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关莹洁
人物简介
张问余,甘肃省玉门市赤金镇“冬韭王”韭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酒泉市先进党务工作者。先后担任酒泉市人大代表、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省玉门市赤金镇韭菜协会理事长。
“我的家乡玉门市赤金镇是‘中国韭菜之乡’。”张问余说话句句离不开家乡和韭菜。算起来,他已经与韭菜打了快30年的交道。
2016年,张问余卸任新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担任起了“冬韭王”韭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虽然岗位变了、职责变了,但他带领乡亲致富增收的初心始终未变。
上任当年,张问余就遇到全镇韭菜改品换优,推广韭菜条播穴植新技术的情况。为了尽快完成育苗移栽工作,他在合作社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自掏腰包垫付了10多万元,率先在全镇推广起了韭菜条播穴植新技术。
推广初期,村民不理解,张问余就每天起早贪黑奔波,在种植户的大棚里作对比、算增收账,紧盯韭菜产前、产中、产后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他组织党员成立互助组,从种植户育苗移栽、棚间管理、化肥施用、流通销售、市场拓展等方面为村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他引导韭菜协会党员组建“经纪人”队伍,及时掌握韭菜市场行情,与外地客商建立长期稳固的产销合作关系。
在他的带领下,全镇韭菜品质持续提升,农民收入也不断增加。
创造出这样的成绩,张问余凭借的是“铁人”精神。赤金镇除了是“中国韭菜之乡”,也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时时激励着赤金人。
上世纪90年代初掀起温室搭建潮,当时的新风村党支部书记张问余和所有镇、村、组干部一起,数九寒天背着柴禾、炸药,将冻土烤化、炸开,搭建赤金镇第一代温室。“我们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张问余说起时心情十分沉重。1996年冬天,炸冻土的炸药受潮,金峡村5 组组长张学忠在排哑炮时不幸身亡。张问余怀着沉痛的心情继续带领着乡亲们搭建温室,他心里有个念头:“干出成绩,才是对死者最好的告慰。”
如今,赤金镇已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建立的国家韭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全镇拥有7 500多座11 000亩日光温室,年产销韭菜2.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 500万元,棚均收入1.5万元以上。全镇日光温室韭菜种植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一半。
韭菜的数量上去了,销路却并非一帆风顺。近年来,茎叶粗壮、色泽油亮的外地“穴植”韭菜对赤金镇的传统韭菜形成较大冲击,张问余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他先是组织8个村20多名种植户去外地“穴植”韭菜基地学习种植,后又从河南引进病原线虫防治韭菜蛆,实现生物灭虫。同时,他还牵线购进羊粪作为肥料,使韭菜也成为“零农药”“零化肥”的绿色蔬菜。
忙完这一切,张问余还组建了23 个韭菜收割队、8个产品装运队,以及由110多人组成的党员“经纪人”队伍,重新为赤金韭菜拓展市场。历经3 年,张问余率领团队辗转北京、宝鸡、西安等城市的蔬菜批发市场,让赤金韭菜重新回到了主流市场中。
如今,全国已有11处主打赤金韭菜的直销点,每天仅经由合作社销往全国各地的韭菜就达150吨,年销售收入达3 519万元,镇里一半以上的家庭住上了楼房,开上了小轿车。村民们都说,这是张问余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为他们实现的“韭菜梦”。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