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题材电视剧的女性主体形象建构研究

2022-11-07 07:01李华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8期

摘要:文章研究了后宫题材电视剧塑造的主要女性形象(即女主角)主体建构的模式及其意义表达。后宫题材电视剧作为一种新兴的电视剧种,新世纪以来一直活跃在电视荧幕上,并深受大众喜爱。这类电视剧刻画的女性形象性格鲜明、人物丰满,在男性话语体系中演绎自身的传奇人生。她们或温柔细腻、情感丰富,或勇敢机智、坚强不屈,拥有直面人生的品性,拥有政治远见与权谋之术,面对后宫激烈的权力争斗,懂得生存之道。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法和归纳法,综合分析后宫题材电视剧中的女主形象及其叙述逻辑。研究发现,多部电视剧设置的女主有着相似的叙述逻辑,形成了固定的叙述程式。这类电视剧的叙述逻辑大致遵循“傻白甜—被陷害—觉醒反击—赢家”这条路线。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后宫题材电视剧人物的类型塑造,为电视剧人物塑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后宫题材电视剧;女性主体;形象建构;角色分析;程式设置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8-0079-06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后宫题材电视剧的女性形象主体建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C1541

新世纪以来,后宫题材电视剧作为一种新兴的电视剧种,一直活跃在电视荧幕上,并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如《母仪天下》《美人心计》《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甄嬛传》《步步惊心》《芈月传》《延禧攻略》《如懿传》等。它以后宫为场景,刻画了性格鲜明的女性人物,这些女性具有女性本身的特质,迥异于受众认知中的传统女性形象。

一、后宫题材电视剧的发展演变

21世纪以来,后宫题材电视剧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穿越剧,一类是宫斗剧。关于后宫题材的电视剧创作,可以追溯到1982年河南电视台制作的三集电视刷《懿贵妃》、1988年王扶林执导的《庄妃铁事》、1995年陈家林执导的《武则天》、2003年尤小刚执导的《孝庄秘史》等。但是,这些剧作的历史叙事并未局限于后宫生活,也未形成鲜明的类型意识[1]。

后宫题材电视剧真正在国内引起热潮应是2011年穿越剧《宫》的播出。该剧讲述了现代少女洛晴川穿越到清朝,经历了宫廷生活、“宫心计”和男女情爱之后,回到现实,懂得了珍惜当下的故事。尽管这部剧制作不甚精良,大红大绿的配色略显廉价,但收视却一路飘红,平均收视率高达2.52,成为年度收视亚军。

随后开播的《步步惊心》人气也居高不下,在网络话题榜上名列首位。在电视剧《宫》高收视率的带动下,穿越电视剧成批出现。

宫斗剧是古装剧的亚类型,它聚焦古代帝王后宫的封闭空间,叙述后宫嫔妃佳丽之间的情感纠葛与权力倾轧,迎合了人们对历史的窥视欲望与消费意识。

2004年香港TVB制作的《金枝欲孽》以“钩心斗角、争风吃醋、相互算计、暗藏玄机、险象环生”的宫斗叙事模式和视觉图谱,引发收视狂潮。此后,宫斗剧作为一种叙事类型开始流行。

2011年的《甄嬛传》、2014年的《武媚娘传奇》、2015年的《芈月传》、2016年的《锦绣未央》等宫斗剧作,均成为当年饱受争议的热点话题[1]。为了获得高收视率和可观的利益,剧集出现了粗制滥造、照搬照抄、情节雷同等不良情况。《甄嬛传》的热播,把宫斗推到了有史以来的新高度,后宫女人为谋求上位,钩心斗角,暗算,相恨相杀,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这类电视剧被冠上了具有贬义性质的热词“宫斗剧”,并迅速形成了一股研究热潮。

2018年,尽管后宫题材电视剧的市场发展大不如前,但是《延禧攻略》《如懿传》这两部题材和背景类似的宫斗剧实现了网络剧的反输出。

爱奇艺首播的《延禧攻略》播放量破150亿次,在网络上走红后又转战电视台,获得浙江卫视同时段收视率第一的成绩,但其对常识、历史的结构甚至颠覆性呈现屡遭学界和业界诟病[2]。但从内容来说,《延禧攻略》《如懿传》都较以往的宫斗剧类型有所突破。《延禧攻略》融合了更多网络文化的审美元素,女主一反古装剧女主善良、单纯的特质,手段霹雳、胆识过人,剧集虽然颠覆了复仇这一外壳,但本质上还是女主一路过关斩将、打怪升级的过程,非常接近网络爽文或网络游戏给予观众的体验。单论艺术品质,《如懿传》比《延禧攻略》更加沉静和醇厚,但其选择将爱情平等、个人自由、个人解放等命题放在后宫政治、宫闱秩序中去讨论,所以略显沉重和晦涩[2]。

自《甄嬛传》热播并取得巨大成功后,宫斗剧接踵而来。这类剧以后宫为活动范围,以女性成长经历为主要内容。研究发现,多部电视剧设置的女主有相似的叙述逻辑及固定的程式,本文就女主形象建构的程式进行分析。

二、后宫题材电视剧女主角分析

后宫题材电视剧的女主具有两面性,这种两面性是随着女主的成长经历而不断变化的。

后宫题材电视剧有相似的桥段,塑造的女主有相似的命运。她们由于不同的原因进入宫中,卷入钩心斗角的后宫权争,为了在波谲云诡的宫闱之中生存下来,不得不逐步黑化。从才性来说,女主美貌与智慧并存,集真善美于一身,容易相处,善解人意,有领导才能,拥有母仪天下的能力。从命运经历来说,女主的人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大起大落。但是,她们总能得到贵人相助,从进宫开始就自带主角光环,一路逆袭,最终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懈的斗争,登上权力的巅峰,母仪天下。总体来说,女主经过宫廷争斗的历练后,将从进宫时天真纯善的女孩儿成长为一位成熟且善于权谋的大女人。

后宫题材电视剧的女主形象有别于传统女性形象。她们不是贤妻良母型的传统女性,也不是逆来顺受、接受上天安排的宿命论女性,而是带有强烈女权主义色彩的新女性。如《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她直率勇敢,为了报仇,在后宫中依赖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次又一次解决问题。当她被发配到圆明园时,她不依靠任何人,而是自己使用计谋,重新回到宫中。这类女主聪明勇敢,人格独立,不逆来顺受,不任人摆布,敢于反抗命运,敢于与黑恶势力较劲;她们美貌与智慧并存,善于运筹帷幄,懂得宫闱权谋之术。同时,具有政治远见,更懂得后宫生存之道。如《甄嬛传》中的甄嬛,从偏安一隅的青涩少女,变成能引起血雨腥风的宫斗老手。华妃、余答应、齐妃、皇后,都费尽心机要害她,她却一次又一次利用自己的智慧,化险为夷,吓疯丽嫔,铲除华妃,扳倒皇后,最后走上权力的巅峰。同时,她也具有温柔細腻与情感丰富的特点,曾经历过少女时期的情窦初开,也曾天真烂漫,也曾温柔似水,也曾小鸟依人。

从这类女主的身上可以看出新时代女性具有的独特品质、极强的女性意识。但是,“大女主”戏依然依附于男权社会,也不可能跳出后宫这个狭小的空间。要想历史电视剧演绎出更加丰富的内容,宫斗成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不二选择。

三、女主形象建构类型化程式设置分析

近年来,以后宫为题材的电视剧在艺术与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笔者发现,该类电视剧已程式化,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发展模式,具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通过“克隆”特定的故事情节、复制角色设计的发展模式,延续上一部的收视率。

(一)公式一:主题设置——成长主题

后宫题材电视剧以女主成长经历为主线,叙述她在后宫中经历的种种磨难与曲折的命运,最终由懵懂青涩的少女蜕变成工于心计、善于谋算的成熟女人。

后宫题材电视剧的女主形象有类似的特点:美貌与智慧并存,心地善良,自主意识强,具有独特的女性魅力。在电视剧刚开始时,女主呈现出“傻白甜”的形象。她不好争斗、不喜权欲,却总是被后宫得势的妃嫔陷害,被一步步逼到绝境。宫中的悲惨遭遇与曲折命运使她逐渐成长并壮大,成为坚毅、果敢、克制,集善良、美貌、智慧于一身的女强人。经历种种磨难之后,女主逐渐蜕变为成熟并善于权谋的心机女。但是,在以男权为主的封建皇宫里,女人毕竟是柔弱的,她不可能总是化险为夷。因此,剧情会为女主的反转设置得力的帮手,每个女主背后,至少有一名位高权重的痴情第三者相助。自救与他救的结合,使故事情节反转,使女主在险象环生的宫斗道路上一次次逢凶化吉,由逆境走向顺境,最终成为人生赢家。

这类电视剧的叙述逻辑大致遵循“傻白甜—被陷害—觉醒反击—赢家”这样一条路线。首先,将刚入宫的女主塑造成一位心性单纯、善良美丽、与世无争的“傻白甜”。譬如《甄嬛传》的女主甄嬛,本不想入宫,迫于无奈参加选秀却被皇上一眼相中;《美人心计》中的窦漪房,为报答舅舅入宫,却因祸得福。其次,女主由于样貌出众、才情出色,又因偶然机遇受到皇上青睐,嫔妃的嫉妒陷害便随之而来。每部宫斗题材的电视剧几乎都设置了陷害女主的桥段,主要区别在于陷害的方式不同,采用的手段不同。此外,陷害女主的反派也是不同的。反派角色有的是群体性的,有的逐个出场,有的由正派角色黑化而成。再次,随着陷害的不断升级,女主被逼到绝境,选择反击,开始自我拯救,步步为营,逐步成长为一位懂得谋略、善用权术的心机女。最后,剧情开始反转,女主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一步一步使用计谋除掉陷害自己的坏人,扫清一切障碍,涅槃重生,最终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以《甄嬛传》中的女主甄嬛为例,她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甄嬛在电视剧中的位分经历了如下变化:秀女→莞常在→莞贵人→莞嫔→莞妃(未封成)→莫愁师太→熹妃→熹贵妃(位同副后)→圣母皇太后。甄嬛本期待安稳度日,但因是未嫁的女儿,不得已参加选秀。她因与已故纯元皇后容貌酷似而被皇帝选中,被卷入了一场无休止的后宫争斗。甄嬛本性善良,却屡遭算计,蒙受冤屈。华妃嚣张,步步紧逼,指使余答应在药罐下毒,制造木薯粉事件嫁祸甄嬛,惩罚甄嬛致使其小产。齐妃用掺有夹竹桃粉的栗子陷害甄嬛后,又派丫鬟掌掴甄嬛。沈眉庄受冤,安陵容变心,皇后以纯元皇后故衣害甄嬛禁足碎玉轩。一系列事件使天真的甄嬛慢慢变成了精明善谋的女子。几番被害后,她主动出击、步步为营,最终成了狠辣腹黑的女性。她利用小允子装神弄鬼,吓疯丽嫔;以“蝶幸”复宠;利用人彘故事吓疯富察贵人,震慑齐妃。甄嬛不愿嫁入帝王家,却因为天生丽质,神似皇帝挚爱的纯元皇后,改变了命运。她与皇上上演了一场“失宠大戏”,铲除了年氏一族。从甘露寺回来后,皇后设计了滴血验亲一事,致使皇帝怀疑甄嬛,也使甄嬛的密友沈眉庄受惊难产而死。面对皇后的一次次陷害,心灰意冷的甄嬛开始不遗余力地反击,先是大封六宫收买人心;又以封号“鹂”羞辱安陵容;然后巧妙地联合端妃、敬妃扳倒安陵容;亲手杀死了自己腹中一个极难存世的孩子,嫁祸给皇后。最后,甄嬛发难,用皇后害死纯元皇后的罪证以及胎儿流产的计谋成功扳倒皇后。甄嬛爱恨分明,在皇帝令其亲手杀死允礼后,她对皇帝的恨意无以复加。为了复仇,甄嬛在皇帝面前假装温柔,暗地里却给其下药,与叶澜依合谋弑君。皇帝驾崩后,甄嬛养子四阿哥弘历登基,甄嬛被尊为圣母皇太后(明懿皇太后)。

《芈月传》的女主芈月(她的母亲是陪嫁媵侍),因出身卑微,一直不被楚国王室看重,未出生就被说成是霸星,这让在皇宫中举步维艰的芈月生存更加艰难,处处受到他人的嘲讽排斥。芈月从小就没有享受到公主待遇,只有同父异母的姐姐芈姝一直护着她。芈月性格天真活泼,作为芈姝的陪嫁媵侍远嫁秦国。在秦宫中,她得到了秦惠文王的宠幸,遭芈姝嫉妒,两人渐渐分裂,并开始相恨相杀。秦惠文王去世后,芈月母子被发配到燕国,在半路遭到劫杀,幸得义渠君翟骊施救,在极寒的北地她又受到义渠君的帮助,才艰难生存下来。随后,芈月回到秦国平定了内乱,成为第一任皇太后。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坎坷艰难后,芈月从一个不受重视的楚国庶出公主逐渐成长为称霸六国的大秦太后。

(二)公式二:叙事格局——二元对立

中国电视剧的叙事传統延续了文学、戏剧和电影等艺术风格,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它之所以如此迅速地取代文学、戏剧和电影,并一跃成为时代的主导艺术形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电视剧不仅满足了人们听故事的心理需求,而且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方式[3]。这种表达方式就是叙事,这也是中国观众最能接受的方式。

这类电视剧设置的叙事格局基本上是按照二元对立的模式展开的,剧情随着双方矛盾冲突的升级而不断发展。代表正义方的是女主、皇帝和钟情于女主的第三者(王爷、阿哥、乐师、侍卫等)。女主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是正义善良的化身,起初并不喜欢参与宫斗,由于被逼到绝路而奋起反抗。女主从最初的被动、忍耐转为同邪恶势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稳坐后宫,成为人生赢家。邪恶方一般以女性为主,通常为后宫嫔妃,以宫斗为主题,其动因可归结为嫉妒、争宠上位。随着宫斗剧的发展,反派角色设置也开始发生变化。反派角色由起初的一人增加至两人或多人,依次出场,形成一个串联起来的故事元,增强了戏剧性。宫斗剧的手段是权谋,生存法则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宣扬的主题是以恶制恶、以暴制暴,两者对抗的结果是正义战胜邪恶。

(三)公式三:身份设置——出身低微

剧中的女主大部分出身低微,父母无权无势,又离京甚远,若女主在后宫出事,起不到任何作用,女主只能自己努力摆脱困境。父母的缺席成了剧情固定的程式。

如《美人心计》中的窦漪房,她出身寒微,其母原是宫中皇子刘恒的奶娘,因被吕后追杀跳崖自尽。窦漪房被舅舅收养,为解舅舅燃眉之急进入宫中。又如《甄嬛传》中的甄嬛,家父是大理寺少卿甄远道,虽为正四品,却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言官。在汉军旗大选当日,甄嬛为了护安陵容,遭到夏冬春的质问,自报家门之后,夏冬春一脸不屑道:“大理寺少卿,也不是什么高官。”这就注定了甄嬛不能凭借娘家之势在后宫立于一地,一切困难都要靠自己解决。再如,《芈月传》的芈月,其母亲是楚威王莒姬宫中媵女向氏,刚出生就被太史令说是霸星,有不祥之兆。而《母仪天下》中的王政君,母亲是后宫女医,由于被人利用而丧命。

这样的设置,能为接下来的剧情和人物塑造埋下伏笔。父母的缺席导致女主失去外援,不得不独自面对残酷、危险的环境,自己奋斗,不想枉死,只能自我拯救。在这样一个充满算计、阴谋、尔虞我诈的后宫,没有“大树”的庇护,面对庞大的敌人必须展开殊死搏斗。女主不断在罅隙中寻求生存的空间,坚强与筹谋等力量全部被激发出来。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女主最终得以成长,由先前青春懵懂的少女变为成熟内敛有心计的女人,为在宫中生存,最终走向权力的巅峰打下基础。

(四)公式四:逆境设置——屡遭陷害

每一个女主都身处逆境,屡遭陷害、经历万般磨难,然后涅槃重生,这几乎成为其共性。女主被他人陷害,或被发配做苦役,或打入冷宫,或赶入寺庙,在身体和精神方面受到双重迫害。她们在生命垂危、命悬一线之时,不得不奋起反抗,逐步走上心机女或腹黑女的道路。经过分析,使女主受到陷害的大致有两类人,一类是后宫嫔妃,另一类是当权者。她们是事态煽动者,也是麻烦制造者,更是剧情发展的推手。

1.后宫嫔妃的嫉妒

女主的不幸遭遇大多源自后宫嫔妃的嫉妒、仇恨。嫔妃后宫争宠,争风吃醋,路人皆知,而后宫争斗的根源在皇帝。在《甄嬛传》大结局时,甄嬛向皇帝说道:“后宫的一切争斗,皆因皇上你而起。”可见,后宫争斗的罪魁祸首是皇帝。

在《甄嬛传》中,华妃体罚甄嬛导致甄嬛小产,皇后设计陷害甄嬛肚子里的孩子,皆因甄嬛得了皇帝的专宠。再如《如懿传》中的如懿和卫燕婉,如懿进宫后,屡次遭到嫔妃陷害。如懿只希望和皇帝恩爱长久、白头偕老,但让如懿心碎的是皇上怀疑她和别人有私情。而对卫燕婉来说,自己永远是最重要的,她希望自己的儿子当上皇上,自己当上皇太后,最让卫燕婉心碎的是自己向上爬了一辈子却摔了下来。如懿对皇帝饱含真情,卫燕婉对皇帝只有纯粹利用,她一心只想往上爬,这就是卫燕婉把如懿害得那么惨的原因。

在《武媚娘传奇》中,徐慧和武媚娘本是好姐妹,都是皇上的嫔妃,她们二人反目的原因是因为徐慧嫉妒武媚娘可以获得皇上的宠爱,而自己像个透明人一样,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得不到皇上的喜爱和重视,一开始徐慧并没有觉得和武媚娘有关系,但后来她渐渐想偏了,和武媚娘开始有了隔阂。后来在有心之人的挑拨下,她开始对武媚娘产生意见,并开始黑化。

2.当权者(太后、皇上)的阻挠

女主与皇上两情相悦,但是出于各种原因,受到太后或皇上的阻止,导致棒打鸳鸯。如《美人心计》中的杜云汐被派去伺候皇后张嫣后,与皇帝刘盈日久生情。刘盈深深爱上了与他年龄相当的杜云汐。随后,吕后安排杜云汐化名窦漪房,前往代国当细作,不料她被代王刘恒看上,做了代国的嫔妃,而皇帝刘盈得到的却是杜云汐的死讯,两人最终错过。再如《如懿传》中的四阿哥(皇帝)和如懿,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早已私订终身,不料却受到太后的阻挠,原因竟是太后与如懿的姑姑(乌拉那拉·宜修)曾是宫斗对手。如懿宫中生活艰辛,处处受到妃嫔陷害。

(五)公式五:黑化设置——姐妹背叛

嫉妒是一味毒药,它能使至亲反目成仇,使姐妹相恨相杀。好姐妹主要有三类:一是初入宫时结拜的干姐妹,二是亲姐妹,三是被女主视为姐妹的贴身婢女。

1.干姐妹相恨相杀

干姐妹相恨相杀的例子有《母仪天下》中的王政君与傅瑶(淳于瑶)。西汉宣帝时期,两人母亲王夫人和淳于夫人都是后宫女医,后二人被人利用,一个自尽,一个被问斩。淳于夫人之女傅瑶亲眼看着母亲和姐姐惨死,继承了母亲淳于衍的阴险和工于心计的她,将母亲与姐姐的死怪罪在王政君身上,从此,整个皇宫笼罩在阴暗和残暴的气息中……复仇的欲火让傅瑶展现出双重的性格,她在仇人面前凶残毒辣,在皇帝面前又妩媚动人、楚楚可怜。王政君多次遭到傅瑶陷害:傅瑶偷偷在王政君为张婕妤制作的香囊中放入奇痒花粉,导致张婕妤面容红肿,张婕妤大怒,将王政君、元儿二人打入囚室并严刑逼供;王政君参选太子妃时,傅瑶在临行前偷走了王政君的吉品;王政君怀孕后,傅瑶设计陷害王政君的孩子;傅瑶偷偷放火欲烧死王政君;傅瑶派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俩祸害刘骜。

《甄嬛传》中的甄嬛与安陵容,两人本是好姐妹,但由于安陵容出身低微,心胸狭窄,嫉妒心作祟,依附皇后设计陷害甄嬛;《美人心计》中的杜云汐母女被呂后追杀,被猎户(聂慎儿父亲)搭救,后猎户夫妇遭遇杀身之祸,杜云汐母亲跳崖自尽,因此聂慎儿设计陷害窦漪房。

2.亲姐妹相恨相杀

《芈月传》中的芈月与芈姝、芈茵,本是同父异母的姐妹。芈姝易为善也易为恶,在秦宫期间她和芈月分分合合,既帮助芈月,又三番五次要置芈月于死地。芈茵有心,黄歇无意,芈茵就借机陷害芈月。

《甄嬛传》中的浣碧,她是甄嬛的贴身丫鬟,同时也是同父异母的妹妹,因生母是罪臣之女,不得不隐瞒身份,后以义女的身份认祖归宗。浣碧随甄嬛进宫,她看甄嬛一路高升,极受皇上宠爱,又看到安陵容成了嫔妃,心生嫉妒,在皇上来看甄嬛时,刻意精心打扮,引起皇上注意。她心高气傲,不甘居人之下。在她生母祭日当晚,她在宫中偷偷给母亲烧纸钱,被曹贵人抓住把柄,后被华妃利用多次陷害甄嬛,虽都被甄嬛侥幸破解,但着实使甄嬛多次身涉险境。且后来她以为自己有希望赢得位分,便在行为上也开始目中无人起来,并处处给安陵容脸色看,间接促成了安陵容日后的倒戈。最后,在甄嬛的安排下,浣碧嫁于果郡王为侧福晋,果郡王被赐死后,伤心之余撞棺而亡。

3.贴身丫鬟的背叛

《如懿传》中的阿箬,原本是如懿一直疼爱的陪嫁丫鬟,仪贵人水银中毒胎死腹中后,阿箬不护主反而污蔑如懿。阿箬的背叛令如懿震惊、愤怒、无助、绝望,之后如懿心如死灰,看淡一切。

《锦绣未央》中李未央的贴身丫鬟紫烟,她被李未央的大哥李敏锋蛊惑背叛未央,在皇上面前诬告未央是偷看了大小姐和大少爷的救灾之策后献计邀功,使李未央处于险地。

(六)公式六:拯救设置——偶遇与危难时刻施救的第三者

每部电视剧除了男一号之外,女主从始至终还有一个帮她、支持她、爱她的完美男二号。这类角色一般以皇子身份出现,在绝境中帮助处于危险中的女主走出困境。这类第三者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他的帮助是推动剧情反转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第三者的搭救,再强的女主在面对强大敌人和身陷囹圄时,也不可能翻身。剧情需要这样的男二号使女主摆脱困境。这类角色也有一定程式:一是女主与男二号偶然邂逅,一见钟情;二是男二号深爱女主,在女主落难时伸出援手;三是男二号帮助女主走向权力的巅峰。他们通常是一个完美的男性符号,是道德、正义、善良、幸福、财富的象征,是女性观众理想的男性形象。

剧作中会设计两场一见钟情的邂逅,一场是女主与施救者(男二)的偶然邂逅,一场是女主与皇帝的不期而遇的见面。这样的邂逅也为后续的施救与皇帝的宠爱埋下了伏笔,为落魄潦倒的女主开启反转开挂人生的剧情提供了支撑。在男主角缺席的情况下,男二号与女主的一见钟情,为其舍身施救女主于危难之中的剧情提供了内在依据,使剧情不那么突兀而变得自然可信。女主的幸运与反转前后照应、自圆其说,又起到了“甜蜜化”的效果,浪漫的爱情气息扑面而来。从此,一见钟情式的邂逅成了一切苦难磨难的“解脱之锁”,在后宫剧题材电视剧中成了一种定式,这无疑迎合了占数量优势的女性观众的观剧口味。

《美人心计》中的刘盈与杜云汐(窦漪房)偶然邂逅,刘盈深深爱上了与他年龄相当的杜云汐,但吕后棒打鸳鸯,将杜云汐派往代国。吕后病重后,获得自由身的刘盈化为一名游医去见母亲最后一面,临走的时候看到了化名为窦漪房的代国王后杜云汐。刘盈深爱着杜云汐,为了保护心爱的人,他以窦漪房弟弟窦长君的身份留在了代国,为她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最终,刘盈为护窦漪房周全,牺牲了自我。

《芈月传》中的黄歇与芈月青梅竹马。芈茵诬陷芈月偷夜明珠,威后大怒,扬言要砍掉芈月双脚。黄歇恳求太子相助,最后将芈月禁足月华台内。芈月与义渠王是在截亲的路上邂逅的。芈月在陪嫁秦国的途中遭遇义渠王截亲,她为了引开义渠王的军队兵马,换了公主芈姝的披风独自骑马离开。义渠王钟情芈月,三番五次在芈月危难时刻救她:秦王嬴驷死后,芈月母子被迫发往燕国做质子,危难之际义渠王相救;芈月母子归秦之后继承大位,被魏夫人毒害,危在旦夕,义渠王舍命相救;义渠王帮助芈月扫灭了诸公子的叛乱,帮助嬴稷顺利登基。

《母仪天下》中的萧育作为琴师,与王政君在宫中相遇,在朝夕相处中逐渐倾心王政君,并多次出手相助。傅瑶偷偷在王政君为张婕妤制作的香囊中放入奇痒花粉,导致张婕妤面容红肿,张婕妤大怒,将王政君、元儿二人打入囚室并严刑逼供。萧育给王政君送去药和水,并鼓励其坚持下去。王政君参选太子妃时,傅瑶偷走了她的吉品,萧育帮她找来吉品和衣物,助其赶上了大选,王政君最终被选为太子妃。傅瑶在驯兽表演前夕收买苑囿丞,黑熊在表演时失控,众人各自逃跑,萧育救下王政君母子。

四、价值反思

(一)进步意义

女性意识的崛起主要体现为在绝对权力笼罩的后宫中,女主不相信宿命论,不甘于屈服权威,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现代独立女性意识在剧中的映射。具体来说,在等级森严、命如草芥、人情凉薄的后宫之中,女主不逆来顺受,不屈服权威,敢于自我反抗,敢于冲破牢笼。她们不相信宿命论,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实现人生的翻盘。如《芈月传》中的芈月,为了生存嫁给义渠君,还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如《甄嬛传》中的甄嬛,本无害人之心,却遭到了来自华妃、余答应、富察贵人、齐妃、皇后等的陷害,出于自保,开始主動出击,设计除掉了敌人。如《母仪天下》中的王政君,备受毒打之后,在琴师萧育的帮助下,成为太子妃。如《美人心计》中的窦漪房,原本是吕后派往代国监视刘恒母子的细作,却帮助刘恒成就了千秋大业。

女性意识的崛起还体现为平等的两性关系。在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里,女性要求在男女两性关系是平等的。女主与皇帝两情相悦,不会因为皇帝的身份就卑躬屈膝,极力讨好。如《如懿传》中的如懿,大婚之后皇帝对如懿的一系列行为让如懿感到寒心,最终绝望,心死之后,她断发为祭。即使是皇上主动向如懿求和,如懿也毅然拒绝。如懿追求男女之间平等的相爱,而不是传统社会女人依附男人讨来的宠爱,男人在爱情里的地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即使皇权在握。现代女性意识在如懿身上得到了展现。

后宫题材电视剧包涵了众多的美学元素,中国古典的宫廷服饰之美、建筑之美、陈设之美等等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的享受。尤其是《延禧攻略》对宫廷美学的挖掘可谓美轮美奂,可圈可点。《延禧攻略》的宫廷风格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简约素雅。古典素雅的高级色调贴近电影的质感。不仅仅是色调漂亮,剧中布景陈设也是再现年代美感,完美展现盛世乾隆风貌,每一帧画面都是中式古典美的展示。《延禧攻略》呈现的服装装饰品之美,园林建筑之美,家居陈设之美,构图摄影之美,言谈举止之美,诗词意境之美,戏曲舞蹈之美,缂丝、京绣、苏绣、线花、点翠、打树花、昆曲、瓷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以及朱砂红、烟红、十样锦、芥黄、士黄、龙青、青绿、月影白等中国古典色彩之美,都可圈可点。在制作过程中,《延禧攻略》的主创团队不仅参考了几百幅古画,还邀请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传承人顾建东、南京绒花工艺传承人赵树宪,以及在故宫负责文物修复的绣娘等许多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手参与制作。因此《延禧攻略》在服饰、画面、调色、审美、妆容、滤镜、细节、场景、配色、构图以及人物妆发、历史背景、场景美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都备受关注。[1]

(二)不足之处

宫斗剧最令人诟病,莫过于“过度宣泄的性恶论”思想,如以暴制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意思是说,人的本性是恶的,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人的本性从一生下来就有贪图私利之心,因循着这种本性,人与人之间就要发生争夺,也就不再讲求谦让了;人一生下来就好忌妒仇恨的心理,因循着这种本性,于是就会发生残害忠厚善良的事情,这样忠诚信实就丧失了。这种以暴制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性恶论”思想,在宫斗剧中被发挥到了极致。

在宫斗剧中,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性恶论贯穿始终。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迫害,女主为了在宫中生存下去,采取极端的手段。如《芈月传》中的芈月,被流放到燕地,为了生存与复国,与义渠王结婚并诞下两子,借用义渠王的力量重返秦国。最后,为了皇位的稳固,她痛杀义渠王与其子嗣。剧中充满了血腥与暴力、冷血与残酷,剧情与结局令常人难以接受,违背了公众对人性的认知与理解,颠覆了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充分暴露了一个女人的野心和狠心。女主为了生存和权力,可以不择手段,泯灭礼义廉耻,性恶论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五、结语

近年来,后宫题材电视剧备受观众喜爱,收视率居高不下。后宫题材电视剧是反映宫廷生活、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载体。观众能够从剧中看到宫廷生活的细节,包括吃穿用度、礼仪规矩、服饰习惯等,在提升历史认知和文化认知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但是,随着后宫题材电视剧的过度发展,宫斗成分越来越多。宫斗剧与中國传承数千年的权谋文化画上等号,剧中处处可见钩心斗角、争风吃醋、相互算计,人性中恶的一面被无限放大。2019年,很多卫视热播的宫斗剧被紧急喊停。随着宫斗剧的下架及限播令的出台,后宫题材电视剧的生存发展越来越困难,这值得反思。

参考文献:

[1] 范志忠,陈旭光.中国电视剧蓝皮书2019[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6.

[2] 司诺.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1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114,60.

[3] 陶奕骏.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大陆电视剧研究[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9:39.

作者简介 李华,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艺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