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天志
(阜南县公桥乡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 阜阳 236305)
现阶段,农业机械化程度提升较快但服务较为单一,对于粮食生产效率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农机服务涵盖的内容较多,需要对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服务,并做好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以及农业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工作,解决农民在使用农机进行粮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农机问题,帮助农民能够迅速掌握农业机械设备使用保养、维修等技术,保证农机在农业生产安全性以及规范性。农业机械化能够代替原有的人力劳动力,缓解农民粮食生产压力,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投入,为农民农业生产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力劳动,通过农业机械完成农业生产作业,减少人力劳动的投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生产力,能够加快农业的进步与发展,提高粮食单产,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农业机械化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域性特征。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西藏、内蒙古等地,农业机械应用较为广泛,基本都使用农业机械完成粮食生产。东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具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更加方便利用机械化开展粮食生产作业,从而保证了东北地区农机使用率的提升。但是广东、天津等地区地势较为复杂,受到自然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的影响,导致机械设备应用程度较低。农业机械产品在发展过程中结构存在不均衡的情况,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对机械产品结构不断改善。
农业机械化提高粮食产出率。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可以利用机械设备替代劳动力,转变传统农业生产规模的现状,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为粮食生产向机械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在进行粮食生产作业的过程中,想要实现粮食增产,需要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增加正常劳动力的投入,应用机械设备进行农业生产,减少生产劳动力的投入。粮食生产过程中应向着机械化发展,依靠机械设备完成粮食生产作业,从而有效提高劳动生产效益。实现农业机械化粮食生产工作,需要增加农民使用机械设备的比重,从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加强对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和推广工作。农业机械设备能够替代人为劳动率,也能够使农业生产效率获得提升,提高农业工作效率。在农业机械发展过程中,农机从业人员的数量逐渐呈现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已经逐渐向城市流动,从而造成农村粮食生产劳动力匮乏以及劳动力老龄化的情况,老年人以及妇女在进行粮食生产的过程中,会受到自身体力以及精力的限制,从而导致粮食生产效率降低,因此对于农机服务有更加强烈的需求。农机服务能够以先进的机械设备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象,能够顺利完成粮食生产的劳动任务。农业机械化服务能够为粮食生产带来更加先进的生产力,对于粮食产量的提升也有较大的帮助。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不仅能够在粮食产出时体现出来,也能够体现在粮食产出不变的情况下体现,主要表现为农民所投入的资金大幅度降低。由于农村劳动力不足,使农村劳动力的价格也逐渐上涨。如果在粮食生产过程中,粮食种植主体选择雇佣劳动力的方式来开展粮食生产活动,会导致自身所要投入的经济成本增加,并且很难保证粮食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选择农机服务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还能够降低粮食生产过程中资金成本的投入,提高粮食生产产量。
农业机械化的服务能够提高土地产出率。农业机械化服务能够帮助农民完成粮食生产加工,并且能够保证农业生产质量,还能够给农民提供有关的技术信息,让农民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进行粮食种植,从而提高粮食产出率。农民在利用农业机械进行耕地、整地的过程中,能够保证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保证粮食能够健康稳定地生长。在进行粮食生产的过程中,能够使耕地、施肥以及播种作业等同时完成,并安装灌溉设施,实现自动化灌溉,实现粮食增产。在进行粮食播种的过程中,利用机械设备不仅能够避免劳动力投入过多,还能够节约种子化肥,节约灌溉所需要水分。并且机械设备能够控制粮食播种间距,使其比人为播种更加精准。也可以在粮食种植的过程中采用密植高产技术,实现粮食生产产量的增加,节水灌溉设施能够比传统粮食生产中节约更多的水分。部分地区在进行粮食收割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潮湿或者是阴雨天气,如果不能对粮食进行及时收割,会导致粮食质量受到伤害。粮食收割环节可以利用机械干燥法,避免粮食出现变质、霉烂的情况,从而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在传统粮食生产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土地和劳动力,但是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粮食生产经验逐渐增多,开始选择优良的粮食品种以及采取施肥等措施来提高粮食的产量。现阶段,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设备在粮食生产中广泛应用,针对粮食生产可能会产生的病虫害问题,也有了针对性地解决措施,能够使粮食产量大幅度获得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能够对粮食生产要素产生影响,在粮食生产过程中,人为劳动力逐渐减少,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量逐渐提高,特别是在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的过程中,农业机械设备投入较多,能够发现玉米、小麦产量获得明显提升。
随着农业生产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粮食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农户兼职化、农民老龄化的特征。兼职化是指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还从事其他行业的生产活动。但是,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农民开始从城市返乡来从事粮食生产活动,从而为自身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农民老龄化是指现有粮食生产人员年龄较高,导致生产劳动力逐渐下降。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使粮食生产过程中,粮食种植结构不断进行调整,保证农业能够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避免受到上述两种因素的影响。农业机械化在应用过程中,机械化水平分布并不均匀。我国主要种植的粮食有小麦、玉米、水稻等三种。其中,小麦种植机械化水平较高,玉米机械化水平第二,水稻机械化水平较低,但是与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相比,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为落后。农民在进行粮食生产的过程中,会选择经济利益较大的农作物品种,必须保证其农作物的价值,才能够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农民在粮食生产的过程中,更偏好于种植具有经济性的农作物。例如:部分地区在粮食生产过程中,转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传统种植过程中,农民选择先种植油菜再种植水稻,但是现阶段,农民将油菜种植转变为冬小麦种植,在冬小麦收割后再次进行水稻种植。这种模式的转变主要是由于农业机械化服务的发展。在传统的种植过程中,油菜生产主要以人工作业为主,并且操作工序较为繁杂,会给种植人员产生较大的作业压力,劳动力的成本也逐渐提升。油菜由于自身品种原因,不能利用机械设备进行大面积的种植,给油菜种植造成了较大的阻碍。现有的油菜机械设备主要是从外国引进,价格较为高昂,并且对于本地油菜适应能力较差,农民没有较强的经济能力来购买机械设备。冬小麦价格虽然低于油菜,但是种植人员可以利用农业机械设备开展种植工作,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在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投入。
农业机械化服务对于粮食生产,能够实现种粮主体节约成本,增加生产效率。机械化作业过程中,能够比人工作业节约更多的劳动力成本。现阶段,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很多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得以解放,并且以兼职或者是全职的形式从事粮食生产工作。粮食生产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人工费用逐渐提升,增加了粮食主体的劳动费用。利用农业机械化进行田间耕种、灌溉、运输、加工,能够使种粮主体节约更多的经济成本。农业机械效率较人工作业效率有显著提高,粮食生产具有季节性,对于种植以及收割时间具有较高要求。如南方地区进行水稻种植,需要在半个月内收割完成,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收割,会严重影响粮食产量。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粮食收割,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收割,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在粮食生产过程中,能够促进粮食生产方式发生转变,节约更多的经济成本,随着农村人均收入的不断增长,粮食主体更倾向于种植劳动节约型的农作物。大量的农机企业在此背景下涌现出来,并且形成了农机设备专有制度,为小农粮食生产主体提供农业机械化服务。粮食生产服务主体通过家庭承包经营、土地流转等方式运用农业机械化生产,实现了规模化的经营,对于粮食增收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
农业机械化对于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转移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在进行粮食生产的过程中,能够缩短劳动农民的劳动时间,减轻劳动强度,让农民能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生产活动,实现提高农民的自身经济效益。农业机械化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并且农业机械化服务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实现粮食生产能够增产增收,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不断深化,粮食在生产过程中分工更加仔细,利用农业机械设备能够起到良好的劳动力代替作用,并且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服务还能带动第二、第三产业化的发展。随着粮食生产中对于农业机械设备需求的增加,使农机的市场更加广阔,促进农业机械设备产业获得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发展过程中,可以增加农业驾驶培训、零件维修等环节就业需求,使农村劳动力获得转移,从而带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就业转移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农业内部的就业转移,可以发展观光农业,促进农业生产与旅游业结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的农业产业,利用科学技术对农业结构进行改造。第二种形式就是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进行转移,部分农村劳动力可以跨区域进行外出务工。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之间互相影响,但是如果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就会出现农村劳动力出现匮乏的情况,有利于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如果农业地区所处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粮食生产中应用农业机械,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快速完成粮食生产工作,再让农民进行从事其他生产活动,使农民的经济效益得到增加。
农业机械化服务对粮食生产有着较大的影响,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更依赖于机械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利用农业机械化服务开展粮食生产作业,能够加强人力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对于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服务能够为粮食生产提供专业化机械设备,以及农机使用的丰富知识、先进服务组织理念,能够带领农民完成粮食生产任务,有效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农机服务水平的提升能够使粮食生产效率获得有效提升,因此,粮食生产过程中必须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质量,有效合理地配置农机资源。
农业机械化服务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农民能够了解到农业机械设备的重要性,提高农业产量以及农业生产效率,使更多的农民能够将农业机械设备应用到实际的粮食生产当中,从而推动农业经济的有效提升。根据不同省份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合适的机械设备研发以及推广政策,保证推广效果以及机械设备符合农业粮食生产需要,从而扩大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范围。针对粮食生产效率较低的省份,应加大农机服务的推广力度,为农民提供更优质的农业机械服务,做好农业机械化口碑,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应用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粮食生产。在劳动力较为匮乏的地区,可以优先推广农机服务,因为劳动力匮乏地区对于农业机械化需求较大,利用农业机械设备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并且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如果农业粮食生产劳动力不足,很可能会导致粮食生产任务无法顺利进行,并且导致粮食生产效率下降。农村农业经济发展较为较好的地区,对于农业机械化技术接纳程度会较高,可以加大力度推广新的农机服务,并且使其能够起到带头作用,引领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业机械设备使用工作当中来,带动农业地区的农机服务组织获得发展。加大对农业机械服务组织的管理服务力度,对农业机械设备人员加强培训,提升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够利用先进的理念以及技术进行农机的推广和应用,帮助农民解决在农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应该鼓励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并且鼓励农机推广部门与农机服务组织进行合作,不断地提高农机推广以及应用效果,使农业机械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服务对粮食生产影响巨大,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农村粮食生产效率,还能够实现粮食增产,为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做出较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