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领域的联动,形成教育合力。第一,学校教育是重要渠道,具有导向作用。育人是高校每一位工作人员责无旁贷的责任,各科任课教师、辅导员、管理部门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等都应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建立全员广泛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体,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提高协同育人效力。第二,家庭教育是重要阵地,具有基础作用。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升的作用不可替代、不能忽视。一方面,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要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家风”的重要性,父母要言传身教,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形成良好的家风,用优秀的家训和家风塑造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高校大多数学生长期住校,与家长相处的时间较少。在新媒体时代,家长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途径与孩子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中传递正确的理念。第三,社会教育是重要场域,具有延伸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不仅在于学校,更不止停留在书本,在社会中也蕴含了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社会,拥有真切的感受,提高他们的精神 境界。

(三)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要求高校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对现有工作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进而促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首先,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变化与师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合理设置激励目标、激励内容和激励方式,提供精准化、精细化、多样化的教育激励,进而提升教师及其工作人员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一方面,要制订合理的评价指标,给予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并取得优异教学成绩和科研成果的相关人员高度认可,并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课题申报、访学进修等方面优先考虑这些人员,进而激励大家积极探索和推进协同育人的教学方案和理念。同时,要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水平和影响因素,按照规定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在评优表奖、推免保研等环节予以考虑,进而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另一方面,要丰富评价形式,坚持主观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结果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等多元评价方式,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的积极性,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最后,建立坚实可靠的保障机制。高校应不断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在人员、场地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要有充足资金的投入,给予协同育人相关科学研究充分的资金支持,为相关课题的研究解决后顾之忧,保障协同育人的实施。

三、突出创新性,提高教育实效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部署好“过河”的任务,又要创新性地解决好“桥与船”这个“过河”的方式方法。只有突出创新性,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一)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设定的创新

设定目标是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然诉求和必要前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不仅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制订,而且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由于党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奋斗目标以及教育对象的认知特点会不断变化,所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就会不同。比如,革命战争时期,培养坚定的革命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培养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进入新时代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目标就转变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由此看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在一定时期完成之后就会有下一个目标需要被建立。故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设定时要突出创新性,这样才能保证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

(二)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思维的创新

教育活动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然要求两者都要具有创新意识。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对教育者创新意识的培养。教育者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命脉所在。高校要不断促进教育创新体制的建立健全,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创新有效的学习方式,为教育者创新意识的增强提供有力保障。此外,教育者也要坚持终身学习、敢于创新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与时俱进的能力。在新时代,教育者要树立更远大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想,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发挥网络平台的教学优势,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要站在时代的前沿,不断更新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对受教育者创新意识的培养。教育者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创新教学方式、转变话语体系,注重用相关事例感染学生,促使受教育者真正体悟到创新的魅力。同时,受教育者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主体能力,增强主体意识,敢于突破自我,勇于探寻未知,插牢创新的翅膀。此外,还要拓宽视野,以课程内容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媒介,结合时代要求提高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活力。

(三)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创新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时刻把握时代发展的新变化,注重工作方式的创新。首先,要创建双向驱动的教育方式。双向驱动的教育方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教学内容为媒介的双向互动,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一段时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大多呈现出单一灌输的固化模式,极大地背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定位,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因此,应该提升创新意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向双向驱动转化。其次,要创建“线下+线上”有机结合的教育方式。线下教育是基础,线上教育是延伸。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交流的主要途径,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成为正常现象,因此,要注重线上教育。与此同时,也要继续重视线下教育,发挥好线下教育的基础作用,把握好两者的关系,使其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要创建显性和隐性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方式。这样可以弥补单一课堂形式的不足,充分发挥各类教学资源,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一方面,要注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隐性渗透。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重教育者的教育方式、话语体系、价值观念等隐性因素,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在隐性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除了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外也能促使其思想道德素养得到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随时代发展新变化,充分认识高校师生所处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环境,掌握其内在规律。要把握好政治性、协同性和创新性,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升工作成效,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