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中小规模养殖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2022-11-08 00:17:36游玉芳
新农民 2022年20期
关键词:猪群猪瘟猪场

游玉芳

(澧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湖南 常德 415500)

非洲猪瘟源于非洲大陆,为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非常高的病死率。我县农村地区,生猪养殖以散养户或中小规模养殖场为主,受传统粗放式饲养模式影响,易导致发生非洲猪瘟疫病,从而造成疫病的蔓延。因此,中小规模养殖场非洲猪瘟防控也应给予高度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确保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1 非洲猪瘟概述

非洲猪瘟起源于非洲,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1921年非洲肯尼亚出现了首例病例,慢慢传播世界各地。2017年传播俄罗斯,2018年我国辽宁沈阳发现了患病生猪。非洲猪瘟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多元化,具有很高的病死率。目前市场上没有特效药物,也没有研发出相关疫苗。

2 非洲猪瘟传播方式

2.1 接触性感染

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感染后的病猪体内和其分泌物及粪便中含有一定量的病毒,因此,病猪生活的环境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与病猪同处在一个生活环境下的健康生猪,只要接触到被污染的物料粪便、垫料等,病毒很快就会侵入到健康生猪体内引发群体感染。

2.2 寄生虫叮咬

寄生虫和蚊虫叮咬加速病毒传播,其中软蜱虫叮咬病猪后,病猪血液中含有病毒,病毒进入到软蜱虫口器上,叮咬相关的生猪,从而病毒进入健康生猪体内。当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后,依据有关规定,需对疫区内生猪采取扑杀的方式。但对于疫区环境中的鸟类与寄生虫,如果携带病毒,同样具有很大的传播风险。

2.3 传播途径多样性

相对于非洲猪瘟而言,野猪是病毒的主要传播者。个别违法人员以个人利益出发,收购大量的病猪,屠杀之后,以健康猪肉价格销售市场中。病毒在自然环境中具有较长时间的生存能力,猪肉制品中含有病毒,受市场运行影响,遍布到各地,使得非洲猪瘟大范围传播。

3 中小规模养猪场疫病防控面临的现状

3.1 基础设施缺乏完善性

纵观中小规模养猪场,受资金限制影响,基础设施很不完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缺乏合理健全的隔离设施。通过调查当下中小规模养猪场现状不难发现,大多数没有构建科学的隔离设施,有的猪场连围墙都没有,生猪发病过程中,既没有隔离屏障又不能对其进行及时隔离饲养,疫病控制具有很大难度性。第二,中小规模养殖场大多数以棚户生猪养殖为主,简易棚十分潮湿,加之低矮,养殖密度高,空气流通不畅,养殖内环境恶劣,群体免疫力降低。第三,大多数养殖户养殖分区不合理,还有少数种猪与仔猪混养,无疑存在着交叉感染的风险。第四,消毒设施设备不齐全,有的养殖场根本没有消毒设备,给病菌滋养生息的环境。

3.2 疫苗质量缺乏稳定性

从饲养环节角度讲,按照科学免疫流程注射疫苗,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预防疾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为节约成本,很多中小规模养殖场没有聘请专门的兽医技术人员,疫苗接种和治病往往是养殖户自行操作,养殖场疫苗接种流程缺乏科学性,如多种疫苗同时接种或不同种类疫苗间隔时间达不到规定时限,疫苗保存没有严格执行温湿度要求,这样就会导致疫苗质量稳定性下降,大大影响效果。另外,部分养殖户过度依赖抗生素,生猪一发病便利用抗生素,殊不知这样的方式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造成病情急剧恶化,使得病菌耐药性增强,不利于后续防控治疗。

3.3 缺乏合理的饲养管理

当下中小规模养猪场部分养殖人员普遍缺乏健康养殖意识,造成饲养缺乏科学性,无疑增加了猪场疫病发生率。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没有选取营养比例合理的饲料,造成生猪缺乏必要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此外,一些养猪场频繁更换饲料,严重影响生猪适应性和进食量。第二,饲养人员没有及时清理猪场栏舍污物粪便,造成猪群相互挤压过程中,容易污染和感染寄生虫,对其生长发育是极为不利的。

3.4 饲养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理想

对于规模化养殖场疫病防控而言,饲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极为重要,直接影响疫病防控开展。爆发非洲猪瘟后,导致全国生猪保有量呈下降趋势,一时间猪肉产品成为紧缺状态,靠外来进口猪肉也不能满足需求。随着非洲猪瘟防控常态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好政策,近2年内国内生猪产能得到了很快提升,由于高位猪价影响,生猪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化发展,多个行业涌入养殖业行列中,大大增加了规模化养殖数量。然而,从进入或者从事养猪业没有设定门槛的国情现状,所谓“隔行如隔山”,一批转行从事养殖的养殖户,基本是家庭人员喂养,由于缺乏饲养管理经验,对生猪养殖缺乏全面性认知,未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没有养殖经验,不能全方位把握生猪生长特点与营养需求,没有疫病防控意识,势必给养殖场埋下很多疫病风险和隐患。

3.5 进行泔水喂养

部分养殖户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就地取材,将泔水直接喂猪。据报道,俄罗斯所有感染非洲猪瘟的猪中,97%使用过泔水喂养,非洲猪瘟通过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的泔水传播,极易造成整个猪群快速感染。

3.6 生物防护缺乏

一些农村地区地势十分偏远,与森林相靠近,经常出现野猪群出没。相对于野猪而言,是非洲猪瘟的重要携带群体,如果有野猪或接触动物闯入,会加快非洲猪瘟疫病感染。此外,非洲猪瘟通过蜱传播,一些养殖户忽视了生物防护,易造成猪群中出现疫病。

3.7 疫情关注度低

中小规模养殖以家庭养殖为主,部分养殖户饲养观念陈旧性,平时没有关注非洲猪瘟,没有将疫情动态监测落到实处。猪群中一旦出现感染的情况,会快速形成蔓延。

4 中小规模养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对策

4.1 实行封闭化管理

养猪场进行封闭式管理,禁止一切外来人员与车辆入内,场内人员也尽量不要外出,外出返回时,必须进行清洗、消毒和隔离,每个猪场的出入口都要上锁。养殖场相关的车辆必须严格控制,并使用专用车辆,未经消毒的车辆禁止接近养猪场。引种和销售生猪时,通过中转台或中转车辆完成,饲养员不得接触外来贩运车辆。提倡以自繁自养方式为主和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一批次生猪出栏后,栏舍彻底清洗消毒后空栏1月以上再进行填栏补栏,按规定程序到非疫区进行引种,且尽可能保证同栏舍一次性补栏到位。出现疫情的猪场,需消杀封闭休场半年以上再进行复养。

4.2 科学清洗消毒

清洗:猪舍顶棚和墙面等,利用泡沫清洗剂在高温高压下冲洗,直至猪舍表面没有污物。消毒:冲洗人员佩戴防护装备,利用2%烧碱水向猪舍地面进行泼洒,在这样基础上,浸泡一定时间,并对舍内所有物体表面完成喷洒,做好彻底消毒;地沟污水利用烧碱消毒高达10h以上完成排空,并对地沟进行冲洗;将硫酸氢钾复合物融入饮水器管道中,浸泡2d,排空管道,拆除饮水器;被污染的设备,例如产床与食槽等,完成拆卸后,利用泡沫清洁剂进行清洁,利用火焰方式完成消毒。干燥:利用烘干机进行辅助干燥,涉及生产区内生产房间,做好熏蒸消毒后,密闭一定时间,消毒次数高于2次。

将驱鸟器安装在屋顶与料塔上,全方位清除猪舍附近杂草与杂物,必要时对栏舍间及周边进行水泥硬化;利用一定比例的烧碱水喷洒猪舍周边地面,25%新鲜生石灰乳白化后,将厚碎石进行覆盖;针对死猪掩埋区域,进行水泥硬化,在这样基础上,再泼洒一定的烧碱水与生石灰乳白化。

易接触的门把手、门窗、灯具等都要用过硫酸氢钾进行擦拭消毒,地面用烧碱水喷洒清洗消毒,房间熏蒸消毒。

4.3 改造猪场内部设施

(1)栏舍改造。栏舍安装饮水器与料槽;保育、育肥栏舍间为单层实心墙,栏舍面积为适中状态,与最小单元化要求相吻合;猪舍以全封闭式结构为主,窗户与门口加装防鸟和防蚊虫设计;猪舍附近地面区域硬化,或是铺设厚碎石子。

(2)无害化处理区域构建隔离带,设立专用道路,配备场内转运车具,运用冷库进行集中收集,利用专用车辆运送指定猪场外,完成二次转运点转运。

4.4 构建流行病防控系统

要有防控意识,基于猪常见疾病特点,首先做好猪群基础免疫工作,根据猪场实际,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提高群体免疫力,构建常见流行疾病防控系统。二是要依托县级动物疫控、畜牧以及养殖协会,邀请省内专家定期举办培训班,学习疫病诊断技术和先进养殖技术,推广立体化生态养殖模式,合理利用猪场的废污资源,形成猪粪-沼气、猪粪-果木、猪-鱼养殖模式,将残渣废料用于田地,降低粪便对环境污染,同时对生猪养殖环境具有改善作用,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率。

4.5 做好运输环节防控

对于非洲猪瘟而言,从传播途径角度讲,常见健康猪只因接触病猪而发生感染多,因此,将运输与传入过程中的综合防控落到实处极为重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具体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加强日常检疫检测。目前,我们要加大对生猪运输车辆的备案管理,对所有的运输途中生猪和生猪产品加强检疫检测,全方位管控堵住漏洞,避免非洲猪瘟的传入风险。第二,边境检疫。进境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工作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着重管理海港码头与边境交汇处等,检疫过程中,如果发现肉制品含有非洲猪瘟病毒,应及时进行焚烧处理,遏制病毒传染源。我县在二广高速出口设有入湘生猪及其产品指定通道澧县复兴厂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

4.6 规范无害化处理

如果养殖场出现非洲猪瘟,需对同栏猪群进行全部的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近几年来,按照国务院和省市要求,县级都建成了较大规模的无害化收集处理中心,如果出现非洲猪瘟情况,养殖场工作人员及时和当地的官方兽医快速联系并请求无害化处理中心派出专人专车进行统一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在这个过程中,严格做好人员防护,对养殖场内外区域进行全面清洗消毒,做好未感染栏舍猪群的隔离保护措施,最大范围降低猪群感染范围,减少损失。如果不具备统一收集条件,养殖户需要迅速将病死猪用生石灰深埋或焚烧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4.7 宣传普及防控知识

相对于我国养殖场而言,分布具有广泛性,数量多,规模大小不一,场所建设标准各不相同,进行统一模式要求管理具有难度性。因此,各级政府和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利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因地制宜,一场一策,引导养殖户科学养殖,提高对非洲猪瘟的认知,例如非洲猪瘟危害、传染途径与感染源等,增强防控意识和能力。当发生疑似疫情后,不能麻痹大意,应立即查明传染源,与临床症状相结合,利用科学化治疗措施,如果病情恶化造成蔓延,需果断采取扑灭措施加以处理。

4.8 加强猪场饲养管理

饲料添加剂中含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性饲料添加剂能弥补饲料营养物质不足的情况,提升猪群免疫能力,有效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攻击。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与当地生猪疫病流行特点相结合,进行针对性利用,从而获得最佳效果,但应关注休药期。中药添加剂为饲料添加剂,具有极为复杂的作用机理,分为多个方面,如含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含有氨基酸与微生物成分,弥补了饲料营养不足的情况;含有广谱抗菌成分,具备抗生素作用。此外,中药添加剂具备一定的优势,如残留少、副作用较小等,生产实践中值得大力推广。

4.9 不可忽视软蜱虫防治

软蜱虫具备传播非洲猪瘟的能力,这类吸血寄生虫叮咬病猪后,再叮咬健康猪,从而传播非洲猪瘟。基于此,养殖场利用驱虫对策加以防范,利用杀虫剂,完成生猪体表驱虫处理。可以采用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依据软蜱虫生理特性,采用养殖场猪群全身喷淋,将软蜱虫这种生物传播媒介得到全面化清除,从而切断的传播途径。

4.10 提高日常监测检测频次

非洲猪瘟具备地方性流行特点,进行常规日常病毒检测是发现和防控该病极为主要的措施。第一,养殖户自己平时做好猪场的采样常规监测,当本地区发生病例后,可同时采样血清、唾液或者环境样进行多项检测,并加大检测频率。第二,如果存在不明原因的病死猪,需及时将情况上报给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配合官方兽医及时查明原因。第三,检测确诊为非洲猪瘟病毒,病死猪一律无害化处理,并快速按着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规范做好猪场大清洗大消毒和隔离措施,坚决杜绝病死猪肉流入市场和餐桌,给人们健康带来安全隐患。

5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养殖行业快速发展,中小规模养猪场逐渐取代了传统散养,在生猪养殖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提高了养殖业主的经济收入。此外,基于中小规模养殖场,针对非洲猪瘟带来的影响,应树立正确理念,利用科学有效地防控措施,确保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控制,提高企业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猪群猪瘟猪场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11-27 19:19:53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幸福(2019年12期)2019-05-16 02:27:44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猪业科学(2018年8期)2018-09-28 01:27:52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浅谈猪瘟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6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