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假阴性乳腺癌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分析

2022-11-07 08:09王丽君汪登斌
肿瘤影像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腺体乳头状病理学

罗 冉,王丽君,汪登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0092

2020年全国新增乳腺癌41.6万例,占女性新增恶性肿瘤的19.9%[1]。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广泛应用乳腺X线摄影进行乳腺癌筛查和诊断。但由于腺体重叠的遮蔽效应,传统全视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灵敏度不足。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通过球管小角度旋转连续摄片后合成断层图像,是一种类三维成像,相较于传统二维乳腺X线摄影,DBT可以提供深度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乳腺腺体重叠导致的遮蔽效应,更清晰地显示病灶边缘特征、增加病灶可见性[2],从而提高乳腺癌诊断准确度。

尽管DBT相比FFDM诊断效能明显提高,但是DBT对乳腺癌假阴性诊断仍不少见。研究[3-5]显示,DBT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为88%~91%,约1/10的乳腺癌在DBT中漏诊。目前未见研究总结DBT假阴性乳腺癌诊断的报道。因此,本研究系统性回顾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DBT假阴性乳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以期降低DBT乳腺癌诊断的假阴性,最大可能地避免漏诊。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并分析2018年7月—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纳入标准:① 于本院经乳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乳腺癌患者;② 术前行双侧DBT检查;③ 术前DBT诊断报告为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1、2或3类。排除标准:① 有乳腺外伤、手术或放疗病史;② 图像质量未达诊断要求。

期间共629例患者于本院经乳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其中402例患者行DBT检查,排除手术、外伤或放疗病史者(20例)、DBT图像质量不佳者(4例)后,共378例患者。筛选其中符合DBT诊断为BI-RADS 1、2或3类者共31例患者(8.2%),包括1例双侧乳腺癌均漏诊,30例单侧病灶漏诊。共计32个病灶纳入研究。入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6.64±12.62)岁。

以上资料均由同一名放射科医师获取并核对。

1.2 成像设备和方法

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的Selenia Dimensions System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仪器对患者进行DBT检查。患者取站立位,在COMBO模式下,分别进行双乳头尾(craniocaudal,CC)位和内外斜(mediolateral oblique,MLO)位摄片,连续扫描,扫描角度为15°,15次曝光,采集时间小于5 s,曝光完成后得到FFDM和重建出与探测器平面平行的DBT图像。

1.3 图像分析

术前DBT报告由1名低年资医师(乳腺影像学诊断经验1~3年)撰写,由1名高年资医师(乳腺影像学诊断经验8~12年)审核。所有诊断医师均经DBT培训。阅片和报告均参考2013年版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发布的BI-RADS乳腺X线摄影部分[6]和DBT增补章节[7]。

入组患者的DBT图像由2名经验丰富的乳腺影像学亚专业医师回顾并分析(乳腺影像学诊断经验分别为9、11年),遇到分歧时经讨论达成一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若数据满足正态分布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否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进行统计描述。

2 结 果

2.1 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31例DBT假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有4例双侧乳腺癌,其中1例表现为左乳头溢液、右乳无症状的双侧乳腺癌,双侧病灶DBT均漏诊;其余3例双侧乳腺癌患者因对侧乳房肿块(后均确诊为癌)就诊,DBT漏诊另一侧癌灶。其余27例为单侧乳腺癌,其中7例表现为乳头溢液(血),17例表现为肿块,3例无不适经体检发现。

32个病灶行术前乳腺超声,无异常发现者9个,BI-RADS 3类病灶5个,BI-RADS 4A类及以上病灶18个,阳性率56.25%(18/32);术前MRI诊断BI-RADS 4A类16个,BI-RADS 4B类5个,BI-RADS 4C类5个,BI-RADS 5类6个,阳性率100.00%(32/32)。

32个乳腺癌中,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in situof the breast,DCIS)14个(43.75%),包括低级别6个,中级别7个,高级别1个;乳头状癌8个(25.00%),包括实性乳头状癌6个,包裹性乳头状癌1个,导管内乳头状癌伴浸润1个;浸润癌10个(31.25%),包括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8个,黏液癌2个。

病灶大小为0.1~5.0 c m,中位大小0.8(1.0)cm。其中不超过1 cm的病灶22个(68.75%);2 cm及以上的病灶6个,包括4个DCIS和2个浸润性癌。

2.2 DBT表现

对31例患者共32个病灶的术前乳腺X线摄影图像(包括FFDM、DBT图像)进行回顾性阅片,发现其乳腺腺体密度b型(乳腺内散在纤维腺体密度)7例,c型(乳腺组织密度不均)21例,d型(乳腺组织极其致密)3例,腺体丰富者(c型、d型)占比77.42%(24/31)。

2个病灶位置过于贴近胸壁,乳腺X线摄影2个体位均未摄入;而术前超声分别诊断为BIRADS 4B类和4C类;术前MRI均诊断为BI-RADS 5类(图1);病理学分别诊断为黏液癌和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

图1 典型病例1(患者,女性,62岁,右乳肿块)FFDM及MRI图像

6个病灶在术前DBT上有异常,均诊断为BIRADS 3类,包括2例结构不对称(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实性乳头状癌),2例局灶不对称(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低级别DCIS),1例整体不对称(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高级别DCIS),另有1例术前DBT诊断为结构不对称者,经回顾性阅片判定为低密度边缘毛刺肿块(BI-RADS 4B类,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图2)。术前超声诊断为BI-RADS 1类1例,BI-RADS 3类2例,BI-RADS 4A类3例;术前MRI诊断为BIRADS 4A类2例,BI-RADS 4B类1例,BI-RADS 4C类1例,BI-RADS 5类2例。

图2 典型病例2(患者,女性,59岁,右乳肿块)乳腺X线摄影及MRI图像

其余23例共24个病灶,回顾性阅片在FFDM和DBT图像上均未发现异常,这些患者的乳腺腺体密度b型4例,c型16例,d型3例,腺体丰富者(c型、d型)占比82.61%(19/23)。术前超声诊断为BI-RADS 1类9个,BI-RADS 2类1个,BIRADS 3类4个,BI-RADS 4A类5个,BI-RADS 4B类4个,BI-RADS 4C类1个;术前MRI诊断为BI-RADS 4A类14个,BI-RADS 4B类4个,BIRADS 4C类4个,BI-RADS 5类2个;病理学类型包括DCIS 11个(低级别4个,中级别7个),乳头状癌6个(实性乳头状癌4个,包裹性乳头状癌1个,导管内乳头状癌伴浸润1个),浸润性癌7个(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6个,黏液癌1个)。

3 讨 论

DBT相较FFDM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提高[8-11],这一结果在致密性和非致密性乳腺中均成立。DBT对病灶的边缘、大小评估明显更优[2,12],DBT能够帮助检出更小的、恶性程度较低的浸润性乳腺癌[13]。

尽管DBT相对FFDM诊断灵敏度显著增高,但是漏诊仍然无法完全避免,本研究中DBT对乳腺癌的假阴性率为8.2%,与既往研究相符[2-5]。Korhonen等[2]报道CC位、MLO位未摄入病灶的概率分别为6.59%和4.56%,当病灶位于乳腺内侧且紧贴胸壁时,存在病灶未被包括在摄片范围内的可能性。DBT通过断层摄影的成像方式减少腺体重叠导致的遮蔽效应,病灶的可见性仍然依赖于病灶与周围乳腺腺体背景的对比、且与病灶类型相关,对于不伴钙化和结构扭曲的的病灶,当周围腺体丰富时、病灶难以清晰显示[14]。本研究中DBT假阴性的乳腺癌无伴可疑钙化。对于肿块型病灶,DBT能更清晰地呈现病灶边缘特征、提高乳腺癌的可见性[15];而对于非肿块病灶,由于病灶与周围腺体间缺乏明确分界,可能造成假阴性结果[8,16]。乳腺癌的病理学类型也与DBT检查假阴性结果有关,乳头状癌仅占乳腺癌的1%,在本研究中DBT假阴性乳腺癌中乳头状癌比例高达25%,可能与乳头状癌在乳腺X线摄影上难以显示、缺乏特点有关[17,18]。DBT假阴性结果还与乳腺X线摄影诊断习惯有关,一般认为仅在1个体位可见的病灶阳性预测值不高、假阳性可能性较大,本研究中包含3例DBT表现为结构不对称,诊断为BI-RADS 3类的乳腺癌,然而并非所有乳腺癌都在2个体位均显示,约7%的乳腺癌仅在1个体位可见,其中大部分仅在CC位可见,小部分仅在MLO位可见[19]。

DBT假阴性乳腺癌联合应用超声、MRI检查有助于减少漏诊,本研究中超声阳性率56.25%、MRI阳性率100.00%,与相关研究[16,20]结果相符。尤其对于乳腺癌高风险人群,当DBT结果阴性时可以考虑联合MRI检查[21]。

本研究不足之处:① 本研究仅纳入取得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乳腺癌患者,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② 本研究纳入的样本数有限,且DBT检查均采用同一台设备及同一种摄片模式,本研究的结果是否可外推至其他设备或模式尚待临床验证。

综上所述,DBT有一定的乳腺癌漏诊率,乳腺癌病灶小、乳腺腺体丰富、病灶仅在1个体位可见等可能是漏诊的原因,联合超声、MRI检查有助于减少漏诊。

猜你喜欢
腺体乳头状病理学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治疗少腺体型乳腺癌的效果观察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的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盐酸戊乙奎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腺体分泌的抑制作用